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请问宝山区在那里

你好,一、上海市宝山区 基本概况

请问宝山区在那里

上海市辖区。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市境北部,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的门户。总面积425.18平方公里,人口59.07万人。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

原宝山县南宋属嘉定县。明永乐十年(1412)县境筑土山,高30丈,置烽火备了望,为船只航标,故称宝山。万历十年(1582)土山与宝山城为海潮所毁,仅留遗址。清康熙年间于旧址西北建宝山新城,即今老宝山城。雍正三年(1725)析嘉定东境置宝山县,县治吴淞。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60年析东北部分地区置吴淞区。

1988年9月在原吴淞区和宝山县基础上成立宝山区。区内拥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总厂,连同上钢一厂、五厂,上海钢管厂,上海铁合金厂等,形成具全国意义的钢铁工业基地,并有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石洞口电厂;还有市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北郊站;沿江建有张华浜、军工路等集装箱码头及宝山装卸作业区。全区交通方便,乡镇工业发达,农业已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入农、林、收、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编辑本段]1.2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20.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47.7:51.7,各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降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区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区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7.8亿元,增长42.3%;营业税27.6亿元,增长58.4%;企业所得税11.0亿元,增长61.7%;个人所得税2.6亿元,增长50.4%;房产税2.3亿元,增长37.9%。

全年区地方财政支出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区级财政支出28.2亿元,增长23.9%;街镇支出29.1亿元,增长25.2%;支持经济支出12.6亿元,增长1.4倍。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11.3亿元,增长51.1%;文教卫生事业支出11.6亿元,增长24.5%;社会保障支出3.8亿元,增长18.4%。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类别分,建设改造投资完成96.5亿元,增长7.9%,占投资总额的49.0%;房地产开发投资100.6亿元,增长60.9 %,占51.0 %。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48.8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完成48.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148.3亿元,增长39.7%。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4.8:75.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投资28.9亿元,占14.7%;集体企业投资34.9亿元,占17.7%;三资企业投资31.1亿元,占15.8 %;私营及个体企业投资46.3亿元,占23.5%;其他企业投资56.0亿元,占28.3%。

农业

坚持“保粮稳菜、稳绿保果,减猪禽稳奶牛,积极发展优质产品,着力推进异地种养业”的农业结构调整原则,积极引导、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2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畜牧业产值1.8亿元;渔业产值1.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5亿元。全年蔬菜总上市量15.7万吨,水果总产量2.6万吨,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出栏20.5万羽,鲜蛋上市0.1万吨,牛奶上市3.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4万吨。

防治禽流感、稻飞虱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全区禽流感免疫总数达59.5万羽次,防治稻飞虱26万亩次。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扶持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额6.1亿元,宝山“金篮子”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配送量4.2万吨,配送额8600万元;北部水产养殖中心出口水产品2300吨,创汇2961万美元。新建宝山蔬菜、粮食、农机、果树、花卉苗木等7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工业

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产业能级为重点,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7.7亿元,可比增长18.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0.7%。

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1.7%。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68户,实现销售产值269.2亿元,增长22.3%,占全区总量的42.3%。

冶金延伸业平稳增长。全年冶金延伸业实现销售产值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区比重39.9%。冶金延伸业中,金属制品业实现销售产值116.1亿元,其中集装箱制造业61.9亿元,钢结构业25.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4.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4.6亿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效应进一步显现。至年末,“1+5”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314户,比上年增加57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比全区快了2.3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31.2%,园区集中度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占全区总量的31.6%。

建筑业

建筑业有序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亿元。区域内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市完成施工产值92.1亿元,增长58.3%。以四大冶建公司为主的部市属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4.3亿元,增长24.1%。

商贸业

加快商业布局与经营业态调整,促进消费增长。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7.0亿元,可比增长1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58.2亿元,增长14.4%;穿的商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7.6%;用的商品零售额75.1亿元,增长25.9%;烧的商品零售额5.5亿元,增长24.3%。在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中,用的商品增长最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七成以上来自于用的商品。汽车、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商品需求活跃,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电信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电信业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可比增长23.7%。全年区域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其中部市属单位35.8亿元,占39.7%。

