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有几种以及特性

农药在防治病虫害, 去除杂草 , 控制人畜传染病 ,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农药 的发明和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 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 类健康造的负面影响也 日益显露 出来I 1 - 3 1 。我国 是农业大 国, 为确保农业 丰收 ,每年约有 2 l万 t近 4 0 0种农药加工成 1 0 0 0多种剂型施于农作物, 居世界首位 , 由于使用农药每年减少 了 1 5%左右 的农产 品损失。但农药使用量及品种的不断增加 , 加之有些 农药不易分解 , 如六六六, D DT等, 使农作物、 畜禽 、 水产等动植物体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 通过食物链 、富集作用, 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与食品安全。现代 医学研究证明, 在致癌因素中, 环境因素约 占 8 0 %; 在环境因素中,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约占 8 0 %; 而在有 毒化学物质中, 有毒有机物 ( 主要为农药 ) 约占 9 5 % 以上I 4 j 。由于历史 、 经济和技术的原 因, 目前我国高 毒农药产量占相当大的比例, 品种也 比较 多, 主要是 杀虫剂 、 杀鼠剂和杀菌剂。与我国目前农药使用状况 极不相适应的是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缺乏和监测 技术落后的现状。到 1 9 9 9年我国正式颁布的食品中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L 5 只有 3 3个 , 包括 6 6种农药 , 与 目前使用近 4 0 0种农药的现状相差很远。 1 农 药残 留的类型 农药残留指使用农药后残留于生物体 , 农副产品 和环境 中的微量农药及其有毒 的代谢物的总量l 6 J 。 研究农药残留的成分和数量及其对人 、 畜 、 其他生物 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毒害和污染 , 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 使用农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畜和生态等 的不 良影响 。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有几种以及特性

1 . 1 有机氯农药

六六六 ( 六 氯环 己烷 ) , D DT( 对 氯苯基三氯 乙烷) , 三氯杀螨醇等为常用的有机氨农药。其特点是: 非常稳定, 挥发性小 , 不易分解, 耐高温 , 日照 , 酸性环 境下均难降解 , 属于高残毒农药。在土壤中残 留的时 间很长, 如六六六降解半衰期为 2 a , DD T为 3~1 0 aI 6j 。 即使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 以后, 农作物仍会继 续从土壤中吸收有机氯农药 , 生产的粮食和蔬菜在相 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残留农药。有机氯的脂溶性强, 不溶于或者微溶于水, 因此有机氯在动植物体内的主 要蓄积部位是富含脂肪的组织和谷类 , 水果的外皮等 富含蜡质的部分。食品中有机氯残留的总情况是 : 动 物食品的残留量高于植物性食品; 脂肪多的食品高于 脂肪少的; 猪肉高于牛羊兔 肉; 水产品种淡水 的高于 海水的, 池塘的高于河湖的; 植物性食 品中植物油高 于粮食 ; 粮食高于蔬菜; 蔬菜高于水果。烟叶中也含 有机氯。有机氯在食品中的残留, 不会因贮存 l 加工 l 烹调而减少。因此, 长期摄人有机氯残留的食物 , 将 使人体有机氯蓄积量增加 。在人体内, 有机氯农药残 留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 甚至人乳中也检出 六六六 。人体脂肪中的已贮存的有机氯农药 即使不 再增加, 也须经几十年才能降到较低水平。我国规定 六六 六和 DD T 的 A D1分 别 为 0 0 2 mg / k g? d和 0. 001 mg/ kg。 d。

