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属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
明显陵
莫愁村
钟祥莫愁湖
明显陵
明显陵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版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居湖北省第三位,人口102.19万人,现辖17个乡镇、3个国营农牧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钟祥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是江汉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钟祥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 有文字记载历史长达2700多年,春秋战国时称郊郢,系楚国陪都,明朝是全国三大直辖府之一承天府所在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造就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一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明嘉靖皇帝曾发迹于此;境内文物众多,构筑了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显陵和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有“大地博物馆"美称,明显陵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国家级大口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特别是黄仙洞2万多平方米的卡斯特地貌为世界罕见。
钟祥是一片肥沃的热土。它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平原、丘陵兼有,孕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矿石、累托石、硫铁矿、铝、硅、重晶石等6类27种,尤其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开采量居全国第一,有“中原磷都”之称;丰富的物产和资源为钟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六年进入湖北省十强县市之列,农业综合实力曾位居全国第五、湖北第一,小康建设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工业形成轻工、纺织、食品饲料、机械汽车、建材、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箱包、电机、脱水蔬菜、葛粉等17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啤酒酶、北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必将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形成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全面开通的格局;水泥路面居全省县市之首,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汉江航运常年通航;邮电通讯实现数字化,乡乡镇镇开通程控直拨,移动通讯网和无线自动寻呼网覆盖全市。
区位地理
钟祥市隶属湖北省,荆门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处北纬30°42'-31°36' 、东经112°07'-113°00' 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00.6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3.50公里,版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市人民0驻地郢中,距省会武汉市218公里,东北邻随州市,东接京山县,南连天门,西邻荆门,西北与宜城市接壤。
历史沿革
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7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西汉初置县,三国是属吴,称石城。自西晋至清末明初1600多年间,钟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钟祥)之一,盛极一时,曾是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治郢中,1992年5月撤县设市。
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673万亩,其中耕地123.4万亩,可恳荒地50多万亩,林地近200万亩,水域74万亩,草场190多万亩。淡水资源;全市淡水资源总量510.42亿立方米。汉水自北而南纵贯市境144公里,在汉水流域有蛮河、竹皮河、丰乐河、敖河、南北湖河、长滩河等8条水系,已建温峡、石门、黄坡三座大型水库,全市水能蕴藏量大于15.7万千瓦。农产品资源;99年,全市粮食产量86万吨,棉花产量0.7万吨,油料产量10.8万吨,水果产量14万吨,水产品产量7万吨,蔬菜产量74.7万吨,生猪出栏64.5万头,家禽出笼613万只。
矿产资源: 钟祥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类2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矿石、累托石、矿泉水、硫铁矿、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云石、金刚石、砂金等。其中磷矿石储量达5.3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称。境内有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亚洲最大的磷化工企业——投资近30亿元的大峪口矿肥结合工程,是国家磷化工基地。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的累托石矿,全世界仅发现40多处,有开采价值的仅3处,其中尤以钟祥磷矿镇境内储量多、开采利用价值大,储量达20亿吨,为全省之冠。矿泉水主要分布在长滩、客店、长寿等乡镇,目前正在开发利用。