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湖北省宜昌市位于哪里

湖北省宜昌市

湖北省宜昌市位于哪里

三峡大坝旅游区

关陵

三峡大坝旅游区

玉泉寺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宜昌市辖西陵、伍家岗、点军、_亭、夷陵5个城区,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5个县,宜都、枝江、当阳3个县级市。全市辖区面积21084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20.6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9.83万人,户籍人口400.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7万人,出生率7.56‰;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1.16‰。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818.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5.9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93.7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788.35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92:60.1:27.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846元,增长11.1%。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31亿元,增长34.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0.85亿元,增长22.1%。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分别增长6.9%、36.1%、15.5%、29.8%和11.5%。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宜都、夷陵、当阳、枝江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17个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其中陆城街道办事处、樟村坪镇进入全省十强。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农业增加值335.95亿元(现价),增长4.8%。全年粮食产量164.53万吨,增产2.6%;棉花产量3.26万吨,减产6.3%;油料产量23.92万吨,增产5%;茶叶产量5.6万吨,增产6.5%;水产产品产量18.84万吨,增产5.2%;水果产量283.20万吨,增产5.1%,其中柑橘产量275.89万吨,增产4.9%;蔬菜产量384.21万吨,增产5%;肉类总产量61.52万吨,增产4.5%;生猪出栏621.19万头,增产3.1%;肉牛出栏5.6万头,增长6.5%;肉羊出栏147.53万头,增长6.5%。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油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产值459.7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4家,同比增加63家。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农产品加工产值1369.1亿元,同比增长39.8%。全年植树造林1.66万公顷,完成森林抚育5.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1.43千公顷,低产林改造3.73千公顷。年末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4.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7%。全市有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5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小区)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56家。家庭农场达928家。建成粮棉油高产示范片43个、柑橘标准园10万亩、茶叶标准园5万亩,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840栋、规模化养殖场36个。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61%。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64万亩。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97座。新建、改造末级渠系1882公里。新解决1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3.7万户。

