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有啥特产
1、雪花梨
雪花梨是河北省土特名产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是著名的集中产区,故称“赵州雪花梨”,当地人也称雪梨、“相相梨”。早在北魏时就有是向宫廷进贡的土特产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雪花梨也是河北省传统的大宗出口水果,在国内外久负盛誉。
自然生长情况下,果皮粗糙、较硬,深绿色。长在树顶的果皮颈部可能出现红褐色皮皱,当地称为“草帽”。现在果农多在外面套纸袋,果皮会细致光滑,绿色会变浅,如果纸袋套的时间较早,可能会是黄绿色。
果肉色白,一般有轻微经络感。味道脆甜,汁水丰富,树顶尤甚。树顶的雪梨一般品相较好,多有“草帽”,多程椭圆形。
2、赞皇金丝大枣
赞皇大枣,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赞皇大枣,别名赞皇长枣、金丝大枣、大蒲红枣,是中国国内发现的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为历代皇家贡枣,果实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百果之首”、“天然维生素之王”。赞皇县历来有种植大枣和核桃的传统,其收入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赞皇大枣果形长圆形至近为圆形,以个大著称,果实大小、果形整齐。果色深红鲜亮,皮薄肉厚,肉质细脆,酸甜可口,是鲜食、制干加工兼用品系。
3、平山绵核桃
“平山棉核桃”因果粒匀称,皮光色润,仁饱适口,兼具出仁率、出油率高等特点 平山绵核桃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特产。平山绵核桃在国内外久享盛名,其大小均匀,外壳色泽光润,果仁饱满味美,与一般的核桃相比,有着许多优势 。
绵核桃的“绵”字是相对于夹核桃来说的,就和平时说的棉袄、夹袄差不多。简单的来说,很容易能拨出整个或者半个核桃仁的品种,就是绵核桃了。平山县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这座县城充满了浓厚的人文风韵。与这古老的历史同样悠久的,就是美名远扬的金奖干果——平山绵核桃。
4、灵山金针菇
石家庄灵寿县是我国主要的金针菇主产县,2004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7.2万吨,其中金针菇总产量达5.8万吨,产值3.4亿元。近年来,灵寿县委、县政府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逐步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战略方针。为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供了新鲜经验。抓规模化生产,促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托起产业品牌,造福从业菇农。灵寿县食用菌产业涉及11个乡镇、150多个行政村,种植户16000余户,种植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年产量12万吨,产值6亿元,纯收入3亿元,并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藁城宫面
早在明朝时期,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故得名“宫面”。对此,《藁城县志》曾有这栏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在民国时期,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并受过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扩展资料:
石家庄,简称“石”,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截至2016年底,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8.46万人,下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国道以及2条省道、42条县道在石家庄市域纵横交错。石家庄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石家庄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单元,是全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参考资料:
(1)水库水面是生活用水、养殖业和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石家庄主要用水来源是滹沱河上游的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这两个水库提供了石家庄的大部分用水来源,当然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地下水,但是石家庄近几年地下水水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部分县区的地下水已经抽干,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漏斗”,地面下降和开裂状况明显,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现在许多地区地面百米以内已经无水可抽,因此,水库水面成为石家庄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
石家庄市水域中可供养殖的水面主要是水库、池塘,有的地方还用河沟进行养殖,其中,水库水面养殖是主体。《石家庄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显示,2009年石家庄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5552公顷,其中,水库养殖面积为14618公顷,池塘养殖面积为861公顷。在水库养殖中,以平山县面积最大,达到近9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超一万吨,其中鱼类产量接近7000吨;其次是灵寿县,水库养殖面积接近3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000吨,成为石家庄市重要的商品鱼基地。在池塘养殖中,由于山区坑塘多,面积大,其养鱼面积所占比重大。其中,鹿泉市接近400公顷,平山县、正定县100公顷以上。目前,石家庄市水库、池塘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随着养殖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将会发掘出更大潜力。
在石家庄市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水域类型主要是水库。利用水库进行农田灌溉,是水域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之一。石家庄市属半干旱气候,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石家庄市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尤其西部山区更多。为保证农业丰收,各县、市、区在打井灌溉的同时,因地制宜兴修水渠,利用水库水源灌溉农田,取得很好效益。仅岗南、黄壁庄水库年均灌溉农田10.0万公顷以上。
(2)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所占比例大,区域分布不平衡。石家庄市河流水面占全市水域面积的34.81%,水库水面占全市水域面积的26.51%,仅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两者的面积就达全市水域面积的60%以上。但各地分配很不平衡。如平山县,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面积均处于石家庄各县(市)该类型用地的首位,而辛集市则无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
(3)水域的开发潜力较大。各种水域具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但就目前看,石家庄市对水域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潜力可挖。水库坑塘的开发利用还较单一,在发展综合养殖、提高效益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大面积的滩涂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强化,这些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水质污染难以解决。水是发展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条件,有水斯有渔。而水质问题则关系到鱼类生长发育、质量以及水面能否利用的重要条件。随着石家庄市区工业和所属各县(市、区)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污水量日益增加,水域污染面逐渐扩大,严重危害淡水渔业的发展。2009年石家庄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城市(镇)下游河段水质多超过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出境断面控制指标多难以达标,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以上。黄壁庄、岗南两水库均以总氮为首要污染物,其水质基本达到并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范围内,但由于受上游来水和汇水区范围内面污染源的影响,两大水库氮、磷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短缺,地下水采补矛盾突出,受诸多因素影响,市区地下水硬度较高,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南部。此外,受局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市区内个别地下水井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氯化物及大肠菌群等有超标现象。污染物呈“带状”污染分布特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1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