发展磷化工业、精细化工、建筑建材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且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旅游资源: 钟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地(明显陵),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初步形成四大景区:一是郢中风景区。这里是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格外艺术家莫愁女、明嘉靖皇帝的故乡,是高雅名曲“阳春白雪”的诞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此留有墨迹。先有楚文化遗址19处,历代建筑群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明代十五陵——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墓,是我国最大的单体明代帝王陵墓,气势恢弘,蔚为壮观。二是云台观景区。区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口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17万亩,森林覆盖率85%。著名景观有云台观、嵩门寺、白鹿寺、弥陀寺、龙泉庵、鹰子洞、乌龙洞、柳门口瀑布等。三是大洪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茂密,海拔适度(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最高051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区内偶大小溶洞4个,有名山、奇树、温泉多处,其中黄仙洞一其大、奇、雄、美、而远近闻名,洞内2万多平方米卡斯特地貌为世界罕见。现已完成部分开发,年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四是温峡风景区。是以温峡水库为主体的水上风景游览区。
经济发展
预计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4.8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6%。“九五”计划0完成,“十五”计划顺利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35.3:32.6:32.1调整为2003年的25.6:37.8:36.6,二、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2.78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年均增长6.7%。
交通条件
钟祥市地处湖北中部,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四通八达,汉江黄金水道可直抵武汉,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贯穿该市东西、南北,基本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1、公路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100公里,其中该市境内高速公路两条,襄荆高速公路已经于2004年建成通车,从该市城区上襄(樊)荆(州)高速公路约需20分钟;另武(汉)至荆(门)至宜(昌)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通车,从该市城区上该公路约13公里,至武汉140公里,通车后从该市到武汉约需1个半小时。由高速公路向东通向武汉、合肥、南京;向南通向常德、邵阳、广州;向西通向宜昌、重庆、成都(详细见国家高速公路网)。
2、水路
钟祥市地处汉江中游,境内河流纵横,有航道295.5公里。全市水运常年通航里程210公里,其中汉江航道144公里,为三级航道,可常年通航500吨级船队。
3、铁路运输
焦枝铁路从钟祥市西部的胡集、磷矿、双河3镇通过,境内长44公里,设有王集、胡集、斑竹、双河4个火车站,另有专用线6条,长39公里。
长荆铁路是省部合资修建的一条地方铁路,全长176公里,沿途经过应城、天门、京山、钟祥、荆门五个县市。其中:钟祥境内全长67公里,穿越5个乡镇,目前该市共开通东桥、郢中、冷水三个车站,同时预留有文集、九里两个火车站。“十一五”期间,长荆铁路作为国家“纵横”重点工程之一,随着宜(昌)万(州)铁路的建成开通,货运列车将由目前的6对增加到12对,货运量将由现在的25万吨增加到60万吨。
科技
湖北省钟祥市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近年来,市委、市0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钟祥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依靠科技进步,振兴钟祥经济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10多个相关文件,内容涉及科技奖励政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等。规定:重奖科技有功之臣,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0津贴,姓名及事迹载入市志;优先解决科技人员子女招工、入学、农转非、住房等问题;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来一个安置1个,不受编制限额;凡来钟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贡献大小,按原工资的2-4倍发给报酬;因到钟祥从事科技工作而被原单位辞退的专业技术干部,重新为其办理录(聘)用手续,认可原干部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准迁粮油户口关系,并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鼓励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并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鼓励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发挥专业特长,并为高工配备助手、电脑等。对科技人员坚持做到在政治上培养,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让科技人才各尽所能,各尽所需,各尽所用。目前,钟祥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6万人,已成为振兴钟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钟祥科技兴农方兴未艾。