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30的草缸适合养的鱼的种类数量

30的草缸适合养的鱼的种类数量

30草缸一般可以养6-10条5厘米左右的鱼,建议养除藻工具鱼:小精灵1条,小猴飞狐2条,草虾若干,2-5厘米的灯鱼6条左右(如:红绿灯、宝莲灯等),如果比较懒,不想擦缸可以养几只斑马螺,鲍鱼螺一类的螺类。

30的草缸适合养的鱼的种类数量

注意:工具鱼不建议养黑线飞狐,黑线只在小的时候比较勤劳,长大了只会抢饲料,另外小精灵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如果是新手可以用小猴飞狐加大量草虾除藻。螺类如果用苹果螺尽量控制好数量,苹果螺繁殖能力很强,容易爆缸,如果缸内有沉木,斑马螺、洋葱螺这类的螺建议养一只,两只以上会四处产卵,特别是沉木上都会产下白色的卵,又不能孵化,不好清除,有碍观赏。

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缸鱼的种类

可以混养燕子神仙、红箭、黑茉莉等的小型鱼,另外可以增加两条小型的黄金胡子或满天星胡子(温顺的清道夫类工具鱼,可以刮缸和清楚剩饵)。

鱼的种类

鱼的种类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建德县志》记载:硬骨鱼类有青、鳊、草、鲢、鳙、鲤、鲫、鲇、鳢、鲥、石鲋、鲈鱼、河豚、子陵鱼、弹涂鱼等。民国《萧山县志》记载: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鳊鱼、鳢鲿(即黄颡)、舌鳎(比目鱼)、沙鳢(土步鱼)。沿海有四鳃者(俗名火哲头),还有银鱼、鲥鱼、鲇、鲻、鳗鱼、鳜、鲦鱼、鲚餐、鱵鱼、嘉鱼、梅鱼(又称梅公头或日麋鱼)、石斑鱼、溪鳜等。

解放后,先后从国外和省外引进新品种近10种,形成规模养殖的有白鲫、革胡子鲇、加州鲈鱼、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团头鲂(鳊鱼)等。

据80年代初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有鱼类142种,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鲤形目分3科83种,占总品种的58.19%,鲈形目占14.9%,鲇形目占10.6%,其余9目占15.6%。主要经济鱼类有40余种,养殖鱼类中主要有鲢、鳙、草、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鲤、鲫、白鲫、尼罗罗非鱼、黄尾密鲴、银鲴、鲻鱼、梭鱼、鳗、荷包鲤、青鱼等品种。

杭州水域天然鱼类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江河缓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鱼类,是鱼类主体;二是钱塘江咸淡水鱼类众多,淡水鱼类有119种,河口性鱼类有23种,其中洄游性鱼类有14种;三是运河段鱼类有80余种,仅次于钱塘江水系。东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为山涧溪流性鱼,有纯淡水鱼56种。

水域和水文条件的变化,给鱼类种群带来较大影响。新安江水库自蓄水后,鱼类种群从江河型向湖泊型转化,光唇鱼(即石斑鱼)、刺纪(即军鱼)等山溪性江河鱼类,多栖息于水库支流的浅水区,由于上游两岸施放农药及炸、毒鱼事件不断发生,使这两种鱼类濒于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库先后建成,鱼类洄游通道被隔,鲥、鲚、鲈、鲻、鳎、鳗等河口性、溯河性鱼类及珍贵水产品子陵鱼在库区绝迹或濒于绝迹,鲃、鱼骨、鲴等溪间性、河口性鱼类因分布区域的变迁,在库区消失或减少。新安江大坝至马目23公里江段,据1958年建库前调查有61种,1975年建库后调查减少到39种。其中鲌、鳜、鲇、鱵等凶猛性鱼类,因栖息条件得以改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加上人工养殖,市场供应充足。其中以鲤鱼、鲢鱼、草鱼、青鱼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鳝鱼、鼋鱼等。

鲤鱼是淡水鱼中属于佳鱼的一种,鳞白带金属光泽,红尾,肉嫩,味鲜,黄河鲤鱼特别脍炙人口。

草鱼又叫草青,体色茶黄,为淡水鱼产量最多的一种。这种鱼的特点是生长快、体重大、头大肉肥,但肉质较粗,比起鲤鱼等质量较次。

鲢鱼分为白鲢、花鲢(俗称胖头鱼)两种。白鲢体色发白,鳞片细小,头较大,肉肥,味美,头部最肥,特别适宜做砂锅鱼头。

鲫鱼又叫鲫瓜,体形扁宽,背部隆起明显,鳞片较小,其特点肉质细嫩,鲜味大,但小刺多,鲫鱼最适合氽汤。小鲫鱼适合做酥鱼。

青鱼又叫乌鳍,体长,呈圆筒形,脊部乌黑,肚乳白色,肉白而充实,是淡水鱼中肉质细嫩的一种;所含脂肪较多,特别是胸鳍部一段肉和头尾两部分肉做的,青鱼的肺是鱼体中最嫩的部分,所含脂肪多,名菜“烧秃肺”就是用青鱼肺做的,烧好热吃,腴美异常。

鳝鱼又名长鱼、黄鳝,身长而细,头粗尾细,背黑褐色,肚**,眼小无鳞,这种鱼的肉质极其细嫩鲜美,被视为鱼中佳品。

鼋鱼又称鳖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高档滋补品。

观赏鱼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通常有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热带淡水观赏鱼有三大系列,一是灯类品种,二是神仙鱼,三是龙鱼。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印度洋、太平洋中珊瑚礁水域,品种多、体彩怪异,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神秘的自然美。

