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常见渔药有哪些呢?
1、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具有高效、广谱、无刺激性、无副作用等优点,广泛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2、甲醛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有刺激性特臭,能与水或乙醇任意混合,易挥发,有腐蚀性。常用的40%甲醛溶液(体积分数)又称为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3、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为高效、广谱、无残留、无致突变风险的消毒剂,广泛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使用时人应站在上风头,以免眼睛受刺激;对岸上的植物及水中的藻类也有杀伤作用。
4、漂白粉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次氯酸钙、氯化石灰和氯石灰,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及二氧化碳而缓慢分解。遇酸则迅速放出氯气。
5、二氯异氰尿酸钠
二氯异氰尿酸钠又称优氯净,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60%~64%。本品性质稳定,室内存放半年后,有效氯含量仅降低0.16%;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且稳定性差。本品为氯胺化合物,含氯亚氨基,能水解生成次氯酸,故有杀菌作用,受水中有机物的影响较漂白粉等无机氯为小;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本品也能与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物生成三卤甲烷及卤代有机物等致癌物质。
6、三氯异氰尿酸
三氯异氰尿酸又称强氯精,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粒状固体,具有强烈的氯气刺激味,含有效氯85%以上,水中溶解度为1.2%,遇酸或碱易分解。本品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存放于干燥通风处,不能与酸碱类药物混存或合并使用,不能接触金属容器。本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能水解生成次氯酸,故有杀菌作用;也能与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物生成三卤甲烷及卤代有机物等致癌物质。
以上就是水产养殖中常见渔药的,仅供参考。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有以下优势:
(1)具有个体和群体防治的双效功用,利于实现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中草药具有低残留、无污染、毒副作用小、药效时间长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应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不仅解决了化学药物、抗生素等引发的耐药性和养殖品种药残超标等问题,符合发展无公害水产业、生产绿色水产品的需要,而且中草药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性,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了水产动物的群体防治,也促进了养殖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降低养殖成本,防病效果显著我国中草药具有药源广、取材方便和药效特别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甚至对某些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毒性疾病,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中草药具有多元化的药理作用中草药具有抵抗病原体的作用,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对抗细菌毒素和促进生长等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①具有营养药理作用: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因而,中草药防治鱼病是原药材的药用与营养价值的有机结合,虽然有的含量较低甚至只是微量,但可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健胃的作用。
②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的免疫作用: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功能,其主要功能为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鱼用中草药,就是通过影响养殖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有些中草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中草药中的生物碱、黄酮和香豆精等能抑制或杀灭多种病原体微生物。如苦豆草含有生物碱,能增强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芪、五加皮、党参、商陆、当归、大蒜素、人参等富含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甙类和挥发油类等,这些成分均有增强免疫作用。且无西药类免疫预防剂,对动物机体组织有交叉反应等副作用的弊病。
③具有激素样作用: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起到与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防止、消除外激素的毒副作用,被认为有胜似激素的激素样作用。如人参、虫草等具有雄激素样作用。
④具有抗应激和“适应原”样作用:有些中草药能增强动物机体对外界各种(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乱的机能得以恢复。如柴胡、黄芩等具有抗热应激原的作用,刺五加、人参、黄芪等能使机体在恶劣环境中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增强适应能力。
⑤具有抗菌作用:中草药中含有生物碱、多糖、甙类、有机酸和挥发油等,能影响和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些中草药本身还具有清除和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以及提高自由基酶类活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非特异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所以能直接杀菌、抑菌、抗病毒和抗原虫。据报道,在常用的600多种中草药中有200多种有杀菌、抑菌作用;有10多种能抗真菌;有20多种对原虫有杀灭、驱除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和黄连等,具有提高动物细胞渗出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增强白细胞的功效,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等有很好的抗菌及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大蒜中的大蒜辣素具有抗菌止痢作用;苦参含苦参碱,菖蒲根茎含鞣质、菖浦甙,这些成分均有抑制真菌的作用;苦楝子主要成分川楝素,能使原虫麻醉而驱之;槟榔子含有槟榔碱,能使绦虫引起弛缓性麻痹;南瓜子仁含有脲酶,对绦虫、血吸虫、蛔虫和蛲虫有致瘫作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1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