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哪些问题?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0 21:54:41
1、集散度不足,分散经营与规模集散的矛盾突出。
2、深加工产品供求矛盾突出。
3、产业化规模小,费用水平偏高。
4、季节生产与全年消费的矛盾仍然尖锐。
5、国家补贴真正落实到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仍然不明显。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统购派购时期(1949-1984年):这一时期基本采用农产品计划供应的方式,否定其商品交换的性质,基本上不存在随行就市的自由交易。双轨制时期(1985-1997年):该阶段废除了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建立起市场调节机制,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两种交易方式并存。1985-1991年,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实行双轨制,市场化改革大大加快。1992-1993年,农产品购销走出双轨制,进入全面市场化的阶段。市场化时期(1998年至今):这一时期,农产品流通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改革和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逐渐融合,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向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拓展。科技进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机会。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总的来说,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和国际市场的冲击是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4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