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肇庆6月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广东肇庆十大旅游景点

肇庆6月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1、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省四大名山。

2、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

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3、砚洲岛

砚洲岛位于世界著名景区--鼎湖山之南,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全岛面积6.32平方公里,距广州市80公里,对外连接有广佛、广三、广肇高速,珠外环高速,321国道,铁路,城际轻轨,一小时到达珠三角;离肇庆市区仅18公里,有15路公交车直达码头,交通便利。

4、宋城墙

宋城墙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蜿蜒2800多米的宋城墙巍然屹立,位于城墙西北段最高处的披云楼高高耸立。

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被专家称为是"广东第一、全国罕见"的砖的博物馆。

5、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南京阅江楼和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岳阳岳阳楼都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名楼。

一是高,山高78米,楼高52米,总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楼。

二是精,处处精工细作,精雕细刻,无比华美。

三是内涵丰富,有许许多多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作品;四是皇家气派,因为只有南京,出过十姓二十六位帝王,这里的建筑都是按照皇帝的规格建造房屋。

肇庆市哪里好玩的地方

肇庆有以下好玩的地方 肇庆必去旅游景点推荐给您:

鼎湖山景区

鼎湖山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坑口镇,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鼎湖山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山中溪流飞瀑、深山古刹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其中的九龙宝鼎和端溪龙皇巨砚蔚为壮观。

七星岩景区

七星岩景区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星湖大道。它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七星岩摩崖石刻是摩崖石刻群,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体有诗、词、歌、赋、对联、题记,其中诗有252首。

七星岩牌坊

七星岩牌坊坐北向南,是依照北京雍和宫前门牌坊样式建造而成,为一座巍峨庄严_瑰丽夺目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白天牌坊气宇轩昂,肃穆庄严;晚上,霓虹灯金光闪闪,异彩纷呈。

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宋城路。肇庆古城墙周长2800 米,历史上虽历尽沧桑也经过20 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披云楼座落于古城墙之西段,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至今仍保存完整,因楼矗立在城墙最高处,云雾常绕,所以得名。“披云鹤泪”为端州古八景之一。

鼎湖山蝴蝶谷

位于鼎湖山景区山顶,进入景区后坐船进入。参观完蝴蝶园之后,会进入原始丛林进行探险,听潺潺溪水,攀层层石梯,全程约一个半小时。这里原始风貌保持的比较好。

肇庆有什么景点

肇庆旅游景点有德庆悦城龙母祖庙、肇庆鼎湖山景区、肇庆七星岩景区、德庆盘龙峡景区、四会奇石河、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宋隆小镇?花世界旅游度假岛、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山、紫云谷、德庆孔庙、星湖湿地公园、天湖生态旅游度假村等。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国家AAAA级景区,久仰悦城龙母显,有求必应鉴公平。门票价格在:8元左右

肇庆鼎湖山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鼎湖区上山路坑口镇,国家AAAA级景区,一城一湖,问鼎祈福,佛教圣地。门票价格在:30元左右

肇庆七星岩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星湖大道,国家AAAA级景区,卧佛观天,感受自然。门票价格在:4元左右

德庆盘龙峡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国家AAAA级景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感受原始的森林风景。门票价格在:50元左右

四会奇石河: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威整镇四会瀑布奇石景区,完全被大自然的人间仙境所陶醉。门票价格在:27元左右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龙山景区,人斑奇石,千层峰林。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宋隆小镇?花世界旅游度假岛: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金广大道,唯美绽放,一切只为满足你奢享的度假需求。门票价格在:48元左右

广宁竹海大观: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平头沙,万亩竹海生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在:40元左右

怀集燕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新兴管理区石根村,燕山盘古洞天曾被列为古怀阳16景之一。门票价格在:25元左右

紫云谷:位于广东肇庆东南郊烂柯山,吸纳山氧,弄瀑戏水,沐浴山泉。门票价格在:52元左右

德庆孔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朝阳西路12号,追思先哲,感受儒家廉政文化的熏陶。门票价格在:27元左右

星湖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七星岩景区内,湖水清澈,小岛众多,充满仙气。门票价格在:39元左右

天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天湖水产养殖基地,体验中国文化信仰思维模式与文化原形的底蕴。门票价格在:50元左右