为了推动钟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效益农业市建设步伐,钟祥与华农大结成了科技联姻、校市共建的对子,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共建活动。先后从华农大、省社科院、省农科院邀请了20多位专家教授,对效益农业示范区的基地开发、品种定向、技术措施、模式选择、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并按照科技农业的要求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效益农业市的方案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加快了钟祥市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市建设步伐,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棉、油、畜禽、水产、蔬菜、林果、菌等8大支柱产业。1999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15万亩,油菜全部实现"双低"杂交化,精细特蔬菜面积达8万亩,高级优质特产养殖比重达40%以上。先后建成了10万亩优质砂梨、5万亩板栗、10万亩精养鱼池、25万亩蔬菜、 1000万桐(袋)香菇、15万亩长寿香米、10万头草食性牛养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十大农产品基地。占地120亩的郢中蔬菜精品园,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水泥骨架拱棚55座,钢架大棚3座,日光温室20栋,连栋式大棚4个。按照“大调布局,精调品种,优调模式,重调特色”的要求,从北京、武汉等地引进日本樱桃、蕃茄,以色列青椒、西班牙草莓、泰国架豆王等数十个蔬菜名特优新品种,已成为展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大课堂和开展品种推广、技术合作的中介所,苗种远销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钟祥科技兴工成绩斐然。全市已有2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利用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有利时机,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市场开发、生产营销等紧密结合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永祥公司技术中心已列为省级技术中心,每年开发20多个新产品,产品达到8大系列、38个规格、160多个型号,其中六大型的旅行箱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经专家筛选论证,科委组织实施 的各类科技项目达106项,其中列入地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共有26项,争取项目投资7077万元。有9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攻关计划、星火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有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攻关计划、星火基金计划。宇兴公司"振动电机开发"项目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后,及时捕捉国际"双振动"产品发展技术和动态,连续开发了VA系列三相异步电机、ZZ"S"系列直线振动筛,先后荣获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明质等同志研制开发的VB2 型振动电机、VBB型隔爆振动电机、共振型长距离输送机等产品,据世界联网查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九十年代初期先进水平,成为潜代出口、国内各大型钢厂和三峡工程的配套产品。金汉江公司与中国近代化工研究所、武汉化工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开发了800#精制棉,填补了国内空白,列为国家火炬计划。最近,省科技厅批准其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国纤维素行业唯一的高新技术企业。
钟祥以科技引导社会发展成效显著。95年12月,钟祥实验区以其鲜明、独特的"四大模式"(建设组团式城市,探索建立农村城市化新模式;发展"节约型"经济,探索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弘扬历史传 统文化,探索建立现代社会生活新模式;总结长寿经验,探索建立人类长寿幸福新模式)顺利通过了国家实验区协调-小组的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四大模式"为主体编制的《钟祥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纲要》被评为湖北省199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建区以来,钟祥城市建设、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邮电交通、电力能源、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药卫生等工作先后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大洪山生态旅游"项目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社区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保障技术综合示范项目被纳入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计划生育地理信息网络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攻关计划;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被纳入国家南水北调补偿项目;钟祥先后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国际高级圆桌会议和河南南阳举行的中瑞地方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参加了在美国、北京昌平、山东烟台等地举办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交流会;1997年12月钟祥作为全国4个国家级实验区代表出席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国家实验区建设汇报会。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钟祥市上榜。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钟祥市榜上有名。
