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什么作用
1、去碳功能。芽孢杆菌具有丰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脱氢酶、脱羧酶、氧化酶等能强烈的分解碳系污染物,分解蛋白质和复杂多糖,对水溶性有机物分解也有重要的作用。芽孢杆菌通过其酶的作用,能分解悬浮物和底泥,从而维持水生生态环境平衡。把芽孢杆菌菌液浓度≥1010个/g)投入养殖池,能降低水中COD、BOD,有效改善水质和周围环境。2、去氮、去硫功能。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给养殖池塘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研究表明,池塘每生产1吨虹鳟池塘总磷和总氮的负载分别为25.6kg和124.2kg。过量的N、P排入水体引起池塘富营养化,在池塘内也易形成对水产动物有毒性的NH4+-N、H2S,影响动物的生长,甚至死亡。而芽孢杆菌可利用其丰富的酶,强烈分解氮系、硫系污染物,净化养殖水体。3、分解淤泥。用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复合制剂,其活菌数为109个/g,用量为1.5~4.5mL/m3,经1个月试验表明,池底淤泥被分解了3~125px。利用芽孢杆菌制剂改良底质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碳未出现积累,芽孢杆菌降解有机碳效果显著;总氮出现积累现象,处理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碳氮比在底质中呈下降趋势。4、絮凝作用。芽孢杆菌有很好的絮凝作用,且复合芽孢菌株比单株芽孢杆菌的絮凝效果好。这种絮凝作用可以将水体中的有机碎屑互相粘连在一起,构成菌胶团,担负氧化分解的任务,将有机物结合成絮状,使重金属离子、P元素沉淀,水体净化。5、硝化作用。硝酸根离子在芽孢杆菌作用下,经亚硝酸根离子,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被还原为氮气,即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以分子氧为载体,在供氧不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利用硝酸盐为最终电子载体产生氮氧化合和氮气,而起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移出系统外,提高pH。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1.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许多国家与地区发生了多起水产养殖鱼类逃逸问题,而逃逸的鱼类在野生群体遗传基因组成、疾病传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水产养殖也会对底栖生物群落产生影响,通过对富营养化在底栖生物群落变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底栖生物类群会因为底栖氧饱和度不断地改变而发生演替。此外,因为动植物残体、残饵、排泄废物等有机质会在养殖水域的池底进行积累,从而使水域浮游细菌生物、底泥细菌量也都有所上升。总之,由于环境受到了破坏,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基因库的改变、野生苗种资源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会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污染
现代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生产,投饲了大量的外源性饵料,使大量的残饵进入到了水体,导致水体的有机负荷得到了增加,从而发生富营养化、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病原体等。为了对病害进行防治,在水域内大量投放化学药品,从而加大了水环境污染。
对于虾类养殖来说,其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水产养殖的水平与规模。单养高产模式虾类养殖,饲料利用率非常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物、虾粪及残饵对养殖区域的池水产生了污染,由于单养高产模式会经常性的换水,所以,对浅海海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池、海间水不断地进行交换,是其产生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精养虾池中的N以溶解无机氮、溶解有机氮与悬浮颗粒氮等形式存在,而溶解氮的来源有虾粪的排放、配合饲料释放与鳃的排泄这主要的三种[2]。在虾池中,微生物在分解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从而对虾体生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抗病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对于筏式养殖模式来说,物质循环、水体交换比较缓慢,从而导致了养殖水域内悬浮物长期淤积,从而加强了使微生物活动,使养殖水域内的氧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缺氧环境,给水产养殖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经济损失。
此外,沿海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有机废物排放,从而给半封闭港湾带来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导致硫化细菌繁生、还原性化合物得到增加以及大型底栖生物的数量、种类、丰度减少。
1、 溶解氧: 和所有动物一样,绝大部分都水产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池致死。一般来讲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 mg/L以上,不低于3mg/L,高密度精养后期不得低于4mg/L。此外,溶解氧过高鱼、虾、蟹尤其是苗种也极容易得气泡病。
2、 PH值在6.5-9.0之间,不高于9.2。海水养殖在7.5-8.5之间,每日差别不得大于0.5。
3、 氨氮(NH3-N)含量因应控制在在0.6mg/L以下。 氨氮的毒性与水的PH值有关,PH值高时,氨氮可转化为对鱼虾有很大毒性的分子态氨,抑制鱼虾生长,损害鳃组织,加重鱼病。分子态氨在0.2-0.5mg/L的致死浓度下,会使水产动物急性中毒而死亡。鱼虾在发生氨急性中毒时,会表现为严重不安。由于在此浓度下,水质PH值呈碱性,具有较强的剌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域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口挣扎。
4、 亚硝酸盐(NO2-N)对鱼、虾、蟹的毒性相当大,一般虾池若含量超过0.15mg/L时,可产生严重危害。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鱼、虾、蟹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裒退,此时鱼、虾、蟹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出现大面积暴发疾病死亡。
5、 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超过0.5mg/L时导致鱼、虾、蟹、鳖呼吸困难,甚至中毒死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3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