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来说一下“三农”难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可持续发展的视点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从国家的整体观上来看待发展。要根本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减负增收之外,还须首先考虑到消除主要城乡差距,具体化的统筹问题.
如何解决呢~~~~~?
国家五年内将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这样的政策出台确实是好事,但“三农”问题的病根在哪?应该说它不仅是农业税的问题,“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焦点关键还是因为一种城乡关系,是因为工、农在社会职业上的分工不同,城乡生产方式的不同而造成了城乡组织方式、生活方式上的差距,由这种差距而最终导致了城乡地位的悬殊,农民地位的弱势。所以“三农”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是减负就能简单解决,而是有迫切需用首先考虑解决城乡主要差距以达到城乡统筹的问题。
统筹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经常说城乡统筹,但最后统筹工作到底能不能促进农村发展,关键还要看是否弄明白“要统什么,由谁去统,怎么统?”统筹问题必须具体化,否则统筹就有可能会变成一句口号。叶文虎委员冷静地指出了统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在城市由国家掏钱办教育,而农民是乡村集体出钱实际上是农民自己掏钱办教育的情况下,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实在极不相称。如果国家不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现象,即使有取消农业税这样的减负增收政策,也不能从根本替代解决农村的贫穷问题。
二、户籍问题。必须解决因户籍问题而造成的城市歧视农村现象,消除城乡待遇差别,国家有责任为农民找回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
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有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保障,而农村没有,工人退休后能有退休工资而农民也没有。农村的计划生育之所以不好搞,就因为农民的养老是个大问题,政府如不能建立、完善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四、三流转”问题。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之所以好于农民,是因为城市能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把人组织起来达到现代化,而农村却缺乏这个条件。如果生产方式无法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最终会无从改变。“三流转”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城里的人员、资金、技术、信息如不能规模化地流入农村,农村的发展就将是相当困难甚至危险的。因为人员、资金、技术、信息这些东西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而农村的现状是,像计算机上网这种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在农村大部分地方都还是天方夜谭,信息交流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农民如何能更好地接受到先进的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如何能捕捉好市场信息,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如果农民不被组织起来,农村不能形成规模化暨而现代化的生产、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没得到加强,那么“三农”问题要想根本解决那真是很难的事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4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