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化肥,农民是如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
草木材是指树枝、树叶、杂草、稻草等植物残骸,焚烧后剩下的灰含有丰富的钾、磷和其他微量矿物元素。建立在“草木”上的文明——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与印加帝国文明和阿兹特克帝国文明并行的美洲三大文明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玛雅文明是建立在玉米农业基础上的城市文明。事实上,玉米早期是由玛雅人种植的,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和种植。那跟“超木材”有什么关系?
在那个化肥还没有出现的时代,玛雅人采用了非常原始的耕作方法3354小麦派。雨季来临前,农民们把选定土地上的树全部砍伐干燥后放火,结果“超木材”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玛雅人预见到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方式,一次耕作结束后,玛雅人将休耕1 ~ 3年以上,这将大大减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超木材”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超木材”是一种广泛、廉价的优质碱性无机农用车,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其中钾含量为6% ~ 12%,90%以上是水溶性的,主要以碳酸钾的形式存在。以下是磷,含量为1.5%至3%。此外,还含有钙、镁、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矿物元素。当然,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燃烧后形成的“超木材”在营养成分含量上也存在差异,向日葵秸秆的钾含量最高。
研究表明,钾量在施用肥料时,“超木材”的肥料效果优于化学钾肥。“超木材”的作用主要是:1、促进种子发芽。将“草木”加入土壤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疏松、通风良好,使作物种子提前发芽、发芽、发芽结实、生存率高。2、促进根发育。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形成,增强根能力。移植树苗时,与有机肥一起用作底料,可以增加底料和营养土的有效养分,促进根的生长,提高移植成活率。
3、提高作物质量。“超木材”不仅含有钾、磷等大量营养素,还含有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果树开花前后在叶面上喷洒超木材浸出液,减少落花落果,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4、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草木材可以杀灭地下病虫害,保护种子、根、茎,减少病虫害,防止进货病、炭疽病的发生。在庭院中使用“超木材”可以控制白粉、水果锈病的发生。5、土壤酸性调节
可以用碱性肥料施加在土壤上,然后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草木材在作物种植时可用作基肥、秋雨等类型的肥料。但是,作为碱性肥料,不能与有机肥料和铵质氮肥混合使用,要防止氮挥发损失,防止肥料效果损失。不能与磷肥混合固定磷,同时使用,以免降低磷肥效率。1、用作基础肥料。可以在种植旱田作物时用作基础肥料,但用作基础肥料时,肥料量不能太大。
施加时要与种子隔离,防止燃烧,一般要加8-10厘米的深度后再盖上土。2、用作追肥。“草木”可用于农作物追肥,追肥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直接喷洒和收割的方法在稻田里秋雨时,不能在5 ~ 7天内排水,但建议在收割田地作物时要严重。另一种是使用“超木材”的浸出清液,在作物开花和果树上喷洒叶面,但不能让浸水液的喷洒浓度太高,导致叶子烫伤。
一般来说,可以浸泡5斤“超木材”50斤水,浸泡12 h,采集滤液,然后加入50斤水,进行叶面喷洒。目前,为了保护环境,秸秆已经明令禁止燃烧,因此“草木材”的主要来源是以秸秆等为发展原料的发电站。这种发电厂生产的大量“超木材”可以用高质量的钾肥返还,也可以添加其他成分后用作袋装商品——超木材肥料。
上海素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的俗语,绿叶菜在上海农产品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做好“夏淡”地产蔬菜保供工作、推广蔬菜新优品种,8月31日,上海市科技兴农技术创新项目《上海地区“双淡”保供蔬菜新优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夏淡”保供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宝山召开。
上海虽已入秋,气温却居高不下。炎炎烈日下,大棚内的青菜长势却未受影响,青翠欲滴,格外精神。“这是我们项目组选育的,适宜夏季栽培的青菜耐热耐湿新品种‘艳青’。”该项目主持人、市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李晓锋介绍,该品种生长势强,不仅耐热耐湿,还兼具耐寒性、耐抽薹性,适合周年生产。“尤其是耐湿的特性,让这个品种的青菜躲过了7月下旬‘烟花’台风的侵害。”在现场可以看到,有一片“艳青”品种青菜栽种于“烟花”来临前的7月22日,在经历淹水后,外层叶片腐烂脱落,内里又新生了叶片,产量并未受到影响。目前,棚内的青菜已达到上市标准。此外,同样具有“耐湿性强、耐热性好”特征的“新夏青7号”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抗涝特性,且具有播种15至40天均可采收的特性,播种35天采收平均产量可达1600公斤以上,能较好地保障地产绿叶菜供应。
“我们基地在台风来临前抢种和台风过后均补种了一批新品种蔬菜。基地受到内涝影响,台风前抢种的品种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淹,并经历多次短时暴雨以及高温极端天气,但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大部分品种经受住了极端气候的考验。”基地负责人表示,在项目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基地通过及时排水、遮阳网覆盖,绿色防控等措施保证了灾后夏季叶菜的正常生长。
此次现场会参观了位于宝山月浦镇的上海聚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位于宝山杨行镇的三家村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场观摩了青菜新品种“艳青”“新夏青5号、6号、7号、8号”“芙蓉青梗菜”,杭白菜新品种“结球快菜”,菜心品种“玉露”,红米苋新品系,以及黄瓜新品种“一口瓜2号”“春秋王3号”和苦瓜新品种“青脆1号”等适合夏季栽培的蔬菜。这些新品种蔬菜可丰富上海夏季保供地产蔬菜品种,为保障夏季蔬菜生产和供应发挥了作用。
据介绍,该项目由上海市农科院、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申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瑞奇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针对上海地区蔬菜生产“双淡”季的市场、市民需求,开展了以绿叶菜(青菜、生菜、菠菜、苋菜和芹菜)为主,耐寒绿色松花菜和耐热、耐低温弱光黄瓜、耐热苦瓜为辅的蔬菜新种质的创制,以选育出适宜上海地区气候条件、消费习惯,耐热耐湿、耐寒、耐抽薹的品质优良的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来满足市民对“双淡”期间的蔬菜,尤其是叶菜类蔬菜的基本生活需求,丰富“双淡”期间蔬菜品种,提高蔬菜供应量。项目组共引进和收集种质资源213份,分别进行了综合农艺性状、抗病、抗逆性的评价,并就此选育了一系列优质的蔬菜品种,在上海蔬菜保护区(镇)示范基地及涉农区县示范推广。目前,全市推广面积达到6000亩次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