玉龙寨: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罗洪村,一个岭南古村落。门票价格在:9元左右

肇庆十大著名景点,肇庆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推荐

肇庆著名景点有哪些?肇庆最有名的景点,有肇庆星湖、肇庆龙母庙、七星岩、鼎湖山、贞山、盘龙峡其中,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本文为有大家盘点肇庆十大著名旅游景点,带来肇庆有名的景点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北依北岭山,南临西江,东距广州市100公里,水陆交通方便,特产花席、端州出产的端砚等久已驰名中外。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由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总面积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宝鼎园,是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首批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和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肇庆市龙母祖庙景区

肇庆龙母庙,始建于秦汉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寺庙前临西江、背靠五龙山,左右青黄旗山两相拱卫,形式“五龙护珠”之势。庙内有多处景观,如:牌坊广场、山门、香亭、大殿、妆楼、龙母墓、碑亭等等。龙母庙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它是中国岭南古建筑的代表,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并称为岭南古建筑的“三瑰宝”。

3、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49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4、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成立于1956年,总面积约1155公顷,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较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保护区景观独特,有近400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原始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绿洲中的“明珠”。

5、贞山

贞山位于广东肇庆四会的西南面3公里处,海拔649米,风景区内林木茂盛,山清谷幽;清泉瀑布,云蒸霞蔚,有如人间仙景。是悠闲、娱乐、放松的好地方,风景区空气清新,是一个呼吸大自然空气的度假胜地。现有景区建有牌坊,望乡亭、贞仙祠、天音塔、上同梯级路、植有竹树美桑,山前建商业街、宾馆、疗养所等旅游设施。每年秋季,天然景物引来大批"天上人参"--禾花雀,经过精心炮制,这又是一番风味别具的味觉享受。

6、肇庆市盘龙峡景区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位于广东省德庆县西北部,景区内最有名的是“腾龙飞瀑、聆天飞瀑、烟雨飞瀑”三大天然奇观,区内大大小小的瀑布达100多个,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成功开发了勇士漂流、瀑布观光、峡谷品氧、全国最大的水车群、高空滑索、森林水世界等等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

7、肇庆市德庆学宫景区

德庆学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 肇庆市德城镇朝阳路,始建于宋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这座庄严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乡贤祠、杏坛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是我国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德庆学宫学宫者,顾名思义,乃学子上课之地也。在中国,未有现代之小学、中学、大学之前,学宫成了当地培育人才之重要场所。

8、肇庆市博物馆

肇庆市博物馆,是肇庆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与叶挺独立团旧址纪念馆合署办公,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址在端州区江滨路阅江楼。新馆正在筹建中。肇庆市博物馆是肇庆城区内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在阅江楼合署办公,属正科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下辖有阅江楼、梅庵、肇庆古城墙、丽谯楼、崇禧塔、元魁塔、肇庆府学宫等文物景点,内设梅庵管理处、古城墙管理处、古塔管理处三个管理机构。

9、庆云寺(广东省肇庆市)

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10、广东广宁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广宁建县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距今440多年。广宁位于广东中部偏西北,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中游,是山区县和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县城古琴岗的万竹园,园亭别致,碑林耸立,修竹婆娑,融书法艺术与自然美景于一体。该区在公园的中部,包括江边洞村至铜锅村之间的范围,规划面积1505公顷。本区以竹林为主,区内的村庄较多。东乡电站建成后,区内绥江河的水面较宽,形成较好的山水景观。

肇庆市有什么地方好玩

一.旅游景点

肇庆旅游景点数不胜数,有历史悠久著称的,有风景宜人著称的,也有地理奇观著称的。极目远眺,此时云雾缭绕,那时日出锋芒。崇禧塔,肇庆的崇禧、元魁、文明、巽峰四座明代古塔,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崇禧塔耸立在美丽的西江两岸,为名城增辉添彩。就连大师郭沫若也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的优美词章。

1.“肇庆包公祠” 位于肇庆城西,是为纪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包公在肇庆任端州知州3年,为官清廉,大办实事、造福端州,离任肇庆时不持一砚归,其政绩显著,深受黎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宋代百姓就建立包公祠来纪念这位清官,甚至还将他神化了,希望得到他的神明庇佑,能够逢凶化吉。现包公祠是一座仿宋建筑群,除牌坊、山门外,还有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亭、廊、井等,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与其他包公祠相比,其规模位于前列,也体现了岭南古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2.“崇禧塔” 肇庆的崇禧、元魁、文明、巽峰四座明代古塔,耸立在美丽的西江两岸,为名城增辉添彩。郭沫若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的优美诗句。 四塔之首的崇禧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塔高57.5米,外观9层,内分17层。每层八角塔檐均悬挂风铃,江风徐来,铃声四起,令人心旷神怡。赵朴初撰书的楹联“七星高北斗一塔耸南天”,镶嵌在入口处。登塔眺望,肇庆景物尽收眼底,是登高怀古颂今的好去处。

