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朱文公简介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县。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71岁,葬于建阳县黄坑镇大林谷。朱文公生于闽,长于闽,终老于闽。19岁中进士,授徒讲学近50年。专研考证注释经、史、文及讲学,建立唯心论,为一代理学大师。他强调道德,认为人们应放弃“私欲”,顺应“天理”,即外在世界的伦理程序。为了认清理之所在,他指出“格物致知”的理论,从考察客观事物,寻求知识和修养品格,创立了闽学(即朱子学),博大精微,阐孔孟之道,集理学大成。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被视为儒学正宗,而且也成为14 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在朝鲜和日本都被视为国学,奉为主要道德信条。近代,朱子学传入欧美,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朱熹(文公)荣登千禧名人录,被选进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名杰出人物之一。
朱子家训朱熹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
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中国家族文化的典范——朱姓的家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文化以家族主义或曰宗族主义为特色,而家法家规便是家族主义的一大体现。像中国各个姓氏家族一样,各地的朱氏家族也订立有自己的家法或族规,以此约束、教育、激励族人。然而宋明以来,自朱子《家训》和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一出,各朱氏家族纷纷转载诵习,而官府民间也相继公开刻印发行。如此一来,朱氏的这两篇家法也就成为不仅影响一家一姓,而且影响整个中国家族的家族主义典范之作。
万世宗师朱文公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别号紫阳。是中国南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
朱熹,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的尤溪,郑安道家中。其父朱松在朝为官,因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被贬出朝廷。绍兴七年,熹随父迁建阳。绍兴十三年,父亲病逝后,他遵从父亲的遗嘱,到崇安求学于父亲好友刘勉之等著名学者。朱熹勤奋有志,刘勉之很喜欢他,将女儿许配给朱熹为妻。绍兴十七年,朱熹18岁,举建州乡贡,19岁登王佐榜第五甲第90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22岁授佐迪功郎,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步入宦途。绍兴二十八年,朱熹在同安任职期满,即回五里夫武夷山奉母讲学。此后整整23年间,朱熹除两次应招到临安(杭州)向朝廷奏事,乾道三年访张拭于长沙,淳熙二年夏与陆九渊兄弟举行“鹅湖之会”进行学术辩论外,都在崇安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淳熙五年秋,再授命知江西南康军。两年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任职9月。又因得罪权贵去职还乡,继续著书授徒,并创建武夷精舍。直至绍熙元年才重新被起用,到漳州任知州。绍熙四年冬,才又授知潭州(今长沙)。不久即被招至朝廷,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后又因上疏触犯权臣韩佗胄,又被免职还乡。这年底,他建成竹林精舍(后改沧洲精舍、考亭书院),学者益众,形成考亭学派。此后他还在南方先后创办和修复了白鹿洞、岳麓、武夷等27所书院,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生徒,对创建我国古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庆元二年,理学被斥为“伪学”之魁,其后又升级为“逆党”,而横遭迫害,不得不数次外出避难。庆元六年,朱熹忧郁逝世,终年71岁。死后归葬于福建省建阳县黄坑九峰山大林谷风飘罗带形。
朱熹一生从政仅有七八年,其余大约40多年的时间都在福建各地从事著述和讲学。他给后人留下了《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和《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64部、330多卷、1700多万字的著述,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他的学术成就“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被誉为继孔孟之后影响最深远的一代宗师、三代后的孔子、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
