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给雄鳗鱼变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近期,日本通过生物科技将雄性的鳗鱼转变为雌性鳗鱼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奇。此事一出,有的人认为这样做虽然能够满足市场,但却是一种很不人道的做法,有的人则认为既然市场需要,那么通过科技来满足市场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对此,日本方面给出回应,声称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雌性鳗鱼的肉质更加肥美,味道更好,市场的需求量更大,同时还能够增加鳗鱼的产量,为此他们选择对雄性鳗鱼进行?变性?。
根据相关报道,给鳗鱼进行?变性?这一技术来自日本爱知县的一处水产实验场所。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鱼饵中掺入大豆异黄酮来实现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与雌性激素极为接近的激素,雄性鳗鱼通过摄入这种激素来抑制其体内的雄性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变性?的目的,当前,这个试验场正在申请专利。
鳗鱼的身体结构非常的独特,其在刚刚诞生之时,性别是还未确定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鳗鱼有可能是雌性的,也有可能是雄性的。基于鳗鱼的这个特性,试验场的实验人员通过在食物中掺入?大豆异黄酮?,并改变雄性鳗鱼的饮食习惯的方式来改变鳗鱼的性别。通过试验,鳗鱼变性的成功率达到了90%,成功率可谓是相当的高。
日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强制性地改变鳗鱼的性别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鳗鱼的产量很低,市场上对于鳗鱼的需求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能够满足市场所需,日本方面不得不这样做。但这样虽然能够提高鳗鱼的产量,并且能够让鳗鱼的肉质变得更加鲜美,但是人们在得知自己所食用的鳗鱼是?变性?过的,很多人变得有点不敢再吃了。
提高渔用饲料养殖效果应注意的六个问题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适口性好、散失浪费少、投喂方便、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笔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其效果相差甚大。究其原因,是在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过程中,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现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饲料的质量:
不少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饲料价格而不是质量。选用廉价的劣质饲料,虽然降低了饲料成本,但对鱼、虾刺激、对水质的污染、致病使用药物的开支反而更大,可谓得不偿失。这也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最常见的误区。例如,池塘用菜籽饼养鲫鱼,研究发现被摄食的菜籽饼不到20%,其余80%变成了肥料,由于菜籽饼在水中是经过生态转化后才能被鱼利用,所以效率大减。又如,一些饲料厂家为了迫求高额利润,采用羽毛粉等代替鱼粉作为动物蛋白源,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养殖的鱼、虾消化吸收的很少,造成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率下降。因此,挑选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品牌饲料产品,比使用原料饲料(饼粕、谷麦类、糠麸类等)和自制颗粒饲料获得的养殖效果和利润更高。
二、驯食和转食鱼、虾等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受条件反射影响和对饲料有选择性,在投喂配合饲料和变换饲料品种、规格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通过驯化,使养殖鱼、虾形成定点、定群抢食的习惯,如机投饲料应在进入水下1250px以内大部分被吃掉,避免营养成份的溶解损失,另外,在抢食过程中,可促使鱼、虾消化系统分泌大量消化酶,同时水体表层溶氧充足,有利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驯食的方法:选择安静且送料方便、池水较深、有利于鱼、虾快速集中的地方为投饵台或安装投饵机。人工驯食,每天3~4次,每次1小时左右,要求少撒慢撒;投饵机驯食,开始将投饲速率调小些,能见到鱼、虾在水面上摄食时提高投饲速率。一般经过5~7天的耐心驯食,最后即可确定每天每次的投饲时间及投饲速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