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农资 >

如何提高氮磷肥的肥效

如何提高氮磷肥的肥效

如何提高氮磷肥的肥效

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又称“肥料三要素”。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肥分的损失。 

1、氮肥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液氨、硝酸铵、硝酸铵钙、尿素等。研究表明,田间作物当年所吸取的氮肥不超过化肥使用量的40%~50%。如果施用方法不当,还会使肥料利用率由40%~50%降低到20%~30% 

为了减少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其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深施铵态氮肥。铵态氮肥深施于土层8~15厘米深处,并覆土,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氮素养分挥发,提高其利用率。据贵州省林业学校果园场田间试验,深施比地面撒施一般可提高肥效10%~25%。 

(2)因土施用。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含量对氮肥施用有影响。一般认为沙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快,保肥性差,宜少量多次施用;而粘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较慢,施入的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微生物所固定,保肥性能强,可量大少次施用;而壤土供肥保肥性能优良,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随时施肥。 

(3)因植物施肥。不同的植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收获叶的植物如叶菜类、茶树、桑树等,主要以铵态氮为宜;茎皮类纤维类植物以氯化铵较宜,如麻类、杜仲、黄檗等;花卉、果树往往以硝铵态氮肥为宜。同种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氮量亦不同。春夏季的需氮量达52%以上,果实膨大期则需要量下降,氮肥应适时早施,但在果实成熟切勿施用氮肥,防止贪青迟熟。 

(4)配合其它肥料施用。我国土壤普遍缺氮,但若缺磷,氮肥的利用率也很低。所以氮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效果会更好。 

(5)氮素化肥中加入增效剂。氮肥增效剂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与氮肥混合使用,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可以减少氮肥由于脱氮作用所造成的损失。我国目前试制和试用的增效剂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硫脲(SU)、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等。 

2、磷肥 

磷对细胞分裂及有机物的合成、转化、运输和呼吸作用都有较大关系。施用磷肥,能提高植物抗性,抑制植物徒长。 

在农村,由于磷肥施用方法不当而造成磷肥肥分损失的现象特别严重。据调查,南方农村在施用磷肥时,往往采用撒施或将磷肥作底肥直接施人土壤内,由于南方大部分土壤偏酸性,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一旦磷被固定后就失去了肥效性,因而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肥效。 

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土壤条件施用不同性质的磷肥,不同的磷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过磷酸钙是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土壤,但施于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效果更好;钙镁磷肥,碱性炉渣等弱酸溶性磷肥,应施于中性或酸性土壤;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才能发挥其肥效。土壤含有效磷愈低,施用磷肥的肥效就愈高。因此,瘠薄的缺磷土壤施用磷肥后增产的效果较明显。 

(2)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缺磷的土壤一般也缺氮,但若氮磷比例配合得好,可以使磷的利用率由13.8%提高到30%,氮磷比例以2:1为宜。 

(3)集中施、近根施和分层施。磷肥在钙质土和酸性土中移动性小,并容易产生化学固定。因此,采用条施、穴施、沾根、拌种、叶面喷洒、基肥深施等,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并力求施近根部,才能更好地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4)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施用。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最好与绿肥、堆肥、泥炭一起堆沤腐熟后再施用。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助于磷肥中非水溶性的磷化合物转化为有效磷,同时还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土壤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所固定,这样可以提高难溶性磷肥的肥效。堆沤加入的磷肥一般为有机肥料的5%~10%。 

3、无机钾肥 

农业生产中施用钾肥能提高植物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单施钾肥一般无效,只有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才有效果。根据贵州省林业学校果园场试验,氮、磷、钾配合比例为2:1:0.5施用效果较为理想。施用过程中对一些忌氯植物和苗木,如烟草、云杉、茶树、果树等,要慎用氯化钾。

 

1、精细选种

大蒜蒜种要选用脱毒品种。按蒜瓣大小分级进行栽培:500克/100瓣为一级,400克/100瓣为二级,300克/100瓣为三级。土壤碱性大的地块种植大蒜时不可去皮,以防返碱腐蚀种瓣。

2、适时播种

秋播大蒜适宜播期为5厘米地温保持在18-20度,以10月上旬播种为宜。此期播种,越冬前植株长出5-6片叶,株高25厘米左右,根约30余条。

3、施足基肥,精耕细作

秋播大蒜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将化肥与有机肥一起撒施于地表,耕层翻深25厘米以上,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匀分布;然后间隔5-7天播种,以防烧苗;有机肥每亩用量4000-5000公斤,要完全腐熟,以防引发蒜蛆发生。

化肥用量:根据地力情况每亩施用硫酸钾复合肥80-100公斤

4、正确栽种

采用沟播法,畦宽2-3米,每畦播8-12行,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将种瓣按株距15-18厘米栽入土中,保持直立,排种时应使种瓣的背腹连线与沟向平行,以便蒜苗展开的叶片与行向垂直,每亩栽35000株较为适宜,用种量160-180公斤。栽种后覆土1.5-2厘米,浇透水。间隔2-3天,喷洒除草剂乙草胺或除草通,具体用量参见农药使用说明,而后覆膜。

