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最高
就目前的研究数据资料来看,莜麦的营养价值最高,远远高于燕麦、荞麦之类。第二是哪种粮食?说法各异。 按照目前公布的研究数据,可以作为主食的十四种粮食作物,按照营养价值,排名如下: 1.莜麦(玉麦);2.荞麦;3.粟米(小米即稷谷);4.苦荞(荞麦的高寒变种);5.青稞(大麦的高寒变种);6.燕麦;7.大麦(香麦或老麦);8.黍米(即黄米或黍谷);9.高粱(即粱谷或粱米);10.玉米(包谷);11.小麦;12.稻米;13.苕薯(白薯、红薯、黄薯、紫薯等,印第安人的主粮);14.薯芋(洋芋或马铃薯、土豆,1700年以前欧洲人主粮)。 既然各类粮食作物的营养价值如此,为什么现在全球了主食作物种植,以小麦与稻米为两大主粮,辅之以玉米而为三大粮食作物呢?因为人类在1.4万年以来的历史发展中,选择培植和种植加工粮食作物,主要依靠食用口感、亩土产量和气候适应性三大要素来进行。地球上的气候生态条件、土地条件、人类资身食用(生存需求),最终只能选择亩土产量最高、最具有适应性和口感最好的稻米、小麦,辅助以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在特殊地区才能选择亩土产量较低且适应性很差的粟米、薯芋、苕薯、黄米、荞麦、大麦、苦荞、燕麦、青稞、苕薯及地薯、薯芋即马铃薯等等作物,所以这些可以作为主食的低产粮食作物,成了“杂粮”。其中,水稻广大种植于降雨过多的热带、亚热带的平地与缓坡梯田,以及降水较多蒸发较低的温带季雨气候区(如神州东北东部与北朝鲜、北海道屿),暖温带、中温带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平地与缓坡的旱地广泛种植小麦,热带到中温带而山地种植玉米作为耕地充分利用的补充。这样就形成了水稻旱麦为核心以玉米作为补充而的人类主粮格局。神华的粟谷,欧洲的薯芋,美洲的苕薯,东亚的黍米(黄米),都曾经作为大面积种植的地域性粮食作物,曾经是人类第四到第八大粮食作物。而产量较高但是口感最差的高粱,因为在神华崇尚酿酒的驱动下,产量曾经一度居于第九位,而泰中大地除了小麦,就是种植燕麦,曾经位居第十位。荞麦、莜麦、大麦、青稞,曾经依次位居粮食作物的十一到十四位。 随着近代以来科技的创新发展,人类可以改良土地和提高产量,口感较差而薯芋即马铃薯与苕薯先后退出粮食作物行列,基本上成为辅助食物~菜食。随着现代科技而发展,第三大粮食作物玉米也基本退出主粮行列,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杂粮和饲料作物。 但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曾经处于特区地区而低产粮食作物,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麦、粟米、荞麦、燕麦、大麦、苦荞、青稞、黍米、玉米和高粱等十大杂粮,培养高产优质而适应性更高的优良品种,并且开发出口感优好的食品种类。这些杂粮而发展,可谓前途无量。
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农产品价格形成与运行的基础是农产品价值。货币的价值、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国家政治与经济政策、人们的消费偏好等是农产品价格形成与运动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农产品价格按管理形式划分,可分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按流转过程中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农产品收购价格、农产品批发价格、农产品调拨价格、农产品零售价格等。
农产品的价格同一切商品一样,由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个部分构成。但农业中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有限性,不能不将劣等地也纳入生产,农产品的社会价格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报酬费用较高的劣等地的农产品价值决定的。同时,农产品价格实际上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流通、消费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影响工业品的成本和价格,影响国家同农民之间、城乡人民之间以及农民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也关系重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5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