3.“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_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 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7年至于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4.“丽谯楼” 原名御书楼,又称永明宫、红楼,座落在肇庆市城中路。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为供奉御书,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天顺六年(1462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为丽谯楼。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建国初,因该楼红色,俗称红楼。丽谯楼曾陈列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等报时器,以报时刻。楼后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职三年,政绩卓著,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上还有匾额“古端名郡”和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5.“梅庵” 古端州名刹,坐落在肇庆市城西的梅庵岗上。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是为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此插梅而建。梅庵的建筑艺术独特,大雄宝殿保留了宋木构建筑风格,是岭南城区一处十分珍贵的千年木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珍视与关注。有“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的美誉。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梅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披云楼” 肇庆古城墙长2800米,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墙。披云楼座落于古城墙之西段,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高三层,当时作为了望台而建造的。因楼矗立在城墙最高处,云雾常绕,所以得名。今日看到的披云楼是1989年再次重建的,楼高19.3米,其外形仿江西腾王阁、 湖北黄鹤楼等宋式建筑而设计的。内部结构是采纳广西真武阁结构样式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穿门式门拱三层设计,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登斯楼,望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现根据端州文史资料记载,楼内设有两组蜡像:包公出巡,南明永历帝在肇庆。顶楼展览有该楼楼史的和书画。“披云鹤泪”系端州古八景之一。

7.“阅江楼” 现展览部分陈列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8.“元魁塔” 位于江滨东路东端,渡头村的东南侧。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相传为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举,仕途畅通之时回乡所建,故名“元魁塔”。 塔高23.1米,外观七层,内为九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塔。造型自下而上每层高度按比例养活塔檐及平座逐渐收缩,呈上细下大之锥型,虽斜不倒,十分稳重,既有明代的建筑特色,又有宋代的建筑风格。

9.“阅江楼” 临西江而立,楼高二层,分东西南北四座,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种有米兰、葵树。 阅江楼建于明代,原为石头庵,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改为阅江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曾设在此。叶挺为团长。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被誉为"铁军"。1959年,阅江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馆内除叶挺独立团团史陈列外,每年还展出各种类型的展览。阅江楼西侧的"古崧台"现建有端砚陈列馆。

10.“白沙龙母庙” 位于肇庆市西郊龟顶山之东,庙址面临西江北岸的白沙滩,故名白沙龙母庙, 1984年11月,肇庆市政府公布,白沙龙母庙为肇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此庙历代有修葺,其建筑布局座北向南,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从河滨广荫石牌坊进入,空地通道之旁,东有龙母亭,西有戏台,通首直达山门,内为朝厅,耳房设在两侧,再往前走,是大殿和龙母后殿,大殿两旁各有青云巷,东西配殿、庙舍,客厅位于巷的外侧。建筑的四周,是宽广深遂的庭院花园,其间古树苍葱挺拔,小鸟啼鸣,花香扑鼻,香烟袅绕,显得环境寂静清幽。

11.“盘古生态文化景区” 位于肇庆市北岭山南麓盘古坑,占地约200 亩。景区面向碧波荡漾的星湖,背倚巍巍的北岭山,地形高低错落,委婉中野趣横生,起伏中藏露得当,立面视觉良好,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融为一体,湖光山色秀美清幽。景区内峰高谷深,森林繁茂,动植物丰富,瀑布溪潺,环境幽雅,集"奇、秀、幽"于一体,兼有山水型和城郊型公园的特点。景区内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C,冬暖夏凉,空气负离子含量最高达86050个CM3,是粤西地区最好的天然氧吧之一,是良好的疗养保健场所。景区保留了自然生态的地貌,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生态与文化结合的原则进行精心规划修造。区内景点众多:盘古祖殿、百家姓寻根园、民族图腾柱、北岭秀台、雕塑广场、绿篱迷宫、飞鸟乐园、开心拓展园、灵龟出洞、蝴蝶谷、阳元树、金盘蹄印、宋坑遗址、瀑布群、禾雀花林、杜鹃花林、艳姜花林是游人观光及领略中国五千年文化,享受森林浴的首选生态旅游胜地。景区内还设有烧烤园、山水泳场,是游人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12.“高尔夫度假村” 位于高要市白土镇,占地7000多亩,拟建36洞高尔夫球场,由世界首席高尔夫球场设计大师加利.皮亚先生设计。首期18洞球场、会员会所和附属设施工程于九四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高尔夫球场建在蜿蜒起伏的低坡谷地上,独立式别墅交错其间。会所及低密度别墅、洋房背倚连绵的山脉,前望青翠的球场及湖泊,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