全年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224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23家,比2012年底净增214家。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5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5.84亿元,增长13.7%。全年实现采矿业产值233.28亿元,增长28.7%;制造业产值1044.09亿元,增长1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86.12亿元,下降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399.93亿元,增长14.9%;利税578.17亿元,增长22.9%;利润396.94亿元,增长29.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56.61万吨,减少21.3%;磷矿石(折含-30%)2552.2万吨,增长19.1%;白酒(折65度,商品量)326864千升,减少19.7%;软饮料141.07万吨,增长16.9%;精制茶22.2万吨,增长24.9%;纱24.82万吨,增长15.6%;人造板161.29万立方米,增长43.1%;烧碱(折100%)59.41万吨,增长47.3%;饲料125.97万吨,增长49.8%;发电量1072.93亿千瓦时,减少13.5%;聚氯乙烯树脂49.15万吨,增长23.5%;磷肥(折-100%)147.87万吨,增长10.3%;化学纤维1.97万吨,增长20.5%;电力电缆428451千米,增长23.5%;陶质砖9903.05万平方米,增长11.7%;季戊四醇5.9万吨,减少1.6%;活性干酵母2.47万吨,减少3.9%;二甲基亚砜2.81万吨,增长46.8%;金刚石园锯片基体412.19万片,增长21.4%;钢琴4.08万台,增长6%;盐酸瑞芬太尼687.84万瓶,减少23.8%。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43.08亿元,较上年增加16.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8%。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5.02亿元,增长30.63%。宜昌市入选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城市;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宜昌高新区进入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兴发集团获“长江质量奖提名奖”。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件。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362.9亿元,增长25.1%;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57.83亿元,增长5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0.0亿元,增长1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9.36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7.56亿元,增长34.3%全市共有计划投资额过亿元项目86个,增加287个;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324.4亿元,增长44%。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共有528个,增加15个。全年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283个,无偿资金26.5亿元。争取三峡后续工作补助资金10.6亿元。落实三峡对口支援资金96.2亿元。全市施工项目2500个,增长10%。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00个以上,增长40.6%开工建设省级重点项目60个,完成投资340亿元;市级重点项目116个,完成投资468亿元。三宁化工、南玻显示器中船重工高端液压油缸、云池港二期三峡物流园等2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开始设备调试;人福药业出口药品基地、三峡云计算中心、保宜高速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伍家岗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大桥、环城南路片区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举办京、港、粤、沪、汉等重大招商活动,引进项目687个,协议总投资4831亿元。先后引进广汽轿车、南玻显示器件及光电玻璃、冠科电子等一批战略合作项目全市在建重点招商项目投资总额30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5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930亿元。宜昌市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宜昌城市总体规划和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准。首部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完成。组建宜昌新区推进办公室、三峡枢纽港区管委会、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建立高效决策机制。完善宜昌高新区管理体制,扩容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新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宜昌新区全年续建及新建项目113个,完成投资203亿元。推进城市整理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初步建成沿江及城东大道等生态走廊。城市综合管理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宜都、枝江、当阳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峰县城避险迁建进展顺利。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宜居村庄建设加快,投入超过24亿元。龙泉、安福寺进入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乡镇行列。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6个。127个行政村被纳入全省“千村环境整治”试点。全年共开工建设项目1432个,建筑面积2175.4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69.23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3.18亿元,增长15.1%。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827.21万平方米,增长26%;其中商品住宅1316.04万平方米,增长26.2%。房屋竣工面积208.28万平方米,下降0.3%;其中商品住宅167.86万平方米,增长5.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460.13万平方米,增长40%,其中商品住宅406.54万平方米,增长44.8%。商品房销售额216.83亿元,增长34.7%,其中商品住宅170.63亿元,增长49.9%。商品房空置面积123.15万平方米,增长111.5%;其中商品住宅空置75.30万平方米,增长156.7%。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38.26亿元,增长15.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21.78亿元,增长13.8%。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727.16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88亿元,增长14.9%。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740家。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农家店覆盖率分别为91.67%和83.58%。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17家。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36倍,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87倍。宜昌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方案通过国家评审。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上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50亿美元,增长7.4%。其0口额20.17亿美元,增长21.3%;进口额3.33亿美元,下降36.6%。机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化工产品基地、医药基地、农产品基地四大出口基地产品共出口15.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7家,新增合同外资额2.5亿美元。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7亿美元,增长18%。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198家,投资总额39.55亿美元,合同外资11亿美元。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5.6亿美元,增长17.9%。年末在外劳务人数6871人,增长11.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1.91亿元、贷款余额1749.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67.26亿元、289.21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3.1亿元,增长14.9%;支付各类赔付14.9亿元,增长50.5%。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4家企业进入省报备辅导期,宜昌本土企业发行债券33.6亿元,13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宜昌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宜昌分公司挂牌成立。新增银行、保险、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30家。规范建设七大市级国有投融资公司,当年融资150亿元。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2亿元。宜巴高速公路基本建成,保宜高速公路路基全线贯通,宜张、宜岳高速公路建设提速。小鸦一级公路建成通车;318国道枝江段、当枝、三峡机场路等9条一级公路加快建设。庙嘴长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现代物流业完成产值717亿元,增长19.5%。云池港二期工程、三峡物流园农贸城建成运营,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宜昌市被列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5.99亿元,增长9.2%。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368.41亿吨公里,增长22.8%;旅客周转量81.66亿人公里,增长16%。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2.08万辆,增长21.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6.91万辆,增长24.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0.78亿元,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55亿元,增长8.5%;电信业务收入28.22亿元,增长9.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5.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7.28万户,新增64.58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3.65万户,新增11.19万户。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320.37万人次,增长25.8%。入境国际旅游人数34.34万人次,增长4.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273.1万美元,增长17.3%。国内旅游人数3286.03万人次,增长26.1%;国内旅游收入255亿元,增长30.2%。全市旅游总收入260.12亿元,增长29.8%。全年新增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国家矿山地质公园1个,创建湖北旅游名村6家。

