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的养殖要领
非洲紫罗兰又名迷堇,原自非洲。一八九二年被人发现。在短短九十年间,全世界普遍种植,品种增至二千多。在坦喀伊加有一省名叫乌萨拉。当地的区长是瓦路顿。圣保罗男爵他自幼受父亲的薰陶,对植物很感兴趣,一次在距离坦加市的树林中,他发现有一种矮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石灰石裂缝中的腐植土裹。这植物开单瓣蓝色花,花形很美,这就是最初发现的非洲紫罗兰。下面就看一看非洲紫罗兰的知识。
非洲紫罗兰的栽培技术
1.浇水
栽培非洲紫罗兰,浇水十分重要,早春低温,浇水不宜过多,否则茎叶容易腐烂,影响开花。夏季高温、干燥,应多浇水,并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否则花梗下垂,花期缩短。但喷水时叶片溅污过多水分,也会引起叶片腐烂。秋冬,气温下降,浇水应适当减少。非洲紫罗兰属半阴性植物,每天以8小时光照为最合适。若雨雪天光线不足,
应添加人工光照。如光线不足,叶柄伸长,开花延迟,花色暗淡。盛夏光线太强,会使幼嫩叶片灼伤或变白,需遮荫防护。要求晚间温度高于白天,晚间24℃,白天16℃,茎叶生长繁茂,花大而多。生长过程中,肥沃、疏松的腐叶土最为理想,每半月施肥1次,如肥料不足,则开花减少,花朵变小。花后应随时摘去残花,防止残花霉烂。2.施肥
一般在光源充足的情况下,只需追加少许的肥料便能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施肥过多反而会引起生长障碍;但在光源不足的环境下,即使提供充裕的肥料,植物也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一般施用肥料应是在光源无虑的情况下进行才能显现其效能。只要光源充裕、环境适当及管理正确,仅在介质中混入基肥或介质中所储存的肥力,
即使生长期不追加任何肥料也足够使植株正常生长且开花。但是若要求植株生长势及花朵的品质,就必须依不同生长期使用适合的肥料。对非洲紫罗兰而言,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肥料及施肥要领如下:
(1)发根期-如繁殖、移植、换盆。刚处理后因无根或根部受伤,吸收功能差,不适立即施用,应等2~4星期后再施肥。适用氮、钾含量较高的肥料,如氮、磷、钾比例为7-6-19,14-12-14等的肥料。
(2)营养生长期-如自幼苗生长至开花前及花期过后。适用氮肥成分较高的肥料,如氮、磷、钾比例为30-10-10,25-5-20,5-1-1等的肥料。
(3)开花期-在预期开花前约2个月开始施用。适用含磷肥成分较高的肥料,如氮、磷、钾比例为10-30-20,15-30-15,12-36-14,0-10-10等的肥料。
3.换盆
老化的植株、幼苗换新盆、根部生病的植株、盆缘及外壁沉积盐类、外观走样、不好看的植株等应即时换盆。
不同状况的植株有其适合的换盆方式及要领,以健康植株(小、中苗)由小盆换至较大盆及老化的植株为例,其顺序及要领如下:(1)植株的整理与根部健康状态的检视-首先可将最底下较小或生长不好的叶片去除,并检视根部:若呈白色表示健康;呈褐色或深褐色则显示不健康甚至腐烂。不健康的根组织必须利用刀片或剪刀去除约1/3~1/2的介质,一般褐化程度越严重去除介质的比例也越多。而健康植株则不须对根部做任何处理,且尽量避免伤到根组织。
(2)装入新盆-植株由小盆换至大盆时,先放入少许新介质于欲换的大盆盆底,将带介质的植株放入大盆中,
在空隙中填入新介质。(3)换盆后的处理-充分浇水再放在环境适宜的场所栽培。换盆后的植株通常较虚弱或根部受伤,根吸收能力降低,在换盆后2星期内避免施肥,换盆最好是选择在环境气候合宜的季节,使植株能顺利复原。一般换盆时温度维持在18~26℃之间为宜。在台湾,以春、秋两季较适合,但若是种植在有空调设备,温度能维持在25℃左右的环境下,则四季皆可进行换盆。
以上就是非洲紫罗兰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
原文: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翻译:现在我的生命归我所有,给我带来的好处也很多。
原文: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翻译:从贵贱方面来说,即使地位高到做天子,也不能够和它相比;从轻重方面来说,即使富裕到拥有天下,也不能和它交换;从安危方面来说,一旦有一天失去了它,就一生再也不能得到。
原文: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翻译:这三个方面,是有道行的人小心的地方。
作品简介《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儒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36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