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农资 >

怎样种好燕麦

(1)温度

怎样种好燕麦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温带的北部最适宜于燕麦的种植,种子在3-4℃就能发芽,幼苗能忍受-3--4℃的低温,在麦类作物中是最不耐寒的一种。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种,较南地区可以秋播,但须在夏季高温来临之前成熟。

(2)水分

燕麦对水分的要求比大麦、小麦高。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65%的水分。燕麦的蒸腾系数比大麦和小麦高,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

(3)土壤

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各种质地的土壤上均能获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最佳。燕麦对酸性土壤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麦类作物强,但不适宜于盐碱土栽培。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播种期因地区而异。中国华北、西北、东北为春播区,生育期80~115天;西南为冬播区,生育期230~245天。燕麦需水较多,而中国主产区又属于旱作农区,因此,通过早秋耕、耙、耱、镇压等办法蓄水保墒极为重要。 宜选用苜蓿、草木犀、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为前作。土壤瘠薄的地块,可连续采取轮歇压青休闲的轮作制。灌溉地要选用抗倒伏、耐水肥、抗病的良种。 种子处理与播种:燕麦喜湿喜肥但耐贫瘠,春播秋收,生长期较长,适生范围广。要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保持墒情。要做好种子拌种处理。下种前要选择优质品种,用800倍的新高脂膜溶液浸泡种子,搭捞后再药剂处理即可精量播种。 春播燕麦区为避免干热风危害,土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旱地燕麦要注意调节播种期,使需水盛期与当地雨季相吻合。秋翻前宜施用腐熟、半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播种时可用种肥。旱地播种密度每亩基本苗20~22万,灌溉地每亩25~35万。 分蘖初期或中期追肥、浇水,后期要控制徒长。积水易致倒伏。燕麦出苗后要保持足够墒情和肥力,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增肥效,增加有效分蘖率。要适时施足起身肥灌浆肥,要消灭杂草,强壮植体,防止倒伏。在抽穗期要喷施一次壮穗灵,提高授粉能力和灌浆质量,增多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燕麦的主要病害是坚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红叶病;局部地区有秆锈病、冠锈病和叶斑病等。多使用抗病良种及采取播前种子消毒、早播、轮作、排除积水等措施防治。主要害虫有粘虫、地老虎、麦二叉蚜和金针虫等,可通过深翻地、灭草和喷施药剂等防治。野燕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可通过与中耕作物轮作,剔除种子中的野燕麦种子,或在燕麦地播种前先浅耕使野燕麦发芽,然后整地灭草,再行播种等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化学除莠剂

燕麦对土壤的种类要求不严,可在黏土、草甸土、壤土、沙壤土上栽培;并且在平坦地、坡梁地、沙梁地、低洼地、二阴地、阴滩地均可种植。对土壤酸碱性的反应亦不甚敏感,可忍耐pH5.5~6.5的酸性土壤,而且对盐渍土壤也表现中度耐性。

国内外的测定结果表明,燕麦对氮、磷、钾三元素需求量大致为,每形成100kg燕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N3.5kg左右、P2O50.5~1.5kg左右、K2O2.2~2.4kg。燕麦除需要上述三大元素外,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硅、铜、铁、锰、钼等。

燕麦缺乏氮素会引起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光合作用功能减退。燕麦幼苗期需氮量较少;由分蘖至抽穗期间,随着茎叶迅速增长,需氮量急剧增加;而抽穗后需氮量减少。磷素能促进燕麦根系和分蘖生长发育,以及使籽粒饱满。因此,缺磷燕麦幼苗显著瘦弱并生长减慢。钾素的功效是使茎秆健壮,抗倒伏力增强。当燕麦缺钾时,表现茎秆矮小,并且较软,抗倒能力弱。燕麦对铜、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反应较敏感。铜能刺激酶的活性,增加蛋白质含量,燕麦缺铜会降低籽粒的品质。锌在灰化土中较缺乏,当含量低于0.2mg/kg时会导致燕麦大幅度减产,因此在灰化土上施用锌的效果很显著。锰在燕麦组织内少于10mg/kg时,将会引起籽粒产量降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12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