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
1918年(大正7年)八田针对嘉南地区水利灌溉进行实地研究调查,并向台湾总督府提出嘉南大圳建设计划书,获得通过后,开始作嘉南大圳的细部设计和规划,1919年受命负责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乌山头水库(其形状似珊瑚,当时民政长官下村宏将之命名为“珊瑚潭”)。1920年9月,这个亚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正式动工。1921年因为官方人员身份无法兼任民间事业体之职务,辞去官职转任“嘉南大圳水利组合”监督课长兼工事课长,暂居嘉义。1922年任乌山头出张所所长,在乌山头宿舍完工后举家迁入。
为了确认大坝施工法之可行性,八田研读世界土木专家的论文,参考先进国家兴建大坝的的方法,1922年还特地前往美国作实地研究调查,最后决定用半水式土石坝工法,并以个人创新世界的技术兴建大坝。这是亚洲唯一的湿式堤偃水库,其规模亦为世界仅有,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特以“八田水坝”为其命名,并在学会期刊上向全世界介绍。此外,也创亚洲之先,引进大型土木用的蒸气动力机械进行工程,包括铲土机,压力喷水机,砂石运输车。并花七年时间,完成一条长达3078米贯穿乌山岭连接曾文溪的引水隧道。由于工程规模大,施工艰巨,整个乌山头大坝和隧道工程共134人殉职。
经过了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30年(昭和5年) 4月10日让嘉南大圳、这当时全台湾第一、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的水利设施顺利通水使用。乌山头水库堤堰长1273米,高56米,满水面积十三平方公里,蓄水量一亿五千万吨,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库。灌溉水道总长度一万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护岸与堤防长度二二八公里,灌溉嘉南平原十五万公顷的农田。有了灌溉,再加上彻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来的洪水、干旱、和盐害等三大障碍全部扫除,整个工程完成后,嘉南平原的农业生产量遽增,六十万农民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杂作的产量高达八万三千吨,由于贡献极大,后世尊称八田与一为“嘉南大圳之父”、“乌山头水库之父”。八田技师也从此奠定了他在日本土木工程界的地位。
由于曾文溪取水量有限,供水量不足,他发展并推行“三年轮作给水法”,让灌溉面积达到最大。他把嘉南大圳区域内的土地以五十公顷为一小区,每个小区域三年内轮流种水稻、甘蔗、杂谷。操作方法为,设置水门控制给水路,种水稻时充分给水;种甘蔗种只在种植期给水;种杂谷种则不给水,所以,可以让最多的农民享受到灌溉水利的好处。并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组合”负责管理水门和配水作业,即“嘉南农田水利会”的前身。对于“三年轮作给水法”,后世也有多种的看法,包括是可以让更多的土地和农民受惠,但也是对地主、制糖厂、大企业及政府很有利的土地利用制度。
嘉南大圳完工后,八田与一迁回台北,回任台湾总督府技师,出任土木课水利股股长,开始着手台湾全岛土地改良计划。并组织“技师协会”,担任会长,以及设立“台湾水利协会”,培育年青一代的水利专业技师,也在《台湾的水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又在台北市设立“土木测量技术员养成所”,开始招生,即现“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前身。而后曾参与大甲溪发电计划调查、福建省灌溉计划拟定、海南岛农林调查、考察满洲国(中国东北)水库等工作。1939年,八田与一升为敕任官技师,成为总督府最高职位的专业技师。
友来电子、金环电子、聪颖电子、惠贸电子、福尔斯通电子、松讯电子、建钢电子、华美冠贺电字、春诚电子、明欲圆电子、申光电子、瑞芳电子、宏泽电子、易登电子、申隆电子、高崎电子、旭能电子、三玄电子、华能捷泰电子、和契电子(契有个大金旁)、新至升电子。
扩展资料
张浦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位于上海、苏州、昆山之间的三角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城镇之一。张浦镇行政区域116.27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
2010年,张浦镇人口有6.6万。张浦形成了“甲鱼、西瓜、蘑菇、花卉苗木、传统水产、无公害粮油”六大农业特色产业。2010年,张浦镇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工业产值42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018元。
2002年,张浦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2.2亿元。
2003年2月底,张浦镇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3个,最大的为2.5亿美元。
2006年5月底,张浦镇累计注册外资13.6亿美元;投产外资企业278家,新增私营企业892家,注册资本17.4亿元。累计注册私营企业1106家,注册资本20.06亿元,投产私营企业873家,注册超过500万元的内资项目达72家。2008年,张浦镇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12亿元。
2010年,张浦镇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工业产值42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018元。 第一产业
1983年,张浦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粮食总产28688吨。1988年全镇粮食总产25033吨,平均水稻亩产452公斤,三麦亩产240公斤,出售商品粮10286吨,人均缴售361公斤。2008年,张浦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20元。 张浦镇形成了“甲鱼、西瓜、蘑菇、花卉苗木、传统水产、无公害粮油”六大农业特色产业。
第二产业
1988年,张浦镇有79家企业,其中镇办工业企业22家,村办工业企业57家,共创产值10077.86万元,开始迈入“亿元镇”行列。工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3%,成为张浦三业经济的主体,并逐步形成机械、化工、建材、轻纺、塑料、服装及粮饲加工业等行业较多、结构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张浦已初步形成以电子咨讯、精密模具、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彩印制版等为主的支柱产业。2010年工业产值423亿元。
2012年,张浦镇服务业增加值48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浦镇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0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