注意:播种深度要适宜。过深,出苗迟,蒜头受到土壤挤压,难于长大;过浅,大蒜生根时会把蒜瓣顶出土面(跳瓣),影响发育。

5、及时破膜

栽种5-7天后出苗,多数大蒜芽鞘可以顶破地膜露出膜面,少数蒜苗需人工辅助打孔放苗。此期应每天检查1遍,发现未露出膜面的蒜苗,用扫帚轻轻拍打。

6、合理浇水、适当追肥

出苗到越冬前要控制浇水,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大蒜提前烂母,影响根系发育。烂母期发生在次年春分前后,此时结合浇返青水,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 每亩20-25公斤,以避免或减轻黄尖现象。返青以后大蒜生长进入旺长期,每隔半月浇一次水,采薹前3-4天停止浇水。抽薹前应结合浇水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每亩20-25公斤。抽薹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到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注意:肥料应在容器中溶化后随水冲施。

7、及时收获

蒜薹收获,其成熟的标志是花苞变大,颜色变白,薹顶部弯成大钩。蒜薹收获后18-20天,蒜头可以收获;蒜头成熟的标志是植株叶片大部分干枯,假茎变软。收获太迟,易于散瓣。

栽培过程中常出现的生理性问题

一、“烧苗”现象

初生根系萎缩、退化,呈铁锈色,植株易被从土壤中拔起,播种一个月后,苗呈深绿色,3-4片叶,叶片短而小,苗高8-10厘米,植株停止生长。“烧苗”现象田间症状是植株矮小,停止生长,整片不出苗。

烧苗原因:

1、耕地深度浅,达不到25厘米以上,旋耕地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肥料在表土层中浓度过高。

2、撒施肥料翻地时,土壤湿度大,致使肥料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均,局部浓度过高。

3、种植时间紧迫,施肥与播种间隔期短。

4、有机肥的投入量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5、施用化肥过量。

二、提前退母

原因:出苗后受连续降雨影响,土壤湿度过大,土壤含氧量低,大蒜根系缺氧、发生窒息、沤根,提前退母,影响蒜母养分供给。

三、次年4、5月份温度低,降雨量大,影响蒜头发育,造成蒜头个小。

原因:4-5月份是蒜薹伸长和蒜头膨大的时期,这个阶段白天需要15-20度的气温和每日8小时以上的日照数,否则将影响蒜头发育。

四、无薹蒜、独头蒜

播种过晚,经受(0-4度)低温时间不足(一般为30-40天),而后在8小时以上日照和较高的温度下,花芽不抽生蒜薹,此时如果缺乏营养供应会形成独头蒜。

五、黄尖、干叶

产生的原因:重茬、蒜蛆危害、退母时营养转换等。解决的方法:合理轮作,及时浇水施肥,及时防治蒜蛆。

六、二次生长

大蒜的正常生长过程中,新形成的蒜瓣继续生长和分化叶片,形成次级植株,甚至产生次级蒜头的现象。

原因:种瓣过大(10克以上)、播种过早、种植过稀或过早追肥、灌水等都会加重二次生长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1、蒜蛆

退母期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地下鳞茎。

建议用药:

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250克/亩,1000倍液,灌根。

1.8%阿维菌素乳油,500毫升/亩,灌根。

52.25%农地乐乳油(毒死蜱+氯氰菊酯)250克/亩,800倍液,灌根。

50%韭保(吡虫啉+辛硫膦)乳油200-300克/亩,1000倍液,灌根。

2、白腐病

病株须根软化、腐烂,鳞茎初生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绒状菌丝体。

建议用药: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50%多霉威(万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克/亩,800倍液,喷雾。

40%施佳乐悬浮剂75-100克/亩,800-1000倍液,喷雾。

3、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退绿色斑点,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疱疹斑。

建议用药:

43%好力克悬浮剂,20-25克/亩,4000-6000倍液,喷雾。

40%福星乳油,12-15克/亩,6000-7000倍液,喷雾。

10%世高水溶性粒剂,80-100克/亩,1000-1200倍液,喷雾。 锈病

4、紫斑病

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缍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出现黑色霉状物。

建议用药: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52.5%抑快净可分散粒剂,30-50克/亩,2000-3000倍液,喷雾。

5、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和花梗,病部初呈白色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

建议用药: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6、细菌性软腐病

大蒜由地下假茎开始腐烂,有恶臭味,并出现乳白色细菌溢脓。随着病情发展,病株逐渐表现生长不良,矮小,叶失水呈萎蔫状,叶色变红,新叶难以抽出,最后,病株地下部分

腐烂殆尽,地上部分枯死。

建议用药: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50-200克/亩,4000倍液喷雾。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25-165克/亩600-800倍液,喷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0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