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由来及养生知识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由来及养生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夏至养生小知识
1、要清凉
到了夏至之后,大家选择衣服的时候,应该要尽量穿浅色系的,还有衣服的布料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家应该要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些布料的吸汗和透气性都比较好,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其实不适合穿着这类衣物。
此时居室宜清凉,因为现在早晚的时候,室内气温比较低,所以大家应该要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因为中午的时候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所以此时应该要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要知道阴凉的环境,能够让人使人心静神安。
2、忌夜食生冷
因为夏天的时候夜比较短,年事稍长之人,或是有体质比较弱的人,腹中常冷,所以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对于生菜、瓜类等,都是夏季忌食之品,特别是晚上的时候,需要注意少食用此类食物。晚上的时候也不能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
3、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4、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5、冬至饺子夏至面
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夏至面(冬至吃饺子)。为什么同样是面食,却有饺子和面之分?这些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专家称,面食是高热量的,饺子用面包裹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把热量也包裹了起来,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节气,与冬至相反,要把阳气放出来,同样是面食,可面切成条后,就意味着把热适当地放出来了。另外,面汤好要放盐,吃面要学会喝面汤。
6、每天2000ml水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7、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三国琴师嵇康是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与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不同,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减缓,让心脏得到休息。
8、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9、忌夜卧贪凉
晚上睡觉切忌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好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素。
10、绿豆胜冰消暑烦
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这其实是一剂消暑的好方。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夏至静心有什么方法
1、游泳
除了钓鱼,游泳也是有益于祛暑消夏、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与其他运动相比,游泳可以说是夏季里最清爽的一种运动了。因为游泳是在水中进行,而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大15倍。人有天生的“亲水性”,游泳往往会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因此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一个健身舒心的好办法。
2、练习瑜伽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3、看书、赏花、与好友叙旧
在夏日的午后,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倒上一杯清茶,轻轻地翻开几页书,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畅谈生活乐事,也是在夏季舒心静气的一种方式。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问题一:农业生产中的"三夏","双抢","三秋"指啥 三夏”指的是夏种、夏收、夏管,
双枪是指抢收 抢种
“三秋”的秋收、秋耕、秋种
问题二:三夏指的是什么 “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以往,郊区农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这个大忙显得特别重要触如今,由于麦子油菜种植量大幅度减少,“三夏”大忙的概念已完全淡化。
问题三:网络上别三夏是什么意思 何谓“三夏三秋三抢”
“三夏”和“三秋”,分别代表一年中两个重要农事活动。这是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以往,郊区农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这个大忙显得特别重要。如今,由于麦子油菜种植量大幅度减少,“三夏”大忙的概念已完全淡化。
“三秋”是一年中的另一大忙,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此时,要抓紧时间收割水稻,栽种麦子油菜,还要做好麦子油菜的田间管理。由于是最重要作物收获登场,故有“大富十月朝”之说。近年,种植粮油作物的收益,在农民生活来源中的分量减轻,“三秋”的概念也开始淡化。
“三抢”,这个大忙是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种植双季稻时形成的,开始于每年7月下旬,结束于八月中旬,因抢收早稻、抢种抢管后季稻而得名。八十年代中期,郊区不再种植双季稻,“三抢”从此退出农事活动序列。
问题四:“三夏”是什么意思?什么来历? 何谓“三夏三秋三抢”
“三夏”和“三秋”,分别代表一年中两个重要农事活动。这是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以往,郊区农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这个大忙显得特别重要。如今,由于麦子油菜种植量大幅度减少,“三夏”大忙的概念已完全淡化。
“三秋”是一年中的另一大忙,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此时,要抓紧时间收割水稻,栽种麦子油菜,还要做好麦子油菜的田间管理。由于是最重要作物收获登场,故有“大富十月朝”之说。近年,种植粮油作物的收益,在农民生活来源中的分量减轻,“三秋”的概念也开始淡化。
“三抢”,这个大忙是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种植双季稻时形成的,开始于每年7月下旬,结束于八月中旬,因抢收早稻、抢种抢管后季稻而得名。八十年代中期,郊区不再种植双季稻,“三抢”从此退出农事活动序列。
问题五:三夏是什么意思 三夏释义:
1.指夏种、夏收和夏管 2.指夏季的三个月 3.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问题六:三夏是指是指哪几个节气 “三夏”指的是什么时候?
指夏季的三个月份。
即:孟夏、仲夏、季夏
孟夏:含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仲夏:含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季夏:含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三夏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对确保粮食丰产,促进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意义。
问题七:三夏三秋的内容什么是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 “三秋”,是秋收、秋种、秋管的简称。
希望采纳
问题八:三夏的引证解释 1. 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清 李J 《夏日》诗:“炎光烁南溟,溽暑融三夏。”2. 三个夏季,即三年。宋 晁贯之 《墨经?新故》:“凡新墨不过三夏,殆不堪用。”3. 古代乐曲《肆夏》、《韶夏》、《纳夏》的总称。《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4. 农业劳动中夏收、夏种、夏管的总称。如:师生下农村,支援三夏。
问题九:又到了三夏时节,中国石化河南石油有什么措施服务三夏? 在资源供应上,河南石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油品保供体系,三夏期间计划投放资源140万吨以上,其中农用柴油20万吨,保障农机农用柴油需求;按照优先向开镰地区倾斜、向麦收重点区域倾斜、向农村站点倾斜的原则,合理摆布库存,统筹优化调运,制定预警机制,确保满足三夏农机农业用油需求;河南石油与农业机械管理局建立联合保供服务机制,加强与农机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农情、机具备油及农机作业进度等情况,把握市场供需形势、农业用油需求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农业用油供应到位。444在做好资源保供的同时,河南石油落实惠农支农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三夏期间,在靠近农村麦收区域的国省道沿线、城郊及农村,设立900座三夏惠农加油站,开辟绿色加油通道,实行24小时营业,敞开供应农用柴油,确保农机就近加油;惠农加油站普通柴油在国家到位价基础上每升优惠0.1元,向农机手赠送中国石化爱心礼包;全省组织900个志愿服务小分队6000名志愿者,对于偏远地区和远离加油站的作业区,利用小型配送车、机动三轮车、便民桶送油到田间地头;提供增值服务,在惠农加油站设立服务台,提供站点指引、用油咨询、油品配送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加油站还免费提供小药箱、小修配箱、小休息室、小淋浴室、小信息栏“五小”服务,为农机手营造温馨如家的环境;三夏期间,全系统1.5万名干部员工暂缓休假,抽调150名业务骨干组成专职督导组,结合麦收进度巡回督导服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0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