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是怎样的?
在苏联,把以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户联合成以农业劳动组合为基本形式的大农庄的过程,叫作集体化,联合起来的农庄叫作集体农庄。全盘集体化指农民不是一批一批地,而是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集体农庄。苏联农业集体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国家的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为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形式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家。1917年在全国1536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12300万,占总人口的82%以上。全部农户中,贫农和中农占85%。
如何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别突出的问题。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列宁就开始探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合作制的计划。列宁认为:合作社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方式;合作社正是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及最小农结成联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一切。合作社是在经济上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形式。采用这种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就能够使农村过渡到社会主义。
列宁合作制计划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流通领域,把千百万小农吸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来;通过劳动过程的社会化,逐步改变个体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心理。 在列宁的合作制思想指导下,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得到扶持和发展。1920年,全国有128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25年发展到54800个。此外,还有25600个消费合作社。在各种合作社中,占优势的是中农。1924—1925年度,在农业合作社中,贫农户占24.5%,富农户占8%,中农户占67.5%。实践表明,中农户更加愿意参加合作社。1925年4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决议指出,为了使合作社最大限度地包括农村经济生活的一切过程,必须给从事农业的一切阶层参加合作社的权利,但是应当限制露骨的富农分子进入合作社的管理机关。合作社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925—1926年度,国家通过农业合作社采购1.3亿普特粮食,通过消费合作社采购1.8亿普特粮食。
农机保有量稳步增长
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以来,我国农机购置支持强度逐渐加大,惠及范围不断扩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
2018年开始,我国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保有量的增长。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保有量达2.04亿台。
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速有所放缓
2016-2020年我国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长,2020年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0.3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0.24%。整体来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速有所放缓。
机械化率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据农村农业部数据,2015-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稳步提升。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较2019年提升1个百分点。
从三大粮食作物来看,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85%、90%,基本实现机械化。
智能化、复合型的农用机械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是我国立国的根本,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用机械相关政策,指引着我国农用机械的发展方向。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可见,在政策的推动下,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产品将加速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的重要扶持措施,也是我国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21年3月,《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公布了新的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并强调了要做到“有升有降”,其中对急需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产品补贴比例从30%升至35%。可以看出,补贴政策在向技术先进的农机产品倾斜,未来智能化、复合型的农用机械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28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