全年全市重点科技成果登记20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全市达177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6家,全市达100家;全市省市级重点实验室达41家。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25.5万平方米。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专家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新增省级以上专家17人。宜昌市连续七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行列。全市专利申请量6452件;专利授权量2907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4所。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复核认定。三峡旅游职业学院入驻。三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公共教育领域率先实行投资项目代建制。扶困助学工作实现全学段覆盖,资助学生31.9万人次、1.47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385所,在园儿童8.13万人;普通小学270所,在校学生15.63万人;普通中学172所,在校学生14.4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3.19万人;技校3所,在校学生2478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1269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5.98万人。市博物馆新馆和奥体中心建设启动,市群艺馆新馆建成开馆,7个市县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面启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先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第三届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市第四届运动会等节庆活动。送戏下乡3338场。“土家族撒叶儿嗬”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五峰板凳龙”等3个节目获全国群星奖。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在宜昌挂牌。全市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94个,其中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17个;有文化事业人员1503人。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227.29万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2%。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类、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6项。在全省率先实现疾控“强基工程”先进县市达标全覆盖。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90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71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39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2797张。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1418人。全年承办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21项。全市共有体育场馆43个,专职体育人员156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486人次,获得金牌49枚、银牌54枚、铜牌53枚。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25万人,比上年减少0.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21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4元,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比2.3,降低0.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743元,增长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62元,增长13.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17%。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97.97万人、139.81万人、48.51万人、53.35万人和41.0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79万人、2.66万人、2.56万人、2.87万人和2.51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0.57万人,参保率9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8.87亿元,较上年增加1.63亿元。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9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5.91万人。全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5家,增加床位873张,民办养老机构达23家、床位数2341张。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全市建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4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297个。伍家岗、远安和宜都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区),枝江、点军和夷陵被纳入全省农村互助式养老试点单位。全市1021名孤儿全部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在全市75个街道(乡镇)建立救助服务站,基本形成市、县(市、区)、街镇三级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全年共救助19890人次,安置91人,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88人次,帮助11名流浪未成年人返回学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万套,其中实物建房竣工1.9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902户。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3万户。宜昌市武陵山、秦巴山区域扶贫攻坚规划顺利实施。3.8万人口稳定脱贫。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全面启动,城乡网格员达到8709人。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罗长姐成为全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城乡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秭归“幸福村落”创建经验走向全国。法治宜昌建设深入推进,宜昌市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宜昌城区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11天,其中空气质量达I级“优”40天。宜昌城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总体为“良好”,宜昌城区官庄水库、善溪冲水库、楠木溪水库和备用水源运河及各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类别均达到Ⅱ类,符合Ⅲ类水质功能区划要求,宜昌城区和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134.57亿标立方米,其中城区182.92亿标立方米;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2338.062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18419.05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658.59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94.47万吨,处置量861.00万吨,贮存量3.12万吨,排放量为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9.81%。全年共实施130个减排项目,削减化学需氧量4660吨、氨氮727吨、二氧化硫11253吨、氮氧化物1107吨,在消化新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削减化学需氧量2.01%、氨氮2.36%、二氧化硫6.74%,氮氧化物0.56%,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全市纳入《湖北省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公告》的1家炼钢企业、5家造纸企业共15条造纸生产线和2家纺织印染企业生产线全部在年底前淘汰关闭到位。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城区PM2.5监测全面启动,市政府发布《宜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强化辐射环境管理。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地耗下降8%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平方公里。宜昌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基地。宜昌市被确定为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夷陵、远安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2021年4月,宜昌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地级市)中位居第55。

2021年4月,宜昌市入选2021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市。

2021年3月,宜昌市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87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出炉,宜昌市位列第64名。

