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农资 >

棚室茄子栽培季节的选择很重要

棚室茄子栽培季节的选择很重要

近几年棚室茄子,特别是日光温室茄子栽培逐渐普及,北方较温暖地区和较寒冷地区棚室茄子栽培面积都有明显扩大。主要栽培季节有大棚和日光温室春茬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冬茬和冬春茬栽培。

随棚室茄子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南菜北运的冲击,茄子的售价有下降趋势,人们又在抢早方面做文章,销售市场竞争激烈,形成棚室茄子有赚有赔的局面,主要是较寒冷地区吃了亏,与其盲目抢早有很大关系。

较寒冷地区大量发展日光温室冬茬茄子,新年前就开园上市,与较温暖地区秋冬茬及冬茬茄子北运销售相撞,较长一段时间内两地争夺较寒冷地区的销售市场,较寒冷地区赚钱就少或赔钱,这是一个不幸的结果,应在栽培季节安排方面做适当调整。

较寒冷地区应当了解较温暖地区主要在什么季节北运茄子,安排生产时尽量避开与较温暖地区北运销售硬碰硬的竞争。现在较温暖地区主要靠汽车北运包括茄子在内的蔬菜,保温设备差,严冬季节北运茄子易受冻害,因此,主要在初冬和春季温度回升的两段时间北运蔬菜。

新年过不久至3月初以前的寒冷季节,很少有人靠汽车长途上千公里以外向寒冷地区运茄子,这一段时间北方寒冷地区茄子价格明显上涨,本地或附近地区能有较大批量茄子上市就能赚到钱,这正好是冬春茬茄子上市时间。

因此,北方较寒地区还是多栽培冬春茬茄子,就近销售或短途几百公里运往外地销售。而冬茬茄子不宜栽培面积过大,以避免与较温暖地区秋冬茬及冬茬茄子北运销售硬拼销售市场;

每年4月中旬以后较寒冷地区茄子销售价格趋稳定,主要是由于价格水平不高,长途北运销售已无大利可图,加上温暖地区也没有大量好茄子了,长途北运茄子少了。所以4月中旬至露地小拱棚茄子上市之前,北方较寒冷地区销售市场基本让位于本地和附近日光温室和大棚春茬茄子,消费量又明显增加。

因此,保温性能一般的日光温室和大棚春茬茄子有市场,因其成本相对较低,加上靠高产也能争取较高经济效益;北方较寒冷地区露地茄子罢园后,茄子价格上扬,但价格又不太高,南菜北运也无大利可图,长途北运销售茄子相对较少,入冬前茄子消费量又较大,较寒冷地区日光温室秋茬茄子也有市场,因此,上茬蔬菜罢园后栽一茬秋茄子有利可图,至少不比秋黄瓜差。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温室大棚里面种植什么最赚钱

提高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室蔬菜生产是在室内进行的,温室结构性能直接影响着温室生产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所以建设一个保温性能好、透光率高、易管理的好温室,奠定良好基础,是提高温室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

(2)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产量。产量高低是影响效益最主要的因素,产量取决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O2)的过程,只有充分满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3)科学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经济系数。既要维持健壮长势,又要使营养输入中心定位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力争光合产物有较大的比例用于果实生长。

(4)加强全生育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合理地调控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适时、适量、合理的水肥供应,科学、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植株健壮,最大限度地延长植株的经济寿命。

(5)调控果实采收期。使果实产量高峰期和采收高峰期恰好处于商品市场价格的最高价位期,以便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6)通过合理地、科学地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价格,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

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5、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一、温室的建设

 1.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温室的墙体应该怎样建设,保温效果才会更好些?

 3.什么是砖包复合孔穴实心墙体?它有哪些好处?应当怎样建设?

 4.以前建设的土墙温室,能改造成砖包孔穴墙体吗?怎样改造?

 5.怎样在温室的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增设保温层后的效果如何?

 6.温室设置防寒沟有什么好处?防寒沟应该怎样设置?

 7.温室的通风口应该怎样设置?

二、节能日光温室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控

 1.温室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露地环境条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2.怎样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3.温室室内的温度应该怎样调控?

 4.为什么在严冬季节温室的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2-4度?

 5.怎样做才能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有效地预防冷害、冻害的发生?

 6.覆盖地膜会不会影响作物的根系发育?怎样解决好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气湿度与促进根系发育的矛盾?

 7.怎样预防温室蔬菜栽培的高温为害?

 8.什么是“闪秧”现象?应该怎样避免发生?

 9.不同蔬菜生长发育要求的空气相对温度是多大范围?怎样调控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67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