至年末,区陆上运输管理所在册管理的企业及个体户5809户,拥有运输车辆19235辆,其中,10吨以下14378辆,10-30吨4176辆,30吨以上681辆。全区拥有邮政支局23个,邮政所49个,邮路总长度645公里,发送函件4539万件。年末电话总装机容量44.4万门;市内电话用户39.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8.3万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可比增长26.1%,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1.0%;施工面积917万平方米,增长62.5%;竣工面积286万平方米,增长77.0%。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本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3.6亿元;存量房全年成交面积120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额64.1亿元。

金融业

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贷款增长趋缓。至年末全区共有银行14家,本外币存款余额874.4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增加107.5亿元;银行贷款余额475.6亿元,比年初增长7.7 %,增加3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1.6亿元,比年初减少21.4%,中长期贷款261.4亿元,增长75.7%。

旅游业

挖掘资源,融合优势,旅游产业有新发展。年内成功举办“爱我中华红色之旅”启动仪式、“迎国庆—上海旅游节花车宝山巡游”和“宏伟钢城,动感汽车城”主题游。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4.4万元。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主要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接待50.0万人次,增长3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3.2万人次,增长1.4倍。至年末,全区有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6家,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组团出游16.5万人次。

[编辑本段]1.3自然地理

地质

宝山区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大场为一残丘,基岩埋深仅270米;顾村、吴淞、宝山城乡一带约300米;罗店、月浦一带约340~350米;基底广布侏罗系上统寿昌组地层,岩性由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在广布的侏罗系上统地层中,罗店、大场、江湾一带残存着古生代地层,据地质部门钻探资料表明,为寒武系中下统地层。

在吴淞、宝山和长兴岛凤凰镇附近及五角场一带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吴淞到宝山一带称吴淞花岗岩体,面积约55平方公里,呈北西向延伸。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明。岩石具有细~粗粒的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岩体边部为“二长”花岗岩,长兴岛凤凰镇附近的花岗岩与此为同期产物。五角场的花岗岩属市区花岗岩体的北块,面积约22平方公里,岩体受虹桥到五角场北北正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尚不明。经对岩体作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12.2兆年,当属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产物。

另外,在月浦到盛桥一带有小片石英闪长粉岩及闪长粉岩存在,侵入时代尚不清楚。

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县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及砾石夹粉细砂层。第五承压含水层埋藏在250米以下;长兴、横沙该层可分两个含水层。第四含水层在长兴、横沙都不甚发育,而在陆地部分地区,罗店、杨行、吴淞位于古长江主流线上,大场属边缘地区,该层顶板埋深一般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达240米,厚约70米,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第二、三层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第一层埋深30~45米,一般无开采价值。在地质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层属晚更新统,第三、四、五含水层属中下更新统。

与含水层相向的隔水层,由以湖相堆积层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组成。

晚更新统末期上海地区形成的湖沼相暗绿色硬土层,在本县的罗店以东至月浦、宝山、吴淞一带的沿江地区,由于江水的冲刷与切割而该层缺失,大场至罗店一带该层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区一般约20~30米,。

土质

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大部分为轻壤土和中壤土,轻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达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为12.51土3.93%,这样高的粉砂含量,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

土壤

土壤类型及分布

区境陆上部分为一广阔的冲积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选规律,本县东北部靠近长江地区,沉积时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减慢,沉积物颗粒变细,故土壤依距离长江河床远近而变化,依次为砂泥、夹砂泥、黄潮泥及沟干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土体构形,使局部地区内可分布多种土壤个体类型。两个沙岛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现北砂南黄的特点,即北部以砂泥、砂夹黄为主,南部以黄夹砂、黄泥为主。解放后,本县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开始,县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组,进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验、编绘图件、编写报告,历时3年多,共设置主要剖面6602个,分析剖面45个,农化样品419个,有效养分样品6928个。绘制公社、大队二级土壤有机质、有机磷、有效钾分布图和土壤利用改良、农田地貌等图,编成《宝山土壤》一书,1983年经市有关方面验收合格。据1983年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主要有4种类型:

沟干泥 主要分布在刘行及顾村、罗店、罗南、葑塘4个乡的西部,总面积3.7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l0.95%。沟干泥主要受太湖湖盆泛滥的影响,在长江冲积母质之上叠加了湖相沉积发育而成,下部多埋藏着古草甸土的表土层。