2020年12月,宜昌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发布,宜昌市位列第99。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宜昌市入选。

2020年10月,宜昌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10月,“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出炉,宜昌市位列第112名。

2020年9月,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宜昌市位列第57名。

2020年8月,体育总局确定宜昌市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宜昌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0年7月,《2020全国网红城市排行榜》发布,宜昌市位列榜单第60名。

2020年6月,《2019年中国最佳求学城市排行榜》发布,宜昌市位列榜单第86名(代表大学:三峡大学)。

2020年,2019年湖北省各市GDP排行榜出炉,宜昌市以4460.82位列第3位。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区)名单,宜昌市榜上有名。

2019年8月,宜昌市被确定为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确定宜昌市为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7年11月,宜昌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7年6月,国务院食安办授予宜昌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16年7月,宜昌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通典》卷二 食货二(3)

龙口旅游景点有哪些

1、南山旅游区。烟台龙口南山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龙口市南部,坐落于海拔百余米的山腰,此处水天一色,早在1934年就因此处规模盛大的梨花盛会而得“烟台市第一游览公园”之美名。景区分为宗教历史文化园、欢乐峡谷主题公园、东海旅游度假区三大部分。

2、烟台桑岛。桑岛因火山喷发而形成。做为一个渔村,岛上有六百多户渔民,大部分以捕鱼为生。近年来,岛上一些富裕户开始用多年捕鱼养貂积攒的资金投入小岛的开发,做起旅游的生意。来岛逗留观光的游客和岛上接触倍感亲切。如进渔家参观,渔民们更是热情,岛上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

3、龙口丁氏故宅。故宅位于龙口市黄城西大街,是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丁氏故宅系故黄县巨富丁族“西悦莱”尚余的部分宅院。始建于道光年间。建筑群分若干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建筑为砖木石构硬山顶,木作精细,彩画绚丽。

更多关于龙口旅游景点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龙口市景点

归城城址、南山大佛、南山庄园、黄水河湿地公园、龙口市博物馆等。

1、归城城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城东南6.5公里,县境最高山峰莱山之间,莱阴河自南向北穿过故城,汇黄水河向西北汇入渤海。

2、南山大佛: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堪称世界第一大铜铸佛。

3、南山庄园:烟台南山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建于2001年,位于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内,是一所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旅游和葡萄酒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庄园式葡萄酒生产企业。

4、黄水河湿地公园:位于龙口市东北部海滨,黄水河入海口处,距离市区7公里,规划总面积2589亩,总投资3亿元,由深圳中外园林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集自然保护、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教育认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湿地公园。

5、龙口市博物馆:前身即丁氏故宅,位于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原为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丁百万是黄县著名富豪,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清康熙年间始致富。

龙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龙口南山旅游景区(南山风景区)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

烟台龙口南山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为宗教历史文化园、主题公园-欢乐峡谷和东海旅游度假区三大部分。

宗教历史文化园内的南山禅寺、香水庵、南山道院、灵源观等均为晋、唐遗迹,世界最大的锡青铜坐佛(高38.66米,重380吨)——南山大佛和国内最大的室内玉佛(高13.66米,重660吨)——南山药师玉佛成为景区两大亮点,2009年9月落成的南山华严世界,包括五方五佛殿、药师颂动感音乐喷泉和转经回廊等,为南山旅游景区再添宗教文化胜景;园区内建有以历史文化为经、吉祥文化为纬,按朝代顺序建设的历史文化园,宛如一部鲜活的中国通史,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主题公园-欢乐峡谷主要建有南山大院、马术俱乐部、宠物园、欢乐岛、观音岛、菩提岛、热带植物园、瀑布广场等,融参与性、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于2010年5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龙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龙口旅游攻略