1 . 2 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是人类最早合成而且至今仍在广泛 使用的一类杀虫剂。也是 目前我 国使用最主要的农 药之一 。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 品种, 如对硫磷 、 甲胺磷 、 毒死稗和甲拌磷等 ; 而后逐 步开发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 , 如乐果、 敌百虫、 敌敌畏、 马拉硫磷 、 二嗪磷和杀螟松等, 成为农药的一 大家族 。有机磷农药发展较快 、 品种多 、 使 用广, 至已有 6 0余种。由于有机磷农药化学性质 不稳 定 , 在 自然界极易分解 , 在生物体内能迅速分解 , 残留 的时间短, 所以慢性中毒较为少见。在食品中的残留 情况 : 与有机氯相 比数量甚微 , 残留时间也较短。一 般根类或块茎类作物 比叶菜类或豆类 的豆荚部分残 留时间长。蔬菜, 水果中有机磷一般经 7~1 0 d大致 能消失一半。有机磷农药主要残 留在水果和蔬菜的 外皮 , 经过洗涤和去皮都能减少残 留。如马铃薯洗涤 去皮 , 可去掉马拉硫磷 9 9 %, 食品经过加工亦可减少 残留, 如含敌敌畏 5 . 3 mg / k g的大米 , 经烹调后可降 至 0 . 0 6 mg / k g _ 6 J 。菠菜 中的对磷硫 煮沸后能消除 6 1 %。但有机磷在哺乳动物体内, 主要因抑制胆碱酯 酶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 作用为神经紊震颤 , 精 神错乱 , 语言失常等表现, 不容忽视。

1 . 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光和土壤微 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极性化合物, 不易造成污 染, 所以近些年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趋势逐渐 增加。例如 , 天然除虫菊酯类成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 不足 1 d , 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在农作物中的残 留期为 7 ~3 0 d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喷施时与果实 、 谷物 直接接触 , 是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_ 7 j , 它主要集中 在果皮上。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 ,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 使用多种拟除虫菊酯农药 , 例如联苯菊酯 , 氯菊酯, 氯 氰菊酯 , 功夫菊酯等。此类农药毒性一般较大且有蓄 积性 , 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1 . 4 有机氮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如呋喃丹 ( 2 , 3 一 二氢一 2, 2 . 二 甲基一 7 一 苯并呋喃基一 甲基氨基 甲酸酯 ) , 西维因( 1 一 萘基一 N一 甲基氨基 甲酸酯) , 速灭威 ( 间一 甲苯基一 N一 甲基一 氨基 甲酸酯) 和其他含氮有机农药如多菌灵 , 托布津是有 常用的有机氮农药。特点为杀虫能力强 , 作用快, 易 分解 , 毒性低。其毒性机理与有机磷类似, 能抑制胆 碱酯酶 , 但有可逆性 , 能很快恢复正常 , 故比有机磷安 全。在食品中残 留情况大致与有机磷相似。托布津 在植物体内能迅速代谢为多菌灵 , 二者均为广谱 , 高 效, 低毒 , 低残的内吸附性杀虫剂。曾经考虑用氨 基 甲酸酯类农药代替有机磷农药, 但西维因, 多菌灵 在外界环境中可被亚硝化 , 形成亚硝化合物致癌, 又会给生物体带来其他的危害。

1 . 5 有机汞农药

有机汞农药主要有西力生( 氯化乙基汞) 和赛力 散( 醋酸苯汞) , 它们是高效高残毒杀菌剂, 主要用于 浸种和拌种。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在 肾, 肝 , 脑等组 织。排泄很慢,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长达 1 0~3 0 a 。中 毒情况一是食用有机汞农药拌过的麦种, 引起急性中 毒甚至死亡; 二是谷类作物喷洒 了过量有机汞, 使谷 物中产生很高的残留; 三是地面水受有机汞污染 , 水 产食品如鱼, 贝类体内含汞量很高摄入水产品较多的 人群可致慢性 中毒。有机汞成分进入食物链后还可 通过乳汁 , 胎盘进入婴儿和胎儿体内, 造成 中毒或畸 变。我国 1 9 7 2起禁止农业上使用有机汞。

1 . 6 熏蒸剂 污染

熏蒸剂多用于防治粮食和部分蔬菜与水果 的仓 库害虫。我国使用的有磷化铝 , 二硫化碳。一般认为 熏蒸剂易从食品中散失, 但随检测技术的发展证明其 在储粮中仍有少量残留。其他如含砷农药稻脚青 , 稻 宁等。还有化学除草剂, 有较高的亚硝胺 , 均由有 致癌, 致畸 , 致突变作用。

