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湖导游词100~~50
南明湖贯穿丽水境内的浙江省第二大河瓯江,发源于庆元与龙泉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锅冒尖,自西向东流,流经庆元、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瓯海、鹿城、龙湾等,出温州湾入东海,干流全长388公里,俗称“八百里瓯江”。瓯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雨量充沛,多平均降雨量为1745.8毫米。其中丽水苏埠至开潭电站大坝段瓯江因开潭水利枢纽的蓄水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称为南明湖。南明湖湖岸线全长约16公里,湖面宽度200—400米不等,湖区水域面积将达5.6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相当。汇入南明湖的支流主要有好溪和宣平溪。
南明湖地处瓯江中游段,贯穿丽水城区,沿线自然风光旖旎,汇集了大溪、好溪、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岛等众多的自然真山真水要素,湖区水质清纯,湖区的湾、港、汊、岛、堤、滩等各具水景形态;四周山峦起伏,奇峰叠翠,空气清新,林丰木华。其自然风貌集隽秀、幽奇、旷清于一体,特别是水质的奇佳、环境的奇清、风光的奇秀,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较之华东地区水网平原湖区和浙江省湖区更富有个性特色。南明湖是以“湖、岛、山、城”风光为核心资源主体的景观构造载体。同时环湖又具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众多,是瓯江历史文化长河中最为璀璨的一段河流。丽水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择水而居,以大溪两岸不断繁衍生息的历史。南明湖环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丽水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处在小白岩和琵琶圩之间的吕步坑古窑址始于六朝晚期,是目前瓯江中、上游的窑址中时代最早的一处。与吕步坑村隔江相望的桃山山石林立,上有石刻和雕塑多处,其后就是三岩寺风景区,为近郊旅游胜地。南明山为浙南名山之一,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建有仁寿寺和千里亭等建筑,其中摩崖石刻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南明山隔江相望的万象山嵌入城区,与小括苍(西山)岗阜相连,此山俯临市区、近揖瓯江,宋、元、明、清以来相继建有万象楼、崇福寺、一览亭、烟雨楼、大观亭、秦淮海祠、洞天楼等处,目前也将规划重修。南明山东边的巾子山顶建有巾山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另一古塔厦河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形成独特的 “一湖双塔三岛四山”的南明湖景区格局。
南明湖是丽水山水生态城市构建的核心。良好的山水生态城市环境是丽水城市最为珍贵的城市资源,也是对外开放战略和旅游兴市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南明湖环湖自然景观和环湖文化底蕴品质卓越,湖光山色和人文精神相映生辉,丽水城区可谓“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南明湖就象一颗明珠镶嵌其中。目前,南明湖景区开发、建设正着手在编制一个高标准的规划,相关职能部门拟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南明湖水利风景区。
地名文化
南明区境域中一些丰富多彩的地名无不与植物、动物、山脉、河流、气象、胃家职能等联系在一起。 南明区部分地名分类类别 名称 植物 菊花洞路、山花巷、梨花巷、银花巷、瑞花巷、松巷巷、花果园街、花果园后街、牡丹街等。 动物 醒狮路、狮峰路、龙洞堡街、回龙路、龙岭路、见龙路、东龙巷、龙水路、白马井路、马井路等。 水 观水路、水口寺路、富水南路、车水路 方位 东坛巷、东笙巷、东竹巷、东新巷、东新区路、东站巷、东区巷等。 地质 大理石路、大理石巷、玉厂路、玉溪巷、梭石巷、石绵巷、石头巷、石岭街、云石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0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