龙口市是山东省烟台市下辖县级市,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全市东西最大横距46.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7.43千米,总面积901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末,辖5个街道、8个镇,总人口为688255人。龙口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东南部为低山区,面积155.62平方千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北缘,面积281.12平方千米;平原面积454.03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黄水河、泳汶河、北马河、南栾河、龙口河、八里沙河等。年均气温11.6℃,年均降水量630毫米。境内有煤、金、铅锌、高岭土、氟石、砂矿等矿产资源。海岸线东起海沿李家与蓬莱后营之间的海边路口,西至龙口与招远之间的界河口,长68.38千米。龙口市境内有龙口火车站、有龙口港,交通便利。龙口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加吉鱼、对虾、扇贝、鲳鱼等。有名胜古迹19处,革命纪念地4处。其中莱国都城遗址归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旅游景点有屺母岛、南山风景区、徐公祠、丁氏故宅、王屋水库风景区、冶基观光农业。

龙口市万松浦书

万松浦书院坐落于龙口北部海滨万亩松林,又在港栾河入海口(江河入海口为“浦”)附近,故得名“万松浦书院”。它是我国建国后兴建的一座现代书院,具备中国传统书院的所有基本元素,如独立的院产

龙口市王屋水库

王屋水库位于龙口市石良镇和七甲镇境内,总面积3525公顷,是较为典型的库塘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周边工农业生产生活提供水源,而且具有巨大的调控环境的功能,富有高度生物多样性也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

龙口市龙口徐福故里

导 游整个建筑由祠门、东西配殿、大殿四部分组成,力求体现秦代建筑特点和风格。大殿内塑有徐福像,生动逼真,他手持竹简,双眉微皱,两眸机警有神,似胸怀文韬武略。左为童男手持宝剑,右为童女手捧药葫芦,

龙口市龙口丁氏故宅

导 游丁氏故宅系故黄县巨富丁族"西悦莱"尚余的部分宅院。始建于道光年间。位于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是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 看 点建筑群分若干大院

龙口市屺姆岛

此岛南、北、西三面环海,东西长达10公里,宽1公里,沙堤与陆地相连,岛形纵短横阔,北高南低。 看 点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水质清净,沙滩白细平缓,是一处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主要景点有将军石、钓鱼台

龙口市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位于烟台市南部,坐落于海拔百余米的山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仰望南山,层峦叠嶂,俯瞰北海,水天一色,自然景色迷人。早在1934年就因此处规模盛大的梨花盛会而得“烟台市第一游览公园”

龙口名胜古迹

龙口市是山东省烟台市下辖县级市,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下面我整理了龙口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龙口名胜古迹盘点

龙口名胜古迹1:南山 旅游 风景区

南山旅游景区是国家授予的5A级景区之一,她位于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是一处 自然 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优秀旅游胜地。2002年南山的旅游企业全部顺利通过ISO9001 国际 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双重认证。整个景区分为宗教 文化 园、 历史 文化园、主题公园和东海旅游度假区四大部分。

南山旅游风景区正以她优雅的自然景观和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构画出一幅“寿比南山”的人间美景。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山景区宗教文化园 由南山古文化苑,南山禅寺、南山大佛、 香水 庵、灵源观等组成。其景点均系晋、唐、宋、元、明、清代遗迹,千年古刹,可谓胜地重光,更添新颜。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景区内的南山大佛,是一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高 38.66米、重380吨,堪称世界第一铜铸坐佛。大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殿、佛教历史博物馆。万佛殿内陈列着9999尊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金铜佛像,与大坐佛共同构成了万尊佛像的宏大阵容,佛教历史博物馆内展示了佛教文化兴起兴盛的历史记载,馆内陈列展出了释迦牟尼佛舍利等数十件文物和佛教文化艺术珍品。

南山景区中华历史文化园 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历史文化为经、吉祥文化为纬,起于远古,止于清朝,按朝代顺序建造而成的大型主题公园,占地面积 6平方公里。中华历史文化园以不同风格的中国主要朝代建筑群为载体,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实物展示,生动展现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势大略、重要文物,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并按照旅游活动的要求 ,将历史文化、吉祥文化、 民俗 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等融为一体,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宛如一部鲜活的中国通史,是炎黄子孙领略历史演进,汇集风云人物,感悟中华文明的必由之地。2003年7月,该园区被命名为“中学历史教学实景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

