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机关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一、集团公司领导
李卓民 (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卓民 (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刘 超 (董事、副总经理)
王占廷 (副总经理)
程 军 (董事、副总经理)
李家堂 (副总经理)
储诚胜 (纪委书记)
陈仁虎 (副总经理)
二、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能
1.办公室:会议管理、协调督办、综合文秘、档案保密、政策调研、法律服务、宣传信息、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公务接待。
2.农水科技部(农水处):现代农业、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科技管理、农机管理、林业管理、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业产业化部(农业产业化处):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公司改革、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商贸会展。
4.土地建设规划部(土地建设规划处):土地确权、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5.经济开发合作部(经济开发合作处):垦地合作开发、产业园区管理、房地产管理、都市产业。
6.对外经济贸易部(对外经济贸易处):“走出去”工作、境外投资、境外合作开发、中津农业合作项目。
7.财务部(财务处):发展规划与计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预算决算、综合统计、资金结算、农业保险、社会扶贫、机关财务、财务总监日常管理。
8.资产管理经营部(资产管理经营处):国有资产管理、重大项目规划、投资项目监管与评估、农电体制改革、招商引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种子产业化整合、皖垦种业上市。
9.人力资源部(组织人事处):班子建设、干部选任、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外事工作、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干部档案、党建工作、农垦工会。
10.社会事业部(社会事业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文教卫生、民生工程、小城镇规划管理、社会管理、企社分离、文明创建、应急管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 、离退休人员管理。
11.审计室(审计处):审计监督。
12.监察室:纪检监察。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垦地合作
高产小麦品种排行榜
1、丰德存麦20号
该小麦是半冬性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大概需要230天左右。从出苗至成熟共需230-232天。该品种优点是籽粒饱满程度中等,结实率较高,叶片浓绿,易形成状苗。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略迟,抽穗晚。最佳播种期,建议选在10月上中旬播种较
2、众信麦998
该品种整个生育期大概需要227天左右,苗期长势较好,起身拔节早,抗病能力强。但抗寒能力弱两极分化慢,分蘖成穗率中等。
3、郑麦136
郑麦136属于半冬性品种,整个生育期大概需要230天左右,播种时间建议在每年10月上中旬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24万株。该品种优点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强。缺点是春季起身拔节稍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4、百农307
百农307是以矮抗58与06-4047杂交后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品种,整个生育期大概在230天左右。该品种优点是适种范围广,矮秆大穗,抗倒抗病,成穗率高等。缺点是苗势一般,分蘖力弱,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5、烟农1212
烟农1212是一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叶片上冲,抗倒伏、抗寒等抗逆性强,稳产超高产,适宜播期10月5日-15日,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该品种要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提前做好防范,以免影响产量。
6、百农607
该品种是在2018年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建议在每年10月上旬播种,密度在16-24万。该品种优点是矮秆大穗,抗倒抗病,穗层整齐,属相好,落黄好。
7、济麦38
济麦38是半冬性小麦品种,稳产高产,该品种主要优点是具矮秆大穗、抗病、抗寒、抗病能力强、分蘖成穗率等抗逆特征。缺点是冬前容易出现旺长,分蘖力中等。建议播期在10月5日至10月15日之间。
8、皖垦麦22
该品一般产量每亩600斤左右,属于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伏,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整个生育期大概在210天左右。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抗倒抗病性好,稳产超高产,千粒重38克左右,面粉品质较好。
9、郑麦1860
郑麦1860是由周麦22为母本、郑麦1410×郑麦08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寒性好,抗倒性强,稳产又高产等优点。并且,抗病性较强,对小麦叶锈病,中抗小麦条锈病,高感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白粉病抗性较强。
10、山农28
该品种是一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整个生育期大约在240天左右,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抗倒能力强,穗层整齐,落黄好,籽粒饱满。
小麦的简介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
“十一五”以来,省农垦集团把加强垦地合作、融入区域发展作为新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举措加以落实,通过建立集团公司领导成员联系有关地级市制度,围绕城郊型农场开发,加强与农场所在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的联系接洽,提升合作层次,找准合作发展的切入点和地方发展的兴奋点,主动以不同方式整体推进农垦融入区域发展。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已与省内宣城、淮南、蚌埠、六安、宿州、滁州6个地级市,中国种子集团、中石油、交通银行、徽商银行、安徽建工集团、国元集团、投资集团等多家央企和省企,安徽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和省旅游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关农场与怀远、郎溪、广德、埇桥等14个县区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向和合作项目,在合作共建中充分发挥农垦特色、产业优势和资源效益,构建农垦新的融资和发展平台,实现了垦地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垦地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垦地合作中,我们立足农垦,以城郊型农场为依托,按照“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坚持”的要求,即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与省委省政府大政方针相结合,与相关地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效益优先、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坚持因场制宜、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方式,坚持由点到面、由单项到多项逐步推广的合作步骤,全面实践“开放办农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集团为主导、以农场为主体、以土地和发挥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共赢为目标,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垦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实现当期效益最大化,长期效益制度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妥善安置合作发展中失地职工;坚持规划先行,融入区域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合作开发行为
