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跟有机蔬菜的区别在哪?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经济实力的发展,居民对蔬菜需求的质量同样水涨船高。受此影响,蔬菜无公害栽种技术大力推广。下面就来说说无公害的蔬菜的栽培技术。
一、有机种植蔬菜与无公害种植蔬菜的区别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1.选择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选择,是大棚种植的第一步。最佳的栽种基地,务必是无污染的,环境适宜的,不受污染的,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选择的栽种地,光照要好,灌溉便利,远离土地污染区,远离垃圾堆放地,与人口聚集地要有一定距离。此外,种植土壤的选取,同样很重要和关键。准备栽种前,最好对土壤化验,确保富含一定营养,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条件允许的,可连续试种3年,之后,大规模种植。
2.种子处理与选择
栽种用的种子,要求:丰产性好、抗病能力强、耐高温。而且,耐严寒、耐储运。选好的种子,早期需技术处理。浸种,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捞出清水洗净,放置温水55℃浸泡,10min后捞出。经浸泡的种子,用低毒农药包衣,用于防地下虫害效果更好些。
3.优化蔬菜群体结构
大棚种植蔬菜,不同于露天种植。播种时间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蔬菜特点、气温变化。后期,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结合套种和间作的模式,减少田间积水分情况的出现。此外,根据棚内面积大小,合理配置套种植株。
4.大棚内环境的管理技术
4.1 温度调控
苗期要预防高温烧苗和冻害死苗, 作物定植后应保持较高的温度, 有利于快速缓苗。结果期, 要通过揭膜盖膜来提高昼夜温差。秋延蔬菜后期可采用大棚+小拱棚+草毡覆盖和堆放发酵秸秆等手段保温防寒, 以延长蔬菜上市时间。
4.2 湿度的调控
根据不同蔬菜、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灌溉。苗期要以土壤湿度偏大为宜, 开花坐果前期要有充足的肥水, 盛果期需给予充足的水分。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切忌过干或过湿。改变灌溉方式, 如采用膜下滴溉, 避免增加保护栽培小环境的湿度。
4.3 大棚肥料
大棚内用肥以有机质栏肥为主, 增施三元复合肥及钙镁磷肥。有机质需种前10~20d施入, 结合磷肥保湿闭棚发酵, 保证栏肥腐熟, 土壤得到有效消毒杀菌、杀虫。一般情况下, 每667m大棚蔬菜生长需要营养很重要, 但要控制氮肥用量, 特别是夏秋氮肥用量, 以防肥害。
4.4 大棚用水管理
大棚气温高, 土壤水分蒸发较快, 种植挂果蔬菜提倡使用地膜覆盖, 埋设滴管, 节水灌溉可以防止高湿病害, 同时满足作物需水。特别要注意灌水方法和时间, 沙壤土不易慢灌。
4.5 控制好大棚内的温湿度
蔬菜生产适宜气温一般白天25~30℃, 夜温10~20℃, 相对湿度70% (喜温作物西瓜、甜瓜白天32~35℃) 。土温在4~5℃时蔬菜生产受抑制, 所以, 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来调节温度, 要根据不同品种来控制大棚内温湿度。
5.病虫害综合防治
针对各类蔬菜不同生育期的常发病害提前打药预防是关键, 及时通风、换气、排湿增加CO2浓度, 降低病害发生条件, 提高蔬菜抗性减少生理性障碍对蔬菜的影响, 是防治病虫害的重点。
5.1 物理防治:
(1) 设施防护。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 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 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遮阳网可以在温室和大、中、小棚上应用, 也可搭平棚覆盖。防虫网除了具有一般遮阳网的作用外, 还可很好地阻止害虫迁入棚室, 起到防虫、防病的效果。 (2) 诱杀与驱避。一是灯光诱杀。如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杀300多种害虫, 而且被诱杀的大多是害虫的成虫, 对降低害虫密度有很好的效果。频振杀虫灯, 具有选择杀虫性, 既可诱杀害虫, 又能保护天敌, 应大力推广。二是潜所诱杀。有些害虫有选择特定条件潜伏的习性。人们可以利用这一习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诱杀。三是食饵诱杀或毒杀。用害虫特别喜欢食用的材料做成诱饵, 引其集中取食而消灭之。如用炒过的麦麸拌农药诱杀蝼蛄蟋蟀等。四是色板诱杀。在棚室内放置一些涂上黏液或蜜液的黄板诱蚜, 使蚜虫、粉虱类害虫粘到黄板上。
5.2 生物防治:
掌握生物种群动态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效应。如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虫等益虫防治害虫。使用生物农药, 以菌制菌, 防治害虫。如利用农抗120防治蔬菜枯萎病, 浏阳霉素防治蔬菜叶螨、蚜虫等。合理利用生长调节剂来增强作物自身抵抗力,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3 合理用药:
病虫害的发生与温、湿、气和光密切相关。因此, 要保护好大棚内的小气候。施药过程中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小用药量, 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 严格遵守不同农药的安全期。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注意交替使用农药。改进施药方法, 如药液喷施改为喷雾, 地面施药改为土壤处理, 阴雨天利用熏蒸等施药方法, 可避免增加棚内的湿度。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
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中毒。也可因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食入富含硝酸盐的蔬菜,则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备注: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不洁井水和变质腐败蔬菜等。部分新鲜蔬菜如小白菜、青菜、韭菜、菠菜、甜菜、小萝卜叶等也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有人们食用的灰菜、野荠菜等野生植物,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特别是腐烂的菜叶或煮熟的剩菜或新腌泡的蔬菜及咸菜,在腌后一周左右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有的地方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腌制食品或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腌制食品,则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肠道功能紊乱时,由于胃酸分泌减少,硝酸盐在肠道硝酸盐还原菌(沙门菌属和大肠杆菌)的作用下,可使大量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从而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长期饮用含亚硝酸盐的井水或腌制咸肉时加亚硝酸盐过多也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中毒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嘴唇和指甲最明显。除了紫癜,还有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不安。指导: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喝温水。饮食清淡、松软、营养丰富,忌腌肉、鱼制品发霉,忌泡菜、腌菜和变质的蔬菜,忌辛辣、刺激性强的冷油食品和酒类制品。视摄入亚硝酸盐的数量、浓度而定。长者有1~2天,短者仅10分钟左右。通常中毒的儿童最先出现症状,表现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头晕、头痛、心悸等。中毒严重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变慢、心律不齐、烦躁不安、血压降低、肺水肿、休克、惊厥或抽搐、昏迷,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对近期有饱食青菜类或吃过短期腌制菜类而出现上述症状,皮肤粘膜呈典型的蓝灰、蓝褐或蓝黑色,应高度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治疗:
轻症病例无需特殊处理,嘱其休息、大量饮水后一般可自行恢复。
对中毒程度重者,应及时送医院,对中毒时间不长的,首先用A∶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导泻并灌肠,并予以1%亚甲蓝按1~2毫克/公斤体重剂量稀释至5置于200毫升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如紫绀无消退,必要时可重复半量。经上述处理后病情仍不缓解的要同时给予生命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34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