2020年8月,钟祥市入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6月,钟祥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2020年3月,湖北省科技厅启动第一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钟祥市入围。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钟祥市为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
2020年,钟祥市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明显陵。
2019年10月,钟祥市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3月,钟祥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钟祥市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3月,第一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钟祥市入围。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钟祥市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05年,钟祥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12名。
2004年,钟祥市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80名。
中国渔业产区竞争力分析与未来发展战略
2005年,中国水产品产量5100万吨,比2004年增长4%,比2001年增长16.75%,5年年均递增3.31%。水产品出口总额78.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出口数量315.3万吨,同比增长12.4%;水产品出口连续6年居农产品出口首位。2005年1-9月全国71个亿元以上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466.14亿元,比同期肉食禽蛋市场128.54亿元高出2.6倍。
2005年,全国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5.14%,比畜牧业产品高4.62个百分点,比种植业高3.59点,比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高3.75点。高出幅度达270%。渔业产品的比较效益已经非常突出与明显。中国水产品在大农业中、特别是在副食品市场中的地位继续提升。中国渔业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的优秀表现,开始引起国际与国内战略投资者极大关注。
我国水产品产量区域集中度高
从产量看,排名前10位省份合计产量4289.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4.11%,全国4/5强的产量集中在10省份中,堪称中国水产大省;前5名产量合计2942.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58%,全国2/3的产量集中在5省份中。堪称中国水产强省。他们依次为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且全部是沿海省份。由此看出,中国水产品产量集中度非常之高,多数集中在海洋大省。前5名中,海水产品所占各省总产量比重均在50%以上,山东、福建、浙江、辽宁海水产品比重高达80%以上,浙江高达93.16%,广东较低,也接近60%。前10名中,产量增长幅度较高的为辽宁、湖南、江苏、广西,增长幅度均在6%以上,辽宁高达8.7%。
淡水鱼看点出现在并不处于优势产业带的省区
淡水产品产量排名第一的是湖北,前5名依次为:湖北、广东、江苏、湖南、安徽。我国淡水产品集中在中南、东南与东部地区。湖北、江苏、湖南、安徽、江西5省淡水产品产量1118.2万吨,占全国淡水产品总产量的51.2%。前10名淡水产品产量1808.25万吨,占全国淡水产品总量82.8%,在全国市场上形成绝对优势。广东、江苏两个海洋省份淡水产品产量排名2、3位,让人刮目相看。
四川地处大西南,与很多省份比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四川跑步进入全国淡水产品产量前10名,增长幅度14.05%远远高出其它省份。14.05%的概念是,四川2005年一年增加淡水鱼产量12万吨,比西北地区最高省份一年总产量还多。比同处西南的云南高出3倍,比贵州高出9.4倍。四川水产与渔用饲料界出了以通威集团、凤凰集团为龙头年产100多万吨渔饲料的生产企业,以芳草、华强、三友、科邦为龙头的渔药生产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全国赫赫有名,在各自的产品领域中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水产民营企业的崛起是四川水产业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时势造英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众多的民营企业在创造辉煌。四川地处世界水能源之首的长江上游地区,天府之国水资源占得天独厚之势。境内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金沙江、沱江、大渡河、青衣江等大小江河1200多条,水库6000多座,湖泊1000多个,石河堰1000余条,山平塘40余万口。水资源蕴藏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0立方米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四川把水资源利用好,水产业再上新台阶仍有很大潜力。
四川经验是: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与发展渔业龙头企业,才能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实力的增强,它将参与全国行业性整合,也当然包括近海渔业、公海大洋渔业、远洋渔业的整合。它必然会参与国际高端海水鱼养殖,包括金枪鱼养殖。把一个地处偏远远离海洋的西南省份,变成可以生产海水鱼的海洋大省。
