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三农”特指的是什么?
做好三农工作,三农特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方面是十几年来我们的一号文件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东西,因为农业是基础,农村是经济发展的起点,而农民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社会人群。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我国商事竟在三大改造之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农业其实是牺牲了很多的,因为农业的产品基本都是一些初级产品,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交易上是不值钱的,你卖出去10吨大米可能也就换来一台高科技的机床,所以那个时候为了工业的发展,我们牺牲了一定程度上的农业,早期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这么发展的,比如苏联也是那样,慢慢的工业发展起来了,现在就要反哺农业了。
农村是一片迫切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地方,城市你可以很方便的享受到快递外卖,甚至说各种上门化的服务,因为城市有着非常明显的这个交通布局城市布局,只要你给出一个坐标啊,服务商就能很方便的找到你有公交地铁等等交通方式能够提供,但是农村就不行,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在地图上你都找不到他导航都不见得能很方便的找到它,所以这个交通是必须要建设的。
农民是占据人口基数中相当大比例的一个成分,而且也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虽然说工业高科技之类的是能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但是没有农业作为基础的话,哪个行业也发展不了,最基本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他如果不能保证相当大程度上的自我供给的话,在未来一旦被外界切断,他自身没有粮食科技再怎么发达,难道人不用吃饭的吗?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呀,所以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还活跃在农业。
三农工作的解决近十几年来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也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了,比如说粮食税的改革,比如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是很早之前推行的,近些年来也有了一些粮食总之类的补贴,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让务农的农民能够有更高的利润空间,毕竟一亩地赚的钱越多农民越愿意做,赚的太少了大家就觉得不如外出务工了,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慢慢地从事农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个会出问题的。
做好“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三农”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从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从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三农”工作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更有底气。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既要保证粮食安全,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更要立足“三农”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实打实地调整结构,补齐种业发展等短板,把饭碗端得稳、更端得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要把底子打得更牢一些,持续用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先富带后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贵在落实。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守好底线、扛起责任,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稳定“三农”基本盘,不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