龙口名胜古迹2:徐福故里

徐福故里,在今江苏省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据出土文物可知,赣榆区在战国时属齐地, 秦时属琅_郡。由此,位于今江苏赣榆区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徐阜村,也称是徐福故里。另一说法在今龙口徐福镇(古称徐乡县),徐福,中国历史上秦代著名方士,伟大的 航海 家。2200多年前,他率领数千童男 童女,携带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了中、日、韩友好之先河,受到了中、日、韩等各国人民的世代敬仰。

徐福的 事迹 ,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

(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_”,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_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_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_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_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 捕鱼 、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后来各史书对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记载,只是对所到达的地方说法不一。《 三国 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后汉书夷列传”、《括地志》等书记载为直洲,但具体方位不详。到了五代的后

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妄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完后,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一把手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上,并随团继续考察。到了琅_(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但没多久,徐福就回来了,说,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虽然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袭击,但躲过一劫的他仍按原计划到达琅_,可惜没见到徐福。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他的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功败垂成。这次,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蛟鱼搏斗,杀了条大鲨鱼,兴冲冲的回去了,

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但是,他还是没有等到仙药,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为了篡位,密不发丧,全国人民都不知道,没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时也骑虎难下,于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带着浩浩荡荡的求仙团队漂洋过海,寻找虚无缥缈的三神山和灵丹妙药。从此,再未回到中原。 故里之争:5月16日,离一年一度的龙口市徐福文化节还有两天的时间,这次已经是第七届了。届时,将在徐福园广场上为两座徐福雕像举行揭幕仪式,其中一座送给韩国济洲岛,立在徐福展示馆。龙口人一直认为徐福的故乡应该是龙口。

最早记录徐福事迹的是《史记》,作为当时西汉武帝时太史令的司马迁,距离徐福东渡的时间只有七八十年的时间,定是因为此事影响甚广,所以他在自己的不朽著作里记录了当时求仙这一盛况:“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司马迁说徐福是齐地人。

在龙口市西北部有个徐福镇,镇因秦方士徐福而名,镇上有仿秦古祠——徐公祠。徐公祠不大,不过一个四合院,里面有徐福的雕像,和中外因徐福而进行的文化交流展示。“这里以前有个小庙,是当地人为纪念徐福建的。庙前就是徐格庄,据说就是徐福的老家。”徐公祠的管理人员李树植说。平时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但是,每来一个,李树植都会这样热情的告诉游客,龙口就是徐福的故乡。

司马迁没有说出徐福的籍贯。那龙口人为什么认为徐福的故里是龙口呢?这源于 《汉书· 地理 志》的记载:“东莱郡有县十七 ,徐乡。”关于徐乡的由来,元代研究齐国史地的学者于钦在《齐乘》中说:“徐乡,盖以徐福求仙而得名。”《齐乘》被史学界推为善本,是全国名志之一。“乡”在秦代是一个行政区域单位,而徐乡县在汉代就是指黄县,今龙口市,龙口市保存了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譬如,徐姓是黄县的大姓;城东绛水河畔有一登瀛村, 传说 徐福东渡瀛洲时,就是从这里集结童男女开始启航的;风景优美的屺岛上立着徐福的雕像,屺岛原叫寄岛,因当年徐福东渡时,将母亲暂时安置在这个岛上而得名,当然,这也只是个传说。

赣榆--弦歌声处是故乡:有关徐福的故乡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82年6月,江苏赣榆县(现赣榆区)进行了一次地名普查,在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叫“徐阜”的自然村。据当地人说,“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另据出土文物可知,赣榆县在战国时属齐地, 秦时属琅_郡。由此,位于今江苏赣榆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徐阜村,也称是徐福故里。这两种说法在目前史学界上争论颇多, 因为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一时争论不止。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纪念徐福活动的展开。