朱熹的学说,他生前虽没有被重视,但在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恢复了朱熹的名誉,先追赠中大夫、宝膜阁学士,后又追加通议大夫,封为信国公,后改封徽国公,不久又追封为齐国公,赐谥“文”,故称文公或朱夫子,从祀孔子。此后元、明、清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朱熹学说,把朱学定为科举考试标准。清康熙帝命熊赐履、李光地等编纂《朱子大全》,并亲自撰序说:“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康熙帝非常自觉地以程朱理学作为治理天下的统治思想。朱熹被列为“十哲之次”。朱熹学说不仅对中国元、明、清以来700多年的时间有深远影响,而且对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前,朱熹学说研究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987年在中国厦门召开了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1990年7月,中国福州和武夷山举行了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海峡两岸及法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学者专家会集一堂。他们通过新观点、新方法对朱子学及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开展热烈争鸣和互相切磋,进行了新的估计,为国际朱子学写下了新的篇章。1991年广东朱熹思想研究会成立。1993年初夏,在广东中山大学召开朱熹学术思想国际研究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马来西亚、韩国及各省市和香港等地区的学者以及朱子后裔代表119人。会议开得别开生面,生动活泼,取得了圆满成功。1994年4月中华朱熹研究会(筹)成立,对国内外的朱熹思想进一步地推动。目前,世界各地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朱熹理学活动,日本、南朝鲜等都成立了朱子学研究机构。日本政府还为此拨出专款,组织全国著名朱子学家编写10卷本《朱子学大全》,同时开展了朱子学的综合研究。除日本,美、英、西德、法国、独联体和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也很重视朱子学的研究。1984年,美国在夏威夷召开第一次朱子学国际会议,这个专题讨论一个学者思想的会议在国际上是少见的。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陈荣捷教授专程到闽考察朱熹遗迹。目前一个全球性的朱熹思想研究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普及和发展起来,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进补你用过药材吗 三味大滋补的药材不能错过
天气热了,天气凉了,心情不好,就不想吃饭?其实是我们的脾胃出了问题!脾胃作为我们身体的中转站,把水谷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
一旦脾胃不顺畅了,不仅会影响其他器官的运行,也会造成精神不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前段时间,高中同学说自己近半年来,一直被便秘困扰。虽然平时没什么胃口,吃得也不多,但是怎么也消化不了。
而且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胀胃痛。久而久之,刚到中年的他,曾经是大家眼里的精神小伙,现在却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大叔。
并且还时常感觉乏力,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就开始犯困。整个人也是无精打采的,多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的,感觉到很累。夜里多梦,睡不踏实,不到一两个小时就会醒来一次。
听了他的描述后,我判断出他是脾胃虚弱、运行不畅,引发的病症,建议他按时服用枳术丸,清淡饮食,放松心情。
他说,自从服用了此药,感觉气通了,身体通畅了,整个人都通透轻松了不少。
枳术丸是针对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出现食积不化,乏力困倦,精神不振的一剂名方。
现代 社会 ,人们普遍压力大,应酬多,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里加餐,周末聚会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常常是一顿胡吃海塞之后,脾胃疼痛,开始罢工,久而久之,变得虚弱。随之而来的许多疾病,如肥胖,腹胀,便秘也都和脾胃虚弱密切相关。
枳术丸解
枳术丸最早是由枳术汤演化而来的,记载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原文为“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
心下脾胃处,感觉到胀满,是由于脾胃虚弱,痰湿不化造成的。用枳术汤可以治疗。
煎服
取枳实15克,白术10克(大便干结用生白术,大便便溏用炒白术)放入水中,煎煮到水分还剩一半时取出,代茶饮,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连续服用半月到一个月。
食疗
枳术荷叶饭:枳实9克,白术15克,捣碎成细粉末,加入煮好的白米饭100克,充分搅拌均匀。
放入整片新鲜的荷叶中,包好后,用细绳捆扎成药包状。放在蒸笼上蒸2个小时左右,打开荷叶,取出米饭。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揉搓成15克左右一个大小的丸子,当作零食服用。
禁忌
阴虚内热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舌苔很红,口苦口干,手脚容易发热。此类人群不宜使用。 气机阻滞 的患者,有气虚气短,说话声音低微等症状的人,不宜服用此药。
饮食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而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寒凉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苹果,山药,生花生等,同时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
作息
加强 体育 锻炼,能够促进身体中的水液循环,津液运转。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情志
