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粮食的价格为什么比较稳定?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1802年,三个没有工作的美国人从一位政府官员手中得到了一美元的救济,于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投资决定。喜欢担风险的那个人就买了点儿最能保值的黄金;另一个人买了风险不算高的债券;最后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则买了风险较大的股票。在1992年的时候,这三份原始票据被发现了,这三个投资者的后裔就成了这些财产的受益人,但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第一个人所买的黄金当期价值为13.4美元;第二个人所买的债券的当期价值为6620美元;而最后一个人1美 元股票的当期价值为3005000美元。用1美元现金投资股票最后竟变成了300多万美元,究竟是什么创造了这个神话呢?答案就是企业,一旦企业的车轮被转动起来,那么无论你怎么想象都不过分。

粮食的价格为什么比较稳定?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在中国的解放前,你有四根金条。如果你把金条留下来现在卖出去,那你会发个几十万的小财;如果你用来买房,能买到一处四合院,能留到现在的话,你就是百万富翁了,当然,你也有可能因此被封为地主,房子没收,人还要被批斗;如果你用来买股票,那么,恭喜你,你可以一无所获了,留下的只有擦屁股都嫌硬的票据凭证,也许还可以当文物来收藏,也算是废物利用吧。

比较上述两种想象,我们都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企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是什么在起着支持性的作用呢?这些企业为何没有倒闭,而是欣欣向荣呢?事实上无论哪家企业都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离开政府的支持,任何一家企业都将一事无成。

那么政府通常都是如何扶持企业呢?政府对企业的最基本的支持手段就是合理运用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比如,对一个小城镇而言,如果要发展,就必须找出自己的优势来创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可是这种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成本投入。因此,为了促进这个城镇的经济发展,政府就必须对这些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例如至少要对企业的产品给予最低收购价格来保证产品和货物不积压。一旦出现产品积压状况,政府就会出资收购,以保证这些小企业的正常运转。这种政府给予弱势企业提供保护的现象在经济学上叫做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也是政府为扶植某种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而且这个价格通常都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在现代社会,支持价格主要应用于农业方面,这也是粮食价格比较稳定的因素之一。有些经济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国家经常出现农产品 生产过剩的状况,为克服农业危机,经常使用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方式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来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目的。一般来说,农产品支持价格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者其代理人按某种平价收购所有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加大库存量或者增加出口,在供小于求时则减少库存,以平价进行交易,让农产品价格因政府作用而保持在某个价位。第二种是稳定基金法,即政府依照某种特定价格来收购农产品,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保持一定的价格水平,在供小于求时不至于让价格过高。

那么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价格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的呢?美国政府是根据平价率来制定支持价格的。所谓平价率,就是指农场主销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和购买工业品所付价格间的比率。法国政府则是建立了由政府、农场主和消费者三方代表所构成的农产品市场管理组织来确定支持价格的。在1963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了欧洲农业指导委员会与保证基金,专门用于农产品的收购支出和补贴出口。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政府参与是否会影响到经济的良性发展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时候,如果不采取支持价格政策的话就会导致哪两个结果的出现。

第一种情况:生产者通过存货调节价格。

当供大于求,商品价格低时,生产者就会将一部分产品储藏起来。

而不投入市场,也就不能形成供给,这样便会减少供给,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反过来,当供小于求,价格高时,生产者就会将之前的库存投入市场,这样就在产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供给,价格降低,但这也经常成为投机倒把者谋取暴利的手段。因此这种自发的存货调节对于市场的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比如粮食的价格供给量无法得到控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种情况:地区套利。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常常是区域性的。这样,在总量上供需均衡的 时候,在各个不同的地区也会出现不均衡。这种因地区性的不均衡而导致的价格差便催生了跨地区的套利活动。投机者就会将供大于求、价格低的地区的产品运送到供小于求、价格高的地区。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这种价格差高于运费,这种投机活动就会形成并持续下去。

因此,实行支持价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产业来讲。所以说,支持价格对于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制止投机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行支持价格可以稳定生产,可以缓解经济危机对社会上某些商品的冲击。其次,通过对不同产业产品实行不同的支持价格,还可以起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动。最后,实行对农产品生产的支持价格政策,还可以吸引农业投资,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出于对国计民生的稳定考虑,政府必定会对社会上的某些行业、某些产品给予一定的价格支持,特别是粮食产业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粮食价格总是稳定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农民每年都会因蔬菜瓜果滞销而血本无归,而超市买菜却贵翻了天,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对此,专家们表示,每年农民种菜总是凭运气,运气好的时候,还可能赚到钱,但运气不好的时候,农产品就会出现滞销。

而我们认为,农民因滞销出现血本无归,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方面,大都数农民由于不了解蔬菜水果市场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种植引起。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想要了解市场信息只能亲自去市场走访调查,但这对小农户来说成本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他们只能凭着感觉走,种什么农作物只能是碰运气,如果碰到过剩的农产品,就可能出现滞销,直接导致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农民本身销售通道就不畅,即使遇到丰收之年,农产品也很难买个好价钱。要么在田间廉价卖给了前来采购的小商贩,要么把农产品放在公路边卖,要么干脆把农用车开到县城里买,但是各城市通常又不让农用车进城(主要是要农用车上牌,而农民本身就没有驾照,这样的车辆上路安全隐患很大),而大型货车也不让进城,这就导致大量农产品销售不出去,烂在地里,或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前来收购的小商贩。

那么,导致超市卖的蔬菜价格为什么会这么贵呢?农产品从田产流向超市,起码有三个环节,小商贩收购、批发商集中货物、零售商向顾客销售农产品。对于批发商来说,主要是运输成本较大,在运输途中会损失掉一部分农产品,然后再加30%至50%的利润后就出售给零售商。但零售商就要涉及到店面柜台的租金和税费,农产品的损耗、人工成本等,价格就要提高很多。

举个例子,卷心菜在田头收购价是5毛/斤,小商贩收购来加价至8毛/斤,卖给了批发商。而批发商以1.3元的价格卖给了超市。超市为了销售顺利,往往把品相好的卷心菜留下卖,不好的就扔掉了,这样每斤卷心菜到超市就要买到2元至2.5元/斤。这就显示出,农民田头没赚到啥钱,但是在超市农产品的价格都比较高的原因。

要解决农产品滞销,农民血本无归,超市买菜却买出高价的弊端主要应从二个方面入手:其一,各地政府应该搜集农产品市场信息,在网站上公布,让农民知道什么农产品过剩了,什么农民产品还有市场需求,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而种植农产品。如果农民们都盲目种植农产品,除了种地靠天吃饭外,市场能否销掉还要靠运气,那么种田人的苦日子还会持续下去。

其二,各地应开通农产品货运车辆绿色通道,允许运输农产品车辆自由进入城镇,考虑到燃油费贵会增加运输成本,可对农村农用车进行燃油费补贴。此外,开放免费农产品自由市场,让农民进城卖菜,减少中间环节。只有通过一些良性改善,能让农民在丰收之时,也能顺利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市民也能吃到新鲜平价的蔬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4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