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优特产水果有哪些?
安徽名优特产水果有姥山枇杷、怀远石榴、长丰草莓、砀山酥梨、水东蜜枣、黄山猕猴桃、三潭枇杷、萧县葡萄、徽州雪梨等。
怀远石榴是安徽怀远的特产,历史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唐代有关于怀远石榴的相关记载。怀远县自然环境优越,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非常适合石榴生长。石榴皮又细又大,肉又肥又瘦,味道香甜。
三台枇杷是安徽黄山的特色产品,历史悠久。它被记录在宋代,有800多年的历史。黄山歙县地理自然环境优越,冬暖夏凉,降水丰富,非常适合枇杷生长。种植的枇杷色泽鲜艳,皮薄肉厚,酸甜适中,肉质细嫩多汁,清香爽口。
关于安徽名优特产水果:
安徽省拥有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等地形,地形地貌齐全,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凉爽,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所以其水果类型丰富,长势也较好。
徽州雪梨是指产于安徽歙县的梨。早在1934年国际博览会上,就己获得了银质奖章。因为这种梨子的颜色如雪般白,故名徽州雪梨。
太和樱桃是产于安徽太和县一带的樱桃。太和沙颍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之乡”,所产樱桃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中的上品。
砀山是哪个省哪个市 砀山简介
属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陇海铁路、 310国道贯穿全境,京九、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全县共386个行政村,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 总人口94万,可耕地127万亩,水果面积7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
县人民政府驻砀城镇,邮编:235300。行政区划代码:341321。区号:0557。2000年,砀山县辖14个镇、5个乡。总人口862356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砀山县乡镇由19个调整为18个,撤销陇海乡,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更名为砀城镇。2004年底,砀山县辖14个镇、4个乡,10个居委会、382个村委会。2007年12月,砀山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西南门镇、文庄镇、刘暗楼乡、黄楼乡、权集乡、赵屯乡,调整6个镇,保留7个镇,调整后全县为13个镇,1个开发区。
人口民族
至2007年12月,全县总户数26.56户,总人口为955,422人。其中男性人口488,379人,女性人口467,043人。全县非农业人口10.6万人。
2005-2007年,砀山县人口中包含汉、回、苗、侗、壮、藏、布依、土家、独龙、白、朝鲜、哈尼、蒙古、满、赫哲、鄂温克、维吾尔、畲、土、羌、拉祜等22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9%;回族占总人口的1.1%,占少数民族的99%。
地貌地质
砀山县境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境内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黄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县西北最高处海拔54.8米,县东南最低处海拔40.4米。由于黄河屡次泛滥及改道,中小地势起伏,岗、坡、洼相间,这种微域地形的地貌变化,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砀山县的废黄河高滩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种地貌类型。砀山县地处山东台背斜徐蚌拗折带,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其厚度至东向西逐渐增大。县境南部的程庄、王湾、陈庄、关帝庙一带,第四系厚度为318.15米~456.77米。下伏基岩为古生代二迭系砂页岩。砀城南4里王庄钻孔打至500米尚未穿过第四系地层。
水文气候
砀山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水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黄河、复新河;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
砀山县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县境内降水总量丰水年为13.41亿立方米,平水年为9.3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6.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9.51亿立方米。砀山县境内河流均系雨源型间歇性河道,地表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份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2.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1亿立方米;最大量(1963年)径流深为373.3毫米,年径流量4.4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深为16.2毫米,年径流量0.19亿立方米。正常年全县地表蓄水量为4829.5万立方米。
砀山县地下水属入渗-蒸发-开采型。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的入渗,侧向补给及越流补给微弱。在揭露深度范围内为孔隙水。依据埋藏条件、水力性质划分为0-50米的浅层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大于50米的中、深孔隙含水岩组,根据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两组之间水力联系微弱。富水性按勘探钻孔成井砂层累计度(细砂、粉砂、亚砂土)划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水区三个类区。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1亿立方米,可开采模数16.8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砀山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气候界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4.1℃(1955-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41.6℃(1966年),极端最低温度-19.9℃(1955年);平均年降水743.3毫米,最多年降水1333.4毫米(2003年),最少415.0毫米(1966年);年日照时数2219.1小时。四季最多风向:秋、冬季偏北风;春、夏季偏东风。年无霜期201天。主要气象灾害:旱、涝、霜、风、雹、大雾等影响农业生产。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砀山县位列第293名。
2021年1月,2020年度安徽省卫生城市(县、区、乡镇)名单出炉,砀山县榜上有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砀山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0月,砀山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砀山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7月,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三批)出炉,砀山县砀山黄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榜上有名。
2020年6月,砀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淮北片区)。
2020年5月,砀山县上榜安徽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主导产业为酥梨。
2020年4月,砀山县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名录。
2020年3月,砀山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砀山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0月,砀山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砀山县在列。
2016年2月,砀山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1、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古称下邑,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南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
2、砀山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
3、截至2019年,砀山县下辖13个镇。总人口100.214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4.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3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3.2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4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6.3:45.7:38.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402.2元。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