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农资 >

化肥怎样施用合理?

化肥怎样施用合理?

化肥怎样施用合理?

介绍几种常用化学肥料施用方法:

一、碳酸氢铵宜深施:由于碳酸氢铵很不稳定,最容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且温度越高,挥发损失就越大,所以不宜在温室大棚内使用,也不能撒施于表土,应进行沟施或穴施。

二、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尿素施入土壤后,会很快转为酰铵,很易随水流失,因而施用后不宜马上浇水,也不要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可作为根外追肥施用,能有效地防止作物中、后期因植株缺氮出现早衰现象发生,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肥害烧苗。尿素还要忌作种肥。

三、硫酸铵忌长期使用:硫酸铵属生理性酸性化肥,若在地里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而降低理化性能,不利于培肥地力。

四、硝态氮化肥勿在稻田和菜地施用:硝酸铵、硝酸钠等硝态氮化肥施入稻田后易产生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硝态氮肥料施入菜地后,会使蔬菜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并能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极大。

五、含氯化肥忌施于盐碱地和忌氯作物上: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施入土壤中分解后日积月累会导致土壤酸化,在盐碱地上使用,会加重盐害。对忌氯作物如薯类、西瓜、葡萄等施用含氯化肥,可使其产品淀粉和糖分下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六、磷肥不宜分散施用:由于磷肥的活动性小而难以被作物吸收。因而在施用磷肥时,应作基肥施用,并较集中施于播种沟或窝内,最好是与有机渣肥混合堆沤一段时间再施用。

七、钾肥不宜在作物生长后期追施:由于农作物下部茎叶中的钾元素,能转移到顶部细嫩部分再利用。因而钾肥应提前在作物苗期或进入生殖生长初期追施,或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

望采纳,谢谢

各种化肥的用途

有机肥和化肥的具体使用比例因根据土壤特点和植物特点来适合配比。

有机肥使用比较宽泛,化学肥料使用应该注意施肥用量。

化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尤其是底肥,是农业方面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一贯倡导的施肥的好方法。是根据化肥和有机肥的基本性质而言的。化学肥料的性质是速效、见效明显,但效力持久性差(尤其是氮素类化肥),磷、钾肥效力尚持久些。而有机肥虽效力及各种营养成分大大低于化肥,但它的效力较持久。对培肥土壤有很好的作用。

一、氮肥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硫酸铵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60年代,增加了硝酸铵;70年代以来,尿素成为主导的氮肥品种。

二、磷肥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缺少磷肥的作物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成熟延迟,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

三、钾肥

钾肥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

缺少钾肥的作物表现为在老叶出现杂色或**斑点的病征,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四、生物肥

生物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它的主要作用,如各种固氮菌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解磷解钾菌肥料可以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溶解出来,增加土壤中磷(P)、钾(K)元素的来源。

另外,生物肥料还能促进作物的生长,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各种生物肥施入土壤中,都能产生不同的生长激素,刺激作物的生长。

扩展资料

使用化肥的弊端

一、水的富营养化

施洒在土壤上的肥料,会随雨水或灌溉,而渗漏到地下水或流至河流或湖泊。这表示在河流或湖泊累积的肥料,可能导致水的优养化现象,而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因而破坏了水中的自然生态的平衡。

二、土壤酸化

石灰、草木灰、氰氮化钙和熔磷肥等,与含氮无机肥料,如混合或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导致养分供应失衡。

三、大气污染

过度施肥导致农田排放一氧化二氮增加。

四、其他危害

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累积,还有出现害虫增加等问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66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