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宣传或者介绍一下自己觉得不错的钓鱼饲料品牌吗?
品牌特点
四川营山县通旺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无公害畜禽、草食动物、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和特种饲料。占地面积28.5亩,拥有固定资产2264万元。现有职工9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4人。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质量检测设备和生产工艺,产品畅销南充、巴中、南江、重庆、万州等50多个县市。?
近几年来,通望饲料先后获得营山县人民政府“无公害安全猪用浓缩饲料的开发研究”二等奖,当选为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市农工委、市粮食局认定为“市级粮油加工骨干企业”,南充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被南充市工商局、市农行评为“诚信企业”,“AA信用企业”,“通望”饲料商标荣获南充市“知名商标”、“消费者喜爱商品”等殊荣。?
公司坚持“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公司科技人员与水产专家根据鱼的生长食性和生理特征,经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于2006年10月成功开发出系列钓鱼新产品:主钓鲫鱼、主钓草鱼、主钓鲤鱼、主钓鳙鱼和钓鱼极品等。目前已经上市,销路很好。?
主打新品主钓鳙鱼新产品是按照白鲢、花鲢等上层鱼的生理特点,采用植物精品---花蕊粉及诱鱼因子生产而成。在水中能迅速雾化,释放出让上层鱼抢食的假性浮游生物,引诱鱼欲,使上层鱼抢钩。具有三大特点:有腥、膻、香、臭等味,鱼儿喜爱;饲料投入水中立即变色,并在水中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引诱远处的鱼群快速集中;经科学配方,有特殊而强大的引诱力,能使周围10米以内的鱼快速集中。?
农村创业很励志的故事?
渔业
沙家浜镇水域面积大,有发展淡水养殖的基础。民国年间民间养鱼已盛,以草鱼、鲤鱼、鲢鱼、鳊鱼等品种为主;渔民漂流各地,常年以捕鱼挖鳝为生。1953年开发石墩圩800亩养殖基地。1956年,渔民分散加入农业合作社。1958年,各合作社渔民联合成立渔业大队,上陆定居。1968年、1980年,横泾公社、唐市公社分别开始实行渔农联合经营。七八十年代养蚌育珠盛极一时。70年代起到1992年,允许渔民在阳澄湖捕捞鱼蟹。80年代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村河浜水面承包给个人,并大规模开挖精养鱼池,养殖面积扩大,养殖密度增加。1985年,厍浜村最低洼地段开挖鱼塘300亩,建成特种水产养殖厂,减轻排涝压力的同时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示范。1992年唐市镇分得阳澄湖水面4733亩,开展围网养蟹。90年代全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一部分农田改为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品产量逐渐增加。1999年,唐市镇实施江苏常熟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水产养殖区国家级综合开发项目。2005年后,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2009年,沙家浜镇在阳澄湖尚有围养面积1500亩,承包户47户。2010年,新建占地10350亩的沙家浜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 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4.28万亩,占全镇农业耕地面积的85.7%,占常熟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7.7%,水产养殖户3000多户,水产经纪人300多人,建成水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6个,创立水产品牌10多个,获得苏州市、江苏省名牌产品等荣誉。 2012年,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命名为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2013年,沙家浜镇水产品总产量11081吨, 2014年为9734吨。 到2015年,水产养殖业成为沙家浜镇农业的支柱产业,水产品年产量1.14万吨,约占常熟市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总产值近7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90%。
农业
沙家浜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向来以水稻、三麦(小麦、大麦、元麦)和油菜为主。民国年间,由于地势低洼,境内72%的耕地只能种一熟水稻,部分高田为稻、麦(油)两熟;正常年景水稻亩产约100公斤,三麦亩产约50公斤,油菜籽亩产15—20公斤。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实行土改。1953—1956年,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和生产队。50年代逐步变一熟为两熟,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69年建立100亩蔬菜种植基地。六七十年代种植三熟粮。1972年起试种蘑菇。1978年兴起蘑菇种植热潮;同年起陆续建成多处丰产方,对农业生产起到示范和推动效应。80年代全面恢复稻麦两熟制,蘑菇逐渐停止种植。1983年初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4—1995年建起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1998年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建设占用土地,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21世纪初,丰产方逐步淘汰。 2014年,沙家浜镇耕地面积2291公顷,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333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公顷,总产量1661吨,蔬菜作物播种面积61公顷,总产量2179吨;农机总动力9926千瓦; 实现农业总产值7.45亿元。 综述
明末清初,毛晋汲古阁刻板印刷规模较大。民国年间,境内有4家碾米厂以及铁器、木器、竹器、橹行、纺织、缝纫等手工作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办起农具厂、服装厂、石灰水泥厂、化肥农药厂、制糖厂、造船厂等社办工厂。1979年开始,镇办、村办工厂数量增多,建材、化工、纺织业起步。80年代村村都有工业企业,到1992年有镇办工业企业47家。1993年成立第一家私营企业。90年代末,镇村企业全部转制为民营企业。2001年规划建设常昆工业园区,分为5个区域,规划面积1099.45公顷。到2009年,沙家浜镇形成了机械、轻工、电子、建材、纺织、化工、服装等7大工业门类和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玻璃模具、休闲服饰4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轻工行业以玻璃模具为主导,有玻璃模具民企44家,个体企业66家;有机械行业民企58家,主要生产电缆、矿山专用设备等产品;有服装行业私企107家,个体企业305家;有化工企业28家,以生产橡胶、染料、医药化工、生物化工、渡片隔离剂等产品为主;有纺织企业35家。 2014年,沙家浜镇有工业企业512家,其中私营工业企业484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6.1084亿元,比2013年增长8.9%;工业销售收入278.73亿元,工业利税15.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实现产值251.6921亿元,占全镇总量的85%。
主导产业
到2015年,玻璃模具产业、服装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沙家浜镇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玻璃模具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崛起,90年代实现量的提升,2008年沙家浜镇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器皿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玻璃模具之乡”称号。截至2015年,全镇有玻璃模具企业100余家,玻璃模具产出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