13.“九龙湖景区” 位于肇庆市鼎湖凤凰生态旅游区内,是岭南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景区,“一湖碧水,十溪汇流,百鸟争鸣,千倾森林,万亩水面。”是对九龙湖景区的全面写照。九龙湖方圆19万亩,与国际级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一脉相连,四周峰峦迭嶂,山高林密,苍笼迭翠,湖面蜿蜒曲折,一幅纯天然绿色画卷。是亲近自然、体会山野风情、休闲度假、户外拓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好去处!

14.“客家生态自然村” 位于一个风光旖旎的半岛上(九龙湖里),在那里可参观古老神秘的客家民居——夯墙屋,了解当地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欣赏地地道道的客家姑娘和小伙子甜美的山歌对唱,优雅的山村舞蹈,趣致的板鞋、竹筷舞,如有机会还可以做一客家新郎官!

广东肇庆市有哪些旅游景点

肇庆好玩吗。肇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相信大家也比较的陌生吧。广东肇庆市有哪些旅游景点,我们来看看。

龙母祖庙:

龙母祖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水口,现在的龙母庙,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是砖、木、石结构,建有石级码头、石牌坊、山门、香亭、正殿、两庑、妆楼、行宫,庙侧有龙母坟、碑亭、观音。

传说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少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洗衣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龙母曾得到历代皇帝的册封,现在庙中还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开国皇帝的洪武诏书碑。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

九龙湖景区分为两大部分:中心景区,凤凰湿地森林公园。不同的季节形成了九龙湖四大景观:春天彩绿抒怀、夏天冰爽山泉、秋天山岭胜景、冬天飞雾奇观。九龙湖,像集奇、幽、野、趣于一体的原始山水风景画,是您寻幽探奇,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处。在这里,您既可以森林观光探奇,感受山川风情,又可以在湖边度假,还可以参与原野拓展培训,激励意志,熔练团队

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 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鼎湖与七星岩一起于1982年组成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8年七月又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国际学生旅馆,以低廉的价格接待海内外学生。

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

唐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云浮县。1949年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1958年11月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1961年4月恢复云浮县建制。1992年9月,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原县级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现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云浮县。1949年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1958年11月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1961年4月恢复云浮县建制。1992年9月,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原县级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现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

位置、范围和面积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全市在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的范围内。2005年全市总面积为777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4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6.24万亩。

地貌 云浮市地域地质上处于云开山脉隆起带之中部,由褶皱和断裂发育而成,境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最高峰是位于罗定市与信宜市交界的龙须顶,海拔1327米。

气候 云浮市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1518mm,年平均日照1708小时。一年四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土地资源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其中,全市耕地面积187.48万亩,水田面积136.24万亩。在全市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263.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35万人,农业人口165.01万人,人均耕地0.712亩。

矿产资源 云浮市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云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现已发现的矿种有52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23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持证矿山131个。

水资源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右岸,东经111°03′至112°19′,北纬22°22′至23°06′之间。地处亚热带以南,属南方水网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境内水力资源丰富,西江主干流从西向东在我市北部通过,南江、新兴江从南向北,分别在郁南县南江口和高要市的新江口流入西江。另外,还有黑河、建成河、罗镜河、围底河、泗纶河、集成河、共成河等28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市登记在册的中型水库12宗,小(一)型水库49宗、小(二)型水库159宗,总库容23295.19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总储量17.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实测年最大降雨为2620.8毫米。河流年均径流总量59.82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235亿立方米(含西江过境客水2227亿立方米)。因过境客水在我市的利用率很低,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径流资源不多。

全市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由于雨量集中,山区易爆发山洪、丘陵地区涝积易成灾害,夏季台风暴雨破坏性较大,加上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升高,洪水冲刮力强,路途停留时间短和受西江洪水顶托,往往水灾为患。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节降雨少,不少河流甚至出现断流。另外,我市各地降雨分布也不均匀,西南多,东北少,尤其是有些石灰岩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有“十年九旱”之称。

人口 261.28万人

民族 云浮市少数民族人口8920人,族别29个(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以散居为主,婚嫁、工作调动转入为多,人数较多的有壮族、苗族、蒙古族、侗族、瑶族等,主要分布在罗定市,人口比较集中的有罗定市加益镇双益、旺水两个村会。