养金鱼是人们寻常喜好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观赏鱼市场在广州逐渐扩大,当时几乎每户都有鱼缸,一尾“狮子头”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初露贵族源头。但金鱼饲养难度大、存活率低及工序复杂,养鱼的人逐渐减少,水族市场则以培育优质鱼种为主流,同时也使得贵族金鱼的价钱越居高不下。锦鲤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成为金鱼明星,一条贵价锦鲤卖到千元,上万元的品种也有。受到港台影响,龙鱼在锦鲤之后一夜成名,体形、颜色上乘者卖到3万元以上。但近年,锦鲤和红龙的价钱已回落到比较稳定水平,一条体态、鳞色、姿态尊优的成年红龙售价不过万元。

目前,水族市场的新贵则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花罗汉”和台湾的“荧光鱼”,锦鲤和龙鱼的“江湖地位”已被“花罗汉”取代,上乘品种价位保持在万元以上,标价超过10万元的珍稀品种也有。“荧光鱼”则是今年初才引进的新品种,这种鱼可在漆黑的环境中发出微弱的荧光,体长不足两厘米的小鱼售价竟达到90元 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两大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2万4千种。在海水里生活者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2千5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 鱼类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适于游泳的体形和鳍。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回圈为单回圈。脊椎和头部的出现,使鱼纲发展进化成最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这是因为水有深浅之分,各处所承受的压力有差异,海平面为1个大气压,而深海区可达1000个大气压。淡水和海水盐的含量幅度从淡水到咸水是0 .001~7%。此外,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水温差和含氧量的差别也很大。由于这些水域、水层、水质及水里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等水环境的多样性,故鱼类的体态结构为适应外界不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较圆口纲更高等。鱼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一纲,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本纲是有颌类的开始,故为有颌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纲。这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分类类群,远在泥盆纪就已派生出很多的边缘支系,发展和演变至今成为各种复杂体形的鱼类。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一.软骨鱼系(Chondrichthyes)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阶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其主要特征是: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②体表大都被楯鳞。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二.硬骨鱼系(Osteichthyes)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其主要特征是: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面板的粘液腺发达。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⑤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最早的鱼是4.5 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圆嘴无颌的鱼。鱼类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它们组成了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总数为5万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万2千余种。并不是所有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是鱼类。例如:鲸,就是哺乳动物。然而,所有的鱼类都能很好地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用鳍运动。鱼有两对鳍━━胸鳍和腹鳍,分别位于身体的两则;还有一个尾鳍,生长于尾部;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在背上生有一个或两个背鳍,在臀上生有一个臀鳍。它们有一个充满气体的囊,叫做鳔,它使鱼能够在水中沉降、上浮和保持位置。只有鳐鱼和鲨鱼没有这个器官。鱼类还有用来呼吸的鳃,大多数种类的鳃被鳃盖骨覆盖。鳃位于头的两侧,嘴的后方,用来过滤从嘴吞入的水,从水中获取氧,然后从被称为鳃裂的开口处将水排出。不同种类的鱼的大小差异很大。它们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面板上覆盖著鳞片,其大小和数目不同。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做侧线,是感觉器官,用来确定方向。一些硬骨鱼的肌肉被一些细小的骨头分隔开。 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鱼类有圆形无颌的嘴,现在只有70种这样的鱼存在,形成无颌鱼类。在这些鱼中,七鳃鳗最为著名,它们没有鳞片,细长的体型圆圆的,很像鳗鲡。七鳃鳗通过带吸盘的嘴附在别的鱼身上,吸食寄主的血液为生。其他的鱼分为两大类:硬骨鱼和软骨鱼。 硬骨鱼有一副骨骼。这类鱼中有原生的硬骨鱼,骨骼中只有一部分是硬骨。例如总鳍亚纲鱼类(包括空棘目鱼),肺鱼和鲟鱼类(例如鲟鱼),这些鱼和更进化的硬骨鱼的区别是:硬骨鱼的骨骼完全由硬骨构成。海鳝、鳎和刺盖鱼作为硬骨鱼的代表,外形各异,但都有极对称的尾鳍,并履盖著细小的鳞片(只有少数例外,包括鳗鲡和一些鲤鱼)。硬骨鱼分为几类。鳗鲡类是一些幼体看上去与成体差异很大的鱼。鲱鱼类是一些过著群居生活的鱼。鲤鱼类包含几乎所有的淡水鱼。河鲈和金枪鱼类是尾鳍有坚硬的辐条支撑的鱼类。它们被称为“刺鳍类”,构成硬骨鱼类中最大的类群。 软骨鱼有一副完全由软骨组成的骨架,并由钙加固。这类鱼主要是鲨鱼和鳐目鱼。 鳗鲡出生时是一种身体扁平的小鱼,称作“小鳗鲡”。成熟时它们有一个很长的光滑的身体,一般无鳞,沿着背部是一条连续的鳍。鳗鲡生活在欧洲和美洲的河流和湖泊中,它们迁徙到北大西洋西印度群岛东北部的藻海,在那里繁殖后代。幼仔出生后它们便死去。小鳗鲡在穿过大西洋返回的途中,呈现出成体的形态,在归途中,它们也开始在马尾藻海中生育。 鲱鱼生活在北海、英吉利海峡和波罗的海。成鱼有一个淡色的腹部和一个深蓝色或近黑色的背。像沙丁鱼和西鲱一样,它们过著群居生活,有时几千条鱼生活在一起。对于每条鱼来说,这是有效的自卫方法,因为对一个捕食者来说,只能在许多鱼中选择一个目标。当被袭击时,鱼群几乎立即消失。 属于鲤鱼类的鱼有几千种,几乎遍布全球。这些淡水鱼有很大的鳞片,它们的牙齿不是固定在颌上而是固定在咽喉上。它们的嘴能够向前移动吸住食物。鲤属中许多种类主要生活在亚洲和欧洲平静的江河、小池塘和湖泊中,各个种类的形状和色泽的差异很大。有些种类只有很少几个大鳞片(镜鲤鱼)或几乎没有鳞片(草鲤)。这些鱼很容易养殖,养殖者已创造了许多变种。鲤鱼主要以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产卵季节要看水的温度,不能太冷(至少20℃)。雌鱼生产成百上千个卵,但大多数小鱼苗一出生,就成为其他鱼甚至成年鲤鱼的食物。刺鳍类大约出现在6千万年以前。鲈鱼是这类鱼的典型代表,它们的鳍都由坚硬、锋利的辐条地撑,巨大的尾鳍有刺。鲈鱼生活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湖泊和河流中,它们吃无脊椎动物和小鱼,包括它们自己的幼鱼。这些鱼的其他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例如金枪鱼和剑鱼,它们都是强有力的游泳能手,每小时可以游100公里。 金枪鱼的体重能达500公斤,是食肉动物。在鱼类中,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 即能保持高于水温的体温,它们的种类包括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以及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 鲨鱼和鳐鱼是现代软骨鱼类动物的主要代表,软骨鱼类可能在4.1 亿年前就已出现。正像它们的名字所表明的,它们有一副由软骨组成的骨架。软骨是一种充满钙时变硬的柔韧的材料,是像骨一样的固体。软骨鱼在温带和热海洋中大量生长。它们在水中用鳃呼吸。鳃通过头部后面的几个鳃裂直接同外界交流。软骨鱼大约有550种,其中370种是鲨鱼,其他基本上由身体扁平的鳐鱼和电鳐组成。