《黄帝内经》中说:“忧思伤脾”,如果时常焦虑,紧张,想得多也会影响代谢循环。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身体 健康 很重要。有空闲时间,可以多去自然环境中走动,感受大自然,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配伍解析
枳术丸顾名思义,是由枳实和白术两位中药材组成的。中医里常说:“ 药不在多,而在精 。”该药方中虽然只有这两位药,但是相互配合,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枳实能够排除浊气,白术在健脾的同时还可以去湿。在食疗的配方中,加入了荷叶,荷叶能够兵分两路,一路助脾气升清,一路助胃气降浊。
达到上下同治,表里互补的效果。同时,枳实和白术性味都偏寒,单独服用可能会伤及脾胃,而和米饭掺杂在一起,既可以保护脾胃,也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枳实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枳实也被称作“枳橘”,在农村常见于田间地头,院子的旁边,也被叫作“铁篱笆”。它的果实酸涩,不可食用,但能够入药。
刚结出的青绿色幼果即为枳实,将近成熟的黄绿色为枳壳,果实接近成熟的时候药性会减退。
所以,在还是幼果的时候,就被采摘下来,切成薄片状,自然晾晒烘干,储存下来,以备需要时使用。
白术
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常用的补益中药,自古也有“南术北参”的说法,被称为“益气健脾第一药”。
具有治疗脾胃虚弱,水湿停留在脾胃,不能运化谷物的症状。同时还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在具体用药的时候,分为生白术和熟(炒)白术。
两者功效作用大抵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生白术利于健脾通便,可以治疗便秘。而炒白术正好相反,健脾燥湿的效果更好,更加偏于止泻。
中医辨证
“人为五谷所养”,身体的气血皆为谷物所化。水液谷物最先进入脾胃,而脾胃的作用就是把谷物转为气血。相当于加工厂,把各种零件组合在一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脾胃虚弱,谷物不能及时转化,就会堆积在里面,气血难以生成,就会影响身体各种运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枳实丸不仅能够针对性地解决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的问题,对于减肥也有着很大的益处。
枳实丸中的生白术就有着肃清肠胃,健脾通便的功效,对于因饮食不节造成的肥胖患者,或者想要减肥的朋友都有所帮助。
枳实丸虽好,但是也应辨证使用,通常适用以下疾病和症状:
脾胃虚弱:表现为不想吃东西,或者吃很少就感到腹痛腹胀,有时还会感觉到胸胀胸闷,用手按压胃部感觉到很硬很实。
便秘:经常好几天都没有便意,有感觉的时候又排不出来,心情烦闷,爱发脾气。
肥胖:多表现为肚子和臀部有较多赘肉,皮肤暗黄,爱出油。脸上也容易出油长痘。
周身乏力:腿脚酸软,不爱运动,容易感觉到累,走路时间不畅就感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若还有其他症状,建议遵照医嘱,根据个人情况辨证用药。
冬季进补你用过药材吗?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过,最多煲汤时放点红枣、枸杞等。往往对中药材的不了解,错过的大滋补的药材。下面为大家推荐三味滋药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功效。
石斛
性味苦、凉,入胃经、肺经、肾经,具体养阴、清热、生津利咽、润燥、通便以及清肺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说石斛可以补五脏虚劳赢瘦,久服还可以厚肠胃。所以,冬季容易肺热咳嗽、上火便秘、皮肤干燥以及经常抽烟的人群可多加服用。
石斛泡茶、煎水、煲汤或直接食用新鲜石斛。这里推荐食用石斛粉,功效不变,但更利于人体吸收。如石斛兑开水直接服用,或煲汤时加入。石斛粥、石斛鸭汤更适合冬季滋阴润燥。
建议:石斛,尤其还是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药材,最好在餐前或餐后一段时间服用,有利于吸收,干制的石斛用量在6-12g之间。另外,感冒初期、拉肚子等人群不宜吃。
三七
三七又有金不换、北人参的等称呼,有止血、散血、止痛等作用,同时《本草新编》中提到三七“加入补血补气药中更神”。其中含有三七皂甙、三七多糖、黄酮类物质等,有抗疲劳、滋补、抗衰老以及调理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上班族、中老年人、贫血、高血压、体弱多病人群皆适合。
一般三七粉可以煎汤、水冲,或与牛奶、鸡蛋等同食,推三七炖雪梨,有止咳、润燥功效;三七炖鸡能够补脾、补肾、补气。
建议:三七粉内服建议一天3-10克,失血多人群可以适量增加。孕期、经期、睡前、感冒期间不建议服用三七。
当归
当归性味甘、辛、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改善面色萎黄、畏寒怕冷、头晕、风湿腿痛等。传统医学将当归作为第一补血药物,有调血活血与防治冻疮的作用。另外,当归还可以泡酒饮用。
《伤寒杂病论》中提及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可养血活血,生姜可温阳散寒,羊肉补虚,适合冬季驱寒温补。另外,当归炖鸡可补血补气、当归煮蛋可补气血。
建议:风寒发热、风寒感冒未愈、脾湿腹泻、经血过多、经期等不宜食用当归。一般一次建议6-12克。
冬季是进补季节,但往往因为对药材的不了解,错过了滋补的好时机,石斛可清咽利喉、养阴,三七可活血调血,当归可补血、温经。冬季不容错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3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