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粉末状。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土豆、洋葱、冬瓜等,全部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你。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 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

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扩展资料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72%为印度-雅利安人,25%为达罗毗荼人。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

尼格利陀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过着最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新移民到来以后,尼格利陀人多被他们屠杀、同化,或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

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

百度百科-印度人

一、各邦对牛的政策不一

第一种是不限制宰杀牛的邦,如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锡金邦,以及东北部诸邦如那加兰邦等,总共有6个邦,这些邦不在传统印度教地区,人们宰杀和食用牛,几乎没有限制。

第二种是禁止宰杀奶牛和小牛,但可以宰杀其他一些牛,这种邦占绝大多数。例如最严厉的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2017年法令宰杀奶牛由7年监禁改为终身监禁。此外,负责运送牛到屠宰场的人也会受到制裁,最高可被判10年监禁。

大多数印度地方邦虽然法律禁止宰杀奶牛和小牛,但各邦执行力度不同,有的邦可以宰杀公牛,有的邦只允许宰杀没有生育能力的公牛,有的帮允许宰杀病牛、允许宰杀一定牛龄的牛。有的邦虽然容许宰杀,但不许运输,等等。这些邦都禁止宰杀奶牛和小牛,对违反者会处以时长不等的监禁或罚款。但这些邦基本上不限制宰杀水牛和吃水牛肉。

第三种是少数几个禁止宰杀任何牛的,比如拉贾斯坦邦。

二、印度人吃牛肉的比较少

印度人素食主义者很少吃红肉,动物性食物主要吃家禽和鱼。印度教教义也叫人民尊重动物,而在他们眼里,奶牛是像第二母亲一样的,女神也会化身奶牛形象,所以,印度教信徒不吃奶牛也不足为怪。

印度有大约1.8亿穆斯林,这些人是吃牛肉的。但跟13多亿印度总人口比较起来,也只能算少数,只能说对牛肉的消费并不多。由于法律禁杀,由于吃的人少,牛肉应该在印度没市场才对,那么,印度怎么会多到牛肉大幅出口呢?

第三、牛满为患,出口寻出路,皆大欢喜

在印度,既然奶牛获得尊重,它们随着牛龄增加到一定牛龄,就没价值了,还要花费人力财力,这是人们不希望的。所以很多牛就被遗弃流浪,政府虽然也建造场地收留一部分,但杯水车薪。广大农村地区的牛越来越多,牛满为患,出售换钱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一来,牛肉的生意链就形成了:大批的牛被转运到可以宰杀牛的邦,宰杀加工;有的邦对运输牛管理太严的,就在地下屠宰场私自宰杀偷运,牛贩子、制革、低种姓的杀牛职业……等等,都在一片繁忙。到了2014年,印度出口牛肉已逾200万吨,位居世界前三。主要的贸易国有越南和马来西亚。印度对外宣称出口的都是水牛肉,但印度的牛的生存现状让人无法不怀疑是否夹杂了其他牛肉。

在印度,农村地区一般是是家庭散养牛的形式养牛的,投入成本少,售出时有获利,而从整个牛肉产业链来看,目前出口额已经超过印度传统的大米出口额,前景可期。

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印度的一些神牛也逃不过被屠宰的命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