Fish 鱼类 Albacore 青花鱼 anchovy 凤尾鱼,鳀鱼,银鱼柳 ayu / ayu fish (日语)香鱼,英文为 aroma fish bass 鲈鱼,河鲈 white bass 白鲈 blackfish / tautog / tog 黑鱼,黑鲸(包括Hogfish和青鲈cunner) hogfish 黑鲸的一种 bluefish / scad 竹荚鱼类,美洲大西洋沿岸的青鱼 bream 鳊鱼 sadded bream 尼罗河中的一种鳊鱼 striped bream 斑纹鳊鱼 buffalofish 牛鱼(一种北美黑色大淡水鱼) butterfish 一种溜滑的鱼 carp 鲤鱼 grass carp 草鱼,鲩鱼 silver carp 白鲢 catfish 鲶鱼 basa / basa catfish / Mekong catfish (越南语)鲶鱼 pangas catfish / tra 鲶鱼的一种 white roughy / bocourti 鲶鱼的一种 cobia / sergeant fish / crabeater / lemonfish 军曹鱼(一种产于热带海洋黑鳕鱼),也称食蟹鱼 lemonfish 柠檬鱼(军曹鱼的一种) codfish 鳕鱼类的统称 black cod / sablefish 黑鳕鱼,裸盖鱼 Cape capensis / Cape hake / Cape whiting 鳕鱼的一种 coalfish 黑鳕鱼 cod 鳕鱼,又称lingcod或ling cod cheeks 一种上等昂贵的鳕鱼 cod’s maw 广肚 cod tongues / cod sounds 鳕鱼鳔 cusk 鳕鱼的一种 haddock 黑线鳕,鳕鱼的一种 hake 鳕鱼的别称 lingcod 鳕鱼 pollock / Boston bluefish 波士顿青鱼,产于美洲大西洋海岸的一种鳕鱼 rockling 鳕科鱼类(产于北大西洋沿岸) scrod / schrod (去骨的)鳕鱼片 whiting 一种鳕鱼,小鳕鱼 croakers / drum 鼓鱼 croakers yellowfish / yellow croaker 黄鼓鱼 corvine / yellow croaker 石首鱼,黄花鱼 spotfin croaker 斑鳍鼓鱼 redfish / red drum 雄鲑,红鼓鱼 white sea bass 太平洋犬牙石首鱼 kingfish 无鳔石首鱼 weakfish 鼓鱼的一种 spot croakers 斑点鼓鱼 crucian 鲫鱼 dace 鲮鱼,鲦鱼,雅罗鱼 dentex 产于地中海及北非大西洋沿岸的海鲷 dogfish / Cape shark 角鲨,狗鱼 Cape shark 一种白斑角鲨,又称spiny dogfish dolphin fish 海豚鱼,鲯鳅鱼,又称Mahi Mahi(夏威夷语),适合做生鱼片) mahi-mahi (夏威夷语)海豚鱼,鲯鳅鱼,适合做生鱼片) dory 海鲂 John Dory / Dory / European John Dory 海鲂 Pacific dory / China sole 太平洋海鲂,牙鳎鱼 eel 鳗鱼,鳗鲡 American eel 美洲鳗鱼 anago (日语)海鳗=conger eel conger eel / marine eel 海鳗 eel ladder 梯状鳗鱼 elvers / angulas / baby eels 鳗苗 European eel 欧洲鳗鱼 garden eel 花园鳗鱼 lamprey 七鳃鳗 moray eel 欧洲海鳗 short-finned eel 短鳍鳗鱼 snowflake moray 欧洲雪花海鳗

这只是冰山一角,一小部分,鱼类分类实在复杂,你的问题涉及到的是一门学问了,可以上20学时的课了,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用!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存在的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不属于鱼类。鲸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鲸目

亚目: 须鲸亚目,齿鲸亚目}

海豚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鲸目

科: 海豚科

}

海龟

海龟是龟鳖目海龟科动物的统称。适应水生生活,四肢变成鳍状,利于游泳。{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亚纲: 无孔亚纲

目: 龟鳖目

亚目: 曲颈龟亚目

科: 海龟总科

亚科: 海龟科、棱皮龟科}

海豹

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亚目: 鳍足亚目

科: 海豹科}

太多了 加在一起有上万种 怎么说啊 你要是想找某种鱼的资料可以把鱼的名字说出来

我国鲨鱼的种类和数量各是什么?