河南虽然不在榜单,水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5位。但是河南水产业发展同样引人注目。河南2005年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全国排名第一。2005年河南全省水产品产量51.68万吨,比2004年增长21%,比2000年增长60.6%。5年年均递增12.12%,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出2倍,属超常规发展。2005年河南水产养殖面积23.0万公顷,比“九五”末增长21.7%;水产行业总产值6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46.0%。河南地处“水少沙多,水沙异源”的黄河下游地区,属于水资源短缺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405亿m3,位居全国第19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420 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但是河南境内有黄河、卫河、淮河、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河川年径流量106.73亿立方米,正是依靠这些河流,河南已建水库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形成水库渔业资源的优势。“黄河鲤鱼”、 “南湾鱼”、“薄山湖鱼”等知名品牌鱼都来自水库。河南水库放养的大规格鳙鱼早已成为北京市场上的新宠。好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不新鲜。好产品应该把目光放在香港市场、日本市场、东亚市场、东南亚市场、东欧市场,要积极引导渔民用不高档,但是很安全的鱼去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用好产品而不是用“名特优新”产品去开拓高端市场,实现无形的品牌价值是稳步发展水产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正因为放养、网养、库养而不可能更多地追求池养,河南速度所带来的产量—水库渔业迎合了市场渴望健康的需求。按照15%年均增长速度,可能用不了5年,河南这个水资源小省,水产品产量有望突破百万吨关口。党中央最近有关大力发展中部经济的决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方针,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原崛起带来的启示是:只要你适应市场需求,小资源同样创造大产量、大市场。不处于渔业优势产业带的地区,同样可以创造比优势产业带更大的优势。仅仅因为你虽然并不优势但是你优秀。你不能够以量取胜,那么就必须以质取胜。速度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人决定的。市场需要才能加速你的规模。产业发展需要资源、需要实力,但更需要经营。拼实力不如拼智慧、拼筹划。产业运筹也需四两拨千斤。
海水鱼亮点在环渤海湾地区
山东渔业领跑全国当之无愧。山东在水产品总量、海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品出口量上均居全国第一。 2005年山东水产品产量736.1万吨,同比增长2.5%;水产品养殖产量442万吨,比“九五”末287.3万吨增长53.8%,占渔业总产量比重61.4%;远洋渔业产量25.8万吨,同比增长14.2%,比“九五”末增长113.7%;水产品加工量443.2万吨,同比增长32.2%,占总产量比重60.2%;水产品出口创汇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30% ;渔业总产值1250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2.0%。这些辉煌的数字,足以体现一个水产强省的风貌。
山东在水资源或者渔业地理位置上并无绝对优势。山东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2531公里,占全国14.06%,位居第3位,比广东少25%;管辖岛屿326个,占全国6%,比占第一位的浙江3061个少89.4%;岛岸线737公里,占全国5.2%;比占第一位的浙江4286公里少83%,排名第5位;管辖海域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17%;比占全国第一的海南少92.5%,排名第7位。山东地处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末端,全省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379.5亿立方米。人均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770立方米的18.8%,亩耕地占349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1827立方米的19.1%。在水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的各类指标上,山东没有一个全国第一,甚至成为缺水大省。那么人们要问,山东是如何在渔业生产上创造出那么多的全国第一?
其一,山东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向海洋要效益,向大洋要效益,向远洋要效益,在山东沿海建设起海底森林、海上牧场。2005年,山东海水产品产量626.1万吨,是淡水产品产量的5.7倍;
其二,山东海水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思路非常正确,就是以内需为主,以出口为辅。2005年,山东主要养殖品种对虾、海参和大菱鲆养殖产量为6.9万吨、4.6万吨和3.5万吨,分别增长11.3%、15.0%和94.4%。这些品种多数为内销。半滑舌鳎、皱纹盘鲍、虾夷扇贝、海胆、文蛤、牡蛎、海带等山东主打产品更以内销见长。山东虽然是水产品出口大省,但是主要出口产品并不是上述几类。山东2004年出口干海参1.23吨,占全国出口量36.5吨的3.4%,与山东全年养殖量5万吨比相去甚远。出口对虾及其制品7507.6吨,占全国出口量74563吨的10%,也占全省养殖产量的10%。养殖以内销为主,是山东渔业能够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有些省份养殖品种主要围着出口转,非常容易大起大落。山东水产养殖由于瞄准与注重国内需求,所以市场稳定,生产稳定,渔农稳定,企业稳定,从而保证了水产经济的稳定,这是山东水产品产量能够成为全国第一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地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你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投资优势再好,也难成气候。地区实力、资源实力、企业实力并不等于竞争力。近几年全国水产品市场多次出现鳗鱼风波、黄鱼风波、甲鱼风波、对虾风波,都没有对山东水产养殖业造成大的冲击与影响。即便出现罗非鱼风波,也同样如此。
