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台资农业企业可与大陆农业企业什么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为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3月17日,国务院台办、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是对措施的详细解读。

台资农业企业可与大陆农业企业什么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第1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通过流转取得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到期后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继续租赁。

为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近年来,大陆出台了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政策法规,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包括台胞台企在内的经营主体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到期后,包括台胞台企在内的流入方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租,保障其有稳定经营预期。

第2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通过流转取得的林地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依法进行登记、办理权属证书和流转,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进行经营管理。

为适应林业改革发展需要,满足权利主体登记需求,大陆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 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明确依法流转和再流转林地经营权期限5年以上(含5年)的,依据合同约闭悔嫌定,可申请办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或林地经营权/林木使用权登记,并强调除法定不予受理的情形外,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得拒绝受理。台胞台企能够依法获得集体林地经营权以及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开展林地经营权登记,也可依规再次流转。

第3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粪污处置、检验检疫,以及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可依法依规使用一般耕地。

为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大陆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用于种养殖生产和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范围,明确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细化操作要求、作出具体规定。符合要求的台胞台企,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依法依规使用设施农业用地。

第4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申请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同等享受农业信贷担保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贷款贴息补助,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投入品采购及农产品收购等生产经营贷款。

关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为引导和支持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目前,补贴险种已增加至水稻、玉米、小麦等16个,基本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我们支持在大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投资的台胞台企用好相关补贴政策,实现更好发展。

关于农业信贷担保。为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陆2015年启动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除前期资本金注入外,财政对农担政策性业务给前扰予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依规定向所在地农担公司申请。

关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在切实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有效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或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的贷款,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财政部门给予贴息。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

关于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贷款贴息补助。2015年以来,福建省为台资农业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补助,支持台胞台企在当地发展。贴息后贷款利率平均由6%降至1%左右,有效缓解了相关园区内台胞台企融资贵问题,受到台胞台企的欢迎和肯定。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参照福建省相关做法为台胞台企提供贷款贴息补助。

第5条 台资农业企业可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信用评价模式,提高台湾同胞和台资农业企业信用贷款比重,根据台湾同胞和台资农业企业融资需求特点轿手设计个性化融资产品。

目前,台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没有政策障碍。我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台资农业企业积极开展新兴质押,探索开办厂房、大型农机具、活体畜禽抵押和应收质押、农业保单融资;探索林业经营收益权和公益林补偿收益市场化质押担保贷款,推广“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等模式,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依法依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可根据自身需要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和选择融资产品。

第6条 在福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纳入“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和台企台胞征信查询应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为其提高审贷、担保与再担保效率。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试点,为符合条件且信用良好的台商台胞颁发“金融信用证书”。目前,“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证工作已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泉州市、漳州市等多地落地,金融机构对台金融产品也从个人信用贷款扩展至企业信用贷款及信用卡等领域。2019年7月,两岸相关征信机构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两大类八个品种对台征信产品。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向所在地人民银行了解“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申请相关事宜。

第7条 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依法依规申请相关涉农补助资金支持。

涉农补助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农业绿色生产与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乡村建设等方面。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依法依规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补助,享受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相关政策支持;可作为服务主体申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补助;可作为建设或投资主体享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相关补助可根据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有关要求,按程序申请领取。

第8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在实施农机深松整地和免(少)耕播种的项目地区开展作业,可按规定同等申请作业补助;依照有关规定报废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可同等申请补贴。

大陆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免(少)耕播种作业、农机报废更新等进行补贴。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依规定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补助。

第9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参与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运营,参与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建设,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大陆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开展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及配套设备建设,积极落实农业设施用地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台胞台企可加强与大陆企业的市场化合作,参与大陆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运营。

第10条 鼓励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发展乡村特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陆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就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支持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作出部署。有关部门推动设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创建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陆鼓励台胞台企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参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共同打造一批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示范平台,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互利共赢。

第11条 支持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参与重型农机、渔业装备、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整合优势资源,创新运行机制,推动科研院校和企业等牵头,围绕基础性、产业性、区域性农业科技问题,建设了90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5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平台效应初步显现。我们鼓励台胞台企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与大陆科研院校、企业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协同协作机制;支持台胞台企在农业绿色投入品、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布局与合作;利用科创中心提供的资源集聚、政策优惠、机制创新等优势,培育新兴高科技农业产业,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第12条 鼓励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依托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旅游、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特色种养业等林草生态产业。

关于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近年来,大陆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台胞台企可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模式等方式同等参与造林、抚育、管护等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利用生态修复后林木等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获得收益;对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产生的碳汇等生态指标进行市场交易;通过公益模式,获得修复区域内具有宣传价值的冠名权、授予荣誉称号,提高影响力。

关于参与生态旅游。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台胞台企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等要求,通过获得特许经营等方式,从事贫困地区生态旅游经营活动(有关申请特许经营的政策文件正在制定过程中)。我们鼓励台胞台企引进生态旅游先进理念和做法,积极打造以体验、健康、教育、运动、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吸纳周边人口就业和开展人才培训等。

