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菜价比肉贵正常吗?

去年4月份,一则“一车菠菜1300斤卖了15元”的短视频还在网络流传。没想到,半年之后,“秋菠”已经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菜中贵族。

菜价比肉贵正常吗?

就事论事,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一方面,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

前段时间的大降雨,对很多蔬菜种植地区都有影响。田间有积水,蔬菜长势差,很多涝灾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而有些蔬菜受到天气影响,生长速度慢。符合采收标准的蔬菜少了,价格普遍会上涨。各个地区绿叶蔬菜的上涨幅度不同,有的地方菠菜一斤最高14元,有的地方菠菜一斤七八块,部分地区价格上涨较高。对于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种些蔬菜,相对价格上涨较少。

另外,蔬菜运输需要成本,导致价格上涨。番茄、土豆、冬瓜等耐贮存的蔬菜,价格没有上涨,主要是叶菜类上涨幅度大,保鲜期短,采收和运输成本增加,这些蔬菜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蔬菜价格长期升高。有的种植户看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能赚到钱,就想扩大叶菜的种植面积。北方露地能够种植的叶菜较少,现在种,年后采收。

大棚里种植蔬菜时,做好防冻防寒的措施,保证叶菜正常生长,产量提高了,蔬菜价格也会回到正常水平,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也不建议农户,大面积跟风种植,叶菜的浮动频率高,保鲜时间短,没有销售渠道,最后还会赔钱。

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菜价波动的背后,是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曾几何时,北方城市冬季吃菜难、选择少。随着蔬菜大棚的兴起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多次转型,种类不断丰富,布局和流通逐步优化。总体看,我国蔬菜供应有充分保障,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相比别的国家,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更丰富的蔬菜。

虽然我国蔬菜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但近年来自身也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相比粮食,蔬菜生产机械化率依然较低,从种到收比较费工费时。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且薪资上升,土地流转费用上涨,这都是刚性成本。加之消费者需求日益高端化,新奇特优品种比例扩大。所以,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略升态势。

“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关乎千家万户,让每个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件必须做好的事。总体看,既要考虑市民需求,实现调得进、供得上、不断档,又要关注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囤菜于田”“存肉于栏”。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蔬菜,白菜、土豆当真因为疫情到了让人吃不起的地步?疫情防控升级下,上海居民还能否顺利买到菜?上海蒙山菜场2颗白菜卖93元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根据上海蒙山菜场对此事的回应,顾客购买的2颗白菜一共有12斤,合7.75元/斤,其工作人员称,目前白菜的进价是每斤4元左右。

航空公司“诚不欺我”,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机票白菜价”:有网友在多个购票平台发现广州飞上海的机票仅售79元,这个价格只能在上海一百货公司买到两斤白菜!网友发布的照片显示,该百货公司售卖的大白菜单价为32元一公斤,一颗白菜售价77.9元,价格同样夸张的还有卷心菜,单价为36元一公斤,一颗2斤出头的卷心菜售价80元……

对于疫情菜价上涨,因为高速路也不通,货肯定是比之前少,但是现在这个价格高得实在是有些离谱,青菜比肉的价格都高了,现在很多人都表示吃肉算了,青菜就直接不考虑了。

蔬菜价格上涨,进菜的人熬了一宿,排了一宿队就抢回来一点菜,其实也是比较辛苦,但是涨价还是要又尺度,付出了辛苦,挣点辛苦钱是应该的,但是做食品都是周边生活的老主顾,做这些事不怕之后的老主顾寒心,这样目光不够长远,老板还是格局小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白菜土豆萝卜茄子的价格终可管控,上海市民对物价的焦虑或许会得到改善。但是,看到有网友晒出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卡地亚以及建行给大客户送的吃的,这就不仅仅是焦虑了。而看到这些奢侈品牌和建行在疫情期间给大客户送的吃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阶层对比的伤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