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矮马允许私人养殖吗
小矮马是允许私人养殖的,只需要去办理相关证件就可以私人饲养小矮马,这种马的平均寿命为40年左右,最长可达60年左右,同时这种马也是一种比较好养的马,所以不少人养马都会选择养这种小矮马。想要继续了解小矮马允许私人养殖吗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1、养小矮马要注意温度变化,夏季的时候要让小矮马处于荫凉之下,防止中暑,而冬天的时候则要注意保持温暖,不要让小矮马受寒。
2、养小矮马要注意不要突然靠近它,因为小矮马容易受到惊吓,如果突然接近它可能会被攻击。
3、养小矮马要注意不要让它受到强光照射,因为强光对小矮马是一种逆境刺激,容易引起马的不安,特别是红色强光。
4、养小矮马要注意,在小矮马奔跑完身上还有汗的时候不要喂食,如果这时候喂食了会导致小矮马气血不旺。
中国矮马,分布面积广,历史悠久。按产地划分,我国主要的矮马品种有:广西德保矮马,四川安宁果下马,贵州矮马,云南马关矮马,陕西宁强矮马。我国矮马在自然状态下保种,没有进行专门的矮化育种,体型在1米左右,其中最著名的是广西百色德保矮马,因其数量较多,约有二千匹左右,身高在86cm到106cm之间,是公认中国矮马的主力军,另外,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的矮马,身高大多在1米以上,低于1米的十分罕见,江苏沛县的汉宫矮马是汉代皇宫里的产物,因其保留着纯正的汉代果下马的远古基因,身高仅有60cm到90cm之间,是中国矮马中的佼佼者,但是,所存数量极少,濒危灭绝,价格不菲,山东济宁有专业的华宇矮马保种基地,中国矮马的品质和数量都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是我国国产矮马,统一称为中国矮马,中国矮马,有共同的特性,具有耐粗饲,耐渴耐劳,适应性强,易调教,繁殖率高,抗病力强,善跋山涉水等优点。但是中国矮马的毛色单一,多数为骝毛,少数有栗、青、黑、白和兔褐毛。中国矮马由于是长期闭锁繁育形成的,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的基因库,科研价值极高。 约2100年前,中国已有“果下马”(马体小可行果树下故名)。该马残骸发现于满城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原记有该马高三尺,在汉代度量中,一尺等于23厘米,所以此马的体高应为69厘米,比今天国外“米尼马”还低1厘米。据考证,最小的米尼马始于中国。1981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王铁权研究员,在马种资源普查中,于广西靖西县,发现体高92.5厘米的成年矮母马。从个体到群体,在云、贵、川、陕、苏等地也发现类似的矮马,在江苏的沛县发现了身高仅有60cm的汉代果下马“汉宫矮马”但是所存数量较少。这种埋没2000余年的古代矮马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注意,人民画报曾经用26种语言对外介绍,日本杂志认为这是世界马种重要发现之一。一时掀起“矮马热”。国内20个城市办矮马游乐场,供儿童骑马。科学研究找出马的特质,作了矮马矮化育种实验。
中国于1987年成立了矮马登记会(现名中国马业协会矮马登记会),挂靠中国马业协会及农科院畜牧所。
果下马,是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马。原分布在云、贵、川、广西、陕西、江苏沛县等地。果下马的保种点只有多处,即广西德保,总数在千匹左右,在江苏沛县也有一处汉宫矮马保种基地。中国矮马最大的特点是耐力强。体重80公斤的人,骑上果下马也可以走路。另外,英国设特兰矮马体型有侏儒表现,而果下马体小,体型比例正常。果下马优美的体形,极佳的耐力表现获得了全世界的赏识。在果下马被发现之后,德、日等国矮马界要求引种,邀请参加世界马匹展览会。当时由于中国疫情不公开,政府重视保护,不准外流,我们失去了机遇。果下马的保种工作乃在继续。 《岭外代答》中果下马
《岭南代答》 禽兽门·二〇九 果下马
果下马,土产小驷也,以出德庆之泷水者为最。高不逾三尺,骏者有两脊骨,故又号双脊马。健而善行,又能卒苦,泷水人多孳牧。岁七月十五日,则尽出其所蓄,会江上驰骋角逐,买者悉来聚观。会毕,即议价交易。它日则难得矣。湖南邵阳、营道等处,亦出一种低马,短项如猪,驽钝,不及泷水,兼亦稀有双脊者。
《颜氏家训》中果下马
《颜氏家训·涉务篇》中说:“梁世士大夫,皆尚襃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糺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译文: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以车代步,进门就又人侍侯,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 。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们一匹果下马,他常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豁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 劾。到了候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一个个细皮嫩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 个原因。健康令王夏,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 (《中国古代史》,)……与外邦交流最为密切的是两汉时期和唐朝时期。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多次派人入汉,其中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因此也称秦韩朝鲜的果下马(很矮)、檀弓输入中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1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