龙口名胜古迹3:徐福节

江苏赣榆区金山镇(原徐福镇)的徐福村是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徐福(?—?),即徐_(注,是“_”〔ㄈㄨ_〕〔fu_〕而不是“市”〔ㄕ_〕〔shi_〕),字君房,

秦朝时出生于齐地(今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公元前219年,他受秦始皇所遣率三千童男女东渡日本,寻取长生不老之药。在日本,他传授农桑、医药百工,成了日本司农耕、蚕桑及医药之神,被日本后人称为开国第一代 神武 天皇,被日本人民尊之为神,在日本新宫市有徐福公园,园内有徐福墓。赣榆人民为纪念这位中日友谊的最早使者,曾于1990年开始,先后 成功 举办了三届徐福节。

1982年6月,江苏赣榆县进行了一次地名普查,在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叫“徐阜”的自然村。据当地人说,“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另据出土文物可知,赣榆县在战国时属齐地, 秦时属琅_郡。由此,位于今江苏赣榆县城北金山乡南一公里的徐阜村,被认为是徐福故里。

徐福村建有徐福祠,徐福祠内供奉着徐福塑像,建有徐福故里文物陈列室和汉画像石长廊。徐福祠前的广场上竖有赵朴初先生题写“徐福村”碑和彭冲先生书写的“徐福故里”碑。海内外人士拜谒者络绎不绝。

第七届徐福文化节暨徐福文化国际研讨会

以“徐福东渡与和谐东亚”为主题的第七届徐福文化节暨徐福文化国际研讨会日前闭幕。在徐福故里——连云港赣榆,连日来随着徐福庙落成、徐福雕像揭幕、《中外徐福研究》首发式的举行以及中央电视台“赣榆魅力——徐福故里”大型文艺晚会的举办,使得本届徐福文化节的规模、影响都超过了历届。(光明日报2007-10-30 08:52)

徐福文化国际研讨会是徐福文化节的重头戏。会议共收到数十篇 论文 ,来自中、日、韩等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对徐福文化进行了视角独特、见解新颖的探讨。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专程赴会并作了特别讲演。两千多年前,徐福东渡日本的壮举,对东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和平交往方式,是人类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楷模。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研究徐福东渡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徐福从哪里出发、登陆,要以徐福研究为平台,弘扬徐福精神,传播和平、合作的声音,为中日友好发展、构建“和谐东亚”作出积极贡献。

龙口名胜古迹4:徐公祠

徐庶庙位于具有2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发源地襄阳城西南50公里的南漳县城北郊单家庄,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庶庙又称单公词、徐公祠,庙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坐北朝南,前后两院,皆具古雅风貌。后毁废,现存3间正殿和左右两庑。殿内有徐庶塑像。1981年,按嘉庆十七年(1812年)所竖“汉徐庶故里”碑予以复制。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

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 政治 军事 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纵观徐庶一生,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猜你感 兴趣 :

1. 山东烟台旅游攻略

2. 即墨名胜古迹

3. 名胜古迹神话传说

4. 各地名胜古迹的经典对联

5. 名胜古迹的典故

元帝建昭中,邵信臣为南阳太守,於穰县理南六十里造钳卢陂,累石为堤,傍开六石门以节水势。泽中有钳卢王池,因以为名。用广溉灌,岁岁增多,至三万顷,人得其利。及后汉杜诗为太守,复修其业。时歌之曰:"前有邵父,后有杜母。"

 后汉章帝建初中,王景为庐江太守。郡部安丰县有楚孙叔敖所起芍陂,先是荒废,景重修之,境内丰给。(其陂径百里,灌田万顷。芍音鹊。今寿春郡安丰县界。)

 顺帝永和五年,马臻为会稽太守,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灌田九千馀顷,至今人获其利。

