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价缴费试点启动,未来电网改革的新方向在哪里?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7月份的日益临近,相信很多的朋友都会感觉到高温天气的来临,让人酷热难耐。
现在除了南方地区会迎来高温天气之外,像山东、华北等地也在迎来持续性的高温天气,有些地区的气温最高能够达到35~38℃。
所以随着夏季的正式来临,一年一度的用电高峰期也将正式启动。
今天老道就要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国家针对电价方面的一些改革消息。
根据已经发布的公开消息来看,在2022年有些地区已经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电价缴费试点,随着这些试点的启动,也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电网改革的新方向。
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其实这些年国家针对电价、能源方面的改革举措一直很大,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基层的电价结构来说,现在基层的主力供电依然是火力发电,早在2021年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就曾经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全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随着这个通知的正式下发,也正式建立起了能跌能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这也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然,除了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的有序放开,针对居民、农业和公益性事业的用电方面,政策层面依然要求要保持稳定。
而且在电价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当中,明确要求将燃煤发电价格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得超过15%的限制改为无论是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得超过20%,而且高耗能企业在电力市场的交易方面不受上浮20%的限制。
由此可见,进一步保障电力供应势在必行,这些年我国除了在燃煤发电上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在一些地区也在积极建设投入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所以这些新型电力供应也在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在今年的3月份,人大代表宁雅秋明确指出现阶段的阶梯用电缴费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城市和乡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阶梯用电缴费制度的实施,大家已经养成了节约用电的习惯,所以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地改善一些地区电网负荷过重的问题。
现在河北等地已经正式试点实施了新的用电缴费制度,这项用电缴费制度的全名为峰谷电价缴费制度。
峰谷电价缴费制度会将一天24小时分为用电高峰期、低谷期和平价期,在用电高峰期所消耗的用电单价要比用电平价期和低谷期更高一些,依此类推。
由此可见,随着峰谷用电缴费机制的试点启动,老道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峰谷用电缴费机制也将成为新趋势。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2022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老道坚信咱们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一定还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里也恳请大家一起行动,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的电力改革点个赞。
(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徐岩、庄红韬) 今天上午,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首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了四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问题;2006年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这些重大的政策和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和取向,重点突出、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受益面大。 二是实施了“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2006年起,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200多亿元。2004年以来,国家还先后出台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扩大粮种补贴范围和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等农业各项补贴总额达到526亿元。同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20亿元,增长了15.3%。 三是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类项目进展顺利。比如,大规模建设户用沼气池、乡村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实现“两免一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说,这些政策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中央多次强调,要保持支农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完善和加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