2004年常住人口情况

单位:人

地区

总人口

总户数

非农业

人口

未落常

住人员

备注

合 计

2619639

741413

1368781

1250858

978797

35219

云城区

283221

82958

148024

135197

283221

1203

新兴县

451109

118954

229627

221482

157671

2315

郁南县

479016

139783

252926

226096

94918

0

云安县

308216

78946

158736

149480

76082

4866

罗定市

1098077

311222

579468

518526

366905

26835

2005年是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一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总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协调服务,缓解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统筹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2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2.24亿元,增长25.9 %;第三产业增加值64.82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7.31亿元,增长27.8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0.56 亿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222元,增长5.5%。

一、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5年,我市抗击西江百年一遇洪水取得胜利,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6.6%。粮食播种面积236.73万亩,总产量94.3万吨,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35个,增加20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增加了8个,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07.5亿元,带动农户17.9万户,户均增收4620元,比上年增加125元。石灰岩苦旱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9家,其中新增8家;年销售收入4.2亿元,带动农户4687户。水果、蔬菜、花卉、蚕桑、药材等经济作物大面积丰收,畜牧、水产养殖业有较大发展。新建了罗定粤西泷州农产品交易中心(首期),举办了全市首届农产品交易会,新签了一批农林项目,投资额 8.1亿元。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成续显著,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5.21万亩,占年计划141.6%。有两个县(市)被推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后劲增强。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30亿元(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05亿元,增长28%。实现销售产值150.8亿元,增长28.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9.5% ,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机械、电子、电池和凉果加工等产业继续集群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加快形成,其中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65.3%和55.2%,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亮点。

项目建设势头较好。全市新上项目413个,投资总额为70.4亿元。其中2006年3月份前能投产规模以上企业133个,投资总额47.75亿元,可新增工业总产值70亿元。

项目储备增加。各种经贸、外经贸活动共签订经济合同、协议项目共88个,金额107.6亿元。驻珠三角联络处共引进项目19宗,投资额1.21亿美元。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取得较大成效,与佛山市共建都杨和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新成工业园已动工建设。

推进云浮电厂三期、华润(云浮)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粤泷电厂二期、云安电厂(A厂)、享达利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厂等重大能源项目的立项工作,启动了争取内河核电项目的相关工作。

(三)外经贸工作有新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市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6家,另有21个项目增资扩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4683.8万美元,增长28.7%;实际吸收外资金额3802.8万美元,增长79.6%。外贸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21.7%,其中出口总额4.31亿美元,增长23.1%。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04个,增加了14个。开通了云浮至深圳华南公共驳船快线,大大降低了进出口货物运输成本。

(四)县域、镇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有较大提高。云安、郁南、新兴和罗定市的财政综合增长率分别排在全省67个县(市)第4 位、第7 位、第 9位和第36位。全市镇(街)抓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镇域在建规模以上企业120多个,已成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点。

2005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5882户,增长12.1%,其中个体工商户44297户,增长11.8%,私营企业1585户,增长22.5%。个体从业人员9.86万人,增长17.2%,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3.45万人,增长17.8 %。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3.05亿元,同比增长18%,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2.14亿元,同比增长29.5%。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达到56家,新增20 家。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的60%和70%以上。

(五)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消费市场持续畅旺。

全市新增在建商贸服务业项目55个,总投资11.6亿元。全年接待旅客人数205.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6亿元,增长11.84%。房地产开发增加,并以小区建设为主体。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4亿元,比年初增长14.22%;贷款余额97.1亿元,比年初有所增长;市外金融机构向我市企业发放贷款22.2亿元。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活跃。城乡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7.8%。保险业、证券业稳健运行,电信、邮政和中介等业务稳步增长。

(六)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理想。

广梧高速公路二期控制性工程已动工,主体工程已获批复,已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建成了总长7.14公里的新世纪大道。水毁公路已全面修复,国省道、通镇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改造加快,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改造575公里。四围塘和都杨码头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

全市共投入3.6亿元兴建和改造了一批水利工程。1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36宗水毁水利工程,以及6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紧进行。

市党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中级法院审判大楼、金山大道、三河洲小区,以及河滨西路立面改造等主要城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市区和各县城新建了一批城区主干道,大力度进行城市美化绿化;中心镇规划修编全面完成,151个在建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13.86亿元,品位进一步提升。

