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适合种什么蔬菜
三亚长夏无冬,比较适合种植蔬菜,是全国重要的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比较多,如:黄瓜、豆角、丝瓜、冬瓜、苦瓜、水瓜、葫芦瓜、生菜、香菜、尖椒、荷兰豆、四季豆、四角豆、南瓜、韭菜、茄子、芹菜等。
三亚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
三亚气候特征:
三亚位于海南岛南端,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和源于南海的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该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多年平均的天气状态特征为:全年气温较高,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干湿季明显。
三亚的地区年平均气温25.4?C,年平均气压1010.4hpa;6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达28.5?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7?C,1月份平均气温为20.9?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1?C。三亚地区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间达2287.3小时。
全国蔬菜都在涨,一夜间上海青菜价格翻倍,究竟发生什么?
苦(现状)
近年来,随着海南加速推进国际旅游岛,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岛排头兵,物价之高、上涨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公交车起步就要两块,而且分段收费。菜市场各种蔬菜基本上都是内地城市的两倍,香菜去年过年甚至卖到98元一斤。即使是原产地的椰子平时也要8块钱一个。一碗米粉现在卖到12,比起其它旅游城市高了不是一丁半点。一些来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游客都普遍感觉物价超高。在三亚居住时间久一点的都知道,2008年以前三亚的物价与内地相差不大,与海口基本持平。但是从2008年以后,内地的物价是乌龟的速度上涨,而三亚的物价是以兔子的速度上涨,经过多年的龟兔赛跑,三亚的物价已是遥遥领先,声名鹊起。这样高的物价,让收入偏低的本地居民苦不堪言。
集(原因)
三亚物价奇高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
一是消费人群变动影响供需关系。这几年,三亚旅旅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加快,人流却象“潮汐”现象,而三亚城市容量扩充缓慢,物资供应有限,商业配套难以适应。冬季候鸟涌入,人满为患,需求大于供给,物价自然上涨。进入夏季,候鸟返乡,人口骤减,众多消费场所勉强经营。但是城市配套必须按照人员最大量设计建造,这些成本都要摊薄到消费者头上,导致物价依然居高不下。
二是三亚特殊区位,岛屿经济特点和处于物流末端,物流成本高,加上夏天台风、暴雨多,本地农产品种不出来,基本依靠岛外,价格自然偏高。蔬菜大都从云南、广州市场进货,到了海口批发赚一差价,到三亚再批发又赚一差价,价格自然上去,如果出现某一品种短缺,价格自然上杨,只有下一批到货,从慢慢回落,价格依然难下来,不像大陆,一缺货,第二天马上补上来,三亚不行,要两到三天。
三是高房价高租金影响。这些年,三亚城市发展迅速,房价居高不下,城市周边土地大多用于开发房地产,用于种菜的土地逐年减少,现有的土地租金也是年年上涨。高房价,带来高租金。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段门面租金达到了200元一平方。各个农贸市场年年翻新整治,摊位费逐年上涨,这些租金成本自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四是三亚商业市场还不成熟,甚至还处于低端。商品至少经过一以下几个环节:大陆批发商、海口批发商、三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要货数量少,必须拆分批发)、到农贸市场、超市。流通环节多,商业壁垒多,价格层层加码。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卫生费,安全费,入场费等,都成为物价高启的推手。
灭(目标)
让三亚居民真实感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好处,既要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更要维护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道(措施)
一是给三亚本地居民发放交通补助和物价补贴。对三亚本地居民和长期在三亚缴纳社保的务工人员每年发放各类补贴,重点是交通补助和物价补贴,消弭物价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是建设三亚自由港,直接从东南亚进口廉价农产品,像越南泰国的大米,菲律宾的香蕉、泰国的榴莲、印尼菲律宾的海鲜等等。
三是加大民生建设投入,对一些诸如农贸市场民生建设,提供免费用地,降低租金成本。
四是破除商业壁垒,打击垄断,尤其是查办操控民生流通领域的幕后黑手。降低各种税费,还利于民!
“青菜价格一个晚上翻了一倍,昨天还是每斤2元,今天变成4元了”“一斤菠菜要卖15元”“猪肉也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菜价有波动,而且全国各地都出现类似情况。有自媒体将此解读为“这是物资短缺的信号”。这是真的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查证发现,蔬菜价格上涨不假,但与“物资短缺”关系不大。
菜价为何涨?
全国蔬菜价格变化,主要与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降雨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表示,进入9月后,寒潮和持续降雨天气对全国主要蔬菜产区造成一定影响,蔬菜供需偏紧,秋冬季蔬菜价格创下历年来新高。
按照往年采收情况,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各地地产蔬菜和南方产地蔬菜批量上市,加上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小幅下行趋势。
但今年9月下旬以来,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并迅速降温,导致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上海部分农产品批发商也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与“南北衔接断档”有关。以菠菜为例,本来这段时间供应上海的菠菜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聊城。但当地菠菜基地受淹,使得批发商转从其他产区寻找供应商,从而提高了价格。
菜价什么时候跌?
受天气和供求变化影响,菜价涨跌是常态。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信息,目前南方产区的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能按期上市,这将推动菜价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只是在短期内,部分蔬菜品种可能还会上涨,但大趋势是回落。
就上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看,根据往年规律,从9月底开始,上海客菜供应将从北方产区逐步转移到南方产区,今年北方产区提前收尾,才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客菜和本地菜的供应量都在提升。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国际、江桥市场、江杨市场等三大一级批发市场反馈称,经梳理排摸,目前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本市主要蔬菜供应的南方产地菜源均有保障。同时,三大批发市场正加大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组织辣椒、娃娃菜、豆类等花色蔬菜,从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组织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云南和福建等地组织西葫芦、笋类、绿叶菜等蔬菜,丰富近期的蔬菜市场供应。
地产蔬菜的供应也将增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表示,9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有利于地产蔬菜生长。秋冬是最适合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生长的季节,产量高,品质好。
物资缺不缺?
官方统计还显示,菜价变化与天气变化和不同产区产期衔接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物资短缺。
首先,目前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并非年内最高。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92,“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是127.66,“粮油产品价格指数”是108.6,环比前一天均略有上升。但如果放在全年看,以上指数并未处在最高位,最高位出现在今年2月,该指数在今年1月和3月也均高于目前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类农产品价格数据,重点体现鲜活农产品、粮油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
其次,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记者查询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近7日(10月15日至10月23日)主副产品价格,其中蔬菜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肉类和禽蛋呈小幅上涨,但水产品、水果和油价均保持稳定。
其次,各种主副食品生产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其中,夏粮量质并增,产量2916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60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稳定。其中,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水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小幅回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3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