农药残 留污染食品的途径

1 9 9 9 年 1月 , 广东省 4 6名学生的食物中毒,农 药经初步诊断为食物中含有有机磷农药所致。; 同年 1 0月, 某 省医院接受了解 4人中毒事件的采访 , 中毒原因都是 食用带有 甲胺磷农药残留的“ 蔬菜” 。1 9 9 9年 8月 2 9 日北京市发生一起因市民吃了受污染 的蔬菜而中毒 的事件, 上海、 天津等地相继发生食用农药超标而 中 毒的恶性事件。每年类似 的农药残留危及食品安全 的事件常有发生。上述这些事例和数据都表明了农药残留对食品 安全的影响另人触 目惊心。

马钱科马钱科

Logani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草本、灌木或乔木、稀木质藤本。单叶对生或轮生;托叶生于腋内成鞘状或叶柄间成一连结托叶线。花通常两性,聚伞花序或穗状花序,稀簇生或单花;萼片4~5;花冠合瓣,4~5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并互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上位,通常2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颗。浆果、核果或蒴果 ;本科共29属470多种,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有 8属 ,55种,分布于西南部至东部,分布中心在云南。其中马钱子属和胡蔓藤属有剧毒。醉鱼草属能使鱼麻醉,故名醉鱼草,花紫色鲜艳,是庭园观赏植物。

马钱科 Loganiaceae

1. 马钱亚科 Loganioideae

1. 灰莉族 Potalieae Mart.

1. 灰莉属 Fagraea Thunb.

2. 马钱族 Strychneae DC.

2. 马钱属 Strychnos Linn.

3. 蓬莱葛属 Gardneria Wall.

3. 钩吻族 Gelsemieae G. Don

4. 钩吻属(断肠草属/胡蔓藤属) Gelsemium Juss.

4. 髯管花族 Loganieae

5. 髯管花属 Geniostoma J. R. et G. Forst.

5. 度量草族 Spigelieae Dum.

6. 尖帽草属(姬苗属) Mitrasacme Labill.

7. 度量草属 Mitreola Linn.

2. 醉鱼草亚科 Buddlejoideae Soler.

8. 醉鱼草属 Buddleja Linn.

豆科科中文名:豆科

科拼音名:dòukē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描 述:

Leguminosae 豆科,双子叶植物,约690属,17600余种,为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广布于全世界,性状种种,其用途之大,不亚于禾本科;食用类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豇豆、菜豆、藊豆、木豆、落花生等;饲料类有;紫云英、苜蓿、蚕豆、翘摇等;材用类有:合欢、黄檀、皂角、格木、红豆、槐等;染料类有:马棘、槐花、木蓝、苏木等;树胶和树脂类有:阿拉伯胶、木黄芪胶、柯伯胶等;纤维类有印度麻、葛藤等;油料类有大豆、落花生等。此外,有不少种类的根部含有“根瘤菌”。植物就利用这些菌类来吸取大气中的游离氮素以为己体之需。所以,这些植物对于土壤改良和农田轮作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这些含氮的根部腐烂后可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或将全株植物犁入土中当为绿肥,其效更著。本科包括3个亚科,亦有学者主张将这3亚科提升为3个独立科的:即含羞草科Mimosaceae,云实科Caesalpiniaceae和蝶形花科Papillionaceae。这3科的分别点为:含羞草科的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稍不相等,芽时最上的在内面,雄蕊10枚或少于此数,常分离;蝶形花科的花两侧对称,花冠蝶形,最外的或最上的为旗瓣,侧面一对为翼瓣,最内一对为龙骨瓣,雄蕊10,全部分离或其中1枚分离而其他9枚合生或全部合生,或有时少于10枚,参阅各该科。

中国植物志:39:1

豆科植物有13000多种,位于菊科,为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我国有1300多种。豆科植物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蔬菜,又有重要的油料植物。

分三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苏木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有的分类学家则把其分成三科。

苏木科木本。1至2回羽复叶,稀草叶。花,两侧对称,花瓣常成上升覆瓦状排列,最上方的1花瓣最小,位于内方,为假蝶形花冠。雄蕊10枚,分离或联合,花粉单粒。果实为荚果,种子无胚乳。

如:云石,紫荆,皂荚,苏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1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