鲨鱼在水里可以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水里,由近既远的传播,当它遇到障碍物(鱼或著别的食物)的时候就会反射回鲨鱼那里。鲨鱼由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判断食物和它的距离,然后捕食。 对血腥味非常敏感!嗅觉非常灵敏 对 它的嗅觉是很敏感 那是他捕食的一方面 但鲨鱼可以通过发出电磁波来判断食物的存在否 以及食物的种类 这也是它们捕食的一方面 鲨鱼的视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并且鲨鱼还能探测电磁场的微弱变化,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的载体(如肌肉的运动)。因此即使在没有光线的地方也能感知到猎物。 嗅觉非常灵敏 鱼的眼睛几乎没有好用的,鲨鱼主要是靠嗅觉来探测猎物. 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特别是能很快闻到血腥味,它们还能传音波,利用听觉寻找猎物。 鲨鱼在水里可以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水里,由近既远的传播,当它遇到障碍物(鱼或著别的食物)的时候就会反射回鲨鱼那里。鲨鱼由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判断食物和它的距离,然后捕食。

鲨鱼的视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并且鲨鱼还能探测电磁场的微弱变化,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的载体(如肌肉的运动)。因此即使在没有光线的地方也能感知到猎物

嗅觉非常灵敏

鲨鱼主要是靠嗅觉来探测猎物.

鲨鱼的视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并且鲨鱼还能探测电磁场的微弱变化,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的载体(如肌肉的运动)。因此即使在没有光线的地方也能感知到猎物 在海里视力应该不会很好,可以靠听觉和臭觉, 你知道吗 所有的鱼类都是近视眼,水的透光强度比空气小,水中光线 较弱,它们很少能看到几米以外的物体.这...较差,它靠回声定位术(声纳系统)来确定方位,避开障碍,捕捉食物. 尾巴的妙用 动物的尾巴形形 *** ,它是靠嗅觉来捕食的 靠它的嗅觉 它们有灵敏的嗅觉. 用嘴

用嘴,自猎物由下而上的冲刺。 鲨鱼的视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并且鲨鱼还能探测电磁场的微弱变化,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的载体(如肌肉的运动)。因此即使在没有光线的地方也能感知到猎物。

有的鲨是集体捕食 有的是独自捕食

但它们嗅觉都是非常灵敏

鲨的牙齿十分锋利 大白鲨有九排牙齿 共九千多颗 想想被它咬一口......... 嘴! 鲨鱼嗅觉是很敏感的,海水里的一点点血它都能找到从哪来的. 靠嗅觉,有一点血的味道它都闻得到。 鲨鱼一般是先一口咬住猎物,将猎物拖到水下,待猎物挣扎激烈度减缓时,松开嘴,再一口将猎物要死,然后吃掉。 闻到血后,用嘴撕掉 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对血的灵敏度就更高了。一般捕食就靠发出电磁波与嗅觉。

先闻,然后:1.若猎物大,就撕,再吞

2.若猎物小,就不会吃or一口吞 鲨鱼能够感受到微弱的电磁场,因为肌肉的运动是靠电磁波来 *** 的.所以每个生物都是一个电磁场,这样鲨鱼就能够捕食 因为它的嗅觉比较灵敏 嗅觉和视觉,它会追寻血腥味和功击一切会动的生物 嗅觉,并且能发出波来判断方向位置。 鲨鱼是近视眼…不过它的嗅觉很好…它是靠血腥味来捕食的…

家养鱼的种类

有海水鱼 有淡水鱼 淡水鱼又分热带鱼 冷水鱼 鱼的品种不计其数 光海水鱼就上万种 淡水鱼就不用说了

爵go鱼,又作嶂蝗鱼(《黑龙江外记》),鳍蝗鱼(《三姓志》).随音讹作秦王鱼(《金史地理》),秦皇鱼.鲜蝗鱼,满语称作阿真.鲜蝗鱼又作鳍鱼(《清稗类抄》),或作牛鱼.其中有将鲜鱼作牛鱼者(《柳边纪略》),亦有称鲜鲤鱼或鲜蝗鱼为牛鱼者(《盛京通志》,

《吉林通志》),皆因鳄蝗鱼头略似牛,或因其大如牛,一尾之值与牛同而称牛鱼,不过牛

鱼之称,在辽金时代就已盛行.另外鲜鱼或鲜蝗鱼在黑龙江下游出海口处又被黑斤,济勒弥人通呼为麻勒特,或麻特哈鱼,这在曹廷杰的《西伯力东偏纪要》中有详细的记载.

鲜蝗鱼在历史上主要生长在黑龙江,松花江和黑龙江近海深水处,牡丹江,乌苏里江亦曾生长.对此,有关文献不乏记述.牛鱼出浑同江(周麟之《海陵集》); 1-0蝗鱼出黑龙,混同等江(《清稗类抄》第十二册);牛鱼(鲜鱼)混同,黑龙两江,虎儿哈河皆有之

(《柳边纪略》).这里的混同江系指松花江(亦有指黑龙江者),虎尔哈河即今之牡丹江.

