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旺

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旺

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旺

乡村: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农业强省

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成为热词。如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广东如何以更强力度、更大投入、更实举措抓乡村振兴?未来,如何让广东乡村更加和美、农民更有奔头、农业更有前途?会上,嘉宾代表纷纷发言。

将县镇村发展短板

转化为“潜力板”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是广东继续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表示。

郑永年认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经验来说,广东必须引领“三农”现代化,做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头羊。具体来说,在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公共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在规则、标准和管理领域,广东需要加快省级统筹,着力将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百县千镇万村是广东继精准扶贫工程之后的又一个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伟大工程。”郑永年说,广东要总结好百县千镇万村的经验,使之可推广、可辐射、可复制,引领“三农”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让千企帮千镇

促万企兴万村

如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表示,将坚决守住“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其中,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长。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驻镇帮镇扶村。

“塑造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及少数民族等别具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加强古树名木、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刘棕会介绍,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广东将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防汛抗旱等设施建设。同时,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知名“三农”专家、碧桂园农业联席董事长、华大农业董事长梅永红认为,“百千万工程重在落实”,提出要从农民认可、社会参与、政策持续、责任明确、体制创新等下功夫,确保“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是真正蓝海

发展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是真正的蓝海,我们在广州从化建立了全品类生产基地,就是因为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这片蓝海。” 位列世界500强的联合利华集团企业代表、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在会上表示,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推动。

“正大集团将加大力度投资中国,特别是家乡广东,对广东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大集团副总裁李闻海在大会发言上动情地说,近年来,正大集团在广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聚焦农牧食品主业,在湛江建设了鸡、猪、虾三大现代农业产业链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元。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正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李闻海表示,下一步,正大集团将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加快种养业现代化升级改造及全产业链配套建设;推动畜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数字化现代产业园创新示范园区,着力建设大湾区育种研发和培训基地。

广东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全年适合海水鱼类养殖,如何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如何“藏粮于海”、向蓝色空间要食物?刘棕会表示,广东将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推动形成近浅海与深远海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开拓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我们将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担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任。”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恒兴年产值达210亿元,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水产食品产业链,在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方面先行先试。其中,在“种业兴海”中,该公司大力开展海水鱼的选育种,成功突破石斑鱼等人工繁育技术,联合湛江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筹备建设“湛江湾1号”“海塔1号”养殖工船。

陈丹表示,下一步,恒兴将在现代海洋牧场提升方面加大种业环节的投入,不断提高育种水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优化升级深水网箱养殖装备。特别是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加大水产食品研发、预制菜标准制定、渠道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加快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农业产业发展联合督察组对高溪乡下雨村村级种养合作社的180亩优质油茶基地进行全面检查。因近期雨水充沛,该村补种的8000株幼苗长势喜人,生机盎然,得到督察组的充分肯定。这是永新县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的一个缩影。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绿为本,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科技创新,让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播撒种子和希望的季节里,永新县各类特色产业交相辉映,在广阔的沃野上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画卷。传统产业生机勃勃走进石桥镇长溪村桑园,1000多亩桑树绿油油一片,片片桑叶下的桑果甚是惹人喜爱。正在摘桑籽的蚕农刘新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家种了60亩桑,年养蚕纸60余张,产鲜茧600多斤,除去开支,年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旁边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兴奋地说:“种桑每年还有桑籽摘,今天上午两三个小时我就摘了近10斤,每斤卖价6元,可收入60元,种桑养蚕真是一举两得啊。”桑蚕业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的传统产业,有着40年历史。早在1980年永新县龙田、里田、石桥3个乡镇的少数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不足800亩。这些年来,随着蚕农收益的逐年提高,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持续上涨。特别是近几年来,因政府的支持和蚕丝价格的走高,蚕桑业得到迅猛发展。永新县目前的桑园面积达到3.5万亩,相比1980年扩增了43倍,养蚕农户达到1400多户。特色产业锦上添花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田鑫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去年160户入股贫困户分红9.5万元,每户增收600多元。江西万尚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怀忠镇官山村流转土地960亩,开发高产油茶,去年全村160户土地流转户实分茶油3840斤,户均24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中,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坚持多元化发展。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四个千万”工程为龙头,引领各类富民产业齐头并进,集聚发展。

去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共发展各类特色产业33.74万亩。其中,冬种油茶面积20万亩,绿色蔬菜面积11.5万亩,大棚果蔬面积达5080亩,折合标准大棚15240个,各类产业可谓相得益彰。

