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Musa basjoo Sieb.et Zucc.
别名
大蕉、月蕉、板蕉(四川)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6m。不具主根,由地下茎抽出肉质不定根,通常2—4条为一组并生,分布于近地面10—30cm的土层中,再由地下茎底部抽出的根不多,垂直向下生长,深可达1—1.5m,根上分生幼根及根毛。茎直立,由叶鞘复叠紧压形成,起着支持和养分运输作用。叶片矩圆形,长达3m,宽达0.4m,先端钝圆,基部近肾形,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多,平行。叶鞘接近叶片逐渐收缩为叶柄。花序顶生,分为若干段,每段着生小花10—20朵,分2层排列,大苞片佛焰苞状,通常红褐色;花单性,有雌花、中性花(退化)和雄花3种,下部为雌性花,中部为中性花,上部为雄性花;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浆果长棱形,有时有4—5角棱;种子黑色(图142)。
图142 芭蕉
Musa basjoo Sieb.et Zucc.
地理分布
芭蕉原产热带地区,在亚洲东南部,我国主要栽培在北纬30°以南地区,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区。在广东北部和云南南部海拔1600m以下,霜寒不严重的地区也有栽培。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芭蕉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在10℃时生长受阻,3℃时受冷害,1℃以下植株地上部枯萎、保护条件下可以越冬,在10—12℃低温时果实形成缓慢,且品质较差。喜阳光充足,在长期高温、阳光充足时,果身发育整齐,成熟快。芭蕉叶片宽大生长迅速,故需水量大。根浅,不耐旱,对干旱十分敏感,生长地年均降雨在1000mm以上,最适宜的年雨量为1500—2000mm以上、且分布均匀。雨水过多时应注意排水,以免浸水烂根。芭蕉在不同土壤下均能生长,但以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的粘壤土为宜。土壤酸碱度以pH4.5—7.5为好。芭蕉抗风力极弱,在风速20m/s即受害,生长期中,常受象鼻虫危害。
饲用价值
芭蕉绿色体产量极高,在良好栽培条件下,一窝茎叶产量可达200—300kg,以亩计算,每亩可产茎叶5—6万kg。茎叶内含有较丰富的淀粉,煮熟后有香糯味,芭蕉茎的心还可当食品。茎叶、果皮和根茎(地下茎和须根)均可当饲料,其化学成分见表142—1。
表142—1 芭蕉的化学成分(%)
据浙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分析:芭蕉的能量、可消化蛋白质及常量营养成分如表142—2。
表142—2 芭蕉能量可消化蛋白质及常量营养成分表
栽培要点
饲用芭蕉是以收绿色体为主,在气候条件许可的地区,也可兼收果实,如栽培管理好,果实和蕉叶均可高产。
1.选地整地
选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段,要深挖到80—100cm的土层,进行深翻,土壤过粘重,要掺些砂、河泥、煤灰、垃圾渣等,以利根系伸展,尽量利用零星闲散土地为好。
2.重施基肥、勤追肥
种蕉时基肥应施足,施以腐熟的厩肥、堆肥、绿肥等,生长过程中还应及时追肥,天旱时结合灌水,追肥后根据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及培肥泥等。
3.繁殖
蕉类主要是利用基部分生的幼芽及地下茎繁殖,只有在进行有性杂交时才用种子繁殖。
幼芽繁殖是春天选择上部尖细、叶似剑的剑芽,将芽头部带土拔起来即可定植。利用地下茎亦可繁殖。将地下茎挖出后,切除中心主芽,纵劈成块,每块上留一壮芽,其余芽全部切去,就可进行直播或育苗移栽,种块顶端露出地面5cm左右,上面盖草,经常保持湿润。早春播种要注意防寒。
4.管理
芭蕉在长到一定高度后,会抽出很多幼芽,饲用栽培的可适当多留几株,每窝数株到几十株不等,以避免互相遮荫,互相抑制为度。生长期间有象鼻虫的幼虫蛀食茎秆内部,重者蕉秆会断。还有叶斑病危害叶片,会使叶干枯,防治方法主要是割削病虫危害植株,以消灭幼虫,避免传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