这说明清代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都有鲜蝗鱼生长.民国时期鲜鲤鱼在松花江中也是很

多的.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牡丹江已根本没有鳄蝗鱼的踪影了,松花江还偶尔能

见到,但亦属凤毛麟角了.不过有件趣闻,犹能给人们留下一点难忘的记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省内某报载,佳木斯附近松花江段有一头牛在江边饮水,被一条鲜蝗鱼咬住牛角不放,牛退鱼进,最后将鱼拖出水面,被附近农民打住,足有三五百斤(仅凭记忆).

2000年人冬时节在嘉荫县永安,新发两村因黑龙江水浅而捕获的长3米重130公斤的大

蝗鱼和分别是40多公斤和30多公斤的鲜鱼漫话好蝗鱼亦属罕见新闻,但这和以前的大鱼比已属小鱼了.

蝗鱼是定居性的底层,肉性淡水鱼,不作长距离徊游,主要栖息在大江夹心子,江汉等

水流稍缓,砂砾底质的地方,喜欢分散活动.黑龙江中黑河市的小乌斯力,黄旗营子,萝北

县的肇兴江段,同江,抚远间的勤得利农场江段为鲜鲤鱼的丰富水域.鲜蝗鱼冬季在大江

深汀处越冬.达到性成熟的最低年龄为16年,据文献记载蝗鱼寿命可活百年.蝗鱼大

者二三丈,小者二三尺,重二三百,三四百斤,大者千余斤.

1979年勤得利农场曾捕获一条长390厘米,重1002斤的蝗鱼,年龄为54龄.据有关方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黑龙江捕过的接近千斤或超过千斤以上的大蝗鱼共有12尾.1961)年在嘉荫曾捕到一尾大蝗鱼重1 200斤;1965至1982年在逊克共捕获3尾千斤左右的大蝗鱼;;1965至1982年在勤得利农场,共捕获4尾千斤左右的大蝗鱼;1986年在漠河捕获一尾蝗鱼重900余斤;

1961至1984年在萝北农场(今名山农场),江滨农场分别捕获一尾重2 100余斤和一尾重1 120斤的大蝗鱼,前者堪称蝗鱼之冠.乌苏里江产蝗鱼不多,仅1951年在饶河蝗鱼窝子岛捕获一尾重1100斤的蝗鱼.1961)年在嘉荫捕获的1200斤的蝗鱼,县政府还专程派人送到北京,制成标本,在北京博物馆展览.

鳄鱼,其生活习性与蝗鱼基本相同,性成熟年龄较蝗鱼早,捕获最大鲜鱼记录的为

204公斤,全长达230厘米,年龄为45年.1957至1985年29年间全省蝗鱼产量最

高的年份是1984年,年产204吨.其中达到和超过100吨的年份为1976年100吨,1981

年141吨,1982年165吨,1985年175吨.

产鲜蝗鱼最多的县份为萝北,抚远等县.其中萝北县每年可捕捞6万斤左右,抚远县捕获鳃蝗鱼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捕获5一3万斤,当然也有一年甚至连续几年一尾未获者.在辽金之际,称为牛鱼的终蝗鱼即受到重视,他不但是皇室的珍品,更是宴请使臣,赏赐群臣的珍俊.据周麟之《海陵集》载:有梁大使者,先朝内侍也.人馆传旨,赐金兰酒二瓶,金鱼,牛鱼二盘.说的就是将牛鱼等与金兰酒并赐使臣.《二老堂杂志》亦载:周枢密麟之充金哀宗谢使,金主爱之,享以所钓牛鱼,非旧例也.枢密糟其首归献于朝,同馆王龄呼为'鱼头公'.闻金人甚贵此品,一尾之值与牛同.这都充分说明了鲜蝗鱼的珍贵.

因此,早在金代鳄鲤鱼就已成为朝廷的贡品,《金史 地理志》载:会宁府岁贡秦王鱼,大定

十二年罢之.到了清代,鲜蝗鱼则作为每年向清政府必进的贡品.岁贡惟9蝗,哲绿,

纽摩顺三种(《黑龙江外记》).但每年黑龙江将军具体贡进多少尾却无详细记载.进贡

鳃蝗鱼主要归吉林将军完成,这是因为鲜蝗鱼的主产地在吉林将军管辖区域.清廷把鲜蝗鱼作为贡品至少始于康熙年间,一般在每年十一,二月进行.具体贡额不一

.据《吉林通志》打牲乌拉册报和《通志》转录道光间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每年进贡均为3尾,但《吉林通志》又详载每年呈贡鲜鱼为两次,每次各10尾,似为定制.查光

绪《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卷二采捕蝗鱼一目所记内容大体与《通志》相同,惟《全书》记有具体进贡时间为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为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奉朱笔改定清

单一件.管理打牲乌拉吉林将军初次进朱笔鳍蝗鱼十尾,不拘尺丈.第二次进朱笔婚蝗

鱼十尾,不拘尺丈.接着又写道:朱笔自明年起,按朱笔改定数目呈进.两次虽然共进

20尾,但似乎这是特例,而不是定制,每年具体进贡数目则要根据朱笔改定而定,盖《通

志》系将特例误为定制.应该说,进贡3尾亦好,20尾亦好,均应视为非定制.《通志 食

货 土贡》中一句话说得十分明确,打牲乌拉总管等应交鲜蝗鱼,妒鱼,杂鱼,无定额,俱据

各该属咨送.不过,另据《通志》记载:鳍(鳃)蝗鱼三尾,伯都呐,三姓等处呈进,三姓,贡

鲜蝗鱼二尾,长八尺.光绪《三姓志 贡品》亦黑龙江史志2001年第2期载:于同治七年奉文,将阿勒楚客应进八尺以上鳍蝗鱼二尾,六斤以上岛鱼二十五尾,改为三姓进送.说明还是有定制的,只不过吉林将军至少不能少于三尾,而朱笔钦定的数不管多少都是必须完成的.虽然阿勒喀副都统的贡额已改归三姓副都统完成,但他并不是已经彻底无事,一直未停止纳贡.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初旬,因江水暴涨,致使圈养的蝗鱼有多尾被水冲走.至秋,

又因江水甚浅,恐难捕获,不敷贡额,于是使派员驰赴三姓所属各城厅协助分头采捕,勿

致疏虞,以全要贡.(《清代东北阿城汉文档案选编》第195页(《阿勒楚喀副都统街门为

伤属保护采捕蝗鱼全贡事致拉林协领等札文》).