关于参与林草生态产业。202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促进相关领域发展。我们鼓励台胞台企投资建设木本油料经济林,特色种养殖基地,加工、冷链储运和营销企业。

第13条 鼓励台资企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依法投资畜牧水产养殖业、苗种场等,同等享受农业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可投资水产品捕捞行业。

关于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激励育种创新、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欢迎台胞台企积极参与植物新品种权的创造、保护与利用。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登录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平台、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网站了解品种权申请流程及相关信息,依法依规进行申请。

关于依法投资畜牧水产养殖业、苗种场等。台胞台企在依法投资畜牧水产养殖业、建立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培育优质林木良种苗木等方面同等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水产品捕捞行业。农业农村部将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针对台胞台企投资水产品捕捞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并针对台胞台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投资水产品捕捞行业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推动将台胞台企视同沿海县(市)居民和企业,赋予其从事海洋捕捞的权利。有关程序将在相关规章制度出台后进一步明确。

第14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依法同等从事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林木良种培育、造林种草、防沙治沙、经济林生产经营、林草种苗生产经营,可同等参与林草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申报。

关于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造林种草。大陆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设,“十四五”期间,将专项开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等重大工程,统筹中央、地方各级财力推进工程实施,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等;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有关省区通过人工种草、退化草原改良等措施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对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因地制宜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台胞台企可通过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工程的招投标从事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关于林木良种培育和林草种苗生产经营。为保障大规模国土绿化的种苗需求,提高树木良种使用率,大陆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培育林木良种苗木的育苗单位给予政策支持。我们鼓励和支持台胞台企按照《种子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获取林草种子生产经营等许可后,依法从事林草种苗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投资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培育优质林木良种苗木。

关于防沙治沙。近年来,大陆一直鼓励扶持各种社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各种社会主体开展防沙治沙提供条件。我们支持台胞台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同等从事防沙治沙工作。

关于经济林生产经营。《森林法》鼓励发展以生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目前,大陆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年产值超2万亿元。我们鼓励台胞台企结合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林生产基地,围绕重点经济林产区发展采收仓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

关于参与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荐。根据《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推选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每两年推荐和选定一次,每三年进行一次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评价,由省级林草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荐并对推荐意见和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国家林草局对各地推荐的企业进行评审和选定。我们支持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台资企业积极申请。

关于参与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申报。根据《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命名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林草局负责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的认定命名,并每三年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由省级林草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国家林草局对各地申报的示范园区进行评审和认定。符合条件的台胞台企可与相关省级林草主管部门沟通咨询。

第15条 台资企业可按规定与农垦企业开展合作,促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

农垦是大陆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2019年,大陆农垦(不含新疆兵团,下同)共有34个垦区,1664个国有农场,土地亿亩,其中耕地7804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年,农垦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台资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围绕农垦主业,在土地经营、技术共享、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与农垦企业开展合作,拓宽发展领域,促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

第16条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近年来,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在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两岸特色乡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实践,实施了一批对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和项目,为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大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

第17条 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按规定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申报新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农林业设施投入。

2017年以来,大陆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创建了200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亿元,支持创建了15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中央、省、市、县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大陆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申报新设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农民和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18条 鼓励台湾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师到大陆从事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现行管理办法,台湾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师可积极参与市县及以下详细规划(包括村庄规划)编制,以及法定规划以外的城市设计和法定规划编制的前期方案研究,有关部门已将该部分技术市场完全交由市场机制调节,不再另设规划资质要求。台湾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师可以用好乡村振兴的机遇,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美丽乡村营造、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等工作。

第19条 台湾同胞在大陆从事农渔业生产,可申请接受创业培训,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纳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范围。

近年来,一批台湾同胞在乡村投资兴业,从事农渔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土特色产业等。大陆将根据《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把台湾同胞纳入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范围,鼓励其入乡创业创新。

第20条 从事水利领域设备生产的台资企业可将符合条件的产品和技术申报纳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为扩大水利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宣传,推动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利部组织科技推广中心自2007年起每年遴选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成熟管用的技术、产品、材料及工艺,编制《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向社会发布,并向技术持有单位颁发《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成为水利行业获取水利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渠道,有力推进了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大陆欢迎并支持拥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的台资企业积极申报先进实用技术纳入“指导目录”,通过“指导目录”提高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水平。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直接向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申报,或通过企业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申报。

第21条 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茶叶、水果、花卉等农林产品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两岸标准化领域互联互通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订、落实工作,推动《台式乌龙茶》(GB/T 39563-2020)《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9562-2020)两项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大陆鼓励台胞台企参与茶叶、水果、花卉等农林产品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在标准立项、征求意见、标准实施等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第22条 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经营企业、协会合作,推介、销售优质农产品。支持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参与各类线上线下农产品订货会、对接会,拓展大陆内销市场。

近年来,为帮助台胞台企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指导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农产品订货会、对接会,助力台胞台企与优质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对接,取得积极成效。大陆将继续支持台胞台企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行业协会对接,邀请台胞台企参加在大陆举办的果品、茶叶等采购对接、展示展销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开拓大陆内销市场。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携手推动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稳定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贸易额在此前连续3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21年突破4500亿美元。