黄潮泥 主要分布在顾村、杨行、罗南、罗店等乡,以长江沉积母质为主,夹有部分海相物质,总面积5.11万亩,占全县耕地15.02%。

夹沙泥 分布在沿长江及黄浦江的罗泾、盛桥、月浦、吴淞、淞南、五角场等乡,以及长兴、横沙两岛,是本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属,总面积14.7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3.38%。该土壤母质以江、海相沉积为主。

菜园土 主要分布在南部蔬菜地区江湾、大场、庙行、彭浦和五角场乡,是长期栽种蔬菜、旱耕熟化的产物,总面积4.4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13.06%。

其他还有砂泥1.76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杨行、长兴、月浦;黄泥3.42万亩,主要分布在横沙、长兴、罗泾、盛桥;灰潮土8027亩,主要是淞南、月浦、吴淞的吹泥田和开河堆积土。以上共5.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59%。

土壤养分

宝山区土壤耕作层养分具有氮低、磷缺、钾丰的特点。

有机质 区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3土0.43%,变异系数为21.3%。除两岛偏低,淞南、五角场较高外,其余各乡相差不大,比较平衡。分布最集中的含量范围为1.5~2.5%,占全县的79.4%,这个含量范围在太湖地区是比较低的,含量低于1%的仅占0.84%,高于3%的也只占1.3%。

氮素 区县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26土0.025%,变异系数为19.8%,水解氮含量平均为100.58土19.89ppm,变异系数为19.78%,属中等水平。

磷素 区县土壤全磷含量在0.051~0.156%之间,平均含量0.0785±0.0097%,远远高出0.044%的界限,但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5~56ppm之间,平均为15.94±18.79ppm。在以棉、粮生产为主的乡,缺磷现象十分严重,有效磷水平不到10ppm的有8个乡,占61.5%,在11~20ppm之间的只有2个乡,仅占15.4%。约有76.9%的耕地土壤缺磷或严重缺磷。

钾素 区县土壤含钾较丰富,平均含钾量为1.78±0.10%,变异系数仅5.62%,这一含量高于太湖地区平均值1.43%,速效钾平均含量为99.27±42.39ppm,主要分布在56.88~141.66ppm这一范围内,土壤钾素的有效供应量是比较充裕的。

酸碱度 本县土壤母质多为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比较丰富,酸碱度(pH值)呈偏碱性,全县平均7.86±0.14,变异不大,大部分在7.6~8.0,占耕地总面积78.4%。

[编辑本段]1.4人口民族

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北翼,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北角前沿、黄浦江与长江汇合处。到2004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25.48万人,户籍总人口为86.76万人。

截止2004年底宝山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00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张庙高境地区、淞宝地区、上大城区、月杨地区、其他镇区。张庙高境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683人,淞宝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153人,上大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41人,月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41人,其他镇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5人。

[编辑本段]1.5行政区划

宝山区区划简介

位置: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区北部,由陆地和海岛组成。陆地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 、闸北、普陀4区毗邻,西与嘉定区接壤,西北与江苏太仓市交界。

拼音: Baoshan Qu

区号: 021

代码: 310113

邮编: 201900

驻地: 密山路5号

区划: 2005年,辖5个街道、9个镇,251个居委会、116个村委会。

县区级区划简介

吴淞镇街道

辖:和丰、淞新、泗东、李金、一纺、二纺、桃园、淞西、长征、吴淞三村10个居委会。

海滨新村街道

辖:海滨新村、海滨二村一、海滨二村二、海滨三村、海滨四村、海滨八村、牧丹江路、西朱新村、三营房、永清新村、永清二村、海江二村、海江新村13个居委会。

友谊路街道

辖:宝钢一村、宝钢二村、宝钢三村、宝钢四村、宝钢五村、宝钢六村、宝钢七村、宝钢八村、宝钢九村、宝钢十村、宝钢十一村、宝林一村、宝林二村、宝林三村、宝林四村、宝林五村、宝林六村、宝林七村、宝林八村、宝林九村、密山二村、临江新村、临江公园、宝城新村、宝山一村、宝山二村、宝山三村、宝山五村、宝山八村、宝山九村、宝山十村、宝山七村、华能城市花园、白玉兰花园34个居委;炮台村。

泗塘新村街道

辖:虎林、新桥、泗塘、虎林二、泗塘三村、泗塘四村一、泗塘四村三、泗塘五村一、泗塘五村二、泗塘六村、泗塘七村、泗塘八村、呼玛一村二、呼玛一村三、富浩、泗塘 七村三、振兴17个居委会。

