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什么?
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下:
这里指的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三农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为“十四五”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抓好“三农”工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工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是否抓好“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此,抓好“三农”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抓好“三农”工作,首先要抓好农村工作。
要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抓好“三农”工作,其次是要抓好农业工作。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当地特色,多渠道开通产业融合途径,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当前,抓好农业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要不断加强学习,依托各类创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
抓好“三农”工作,最后是要抓好农民工作。
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处理好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农民利益,农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带动农民转变思想认识,提升农民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吸引更多人才返回来、留下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国要想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想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想富,农民必须富。抓好“三农”工作,就是要抓好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牢牢把握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根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上下联动,依靠、引导、组织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三农”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6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