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蔬菜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蔬菜价格也在上涨,有些蔬菜甚至比肉类还要贵。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

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天气影响: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风灾等都会影响蔬菜的生产和质量,导致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例如,南方地区在台风季节时往往会出现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

生产成本上升:随着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蔬菜的生产成本也在上升。种植蔬菜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灌溉和人工等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蔬菜价格上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蔬菜种植者和批发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可能导致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操纵价格,导致价格的快速上涨。

生鲜物流和销售的挑战:蔬菜生产和销售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物流成本高、冷链运输困难、储藏和保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或减少肉类的摄入,导致蔬菜的需求量上升。同时,一些高端蔬菜,比如有机蔬菜、绿色蔬菜、进口蔬菜等价格较高,也促使了蔬菜价格的上涨。

总的来说,蔬菜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些问题如天气灾害和物流问题等可能会得到解决,但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解决。同时,为了解决蔬菜价格上涨的问题,还需要探索出更多的解决办法,例如:

提高蔬菜生产效率:采用更加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蔬菜价格。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减少操纵价格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促进蔬菜的交易和流通:通过优化物流运输,降低蔬菜的运输成本和损耗,从而降低蔬菜价格。

鼓励消费者健康饮食:鼓励消费者通过健康饮食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同时减少对肉类的需求,从而缓解蔬菜价格上涨的压力。

推广蔬菜的品牌和市场化经营:通过建立品牌和推广市场化经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增加蔬菜的收益和利润。

总之,蔬菜价格上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蔬菜价格的稳定和健康饮食的普及。

全国蔬菜都在涨,一夜间上海青菜价格翻倍,究竟发生什么?

科学家认为,类黄酮是新发现的人体必需的天然营养素,因其分子量小,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具有广泛的作用。但由于代谢快,在体内不蓄积,需要经常补充。

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黄酮,必须从食物中获取,食物来源是谷物、蔬菜、水果、果汁、茶叶等。

美国化学协会(ACS)主办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机田地里种植的蔬菜的类黄酮水平会成倍增加。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阿里森·米切尔和同事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两块试验田中西红柿的主要类黄酮水平。

结果是有机试验田西红柿样本类黄酮的水平明显增高,而在传统耕作条件下的试验田里样本的类黄酮水平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而且,数据表明,类黄酮的水平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成正比,而与化肥使用水平的多少成反比。

因此,富含多量类黄酮的有机西红柿更有理由成为人们的消费选择。

随着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化肥农药残留的有机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爱。

有机蔬菜的特点在于没有经过任何农药的喷洒,根据自然规律的生态原理由专业人员进行种植,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所以人们为了更好的身体健康都会选择有机蔬菜,很多明星瘦身的方法是每天的饮食作息一天三顿都是有机蔬菜,不能吃其他的食物,喝美容养颜的果汁,比如胡萝卜汁、柠檬汁、番茄汁。

有机食品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年间,在一些国家的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年递增率超过20%。这与一些常规食品市场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有机蔬菜无化学残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

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国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蔬菜价格平均比普遍蔬菜高出4-5倍,还不能普遍地走上大众餐桌,因此应密切关注市场、谨慎对待。

感知农场的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有机蔬菜是大势所趋,中国有机菜的市场很大,有机蔬菜带来的不仅仅是卖出去的价格,更加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农业户共同建造一个蔬菜、锦鲤养殖、农业观光的一个大型的农业养殖基地,带动更多的农业户致富。

“青菜价格一个晚上翻了一倍,昨天还是每斤2元,今天变成4元了”“一斤菠菜要卖15元”“猪肉也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菜价有波动,而且全国各地都出现类似情况。有自媒体将此解读为“这是物资短缺的信号”。这是真的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查证发现,蔬菜价格上涨不假,但与“物资短缺”关系不大。

菜价为何涨?

全国蔬菜价格变化,主要与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降雨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表示,进入9月后,寒潮和持续降雨天气对全国主要蔬菜产区造成一定影响,蔬菜供需偏紧,秋冬季蔬菜价格创下历年来新高。

按照往年采收情况,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各地地产蔬菜和南方产地蔬菜批量上市,加上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小幅下行趋势。

但今年9月下旬以来,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并迅速降温,导致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上海部分农产品批发商也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与“南北衔接断档”有关。以菠菜为例,本来这段时间供应上海的菠菜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聊城。但当地菠菜基地受淹,使得批发商转从其他产区寻找供应商,从而提高了价格。

菜价什么时候跌?

受天气和供求变化影响,菜价涨跌是常态。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信息,目前南方产区的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能按期上市,这将推动菜价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只是在短期内,部分蔬菜品种可能还会上涨,但大趋势是回落。

就上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看,根据往年规律,从9月底开始,上海客菜供应将从北方产区逐步转移到南方产区,今年北方产区提前收尾,才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客菜和本地菜的供应量都在提升。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国际、江桥市场、江杨市场等三大一级批发市场反馈称,经梳理排摸,目前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本市主要蔬菜供应的南方产地菜源均有保障。同时,三大批发市场正加大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组织辣椒、娃娃菜、豆类等花色蔬菜,从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组织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云南和福建等地组织西葫芦、笋类、绿叶菜等蔬菜,丰富近期的蔬菜市场供应。

地产蔬菜的供应也将增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表示,9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有利于地产蔬菜生长。秋冬是最适合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生长的季节,产量高,品质好。

物资缺不缺?

官方统计还显示,菜价变化与天气变化和不同产区产期衔接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物资短缺。

首先,目前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并非年内最高。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92,“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是127.66,“粮油产品价格指数”是108.6,环比前一天均略有上升。但如果放在全年看,以上指数并未处在最高位,最高位出现在今年2月,该指数在今年1月和3月也均高于目前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类农产品价格数据,重点体现鲜活农产品、粮油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

其次,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记者查询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近7日(10月15日至10月23日)主副产品价格,其中蔬菜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肉类和禽蛋呈小幅上涨,但水产品、水果和油价均保持稳定。

其次,各种主副食品生产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其中,夏粮量质并增,产量2916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60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稳定。其中,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水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小幅回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