通河新村街道

辖:通河一村、通河二村、通河三村一、通河三村二、通河四村一、通河四村二、通河六村一、通河六村二、通河七村一、通河八村一、通河八村二、通河八村三、呼玛二村一、呼玛二村二、呼玛三村一、呼玛三村二、呼玛三村三、呼玛三村四、呼玛四村、呼玛五村、通河七村二、通河九村22个居委会。

罗店镇

辖:塘东、向阳、镇东、新桥、南一5个居委;罗溪、毛家弄、光明、天平、金星、四方、东南弄、束里桥、义品、王家、蔡家弄、繁荣、北金、张士、富强、拾年、朱家店、西埝、远景、南周、联合21个村;捕捞大队。

大场镇

辖:大华一村一、大华一村二、大华一村三、大华一村四、大华一村五、大华二村一、大华二村二、大华二村三、大华二村四、大华二村五、大华二村七、大华三村四、大华三村七、大华四村一、乾溪新村一、乾溪新村二、乾溪新村四、乾溪新村六、东街、西街、联建、联合、祁连一村一、祁连一村二、祁连二村一、祁连二村二、祁连三村、祁连四村、大华一村七、大华二村八、大华三村一、大华三村二、大华三村三、大华三村五、大华三村六、大华四村四、乾溪新村五37个居委;新华、联东、场南、东方红、场中、联西、南大、红光、葑村、丰收、丰明11个村。

杨行镇

辖:杨泰一村一、杨泰一村二、杨泰二村一、杨泰二村二、杨泰三村一、天磬花园、宝杨路2021弄、宝启花园一、富锦苑、城西、宝启公寓、富杨12个居委;东街、城西一村、大黄、钱湾、杨北、苏家、北宗、西街、城西二村、西浜、星火、湄浦、桂家木、陈巷、八字桥、三汀沟、杨东、泗塘18个村。

月浦镇

辖:月浦二村、月浦三村、月浦四村、月浦五村、月浦七村、月浦八村、月浦九村、月浦十村、乐业一村一、乐业一村二、乐业二村、乐业四村二、乐业五村一、乐业五村二、庆安一村、庆安二村、马泾新村、盛桥一村、盛桥二村、盛桥三村、盛桥四村21个居委;梅园、段泾、茂盛、勤丰、长春、沈巷、先锋二村、友谊、月狮、沈家桥、钱潘、海陆、盛星、聚源桥、新丰15个村。

罗泾镇

辖:罗泾镇一居委;海星、潘桥、合建、新陆、川沙、三桥、合众、肖泾、高椿树、陈行、花红、牌楼、新苗、塘湾、洋桥、海红、宝丰、解放、王家楼、和平、民众21个村。

顾村镇

辖:泰和新城一、泰和新城二、泰和新城三、荻泾花园、大唐花园、顾村、天极盛宅花园、菊泉、共富四村、共富新村一、共富新村二、共富新村四12个居委;顾村、羌家、盛宅、朱家弄、星星、白杨、谭杨、胡庄、杨木桥、长浜、老安、沈宅、大陆、沈杨、毅翔、归王、正义、广福、王宅、陈家行20个村。

高境镇

辖:逸仙一村一、逸仙一村二、逸仙一村三、逸仙一村五、逸仙二村一、逸仙二村二、逸仙二村三、逸仙二村五、逸仙三村一、高境一村一、高境一村二、高境二村一、共和一二村、共和三村、共和八村、共和十村、共和十一村17个居委;高境、马桥、江杨3个村。

庙行镇

辖:共康二村、共康五村、共康六村一、共康六村二、共康七村一、共康八村一、共康公寓、屹立家园8个居委;康家、野桥、场北、周巷4个村。

淞南镇

辖:淞南一村、淞南三村一、淞南四村一、淞南五村一、淞南五村二、淞南七村一、南八村、淞南九村一、淞南九村二、淞南十村、长江路一、长江路四、华浜、张华浜、华浜二村15个居委;张行村。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

辖:三星、五星2个村。

春秋战国时,连州属南越楚地,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立县,称桂阳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连州,因连口水得名。民国元年,全国废州立县,改称连县,广东省政府也曾于1938年搬迁到连州,使连州一时繁荣,被人誉为“小广州”。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连县设立连州市,开始了连州新纪元。隋开皇十年(590年)连州一说因有黄莲岭得名。

