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贷款的三农贷款难的原因
农户收入低、效益不稳定,银行与其合作风险相对较大、回报相对较低。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追求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自然不愿支持“三农”。 风险较大
(1)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农户无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而农村土地、荒山、塘堰等承包权尚无专门的评估机构,很难对其价值进行评定。流转机制未建立,很难实现交易,农村房产尚未办理符合贷款担保抵押条件的《产权证》,且农村房产就是抵押给银行,银行也很难变现。农村又没有类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之类的社会中介机构。
(2)法律诉讼维权困难。因为笔数多,金额小,利润低,因此造成法律诉讼成本高,胜诉了难以执行或者无法执行导致银行损失。 2.农村老龄化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很多年轻人(主要贷款人)外出打工,还有很多外出避债,导致贷款管理困难。
3.信贷人员人手缺乏。
难以了解农户的经营状况,信息不对称、不明了,信贷人员无法作出贷款选择。因为贷款收益低,成本提高,何况银行均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人赔偿制度,一旦贷款发生损失,贷款责任人要全额赔偿。信贷人员若多发放贷款,风险增大,赔偿的几率也就增大。其惧贷心理加剧了“三农”贷款难。
4.金融机构的管理困难
因为贷款数量多,金额小,贷款发放人多,收到天灾或者其他因素影响,追责困难导致银行不良率过高,经营困难。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金融需求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是农信社加快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那么,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一、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宗旨,保持忧患意识,发挥金融服务的主观能动性。二、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做强、做优“三农”贷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1 、调整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农信社更加贴近农民,稳固农信社在农户心目中的地位。2 、改善支农服务,创新信贷品牌,多元化满足“三农”信贷需求。三、加快电子信息化工程建设,顺畅“三农”资金的快速流通。四、把握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主动与各级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净化农村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