我们开展的垦地合作是从城郊型农场土地开发运作和充分发挥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开始的。在土地开发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农垦实际,出台了《安徽农垦土地使用管理办法》、《垦地合作开发管理办法》、《垦地合作开发考评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提出合作开发要求,规范项目用地预审、审批程序,在工业项目、公益项目征地中,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在工业园区合作共享中,落实税收分成奖励和长效机制,保证农垦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土地上市方面,争取土地净收益垦地双方共享政策。农垦内部按照“存量保证、增量共享”的原则,通过利益纽带平衡集团公司、农场、职工、开发企业各方利益关系,激发合作发展的积极性。
三、因地制宜,因场制宜,不断创新合作形式
按照“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场一策”的总体要求,目前已形成多种合作发展的模式。
一是项目带动模式。
省农垦敬亭山茶场位于宣城市郊,该场场部及山南等地约3万亩土地纳入宣城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约3000亩在城市中心区,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省农垦集团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和宣城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以开发建设生态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线,与宣城市政府共同实施敬亭山茶场山南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并配套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此项目一方面盘活了农垦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茶场职工拆迁安置受益显著;另一方面改善了宣城市部分市政设施和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省农垦集团与滁州市政府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以位于该市境内的5个农场为依托,就现代农业(种业)、汽车试验场、农业产业化(大米等产业)、城镇化建设(商住开发)、都市生态林业综合开发(旅游)等项目进行合作发展。
二是整体开发模式。
省农垦淮南农场位于淮南市东郊。省农垦集团以“合(肥)淮(南)同城化”为契机,抓住京福高铁淮南站、淮蚌高速公路、206国道改线、淮河淮上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均经过淮南农场场区,且京福高铁淮南站坐落于农场区域的发展机遇,与淮南市共同开发淮南农场,并于2009年7 月成立了“淮南农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淮南农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受淮南市政府和省农垦集团双重领导,享受区级管理权限和开发区财税、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行使区级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土地规划建设管理等行政执法权限。省农垦集团还与淮南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淮南垦投建设开发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淮南市东部滨湖新城区的开发建设。目前,淮南农场4.2万亩土地已纳入淮南市整体规划,合理安排现代农业区、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试验区等各类用地,11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及东部工业园区等项目陆续启动,陕西重汽、山西煤机、中国建材等一批知名企业陆续入园,整体开发工作稳步推进。该项合作不仅提升了淮南农场整体经营水平,而且促进了淮南市的城市建设,达到场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是改革创新模式。
省农垦龙亢农场位于蚌埠市西郊,系全省100个综合改革小城镇之一。省农垦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合、芜、蚌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战略,与蚌埠市政府合作,在原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基础上组建“蚌埠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以现有的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为基础,借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着力建设农业科研基地、农业展示培训基地、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食品产业园、生态宜居城镇和皖北农贸物流中心,从而成为蚌埠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已落户工业和商贸服务企业近30家,年创利税1500多万元,并升级为“省级创业园”。投资4500万元的农贸大市场年交易量15万吨,辐射区域人口达10多万人。
四是共建园区模式。
早在2003年,农垦与郎溪县人民政府达成共识,共同招商引资,共建工业园区,成立了十字铺工业园区,经过几年发展,该园区于2010年升级为“省级创业园”。农垦与寿县人民政府和怀远县人民政府也分别成立了寿县工业园区和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与地方政府共同招商引资。省农垦集团有11个农场位于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内。省农垦集团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以农垦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争取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共建共赢。
五是科技合作模式。
省农垦集团与省农科院在龙亢农场共同成立了皖北科技创新中心,成功研发“皖科700”等小麦新品系、“绿旱一号”水稻和“皖豆28”等品种,并开展了国际合作水稻中国区高产栽培等试验。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选育繁殖优良小麦品系。开展了航天育种工作,为皖垦种业今后进一步占领良种科研和繁育的制高点打下了坚实基础。除加强与有关市政府合作发展外,农垦有关城郊型农场也加快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如,夹沟农场与宿州市埇桥区合作共建现代农业;水家湖农场与长丰县合作发展草莓等高效农业产业;皖河农场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资源丰富及城郊型农场区位等优势,着力发展高效蔬菜产业,打造安庆市菜蓝子工程;砀山果园场与砀山县进行场县合作共建,发展小城镇和特色水果等产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