连州市历史悠久。三代(夏、商、周)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秦(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属长沙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立县,称桂阳县,含今连州、连南、连山三县(市)。桂阳名来由有二说。一说治之西有桂阳山,故名桂阳。二说因桂水发源于大罗岭(连州与蓝山县的界山)向北而流,古时有水北为阳,故名。属吴芮长沙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帝时绸帛地图,标明有“桂阳县治”。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湘南粤北之地置桂阳郡,本县(市)隶属之。自此以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到南朝宋、齐两朝,桂阳县建制一直未改,仅隶属关系略有变化;三国吴时属始兴郡,晋同吴制。

南朝的宋高祖(420—422)时置小桂郡,治在桂阳。明帝泰始六年(470)析置冈溪县(地在今连州市西北),并置宋安郡,附郭在桂阳,领桂阳、含匡、阳山、冈溪4县。泰豫元年(472),废宋安郡,改始兴郡为广兴郡,本县(市)属之。南齐复名始兴郡,析桂阳县地置希平县(隋改名熙平县,在今连山县北),并属始兴郡。梁天监七年(508),于含洭置衡州及阳山郡,郡治在含洭。南陈因之。

隋(581—618)开皇九年(589)平陈,隋开皇十年于本县(市)置连州。连州名称的来由有四种说法:①、连州有黄连岭(今属连山)盛产黄连,因物得名。②、连州群山起伏,三面踞险,一水潆环,故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说,因山川得名。③、连州盛产铅锡矿,古语“铅之未炼者曰连”又有“铅锡璞名曰连”之说,因矿产得名。④、连州山岭延绵,河流环绕,但交通阻塞,人们渴望车船畅通。“连”字有车船合并之意,因意愿得名。领桂阳、广泽二县。大业初年(605),州废,于本州(市)置熙平郡,领桂阳(含今连州市、连南县,下同)、连山、阳山、宣乐(以梁乐县改名,在今阳山县南)、游安(故治在怀集县西)、熙平(故治在连山县西北)、武化(故治在广西象县西北)、桂岭(故治在贺州市东北)、开建(故治在封开县南丰东)等9县,此为连州辖区最大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连州;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乾元元年(758),复名连州,辖境均只有桂阳、连山、阳山三县。自晚唐光化三年(900)至五代,归于马楚。到乾和九年(951),改属南汉。自此至两宋,连州、桂阳的州县名称及辖境均无移易。面归属则几经变化:贞观年间属江南西道,天宝年间属岭南道,乾元以后属湖南道,大历三年属广州,两宋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下岭南。初,在连山置安抚司,直隶行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抚司。十九年降为散州。其时连州迁出桂阳县城,移治于连山,领连山一县。同时,升桂阳县为散州,称为桂阳州,领桂阳及阳山二县。大德年间(1297—1307),桂阳州、连州一度改隶广东英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桂阳州省入连州;四月,废连州入连山县,改属韶州府。明洪武三年九月,革连山入阳山,属广州府。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连州于桂阳。十四年四月,加领连山、阳山二县,隶于广州府。清袭明制,连州仍属广州府。从明洪武三年(1370)起,连州成为广州府所辖1州15县中唯一以州连置的地方政权。时间长达359年。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直属广东布政司,辖境不变。嘉庆二十一年(1816),连山升为绥瑶直隶厅,连州只领阳山。咸丰四年(1854)八月,连州农民起义军配合太平军,攻陷三江镇,进驻连州城,改连州为熙平州,奉行太平天国年号,约近半年。民国元年(1912),废州置县,连州改称连县。从以上沿革可见,从唐大历三年(768)年到民国元年(1912)一千多年里有五百多年归广州府管辖,成为连州此后誉称“小广州”历史因素。同粤北各县一样,先后属南韶连道、北江善后委员会公署、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其间,民国17年(1928),从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划出瑶族聚居八排二十四冲,(其中连山五大排,连县三大排),设连阳化瑶局,直属省府管辖(民国24年,改称连阳安化管理局;民国35年正式设立连南县)。抗战时期,民国广东省政府迁连,百业兴旺,一度是粤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被称为粤北“小广州”。民国38年4月,在本县设广东第五行政督察区,辖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

