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和金堂哪里发展的好一些
各有所长。都是成都的远郊县。看你需要哪方面发展了。新津: 经济概况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区28公里,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新津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49年历史,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全县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总人口29.66万。2004年在西部百强县排位第65位,在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排位第14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原类区先进县。 新津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新津从“四川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到“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再到“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的诞生地。近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西部温州”的目标,确立了“突出民营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努力在全市第三圈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全县90%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62.3%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财政税收的主体、农民增收的主体和就业创业的主体。 新津是重要的产业加工基地。近年来,新津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的目标,依托省级工业园区—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和市县2+1项目——精细化工集群区,坚持实施“工业富县”战略,承接东部沿海及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食品、电子、机械、精细化工、包装、皮革等产业,以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全国最大的日化洗涤企业—纳爱斯集团,西部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东南网架集团,西部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希望食品公司,西部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琪乐塑业集团,西部最大的软磁生产基地—恒力磁材公司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形成食品、机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和包装、电子、医疗器械等一批重点行业;拥有“希望”、“美好”、“东南网架”、“纳爱斯”、“雕”牌和“风帆”等8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白象、大北农、海大、新叶、新筑、天府、牧马山等七个省级名牌、著名商标,以及恒力、新筑等11个产销“单打冠军”;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连续两年超过50%,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坚强支撑。 新津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多年来,新津积累了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外来企业的丰富经验。围绕“争创经济强县”的目标,新津依托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和精细化工集群区,坚持招大引强和扶优扶强。尤其是对投资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和精细化工集群区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三包”服务,即:引进项目领导包干服务、办妥手续;在建项目领导包干协调、促进投产;税源企业领导包干联系、营造了恪守诚信、公平竞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发展,使园区成为开放、开明、公平、文明的投资乐园, 2004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软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6月,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10个“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之一,是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 新津是居家休闲的胜地。境内五河汇聚,江河如带,是川西平原名副其实的水产大县,以“黄辣丁”为代表的河鲜美食饮誉全国。新津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保护文物——九莲胜景观音寺和龙马宝墩遗址、“天下第一忠孝儒林”纯阳观、“稠粳出云”的老子庙、人工与天然妙合的宝山森林公园、堪称“东方明珠”的水上运动场闻名遐迩,王勃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杜甫赞叹:“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河鲜与旅游资源等优势,新津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南河新城、岷江新城和河鲜美食城”三大新城建设已全面启动,“绿色生态旅游城市”、“成都最适合人居的假日城和休闲副中心”正逐渐成为现实,“吃在新津、住在新津、游在新津”的旅游品牌正在逐步响亮起来。 2005年,全县实现GDP50.1亿元,增长14.6%,其中工业增加值20.85亿元,增长23%;实现财政收入4.27亿元,增长3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49.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8亿元,增长79%;引进到位资金17.3亿元,增长116.3%,其中市外资金11.33亿元,增长11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亿元,增长14%,新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新津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西部温州、建设工业大县、争创经济强县”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以项目年工作为载体,全面、深入实施“民营兴县、工业富县、开放强县、城镇塑县、农业稳县”五大发展战略,努力在全市第三圈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金堂:金堂现状 金堂,是成都市辖郊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距成都市区36公里、双流国际航空港58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的快速通道成金路已经通车,成南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达成铁路、成渝铁路构成完善交通体系,拟建的金堂大道更将纵贯金堂14各乡镇,让传统的上下五区地理屏障成为过去,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县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85万。县城所在地赵镇享有"千里沱江第一镇"的美誉,古蜀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赵镇就是川西平原水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享有"中国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是成都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区(市)县之一。 [编辑本段]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金堂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克服“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县经济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速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之最。 一、整体经济加快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08年全县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0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全市增长12.1%高3.6个百分点。GDP总量居全市13位,居“三圈层”第2位;增幅排位居全市第8 位,居“三圈层”第2位。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由2007年的34.1:31.1:34.8调整到2008年的31.3:35.9:32.8,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0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