 晋武帝咸宁元年,诏曰:"今年霖雨过差,又有虫灾。颍川、襄城,自春以来,略不下种,深以为虑。主者何以为百姓计。"当阳侯杜元凯上疏曰:"臣辄思惟,今者水灾,东南特剧,非但五谷不收,居业并损。下田所在渟污,高地皆多墝塉,百姓困穷,方在来年。虽诏书切告长吏二千石为之设计,而不廓开大制,定其趣舍之宜,恐徒文具,所益盖薄。当今秋夏蔬食之时,而百姓已有不赡,前至冬春,野无青草,则必指仰官谷,以为生命。此乃一方之大事,不可不早为思虑。臣愚谓既以水为田,当恃鱼菜螺蚌,而洪波泛滥,贫弱者终不能得。今者宜大坏兖及荆河州东界(兖州东界,今济阳、济阴、东平、鲁郡之间。荆河州东界,今汝南、汝阴、谯郡之间也。)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令饥者尽得水产之饶,百姓不出境界之内,朝暮野食,此目下日给之益也。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锺。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之益也。"杜君又言:"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非不尔也。然此施於新田草莱,与百姓居相绝离者耳。往者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顷来户口日增,而陂堰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言者不思其故,因云此土不可陆种。臣计汉之户口,以验今之陂处,皆陆业也。其或有旧堰,则坚完修固,非今所谓当为人害也。臣见尚书胡威启宜坏陂,其言恳至。臣又见宋汉侯相应遵上便宜,求坏泗陂,徙运道。时下都督度支共处当,各据所见,不从遵言。臣按遵上事,运道东诣寿春,有旧渠,可不由泗陂出。泗陂在彼地界,坏地凡万三千馀顷,伤败成业。遵县领应佃二千六百口,可谓至少,而犹患地狭,不足肆力,此皆水之为害也。当所共恤,而都督度支方复执异,非所见之难,直以不同害理也。人心所见既不同,利害之情又有异,军家之与郡县,士大夫之与百姓,其意莫有同者,此皆偏其利以忘其害,此理之所以未尽,而事之所以多患也。臣又按,荆河州界中度支所领佃者,州郡大军杂士,凡用水田七千五百馀顷耳。计三年之储,不过二万馀顷。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於今者水涝瓮溢,大为灾害,臣以为宜发明诏,饬刺史二千石,汉氏旧堰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长吏二千石躬先劝功,诸食力之人并一时附功令,比及水冻,得粗枯涸。其所修功实之人,皆以俾之。其旧陂堰沟渠当有所补塞者,比寻求微迹,一如汉时故事,早为部分列上,须冬闲东南休兵交代,各留一月以佐之。夫川渎有常流,地形有定体,汉氏居人众多,犹以无患,今因其所患而宣泻之,迹古事以明近,大理昭然,可坐论而得。臣不胜愚意,尝窃谓最是今日之实益也。"朝廷从之。

X东晋张闿(音开)为晋陵内史,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今丹阳郡丹阳县界。)溉田八百馀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乃徵入拜大司农。

 宋文帝元嘉七年,刘义欣为荆河刺史,镇寿阳。(今寿春郡也)于时土境荒毁,百姓离散。义欣纲维补缉,随宜经理。芍陂良田万顷,堤堰久坏,秋夏常苦旱。义欣遣谘议参军殷肃循行修理,有旧沟引渒(匹诣反)水入陂,(渒,水名,在汝南。)伐木开榛,水得通泾,由是遂丰稔。

 后魏刁雍为薄骨律镇将,至镇,上表曰:"富平西三十里,(薄骨律镇,今灵武郡。富平,今回乐县。)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馀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时高於河水不过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於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侵射,往往崩颓。渠既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按旧引水,水亦难求。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臣今请入来年正月,於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之高渠,即修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就。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馀顷。旬日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从之,公私获其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0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