捕打进贡的蝗鱼在每年谷雨或芒种节进

行,出派委官,领催等员弃和打牲丁共00人,前往边外产鱼各河荡网捕打,随时送鱼圈圈

养.蝗鱼圈设于江干佐近与江水相通的水港内,用长1丈余,直径1尺许的圆木围栅而

成.捕得蝗鱼及时放入圈中,既要防止水浅使蝗遭受薰热之灾,又要防止因水大冲倒

栅杆致蝗鱼顺流逃逸.因此,圈内不但要蓄水适度,鱼食亦要充足.松花江岸至今还留

下许多鱼圈之名,

哈尔滨附近的蝗鱼圈即是当年圈养鲤鱼准备进贡的场所.凡圈养的蝗

鱼等到立冬或小雪节之后派遣员弃及打牲丁77人捕捉,往赴伯都呐(扶余),巴延河挂冰,

谓之冰鲜,待江冰冻结实时由总管报明吉林将军勘验.第一次,由将军单衔具奏呈送,第

二次由将军,总管衔具奏呈送.进贡的蝗鱼由晓骑校一员,领催一名,珠轩头目,镇副4

名,携带兵丁由释车送往京城总管内务府.鲜蝗鱼是筵中的上品.

清廷征调鳄蝗鱼,一是满足于宫廷生活之需;一是用于恭祭九祖,佛堂,奉先各殿;另一是用颁赏外藩.

鲜鲤鱼有骨(脆骨)无刺,肉白多脂,至为肥美,肉脂相间,食之味佳,蛋白质含量高.

可以制成许多美味佳肴.因其肉肥美多脂,当地居民食用时,多用冷水下锅清炖,为防腥

而不宜油煎,另外亦可将肉或肚切片溜之,即溜蝗鱼片,溜蝗鱼肚;亦可红烧或做肉段等各

菜肴,肉还可用来包饺子.鱼软骨,鱼筋可加工成名菜.各地吃蝗鱼的方法不尽相同,各

具特色,如抚远的红烧白塔,是将蝗鱼鼻子和蝗鱼筋同时红烧,摆盘造型特异,吃起来,

香脆,别有一番风味(新编《抚远县志》).

依兰在民国以前的蝗鱼乾子,亦比较出名,为依

兰人特别食物之一.其作法是将鱼肉切成寸方,尺许之长条,晒干,食用时加油酱,椒,姜,

用锅闷后食之.赫哲人喜食生鱼,也常以鲜鲤鱼为原料,形成独具特的民族风味.至若

名厨经手,则可单以鲤鱼为原料做蝗鱼宴.据蝗鱼宴菜单所列共有6个凉菜,8道热菜,

4道细点.其中8道热菜有酒锅黄蔑全鱼,翡翠鸳鸯鱼翅,玉球金果铜锤,冰雪银耳鱼

腹,极乐斋冬菇,扒鱼唇蹄筋鲍鱼,酒醉金猴蝗鱼,雪衣豆沙香蕉等.看到或听到这些菜

名,不用尝,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足可令您垂涎三尺.

鲜蝗鱼最珍贵的是鱼子.如果将玛瑙红色的大马哈鱼子称为红珍珠的话,那么黑

绿色的鳃蝗鱼子则被人们称为绿宝石或黑鱼子.鲜蝗鱼子营养值十分丰富,有七

粒鲜鲤鱼子胜一个鸡蛋营养价值之称.由于产量少于大马哈鱼子,因此,鲜蝗鱼子更为

名贵.目前,每公斤鲜蝗鱼子价值数百美元,日益被国际市场看好.1978年全省出口24

吨,1985年出口23吨.其中生产和出口鳄蝗鱼子较多的县(场)是萝北,抚远两县和勤得

利农场.其中萝北县1985年生产2 500公斤,勤得利农场生产950公斤,抚远县1980-

1985年4年间共出口爵蝗鱼子4300公斤.鳃蝗鱼子(酱)成为这些县(场)的拳头产品.

鲜蝗鱼,

除了鱼肉之外,它的脆骨即鱼头为食中上品,关内重之,以为美于燕窝(《黑

龙江外记》),在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以前,蝗鱼头特别贱,须一车载之的一个大蝗鱼头售

价不过五百,自京中以此骨为贡品,鱼头遂不肯售,竞相晾晒发卖,每一肋亦须八九钱

漫话鳄蝗鱼矣.不过黑龙江,吉林土著最初却不知道爱惜,所以蝗鱼头又多为关内人收购走晒干准备高价销售.《竹叶亭杂记》曾记载一则笑话:说是莫清友先生在宴请客人时曾备设了

蝗鱼脆骨一菜,在座的乡人以为它是凉粉.翌日,见到莫清友便问:前日食君家所制凉

粉特佳,曾令人学制,总不能及,不知何以有此味也 鳃蝗鱼的胃可制造刮缥,用以粘纸补字,

刀刮用之,远胜掇糊.皮肤受伤,特别是因骑马而臀部无肤者,摊布贴之,胜似膏药.但制

造刮缥是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功艺的,制造刮缥自熬胃至刻缥非三阅月不能成器.不讲方

法,工艺不精或时间不到,也是不能制造成功的.