1949年12月8日连县解放,20日成立连县人民政府。连县先后隶属北江专区、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和韶关市。1956年6月,原属阳山县的西江、朝天、大田、莲花、泮塘、凤凰、石桥、松柏、高山9乡划入本县(市)。1959年4月12日,将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县政府驻连州镇。1960年8月24日,阳山县恢复原建制,三连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县政府仍驻连州镇,1962年3月27日,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连南、连山恢复原建制,本境复名连县。1988年元月,设置清远市(地级),连县于当年2月28日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连县,设连州市(县级市),6月18日举行挂牌仪式,由清远市代管。此后市名、市境,基本没有变动,相沿至今。1996年,省政府批准连州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驻连州镇,该镇在湟(匡)水(连江)东岸,地处北纬24°37′,东经112°27′。市政府位于爱民路51号。

连州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复杂的地质构造,发育了喀斯特山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等多种类型的地貌形态,从而构成了连州独特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称连州“惟有千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则赞连州“山水名天下”,宋朝学者张栻总结性地概括了连州八景“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昆湖叠献、静福寒林、双溪春涨、楞枷晓月、龙潭飞雨”。连州名胜古迹众多,有湟川三峡石刻、慧光斜塔、燕喜亭、福山古寺、大云洞石刻、韩愈亭、双溪亭、张魏国公祠等等。现存并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湟川三峡、连州地下河、潭岭天湖、大东山温泉、福山古寺、民间艺术表演以及市区的文化古迹等。连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数量多、品种结构合理,传统特色丰富,综合载体大,可塑性强。主要特色是:山清水秀、洞奇湖高、林茂石美、瀑布众胜。比较有特色的有:

湟川三峡石刻

[瑰异卓绝的湟川三峡]

湟川三峡是小北江风景画廊之精华所在,兼有长江峡谷之奇趣,又有漓江山水之仙境。沿河两岸茂林修竹,山花烂漫,钟乳悬垂,山泉欲涌,秋冬江水碧绿晶莹,清澈如镜,春夏江水奔腾浩荡,两岸峭壁飞瀑,气势磅礴。游湟川三峡有五大特色:过船闸、赏瀑布、游三峡、观奇石、览古迹。可游览之处有:双溪亭、龙船闸、龙泉瀑布、龟山、龙泉峡、唐宋纤夫古道、世外桃源、宰相石、楞枷古峡、古戏台、羊跳峡、龙宫滩。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湟川钟乳石天下甲”,大文豪韩愈说“湟川瀑布垂天坤”,清代大学士林华皖说“湟川三峡瑰异卓绝,历相九洲名胜,罕有伦比,惟巫山巫峡可与同观”,现代大作家陈残云说“湟川可与漓江媲美”。

连州地下河

[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是我国最神秘、最瑰丽的地下河,距地面50~60米,穿过四座山头,水面宽4~10米,水深1~7米,其主要特色是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桥,钟乳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瑰丽多彩、神秘莫测”。地下河共分三层:上层仙人洞,中层玉帝宫,下层地下银河。主要景点有:古炮台、古城墙、玉帝神像、玉帝罗帐、仙人桥、仙人神田、恐龙化石、巴西仙人掌、仙女浴池、望海观音、鸳鸯韩信点兵、寿星公、金鸡报晓、鳄鱼戏水、飞象过河等。现代大作家秦牧说它是“神秘瑰丽的地下河”,现代名作家杨羽仪说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艺术品”,现代诗人杨应彬说它“胜似世外桃源”。

潭岭天湖

[山清水秀的潭岭天湖]

潭岭天湖位于南岭原始森林边,处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是广东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库。水面海拔643米,湖面面积12平方公里,蓄水1.7亿立方米,四周环湖公路34公里,湖水明净如镜,湖中小岛众多,湖边森林茂密,四周景色如画,环湖山峰,有庐山之秀、泰山之宏、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春暖夏凉,秋爽冬冷,春可观云海,夏可避暑,冬可赏雪。潭岭天湖还是我国南方植物物种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3.4%,八千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呵护着2000多种高等植物,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30多种

大东山温泉瀑布

[奇山异水的大东山温泉瀑布]

