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商业篇--基础逻辑(2)

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第2章,主要是对商业中的基础逻辑展开讲的,它们是:流量、倍率、价量、风险、规则之缝,这五个基础逻辑在商业中的作用及延伸思考。

商业篇--基础逻辑(2)

流量成本的计算:(人工成本+房租+水电消耗支出+销售支出+……)/客户的数量=流量成本。这是比较简单的流量成本计算公司,在现在复杂的商业模式下流量成本组成部分也非常多,比如电商刷排名、百度推广、内容推广、明星绯闻、举办活动、捐款等一切的商业手段;这些都是流量后面的成本。

把流量倒推过来对需要获得流量的商家而言,无非是要从三个方面获得客户:想办法吸引新客户、老客户转介绍、老客户重复购买;商家就可以在这三个最基础的方面下功夫,节约流量成本,把利润做到最大化。

第一:做好服务,客户的体验好才可能重复购买、才可能转介绍,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流量进来。推荐一个我买红糖的“滇西小哥”的网店,从微博视频、与粉丝互动、产品、价格、购买服务、售后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就让整个购物过程感觉特别的放心、靠谱,还有一种忍不住要转介绍的感觉。

第二:从流量的公式可以看出,每一个公司的流量成本差距巨大的,有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有的软文推广,有做小视频的,有做内容电商的,还有请专业团队的……。流量成本的问题就要从最初的出发点做到最好、做到最优;并且还要不断的去优化。

说一下我个人接触过的定倍率高的行业:购物中心专柜的香水、化妆品定倍率最高,达到20倍到50倍;其次是珠宝、手表、服饰至少10倍以上;医疗行业的临床药品有一些也至少是30倍起,消耗品高达上百倍;还有中国的白酒行业,估计定倍率也是高到吓人的;还有一些其他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存在着更高的定倍率。

品牌化妆品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但是要进商场被扣20%左右,市场的宣传与品牌维护的成本;医疗的制造成本也是很低的,但是从研发、到推广到是市场和层层的监管部门都需要高昂的成本;

在互联网影响下的今天,有好多大众的产品定倍率也已经很低了,科技类的、服饰、生活用品、农产品等;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技术、品牌、创新、效率也决定了定倍率的高低;如果是做大众产品就要去掉低效的环节,增加自己的优势;如果是技术和品牌壁垒高的行业,也就是意味着有能力定一个高倍率。

一个公司的利润自于产品的单价和销量,要么就提高产品单价,要么就增加销量。价量的平衡点还是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如果要增加销售看产品是高频的还是低频的、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如果要提高产品的单价,就要看产品的性质,是不是以情感为主,以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

个人做珠宝的时候,增加了一项婚戒、订婚对戒、纪念戒指的定制服务,且价格低于市场同行业的近20%,婚戒定制就是一项高频的、市场容量比较大的产品;成本上下浮动比较低,还是以定制为主,稍微比普通的商家增加了免费刻字的条款,价格定的偏低,被市场接受非常快;另外也是低频、高价的彩色宝石的引流品。

取决于价量平衡的是三个方面:产品的性质、市场的容量和消费频次、价格。

在商业中,商家不是在买卖产品,而是在经营和买卖这种产品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伴随商品存在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且还可以随时威胁到生意。

普通的商业模式库存风险,商业模式中大多都是代理,需要囤货,囤货有机会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但是囤货就是一个风险,市场的预期调整,大量的库存卖不出去就是风险;所以就有人针对于这类风险做了尾货甩卖APP、做了拼多多等商业机会。由此可以看到 风险是可以买卖的,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风险是可以对冲的。

最近几年火爆的包机旅游产品、酒店包房、景区门票代理等一类的业务就是买卖某一个时间点的价格赚取利润;生姜、大蒜等产品炒卖也是风险买卖,利用囤积库存,获取利润;搞养殖的农户为购买保险,防止流感发生造成灭顶之灾,这就是在转嫁风险,保险公司就是在利用风险赚取利润;支付宝上出现的网红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例子还有许多,在平时的 商业中买卖风险是最基础的商业逻辑。

对黄牛经济有着深刻的理解,最早遇到的就是有人帮忙养信用卡,刷信用卡的积分换取礼品卖掉;去年接触了区块链以后,大规模的平台之间的“搬砖”,直到币价拉平,到后来有人专门做了“搬砖”软件;因为国内的监管,人民币不可以直接进入,有了大规模的做场外交易的人群;特别是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中,漏洞比较多,黄牛经济更是机会非常多。

只有理解了黄牛的套利存在的逻辑,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复杂的商业世界;凡有正向的商业价值就有反向的套利。

刘润老师介绍的这几点基础的商业逻辑,对理解商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商业逻辑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在商业活动中、投资中把握住机会。

01 流量:比电商更先进的零售方式是什么?

02 倍率:哪有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

03 价量:该把货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04 风险:风险可以买卖,但你必须有一双风险之眼

05 规则之缝:黄牛,商业世界的黑客?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工作部署,着眼维护群众消费市场秩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坚持“应入尽入”,确保线上溯源。凡首站进入济南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均须于到达目的地24小时前,通过“山东冷链”进行报备,纳入集中监管专仓后,经核酸检测、全面消毒合格后,持《济南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出仓证明》方可出仓。坚持“应检尽检”,排查风险隐患。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集装箱货物、集中监管专仓等六类重点人员“应检尽检”工作,努力实现“不漏一人、不漏一次”。坚持应查尽查,打击违法行为。坚持教育、监督、执法三管齐下,深入开展“迎冬奥、保双节”进口集装箱疫情防控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查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整顿一批、规范一批,培育一批,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祥和的节日环境。

二是强化药店防疫和疫苗监管。在强化药店防疫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同时,加强新冠病毒疫苗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醒广大市民进入药店购药要自觉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购买“4类药品”要主动配合药店工作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外卖小哥、农贸市场和药店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主动配合做好定期核酸采样检测,为个人、家庭成员和他人的健康安全负起应有责任。

三是强化“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在流通环节,严查风险隐患,以旅游景区、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部位,以大型商超、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场所,以肉蛋奶、糕点、肉制品、饮料、酒类等消费集中的产品为重点品种,加大风险排查和抽检监测力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义务,严禁食品经营者采购、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严打违法行为,对监督检查、群众投诉、抽检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顶格处罚,强化公开曝光,切实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形成震慑。

在餐饮环节,一方面,强化餐饮安全保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以年夜饭供餐单位、城市综合体、特色小吃为重点单位,结合疫情防控落实措施,强化餐饮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保障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倡导餐饮安全消费。引导公众树立理性、文明、安全的科学消费理念,遵循市场规律,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健康饮食。从现在起至2022年1月,开展“食安护佳节”食品专项抽检工作。抽检食用植物油、酒类、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熟肉制品等20大类食品,共计800余批次,检测结果将及时公示。

在生产环节,以群众节日需求量较大的肉制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米面、粮油为重点品种,全面检查食品生产单位的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查找并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规范生产行为,督促其切实落实食品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节日市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