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中国农业发展形态中存在以下难以被政府发现的隐性问题:一、产业低价值发展状态产生的问题:1、农民、农企、产区这三个向市场供应农产品的主体(产能)之间,存在生产区域、生产品类、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四个方面无序性的相互复制与竞争。2、产能之间无序性的复制与竞争,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不断出现区域性、品类性、周期性的农产品滞销现象,最终造成我国农业的低价值发展状态。3、农业产业的低价值发展状态,进一步引发农民贫困、土地撂荒、流失、空心村、留守老人儿童、乡村文化断层,滥用化肥、农药、激素,土地退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三农问题产生。二、造成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1、截止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利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产区(区位)数据、每个区位的品类结构数据、每个品类的流通量数据、每个品类的流通周期数据(简称:四类数据),可以对农业的生产及市场结构,起到精准调节和优化的指导性作用。2、至关重要的是,农产品市场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变化情况。而中国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表现,又直接决定着中国农业产业价值的高低程度。3、中国政府缺乏“四类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工具、无法利用有效数据作为参考,对“什么地区,在什么时候,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结构性调整需求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中国农业目前仍处于由产能间无序性竞争所造成的产业低价值发展状态中。三、总结: 中国政府只要掌握以上“四类数据”,即可对“什么地区、在什么时候、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进行有效调整,从而获得快速调整和优化生产与市场结构的效果。本人现已完成“四类数据”采集工具和应用方式的研究工作,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 附: 什么是“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 以农产品流通数据的系统性采集为目标,通过向特定区域政府提供数据可视化服务的方式,形成“平台+政府”的长效合作机制及项目本身的发展方式,专业协助中央及地方政府构建一套:由政府引导、全产业链参与,以农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品牌为抓手、以产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对项目覆盖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对产能的生产决策方式进行精准指导,以及对产业结构具有高效调控功能,同时对区域内农业产业价值,具有整体性提升作用的,集数字化、平台化、系统化、智能化及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农业全业态高效管理系统(平台)。 “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有什么功能1、为中央及各级政府提供一套“产业结构宏观调控数据可视化指挥决策系统”,可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控由于缺乏有效数据指导而导致调控效率低下的问题;2、为中国政府提供一套“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系统”,全面实现中国的品牌农业发展需求;简单高效的方式实现中国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全面普及的需求;4、利用有效数据引导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5、利用区域性品牌的市场需求导向性,采集市场对各区域农产品的需求数据,在相关数据指导下,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区域为单位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6、以区域性品牌的市场定位为基础,为不同区域的产业,提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指导依据和基础;7、以品牌农业所形成的行业溢价为基础,通过满足农民对农产品的增值需求,使农民无需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色素等有害农资,即可获得有效生存空间的方式,全面缓解中国土地的地力透支、土壤污染、非安全食品大量充斥市场的管理压力,为全面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提供清晰、具体的执行路径、执行标准和执行工具(抓手);8、以区域性品牌标准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品牌溢价实现整体性提升中国农业产业价值目标。随着产业价值提升,可有效引导涉农产能回归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根源上解决由于农民离开土地到别的区域和领域谋生所产生的,包括农民贫困、土地撂荒、空心村、留守儿童老人等问题在内,中国绝大多数三农问题的产生,等一系列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着重大和积极影响作用的重要功能。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你认为我们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什么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具体来讲:

 

 农业问题,是发展农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和农产品质量(包括质量安全)。

 

 农村问题,是农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农村的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农民问题,是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同样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各种社会权利。

 

  那么,我们知道了三农问题是什么,在乡村振兴中三农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一、转变发展观念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发展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改型进程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的重要时期。

 

三、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了发展和加强村一级的集体经济力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盘活存量资产。

 

 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开辟新的发展区域,首先要考虑的是集体经济原始资产的积累,并将其转化为扩大规模。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对集体原有闲置的办公楼、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整修或翻建,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培育、可持续收入来源。

 

 2、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土地是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农村集体化进程中,要全面清查村级土地和住房资产,积极开展宅基地和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土地利用面积,扩大集体资源经营空间。

 

 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从全国各富村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有强大的集体经济,即村办集体企业和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第一富裕的重要条件。

 

 农村实行集体化以后,参加集体劳动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解决,为此集体一方面要鼓励、引导一部分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民就地务工,走?亦工亦农、工农并举?的道路。

 

 4、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集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山地开发,绿化,生态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大支持资金。

 

  四、完善惠农政策

 

 随着国家财政资源的不断增加,国家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2004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一些优惠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人标准,反映时代要求,大大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形成年龄层次的阶梯式安排,知识和专业结构明显提高。

 

 2、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把决策、管理、监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这方面的关键是要强调村干部?领头雁?的作用。村干部作用的关键是掌握发挥作用的基本技能,包括知识和领导技能。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广泛开展村委会成员的知识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等级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努力把村干部培养成政治坚定,有创新意识,擅长调查研究,了解公众舆论和勤奋服务的新领导者。

 

 4、加强作风建设,避免忽视群众利益,甚至严重损害形式主义群众利益,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 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 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 答的“死穴”。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 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 三农问题”的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 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 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 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 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 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 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 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 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 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 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 ,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 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 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

国民待遇

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 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 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 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 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 、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 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 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 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 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 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 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 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 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 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 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 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 售。

政府措施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 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 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 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 。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 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 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6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