大东山位于龙坪镇的次原始森林中,温泉水从山腰的几处岩缝里涌出,终年热气腾腾,蒸气如烟,为重碳酸

风景如画的大东山景区

钾矿泉,泉水无臭无毒无味,清澈透明,水温在40℃~70℃之间,流量为每秒6.85升,日均出水量为300吨,一年四季流量不变,水温不变,水质优良,可浴可饮,并对人体皮肤保养和理疗有特殊的疗效。在温泉深谷处在相距不到2公里的溪涧内,有三处较大的跌瀑,落差达196米,一级为天龙瀑布,二级为人龙瀑布,三级为地龙瀑布,最为雄伟壮观的是人龙瀑布,水从50多米高的巨岩处凌空直泻发财潭,水珠随风飞溅,似雾如雨,响声如雷。

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连州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祖先为我们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慧光塔]

省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建于南北朝宋秦始四年(公元468年),塔身空心可登,斗拱型结构,平面呈六角型,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慧光古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仍巍峨雄伟,但由于地质结构的变迁,使原来垂直的古塔已向西倾斜1.047米,被称为“慧光斜塔”。

[燕喜亭]

坐落在连州城燕喜山上,筑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为唐朝吏部员王宏中所建,是重檐四方亭,当时称为宴喜亭,为地方官员设宴消闲的场所。六年后,韩愈到连州议事复题名为燕喜亭,并撰《燕喜亭记》,现在碑文仍立于亭内。燕喜亭四周怪石嶙峋,古树苍郁,盘根错节,历代文人的诗文石刻随处可见。附近有: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被贬作连州刺史时所建流杯亭;宋代所建的卧龙亭、振鹭亭等。

[静福山]

位于连州城北20公里的保安镇内,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九福(广东仅两福),又称“静福寒林”。始建于南北朝梁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原古寺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等,最具特色的是福字井,石匠把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作为井台,将清澈的泉水引至福字的第一点顺着福字的笔画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喷出,确是匠心独到。福山三面环山,山中古柏苍松竞翠,修竹奇花争妍,奇形怪树众多:石中树、树中树、九龙树、阴元树等,还有成片的桂花林。作为千年古刹福山古寺历史上在方圆200公里内极负盛名,享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

[岭南(连州)古村落]

①北斗星座座的明清古村——保安卿罡。卿罡古村距连州市约5公里,三面青山环抱,一面良田千顷,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卿罡古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安排的。东、南、西、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②丰阳古村——南唐元帅隐居地、北宋御史中兴乡、明清湘桂古商道(四座门楼南唐元戎遗韵、三间祠堂显现丰阳文化底蕴、二条古街繁华明清商道、一间家庙北宋御史风采)。

③东陂——明清商埠、石板古街。

④精雕细琢的古老村庄——昆陂。

⑤清末“文武双进士”村——沙坪古村。

⑥岭南第一古道上的驿站——顺头岭(楚越雄关秦汉古道、明清凉亭驿站客栈)。

⑦西岸镇千年古寨-石兰寨 当年四大才子中的骆宾王后裔在此繁衍生息

寨旁山(我们村土话,紧挨着村子的一座山,外称岳荣岭)上更有岳飞将军抗战过的足迹。

连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连州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不仅能满足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欲望,而且能使人们感受“粤北小广州”的文化氛围,领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连州的旅游资源在国内甚至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极富吸引力的。

民族风情

连州有瑶族乡2个,瑶族近万人。连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工艺。耍歌堂、抬大神、唱春牛、舞龙、舞狮、舞马鹿、瑶族长鼓舞、赛龙舟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仅舞狮的狮种就有十多种,为广东之最。石雕、根雕、木刻、纸扎、竹木工艺、山水盆景等工艺别具一格,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旅游项目。

文化

人口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2.21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增长6.3‰,其中男性人口26.90万人,女性人口25.64万人。年出生人口0.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31‰,比上年上升0.7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28万人,死亡率为5.38‰,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92‰,比上年上升0.56个千分点。[2]

民族

连州市现有民族29个,汉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98.7%,其余有瑶族、壮族、畲族、回族、満族等28个少数民族7000余人。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有人口5000余人,分布在连州瑶安瑶族乡和三水瑶族乡,其余各少数民族皆是零星迁入。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总户数2300多户,总人口12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640户,总人口3340人,大部分是瑶族,主要分布在新九、田心、瑶安、瑶岭、九龙、自安等6个瑶族村委会。