黑龙江将军那启泰(嘉庆三年至五年,六年至八年任职)曾调黑龙江人来幕府督造刮缥好几个月,始终未能成功,便是因为技艺不精.刮缥一块,大寸许,厚二分,有金钟,蕉叶,书函诸式,一匣尝贮九块,这是寻常馈遗物,后来又增加了新的款式,如尺长如意梓,大拱壁及悬磐等,这些雕镂得非常奇巧的刮缥,得之则较难.制刮缥,一般是不售卖图利的,不过点染土物,备上官送礼而已.

嘉庆年间,由于制造刮缥太多,鳃蝗鱼胃则被渔者居奇,遂须重金采买,渐及于黑龙江以外各

地.由于鲜蝗鱼,特别是蝗鱼个体较大,非钓所能得,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鱼叉叉.

这种方法源于赫哲族渔民.鱼叉,赫哲语称为阿静左布雇,为铁制扁平面三股脱柄叉,

叉裤上带有一个系绳的活铁环,绳的另一端系在长约4尺的木制叉柄上,叉到鱼后,铁制

部分留在鱼体上,而木柄则从裤中脱出,浮于水面,渔民可划船到木柄漂浮地点将鱼捉到.

曹廷杰在《西伯力东偏纪要》中对赫哲渔民用叉捕鱼作了简要介绍.若夫坐快马持叉取

鱼,则以剃发黑斤及喀喇人为最,尝于波平浪静时往江面,认取鱼行水纹,抛叉取之,百无

一失.西清《黑龙江外记》对用鱼叉捕获蝗鱼的方法作了细致的记述:捕之之法:长绳系

叉,叉鱼背,纵去,徐挽绳以从数里外,鱼倦少休,敲其鼻,鼻骨至脆,破则一身力竭,然后戮

其腮使痛,自然一跃登岸,索伦尤擅能.张光藻在《北戍草》中用诗对用鱼叉叉鲤鱼作了形

象的描述.鲜蝗鱼本号秦皇,网署难施力最强.却羡渔师叉法巧,能教跃出水中央.

另外19世纪末赫哲族使用捕蝗鱼的钩具还有蝗鱼钩,克日斯克钩.蝗鱼钩,赫哲语称秋特乐,满语称秋特拉,俗称痒痒钩.民国《依兰县志》对于用该钩捕鲤鱼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记述,但是使用这种渔具捕蝗鱼钩住的少,钩伤跑掉的多,破坏了资源,20世纪50年代禁用,为三层挂网所代替.

民国时期捕蝗鱼的主要钩具是快钩,又名滚钩,由山东传人,是捕捞鲜蝗鱼,大马哈鱼和其它江杂鱼的主要工具,亦因伤鱼,对资源增殖不利,1957年以后逐渐淘汰并停止使

用.打牲乌拉用网荡捕终蝗鱼的方法是每年四,五月,出派晓骑校1员,委晓骑校1员,委

官1员,领催2名,并出派珠轩达,铺副,打牲丁共260人,分为4起,每起65人,共用8块

大眼网,每两块一练,合为一块,顺江横荡,获鱼入圈.

冬季捕蝗鱼,采用的则是坐安口的方法进行.即于大江上用茅草覆作尖形屋,凿成冰窟,置灯窟上,人伺其侧,鱼在水中见灯光则趋赴之,渔人由窟投叉,适中鱼身取而得之.鳃鱼同大马哈鱼一样,也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这便是曹廷杰在《西伯力东偏纪要》一书中对黑龙江下游的东北海的一种叫做麻特哈或称麻勒特的大鱼,即辽金史本纪所载之牛鱼(终蝗鱼)奉旨送鱼的形象描述.据说这种大鱼长一二丈,大一二围,其头有孔,如江豚,涉波孔中喷水,高一二丈,旬然有声,可闻数里.因为当地的黑斤,济勒弥人皆不知岁月,特以江蛾为捕鱼之候,每于江面花蛾变白蛾时,时值五月,麻勒特送乌互路鱼人江.江面青蛾初起时,时值六月至七月半,送七里黑龙江史志2001年第2期性鱼人江.江面小青蛾再飞时,时值七月半至八月底,送达莫嘎(大马哈)鱼人江,皆至格林河口而返.从中不难看出用麻特哈(牛鱼)可以观候.正好与《演繁露》记载的:契丹主达鲁河钓牛鱼以占岁有关联.正因济勒弥人等原以为麻特哈奉旨送鱼,所以,当初他们不敢捕获,同时也不敢食用,后来逐渐改变了这种认识.

鲜蝗鱼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史氏鲜本身就有活化

石之称,黑龙江的史氏鲜是现存的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与恐龙共存的古生物.从丰盛的

蝗鱼宴的菜谱上我们看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从蝗鱼捕捞,圈养进贡,赏赐等,我们看到

了清代的贡赋文化;从蝗鱼留下的地名,我们也看到了地名文化.现在在黑龙江,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等地就留下了不少与蝗鱼有关的地名,有的直接命名鱼场,有的直接命为地名,如逊克县逊克渔场雪水温分场的蝗鱼卧子,嘉荫县的蝗鱼卧子鱼场;直接命名乌屿名

的,如同江市八岔乡西11公里黑龙江上的青黄鱼通岛,饶河县乌苏里江南通岛中段之东

的黄鱼窝子岛等都是因为这里盛产蝗鱼而得名.至于松花江岸的一些蝗(黄)鱼圈地名,

则说明了在清代这里曾是为皇室圈养进贡鲤鱼的地方.