在贸易和投资持续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中拉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农业贸易合作成果丰硕,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波哥大当地民众就盼望能有一条地铁线路,如今,这一期盼正成为现实。

在巴西城市萨尔瓦多,由中企修建的跨海云轨项目顺利动工,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助力 旅游 业发展。萨尔瓦多所在的巴伊亚州州长鲁伊·科斯塔表示,萨尔瓦多最初有意建设地面轻轨,但中国的技术和设计方案最终脱颖而出:云轨在空中运行,地面可以修自行车道,海边设休闲步道,“这个方案更符合萨尔瓦多打造‘沿海高端 旅游 走廊’的发展规划”。

被称为墨西哥“工业之都”的蒙特雷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去年2月,蒙特雷轻轨3号线通车。这条新轻轨线长约7.5公里,日载客量超过11.6万人次,同时衔接另两条轻轨线路及公共 汽车 交通枢纽。在轻轨3号线剪彩仪式上,时任新莱昂州州长罗德里格斯表示,该州的发展催生城市交通建设新需求,中国设计制造的轻轨列车为民众提供了更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助力当地智慧交通建设提质升级。

今年初,尼加拉瓜、阿根廷分别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促进了电力、交通运输、电信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5月25日,中国铁建与圭亚那公共工程部签署了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施工合同。圭公共工程部部长埃奇希尔说,新德梅拉拉河是圭亚那最重要的河流,原有的大桥超期服役严重,拥堵问题突出,“我们对新大桥充满期待”。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表示,拉美地区对基础设施需求大,中国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有助于拉美国家补齐短板,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实现了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绿色低碳助力发展

拉丁美洲幅员辽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为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拉美多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举措,中拉双方在低碳转型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在阿根廷圣克鲁斯河畔,中阿两国正携手建造“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基塞”水电站。该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满足150万户家庭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油气进口开支,还可以向邻国出口电力。由于项目工地100多公里外就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莫雷诺冰川,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处处考虑保护冰川和周边生态环境: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2.4米,水电站还设计了鱼道、生态放水底孔等。

位于巴西东北部地区的拉戈阿—杜巴鲁市,风力资源丰富。去年底,总装机容量达8.28万千瓦的LDB风电扩建项目正式投产,首次将中国成熟的风机设备引入巴西,助力中巴两国在绿色低碳经济建设领域共同发展。

“拉戈阿—杜巴鲁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以前当地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东北部其他大城市找工作。”望着不停转动的风电机组,员工阿布雷乌感慨地说,项目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稳定的收入,更找到了对家乡的归属感,“我们这里的居民十分欢迎这个项目,年轻人争相参加技术培训,希望能争取到工作机会”。

在智利蓬塔谢拉,来自中国的32台白色风力发电机叶片随风转动,产生的电力可满足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15.7万吨碳排放;在巴西美丽山,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助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巴西圣保罗市自然环境局局长卡斯特罗表示,中国投资的绿色能源项目,极大增强当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打造出更美好的环境。

农业合作创造机遇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兰帕公社的奇贾武马庄园,一箱箱新鲜红润的车厘子装箱空运到中国……据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统计,在2020年至2021年产季,智利共出口35.2万吨车厘子,同比增长54%,其中91%出口到中国市场。中国是智利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占智利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7.3%。智利农业部部长玛丽亚·温杜拉加表示,农业特别是水果种植业是拉动智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智中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增进农业从业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福祉。

近年来,秘鲁的咖啡、鱿鱼、牛油果、蓝莓和藜麦等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去年,中国成为秘鲁最大的牛油果和蓝莓出口市场。“秘鲁希望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充足蓝莓、葡萄、芒果等水果的反季供应。”秘中投资发展协会董事长罗兰德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带动了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帮助秘鲁有效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

中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给拉美农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智利、阿根廷等国水果出口商协会与多个中国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根廷驻沪总领事担任“百亿推荐官”,秘鲁出口商协会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秘鲁农产品线上对接会……一系列电商平台的推广活动,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拉美农产品消费热潮,中拉农业合作稳步推进。

在中国,经过染色处理的厄瓜多尔玫瑰价格不菲,而由厄瓜多尔玫瑰制成的“永生花”,更成为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主角之一。“厄瓜多尔玫瑰的大小、形态等都很特别,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找到。‘永生花’在中国受到的欢迎程度超出我们预想。”厄瓜多尔埃米阿娜公司总经理迭戈·乌克罗斯说,中国电商快速发展,让厄瓜多尔的产品离中国消费者更近了,中国市场对厄瓜多尔高端花卉的需求量呈几何式增长。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农业联合会主席杰德奥·佩雷拉表示,中国有着全世界增长最为快速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市场需要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消费品,这对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机遇。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代理执行秘书马里奥·西莫利表示,拉中农业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双方农业在市场需求、资源要素、产品结构、资本构成、技术集成等方面各有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利益,能够造福更多民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