服装产业主要受常熟服装城带动效应发展起来,2004年沙家浜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全国休闲服装名镇”,2015年服装产业产出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服装、纺织、印染及羊毛衫生产的从业人员2万多人。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起始于2010年,到2015年有新能源项目15个。2015年1—8月,新能源产出占沙家浜镇总产值的50%以上,是支撑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沙家浜成为国内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沙家浜镇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 2014年,沙家浜镇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603人,完成服务业投资10.6亿元,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9.3981亿元。
旅游业
“文革”年间,由于京剧《沙家浜》的传播作用,“沙家浜”之名家喻户晓,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1971年建起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到1974年陈列室关闭前,共接待参观人员11万人次。1988年重建的沙家浜革命历史展览馆和昆承湖游泳场开放,1989年又开放4公顷天然芦苇荡,1991年沙家浜风景区正式挂牌对外开放,游人蜂拥而至,6—8月的日客流量均达1万人次以上,《新民晚报》称“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年客流量由1989年的10万人次增长到1998年的20万人次。1999年景区由前荡村交沙家浜镇管理。2000年起,陆续举办了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阿庆嫂民俗风情节、中国常熟沙家浜旅游节、沙家浜啤酒节、沙家浜风筝节、沙家浜红色旅游节、沙家浜湿地节等节庆活动。2005年1月,沙家浜旅游发展公司成立;3月,横泾老街影视基地建成。2007年游客数量突破100万人次。2009年成立沙家浜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010年,沙家浜镇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 2013年,沙家浜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获批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沙家浜景区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5%,实现自营收入1.1亿元,比2013年增长14.7%。
商业贸易
境内商业集中于唐市、横泾两个集镇。其中唐市集市建于明代,是常熟四大镇之一,民国年间河东街为商业中心,以油坊、米行、鱼行、茶馆、粪行为盛。抗战爆发后商业萧条。1952年,唐市、横泾分别成立供销合作社。1955年开始对私改造,成立合作商店。1965年,唐市、横泾分别成立合作商业中心店。1979年起私营商业和集市贸易恢复发展。80年代以来新建、改建了多处集贸市场。1989年建成唐市商厦。1999年供销社开始转制。2009年,沙家浜镇有个体商户2355家,其中批发零售业户1059家。2010年,新建唐市农贸市场开业;唐市、横泾供销社只保留机构1—2人;全镇有大闸蟹交易市场3处,摊位2000余个,年销售量1.5万公斤。 2014年,沙家浜镇实现集市贸易交易额7.312亿元,外贸供货额24.87亿元,自营出口额3.95亿美元。 沙家浜镇商品交易市场一览表(2010年) 市场名称启用时间建筑面积唐市集贸市场2010年9月14726平方米沙家浜集贸市场1998年12月4050平方米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1997年10月8000平方米阳澄湖水产品交易市场2000年8月6600平方米芦荡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2007年9月8000平方米金融业
清末,唐市有永春、源大2家典当行,俗称“南典当”和“北典当”。1934年唐市镇上开办中国农民银行。1937年农行、典当行均停业。抗战胜利后,农民银行复业,唐市信用合作社成立。因物价飞涨,农行和信用社于1948年撤销。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县支行唐市区营业所成立。1953年,唐市、横泾信用合作社成立。1961年,唐市区营业所改为人民银行唐市分理处。同年设立人民银行横泾营业所,1963年撤销。1964年成立常熟县农业银行唐市营业所,1965年撤销。1972年重设人民银行横泾营业所。1980年复建农行唐市营业所,与信用社合署办公;中国人民银行基层营业所业务移交中国农业银行基层营业所办理,人民银行唐市分理处撤销,横泾营业所更名为芦荡营业所。1987年设立中国工商银行唐市储蓄所。1992年,芦荡营业所改名为中国农业银行常熟市支行沙家浜办事处。1996年信用社与农行分设。2005年,工行唐市办事处撤销。2001年成立沙家浜农村商业银行。 截至2014年末,沙家浜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5.4万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资讯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在这个创业时代里,很多人从农村找到了成功的方法,看看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 *** ’,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钜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著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援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 *** 通过政策支援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援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援,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络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专案和阳光助残专案,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专案。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二:
养鱼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当地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李军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个居民小区当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他家乡的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援。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援。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鱼,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则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
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你年纪这么小,有这个闯劲,让我佩服。”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不想放弃,回家后再借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3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
母亲哀求李军,“你把鱼塘卖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几年的养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弃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三年的李军,放手一搏。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适的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鳜鱼养殖亩产达到2500斤。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李军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络销售渠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8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