在清代一些文人的诗歌中也有好多吟咏蝗鱼类似竹枝词的名篇佳作.如英和《卜魁

集》中的《龙沙物产十六咏》第四就是黄(蝗)鱼.森森三千里,江天一任游.捕防身硕

大,嗜为骨轻柔.作客罢弹铁,烹鲜嗤下钩.要知贵公子,终是钓鳌铸.不仅道出了鲤鱼

的特点,也写出了获得蝗鱼和尝到蝗鱼美味的喜悦.张光藻《北戍草》除有专叉蝗鱼的诗

以外,还有一首打得蝗鱼之后凉晒鱼胚子,蓄以备终岁之用的诗.网得鲜鳞载满车,长绳

穿贯晒庭除.客来不用歌弹铁,餐饭家家有食鱼.黄兆牧的《鸡林杂咏》中的打网松江千里情,大蝗分割小鲍烹描述的则是在松花江上捕获蝗鱼和白鱼分而食之的动人情景.就连乾隆皇帝对鲜蝗鱼也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咏嶂蝗鱼》目中写道:有目鲜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翁戟,头似戴兜黎.一雀安能啮,半豚底用投.伯牙鼓琴处,出听集澄流.寥寥八句,鲜蝗鱼的形态跃然纸上.鲜鲤鱼不但丰富了诗歌创作,也丰富了谚语,歇后语语汇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流行在同江,抚远一带鲜蝗鱼盛产区.生活谚语如:鲤鱼缥,粘得牢.大蝗鱼离水活不长,

莫日根(英雄)离群徒有名.捕蝗鱼不怕白头浪,掏熊胆何惧高山挡 气象谚语如臭李子开花,大蝗鱼咬牙.稠李果儿黑又甜,蝗鱼摆尾向前钻.歇后语如蝗鱼皮做的靴子—穿不烂.由于蝗鱼性成熟晚,再生能力差,产量低,生长慢,加之过度地捕捞,江河水位逐年下降和污染日趋严重,鲜蝗数量惊人地锐减,若不采取措施,鲜鲤鱼将会在黑龙江,松花江消逝.为此,新闻媒体已发出了救救鳄蝗鱼的呼唤.

其实,保护鲜蝗鱼早在清代就已提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日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在《为伤属保护采捕蝗鱼全贡事致拉林协领等札文》中就明确指出:对于鲤鱼,仍准本衙门循例采办,勿任私网阻挠.并希望伤队一体保护,以全要贡.解放后,对于鲜蝗鱼资源的管理目趋完善.

1957年,《黑龙江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首次规定了鳃蝗鱼的禁渔期,规定6月1日至7月1日禁止捕捞鳃蝗鱼,并规定了最低采捕标准,即蝗鱼1.5米,鲜鱼为1米以上.1982年《黑龙江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系例》规定了采捕鲜蝗鱼长度的最低标准,也规定了重量的最低标准,即蝗鱼2米,或65公斤;鳄鱼1米,或4公斤.但是只有这些还不行,爵蝗鱼的保护,人工繁值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已开始实施.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的赫哲人投人40万元,建成了4万多平方米的鲜蝗鱼养殖基地,

在祭敖包时,要宰杀牛羊等作为祭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好年成,祈求诸神镇住邪魔,降赐吉样,保佑人畜兴旺,万事如意.每次在敖包会上都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比赛等娱乐活动,最后是举行宴饮,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春节,它包括腊月二十三,农历年(腊月三十,正月初一至初五等数日).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仪式,这一天是火神回天的日子,火位正面摆放祭品,周围铺上垫子,火架里放上羊骨燃起,并把祭品放进火里,这时主祭人口唤,呼日耶,其余人向火叩头,祈求火神保佑.

农历年期间,在腊月三十摆上羊等供奉之物,供神祭祖,供完之后,大家食用撤下的供羊.在这些日子里,男女老少都停止生产.民族风储办黑龙详省招案馆哈派滨心鄂温克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兄弟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我国东北边疆,即大兴安岭岭北以西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兴安岭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次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呐河,甘南县等地,新疆也有少数人.鄂温克民族是讲究礼节,好客的民族,有着本民族的节日和礼仪.鄂温克民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敖包会,春节,米阔勒节和奥米那楞节.敖包会是鄂温克民族的盛大节日.敖包(蒙语音译,也译作鄂博),原指边界和路标的石堆,后来成为祭祀山神,路神和迷信活动的地方,即把敖包当作神灵的住地来祭祀.按传统习惯,平时每经敖斌王美那包,口念吨,嘛,呢,叭,:'-咪,吟六字真言,向上投石三枚,以敬三宝或献钱财,并供以酒肉或剪下马鬃,马尾系在敖包顶蟠杆之上.大型祭祀活动每年于春,秋二季进行,四,五月间及八,九月间各选择一活动,尽情玩乐.三十的晚上,老人们要祝福下一代,象自己一样健康,长寿.大年初一,家与家,屯与屯之间,要互相拜年,先拜佛祖,后晚辈向长辈,兄长叩头,受拜人给东西作为苗的一部分,放到了黑龙江中,另外,还被运抵广州,烟台等地养殖.以后每年将有近30万尾鲜鲤鱼苗放流黑龙江.勤得利农场的史氏鲜鱼试验站,自1988年以来,已累计向黑龙江放流史氏鳄鱼苗450万尾,有效地保护了这一自然资源,水中活化石的史氏鲜还在北京2000年黑龙江绿色食品周上大出风头.更令人欣喜的是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萝北鳄蝗鱼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筹划之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1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