今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启动了“一谷一带一廊一园”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在7个乡镇场发展黄桃1万亩,打造百里黄桃产业谷;在319国道沿线的8个乡镇发展1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带;在5个乡镇发展2万亩草本桑,打造禾河两岸蚕桑产业走廊。同时,以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体,高标准打造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集聚集群。科技创新人才济济

永新县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晓忠改进提炼茶油加工工艺,开发“物理压榨+物理微滤”生产工艺,既避免了传统榨油法的卫生问题,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茶油原有的营养物质。如今,该公司种植基地3000多亩,生产销售茶油、菜籽油、莲子、优质水稻、甲鱼等系列农产品,每年土地流转及务工农户户均创收3万多元。贺晓忠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

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理念,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永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在果业方面,继续实施井冈蜜柚高接换种,将品质较差的老金沙柚、沙田柚换成品质优良的金兰柚;在设施农业果蔬大棚方面,采用稻鱼、稻鳖、稻虾等种养模式,严控农药、化肥使用量,达到绿色水稻指标要求;同时,以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要培育对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

今年以来,围绕优质粮油、畜牧、果蔬、水产等主导产业,邀请上级农业组织和院校专家前来传经送宝,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组织了两次培训,培训了700多人;编印了科技兴农知识手册1000多册,下发至全县村组干部和种养大户,供学习使用、答疑解惑。截至目前,永新县拥有职称的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420多名,活跃在广袤农村一线,为全县特色富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养殖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 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 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养殖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改良育肥牛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介绍:

一、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发展特种养殖的必要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吃腻了大鱼大肉,便产生了猎奇尝鲜的要求,使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这是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前提。

2、人们的生活富足了,艘里有了闲散资金,投资其它行业报酬小,投放到畜牧养殖业中报酬很高,这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保证。

3、受特种养殖效益的驱使和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一些共司的炒作,促使一些迫切希望发财致富的人们难奈寂寞,纷纷伸手一试,这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动力。

4、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人员增加,为解决农村闲杂人员城市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头脑的行政领导便把目光转向畜牧养殖业,以此来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这是这是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的优势。

二、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发展特养应注重的问题

尽管畜牧养殖的前景如此广阔效益如此诱人,但养殖者也不要为此冲混头脑,而要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具体的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以市场为导向。畜牧养殖市场变幻莫测,养殖者一定要先找准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不能先上马,后找市场。养殖品种价格定位要准确,要有市场风险意识。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注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及时掌握畜牧养殖市场的动态与行情走势。

2、规模要适度,要量力而行。发展畜牧养殖业没有规模不行,但也不可贪大求洋,养殖规模要适度。因发展畜牧养殖业投资大,市场需求量小大,不少畜牧项目是短期行为(繁殖、育肥),所以应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

3、注重学习养殖技术。特养不同于普通饲养,养殖技术一般都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促使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鉴于畜牧种类多、范围广,而且很多动物人工驯养的时间长。因此,养殖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自己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良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治理、配种繁殖及疫病防治等,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4、发展畜牧养殖业,但靠养者独行不行,还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倡导、推广,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养效益。

5、要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高效生产的理想目标,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冷静的分析畜牧业现状和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确立生产体系和发展方向,依市场规律组织和生产。在畜牧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规模化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之畜牧饲养效益分析:

肉牛养殖

发展前景好肉牛市场长期看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我国牛肉价格上涨空间还是存在的。

目前国际国内肉牛市场需求正旺,中国肉牛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高档肥牛肉在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十分畅销,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户养牛不但下降,而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增加,饲养成本上升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肉牛繁殖周期长等原因,今后几年肉牛养殖仍然持续看好,养殖户不要错过机会。

肉牛早熟,抗病力强,繁殖力高,周转快,一般当年产犊牛当年就可屠宰受益。牛凭借强大的采草能力和发达的瘤胃,能大量利用牧草和秸秆等粗饲料,饲养成本较低。如对8月龄~12月龄的牛进行快速肥育,3个月每头牛就可赢利600元~1200元。行家预测,今后几年肉牛养殖业将是一项全国性的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产业。

养羊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几年来,羊肉独占食品“卖方市场”的优势,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饲养1只母羊一般年产2胎(每胎2只~4只),每年可获利600元~800元。加入WTO后羊肉、羊绒出口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地方优良品种因饲养环境和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肉羊养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养羊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收入稳定等优势,更适合贫困地区发展。

肉用驴肥育,就是科学地应用饲草饲料和管理技术,以较少的饲料和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肉量和高质量的肥育肉驴。要使驴尽快育肥,给驴的营养物质必须高于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所以育肥又叫过量饲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2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