(七)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政府财力逐步增强。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3亿元、增长24.7%。;支出23. 9亿元,增长20.5%。国税收入9.94亿元,增长21.4%;地税收入8.65亿元,增长24.6%。财政综合增长率排全省第4位。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财政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顺利开展,已有两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期工作。成立了我市首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全市追收地方金融资产当年收回3254万元。成功盘活东街市场等国有资产,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国有企业纳税增长8.4%。

二、社会发展情况

(一)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章,进一步规范政府运作。共制订实施规范性文件28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2件。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工程招标项目66宗,中标价2.29亿元,节约2639.13 万元。经营性用地和采矿权有偿出让全部实行公开交易。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药品1.27亿元,向群众让利2989万元;采购医疗设备2413.68万元,节约311.36万元。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纠正了违规行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总数42521件。设立了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积极查处公路“三乱”行为,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6宗。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 1779宗。考核认定了179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严厉打击了虚假违法广告和传销活动,整治了“黑网吧”等场所,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各项改革稳妥推进。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免征了农业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额拨款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部门预算,统一了公务员岗位津贴。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财政性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住房公积金归集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城市公用事业和社区管理改革等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共收社保费36752万元,增加1290万元。社保基金当期结余834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26亿元。社保待遇有所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业务流程逐步规范。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实现与省联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提高。2005全市参加新型合作医疗A档159.49万人,覆盖率为82.9%,排省内地级以上市前列;B档128.5万人,覆盖率为66.8% 。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42693人次,合作医疗救助基金救助947人次。 完成了2006年度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动缴费工作,参加合作医疗164.5万人,覆盖率为91.4%。

继续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款对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选送560人免费就读省、市技工学校接受学历教育;选送了66 名贫困户子女到省级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培训班学习。全年举办农科知识讲座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参加人数分别为2.3万多人次。有23082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政策。

(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全市新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2408户,累计已达2991户。省、市、县330多个机关部门挂钩扶持300多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落实资金198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村委会新增52个。全市享受“低保”救济58007人,增加19957人,“低保”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22‰,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五保供养人数为15304人,增加了4753人。扩建改造了19间列入省“千间敬老福星工程”的敬老院。完成51所山区老区小学残危教学楼的改造。在全省率先解决了18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523户西江特大洪水房屋“全倒户”己全部重建了新居,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完成16条水库移民村住房改造和食水工程建设任务。全市新建了300条生态文明村。23项西江水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展,重污染企业全部实行在线监控,城区降尘量下降,已连续三年控制在省的标准以内。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专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残疾人康复受惠面进一步扩大。

(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组织实施了打击“双抢”、“双盗”和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1宗,增加了289宗;打掉犯罪集团116个;命案破案率为91.9%,排全省及三类地区首位。全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36件。落实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完成省交办信访案件37宗、本市立案案件53宗;市县两级领导包案261宗,已办结249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医药市场和学校的食品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六)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成立了华南理工大学云浮研究院。加大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加了一批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专业镇、民营科技企业等创新载体。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障得到了加强。

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所有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学和中心小学装备了计算机室,并与互联网接通,开通了全市基础教育信息网。新建、扩建高中学校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5800个。高考取得历年最好成绩,上省专科A线人数增加了17%。大、中专、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组建了市技工学校,全市职业招生人数11684人,比上年增加13.1%。市职业技术学校筹建工作正在进行。

文化、体育等事业有新进步。相继建成健身广场等一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多场高品位文艺演出活动。《云浮市志》编修工作进展顺利,已有7部部门志编成出版。广播电视建成市至各县(市)光纤干线,实现了全市联网,部分县(市、区)实现了县(区)至镇的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参加第十届全运会获金牌1枚、银牌1枚、5项第4名;已取得计入省十二运金牌17枚,其中新增8.5枚。我市籍运动员苏丽慧参加全国、亚洲及世界级比赛,分别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女子曲棍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勇夺冠军。成功举办全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

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和各县(市、区)的疾控中心全面动工、改造了各地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区,防控了非典、禽流情、狂犬病等疫情。加大了药品食品卫生监督和整治的力度,严厉打击了无牌无证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工作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人口出生率10.98‰、人口自然增长率5.6‰,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实行了“节育奖”制度。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创建双拥先进市(县、区)工作有新进展。支援部队建设、安置退役士兵、解决随军家属就业,以及人防工程规划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此外,物价、粮食、人事、民族、宗教、档案、武装、民兵预备役、信息产业、外事、侨务、台务、口岸、消防、保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工商联、文联、侨联、社科联、气象、经济发展研究以及驻外机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9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