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互联网+”农业:首农的本地产业链创新启示

首农集团全称为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传统老国企重组而成的。近年来,首农集团制定了发展的新战略,试图建设成为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行业发展的创新趋势,我国的生鲜电商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首农集团搭建了线上农商平台,推出众多高品质的产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打造了自身优势地位。“互联网+”模式与农业大型国企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首农集团作为老牌国企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发展和创新经营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益,也给其他传统农业企业,老牌国企的发展带来了示范性。互联网时代,不仅催生和促进了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也给传统企业尤其是国企带来了新的发展力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创新自身发展模式,将是未来传统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首农集团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开创的本地产业创新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互联网+”农业:首农的本地产业链创新启示

首农发展的成功经验

首农电商近年来的创新发展成就说明,在互联网背景下,有一定 历史 基础的本地涉农企业可以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在自身强大资金支持下,运用科学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物流系统和产品追溯系统,实现规模化发展。其主要经验如下:

第一,首农借助于自身资金和规模优势,在整个行业中迅速崛起。首农具有多年 历史 ,众多核心产品均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北京烤鸭为例,从北京鸭的品种培育、加工、物流整个链条都控制在企业手中,其完整的产业链条保证自身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第二,首农电商物流系统已形成突出优势。好的生鲜产品属于低温产品,整体重量大、温度要求高,对于整个物流系统要求高。首农电商坚持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理念,其电商配送全部应用自身物流系统,结合车辆和员工将物流配送环节把控在企业手中,这是其重金投入的大项目,也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三,首农电商的产品追溯系统较为完备。在生鲜电商发展中,只有保证完整的产品追溯系统才能够获得消费者信任,提升产品质量。首农多数产品采取农业部追溯系统,实现了完整的产品追溯环节。例如,其推出的鸡蛋可以追溯到具体批次和工厂车间,这一追溯系统的塑造使其具有开放的场景,包括检验报告、生产环境和周期。这不仅仅是企业投入的重点,也是其营销的动力,在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可的基础上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尽管近年来生鲜电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国有企业大力发展的却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标准化不足。在生鲜电商发展中,为了保证其自身竞争力提升,必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结合统一的产业链重构来提升整个行业的影响力。但是从当前生鲜电商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都是由小微企业自身在互联网上自行发展,整个行业标准化不足,导致了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

第二,需要冷链支持。生鲜电商必须依托完善的物流系统来保障生鲜在运输过程当中不会出现损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敏捷的售后服务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物流系统的支持,导致一些生鲜电商的运输范围有限,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第三,当前众多生鲜电商从业者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我国生鲜电商大多数是农户来进行创业的,其自身资金筹募能力不足,无法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而首农这样的农业国企,可以使得生鲜电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并且使得生鲜电商的各个链条能够凝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中化发展。

涉农国企的未来发展策略

第一,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作为国有企业,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应结合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来实施“互联网+”农业的实用性发展。企业可以结合用户信息共享来加大农业电商平台的规范化发展,结合总体的战略规划来明确精细的技术路线图,从而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使得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结合与创新更加深入。这对于其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竞争力的提升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有企业在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体系、网络营销渠道等,在积极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提升其物流的覆盖范围。同时,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的拓展,使得其农业电商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并争取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巨头。在构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以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应积极培养企业的网络营销精英,鼓励众多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提升其自身的影响。

第三,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为了提升农业 科技 的创新能力,结合协作发展来建立协作网络,并且实现企业创新资源的共享,国有企业可以与其他的科研单位之间进行合作,明确其自身职能管理,结合网络团购营销模式积极创新其配送模式,从而在减少成本、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其自身发展。

第四,借助于互联网电商实现成果的转化。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使得国有企业增值增收,并且推动了其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结合绿色电商来展示农产品的优势,使得其自身发展可以不断创新。国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透明化,在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发展基础上,使得其网络运营体系不断优化。

涉农国企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实现智慧农业。应用科学技术,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弊端,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来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这是涉农国企的创新发展趋势之一。在智能设备价格不断下降基础上,涉农企业可以在其产业链建设中使用智能设备,并结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对于农业信息进行挖掘和多层次分析,结合多种指令设备控制来实现联动的生产管理,有效解决其发展中劳动力成本过高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保证其生产经营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二是实现精准农业发展。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平台来优化传统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尤其是结合天气、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等信息数据,在产品生产与销售中根据严格的标准来进行,涉农企业的这些 探索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建立了农业生产的标准,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例如,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基于传感器的生态体系,使得农田、水产、养殖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且实现不同主体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换。在进行系统经济计算的基础上,可以保证生产管理环节中实现精准的施肥等方面的集约化管理,这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三是高效农业发展。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实现物联网与农业之间跨界融合,使得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都实现物联网化,并保证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涉农国企在对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使得其他从业者服务具有较强针对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性,借助于互联网实现国有企业现代生产要素集合,并且在经营管理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拓展其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四是绿色农业发展。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使得国有企业注重生态保护,并且提升发展水平,这有效解决了我国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国有企业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与系统改造来实现农业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在保障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生产高效节能减排。

从首农集团的上述经验可以看出,基于本地消费者需求和资源优势打造完整产业链,在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物流建设以及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提升了其自身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投入更多 探索 的发展路径。当前众多老牌国企都在积极寻找转型发展路径,在面对“互联网+”时仍有很多困惑,首农的经验成为重要参考。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中,更多涉农国企,可以明确发展定位,结合现代化运营理念,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并以本地化产品供应为突破口构建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

(1)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

(2)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

(3)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强镇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正在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初加工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8、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9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

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0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7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