其三,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立足于海洋捕捞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深海渔业、远海渔业、公海渔业、大洋渔业、远洋渔业的发展。这是山东水产品出口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名的主要原因。2005年山东水产品加工量443.2万吨,同比增长32.2%,占总产量比重6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山东出口产品中90%是海洋捕捞产品,而不是海水养殖产品,排在前10名的出口产品占到山东出口总量的81%。这是山东水产品出口始终稳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保护资源、限制近海捕捞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海、远洋捕捞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渔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保护国内的土地资源、水源资源、淡水资源、近海资源、环境资源,争夺与开发公海海洋资源,仍然是当前国际渔业竞争的主流趋势。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竞争中。山东所实践的渔业战略方针,代表了中国渔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
辽宁与山东有太多相似之处。两省同处黄渤海湾成犄角之势,大陆海岸线2178公里,是山东86%;岛岸线622公里,是山东84%;海域15万平方公里,与山东相同;区域面积14.67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的98%。辽宁地处松花江与辽河流域,河流众多,水资源强过山东,但也属缺水省份。从养殖角度讲,辽宁气候劣于山东。这样总体资源两省平手。2005年辽宁水产品生产总量与海产品生产量均处全国第5名,总产量比山东少42.3%,海产品少51.9%,淡水产品少54.4%,大概差距50%不到。养殖产量276万吨,比上年增长9%;捕捞产量149万吨,与上年持平;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64.88%,高于山东;水产品加工量110万吨,占总量比重25.79%,低于山东50%;水产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比山东低50%,出口增长速度同样低50%。虽然辽宁水产品总产量排名老五,但是总产量增长速度是排名前4位的1倍,达到5.5%,显见辽宁渔业战略雄心。从养殖品种看,辽宁集中在海参、鲍鱼、对虾、海蛰、海带、鲆鲽类、河豚、河蟹、观赏鱼、贝类等品种上,在海水产品养殖上与山东相似。辽宁与山东不同之处也是最大亮点在:海蛰与观赏鱼养殖,可惜没有海水珍珠。辽宁在水产养殖产品发展战略上也是立足国内市场,立足国内中间层次消费群。辽宁最突出点在品牌意识强于山东。盘锦河蟹、大连盘鲍均为国际知名地域品牌。辽宁励志海洋经济2010年跨入全国三甲并非虚言。辽宁海水产品增长速度5.2%,如果保持此速度,那么在2010年产量将提高到接近500万吨水平,超过浙江与广东。浙江2005年海水产品408.8万吨,增长速度—2.2%,广东2005年海水产品397.95万吨,增长速度2.4%。如果此速度不变,那么2010年应该是445.7万吨,很可能低于辽宁。现在需要问的是:10年之后,辽宁是否超过山东?辽宁要赶超山东,应该有哪些更大胆、对路、实际的举措?
市场开发与培育是水产业发展第一要素
综观全国各省市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水产品生产、养殖、科研、加工、出口等方面都给与了足够重视与政策倾斜,而对于如何加强与培育水产品市场考虑少、安排少、措施少、政策与资金倾斜度明显不够。对于水产品市场的开发、研究、投入少之又少成为全国带有普遍性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渔业产业发展不仅离不开市场而且主要依靠市场支撑。市场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第一要素。只有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专业大市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产海鲜专业零售市场,才能够尽快托起水产大产业。发展、投资与培育水产专业市场——互联网专业市场、连锁门店零售市场、产区专业批发市场、销区海鲜市场,甚至海鲜餐饮市场等等,成为加快地区、省区、全国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支持与鼓励产区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到全国主要销售区域开办连锁性大型海鲜市场,产销直接见面,形成全国性渠道布局。舟山国际水产城不应该就局限在舟山。广州黄沙水产品市场也不应该把二期、三期扩大工程就盯在广州;要鼓励、支持大型品牌水产企业到全国主要销售区域开办专业品牌门店、品牌饭店,绕开大城市大型超市高额费用门栏,保护、扶持、发展地域性水产品牌;要创建、投资、扶持具有生存能力、行业影响力的水产专业互联网站,把大型水产网站建设摆在与有形市场建设同等重要位置考虑,摆在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高新地位考虑,尽快形成互联网专业市场,造就中国渔业电子商务平台。最近,香港中旅集团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市场打造在线旅游网站芒果网。芒果网提供的在线服务不仅包括预订酒店客房、机票、旅游产品,还包括导游、旅游商城、电子地图和论坛等,在国内部分城市的大型酒店里,还设有芒果专柜、芒果楼层。这种大规模介入全国市场的企业行为、政府行为、产区行为在水产领域还未出现,不仅仅在电子平台上还未出现,在有形市场中也未见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贴息到位、贷款到位。市场渠道通畅了,生产之水自然就活起来。那么,马路修好,还愁没车跑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0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