 三水瑶族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总共779户3809人,其中瑶族人口为1459人,占总人口的38.7%。[2]

语言

连州的语言多种多样,有“邻村不同声,十里不通话”之说。据有关部门统计连州使用的语言达26种。目前使用的语言有:[普通话]

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是学校教学、重要会议使用的主要语言。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2]

[粤方言] 共有八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广州话,为连州、连州镇、市场、商场等广泛使用,是连州市的公众语言。其中连州北山村300多人历来使用。

(二)四会话:主要分布在清水、西岸、东陂、附城、麻步、龙坪、西江等镇,其它镇乡也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8万人左右。

(三)惠州话:保安的北岭、岭嘴、良塘、黄村,清江的西联等一些村民使用,使用人口3000多人。

(四)南海白话:西岸黄家洞、溪塘村使用,使用人口800人左右。

(五)潮州话:九陂风冲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使用人口300多人。

(六)河源话:九陂新塘基、樟木墩村等使用,使用人口300人左右。

(七)龙川话:九陂田澄村使用,使用人口200人左右。

(八)东陂镇区还有谢屋话(东莞南社)、关屋话(南海九江)、单屋话(东莞石龙),是明清从东莞等地迁来的广商后裔使用的语言。

[客家方言] 连州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与连南、阳山交接的地区,即九陂、龙潭、朝天等乡镇的大部份地区。另外连州、附城、星子、龙坪、西江、保安、清水、东陂、瑶安,也有程度不同的分布。民国38年《连县志》云:“凡来自本省惠(州)、潮(州)、嘉(应州)、南(雄)、始(兴)及粤赣边境各属者,称客家话,全邑计之,客家人约占五成以上。”现在调查表明连州客家人约10万人,使用客家语的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连州各地客家方言差异不大,与连南、阳山等地的客家方言大同小异。

[连州土话]

连州土话是一个内部差异较大的土话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它归属末明的韶州土话。根据实际情况,连州土话可分为星子话、保安话、连州话、西岸话和丰阳话等10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星子话:分布在市东北部的星子、清江、山塘、潭岭、大路边、龙坪6镇乡及麻步、瑶安2镇乡的部分地区。以星子镇为中心,使用人口12万左右。各地星子话有不少差别,但大同小异、基本可通话。

(二)连州话:或者称之为“附城话”,当地人称“阿B

(A+24+Pi55)声”,分布在连州镇、附城镇、保安镇、龙坪镇和西岸镇,使用人口4万人左右,是早期连州城的主要语言。

(三)保安话:分布在中部的保安镇和龙坪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3万左右。保安话与星子话最为接近。

(四)丰阳话:当地人称为“小蛮声”,分布在丰阳镇及朱岗、东陂、瑶安等镇乡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5万左右,丰阳话与西岸话较接近。

(五)西岸话:当地人称“大蛮声”,主要分布在西岸镇,使用人口3万人左右。

(六)松柏话:朝天的大围、李屋两个管理区使用,使用人口3000人左右。

(七)城村话:东陂城村管理区使用,使用人口2000人左右 。

(八)沙坊话: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附城沙坊村等使用,使用人口2000多人。

(九)吾州话:近似连山壮族语言,清水龙池村使用,使用人口约1000人。

(十)烟厂话(切了话):西江宝山田庄等使用,使用人口200多人。

上述10种土话之间基本上都无法通话,差异性比较显著。

[西南官话] 共有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湖南正字”,是对湖南、江西语言的统称。连州的鸬鹚嘴、翠仙、煤龙等村使用。

(二)邵阳话,上置村、朱屋,西岸的黄花坪、潭屋、西江的马头岗,三水的沙木、水王冲,大路边的源潭等村使用。

(三)临武话,与湖南省宜章、江华、兰山、临武各县交界的一些山村兼通该类方言,另外,还有江西及湖南的宁远、耒阳、常宁、祁阳、永州、新田、嘉和、安仁、衡阳等语言在部份市民中使用。他们多是楚商江西药材商在连州的后裔,西南官话可以相互通话。

[少数民族语]

连州境内有少数民族26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瑶话。瑶族约6000人,分布在瑶安瑶族自治乡3500人左右,三水瑶族自治乡1500人左右,市区及部分乡镇1000人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4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