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有哪些旅游景点?
问题一:湖北荆门有什么旅游景点 荆门市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推荐的景点,稍远一点可以到钟祥看看明显陵,是世界文化遗产,还值得一看。
问题二:湖北荆门有哪些旅游景点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二千三百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问题三:荆门旅游景点哪里最好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屈家岭管理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300万。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市、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市。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矿产累托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体系日臻完备。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和机电为特色的工业布局,拥有以荆门石化总厂、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洋丰集团、宝源木业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得中独厚、山川秀美,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明显陵文化内涵深厚,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漳河、温峡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 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和长荆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已建成通车的襄荆高速、正在建设中的荆宜、随岳高速和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水运资源得天独厚。东距武汉天河机场180公里,北距襄樊机场90公里,西距宜昌三峡机场90公里,航空条件尤为便利。 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位居三峡电网之内,是北电南送、西电东送交汇的通道,荆门热电厂三期建成后将形成18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断充实。 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全市正致力于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创新、亲民、务实的服务 *** 、责任 *** 和法治 *** 。 荆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是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 荆门热忱欢迎您来此洽谈商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在这里,您将亲自感受和体验到荆门是一座充满希望和魅力的城市。
问题四:湖北荆门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麻烦推荐一下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二千三百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问题五:荆门有那些名胜古迹 明显陵 位于钟祥市郢中皇城村,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和生母合葬墓。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按藩王墓规格始建,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以帝陵规制改建,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竣工。面积约50万平方米,陵区平面布局按“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以黄瓦朱墙,平面呈金瓶形状,墙周长约4730米,宽1.9米,高6.5米。罗城内陵墓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依次为新红 门、大红门、碑亭、华表、神道、石象生、棂星门、神龙道、内明塘、棱恩门、棱恩殿、二柱门、十五供、方城、宝城,九曲河蜿蜓其间,河上以五道御桥相连。1998年,显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显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元佑宫与文峰塔 位于钟祥市郢中镇。元佑宫,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建,清代续修,现存为明、清两代建筑群,它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御敕兴建的皇家祭祀建筑,是供皇帝返乡、皇室宗亲和州府官员朝奉显陵和举行重大祭礼活动的“焚修祝厘之所”。其建筑格局中轴对称,红墙周回410米。主殿三进,元佑殿居中,后为降祥殿,最后为三洞阁。其前为元佑宫门,东西为储、祉门。钟鼓楼拱侍环列。宫门前为琉璃琼花照壁,左右建保 祚、延禧2坊。文风塔,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建,为圆形实心砖石塔,由地宫、塔基、覆钵、相轮、宝盖和利刹头等6部分组成。塔式独特,通体雪白,似竖立的毛笔状,寓意文风鼎盛,故名“文风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书院 坐落在荆门古城象山东麓的文明湖北岸。南宋绍兴年间建洗心堂,设立书塾课读学子。经过元、明两代,书塾已毁。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荆门知州舒成龙在书塾原址上兴建了书院,以书院旁新凿的龙泉命名。书院由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三堂”,春华、秋实“两馆”,敬业、乐群“两斋”,尺木、文明“两楼”,寄畅、会心“两轩”组成,其规模宏大,布局巧妙。院内小桥流水曲折迂回,楼阁馆榭古色古香;回廊曲径,掩映在参天古槐与青松翠柏之间,鸟语花香,芳草如茵,极揽园林之胜。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名为龙泉中学后,沿用至今。
东山宝塔 耸立在荆门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天台山国清寺高僧智者禅师主持构筑。宝塔建成后,使当时名为长林县的荆门古城显得神采奕奕,所以民间流传有“立了东山塔,长林生头角”的谚语。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飞檐,八棱翘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自底层有螺 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 里外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升天塔 位于荆门古城北辰门东侧(现市磷肥厂内),始筑于公元1644----1645年,重于1675年。古塔实砌实心,共六层,每层出檐,隔面设半台假窗。
《荆门直隶州》记载,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荆门地方官绅为整治城区及近郊的渍涝,镇锁州城的漫水缺口,始建此塔,筑塔至三尺多高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荆门城,工程搁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荆门州牧舒成龙,把李自成农民军攻城战役中阵亡的双方将士的骸骨,集中埋于塔基下,在原址上重建塔改名为升天塔。它是明未清初阶级斗争的历史见证。
文峰塔 位于荆门古城南门内西侧的象山大道中端。石塔实心,通高20米,底部周长18米,五层八面,层层出檐,隔设窗。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小南门亦曰凤鸣门,塔建于此,犹如飞凤衔来文笔一支,又似孤峰兀起故名。横额刻有“文笔鸣凤”四字,意在希望荆门因之而文运亨通。
魁星阁 位于荆......>>
问题六:荆门的旅游 明显陵(X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荆门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漳河位于湖北省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地处古三国战场的中心地带,是张家界、古隆中、长江三峡等旅游热线的黄金腹地。漳河水库是拦截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沮漳河的东支──漳河及其支流建成的水库群,通过3段明槽串联成整体。位于漳河境内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工程宏伟,水域宽阔。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李家洲大坝气势恢弘,腰斩桀骜不驯的漳河而形成库容20.35亿立方米、水面10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象山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是一座以历史文化为背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象山风景区占地面积78公顷,景区内山、泉、湖、河相映成趣,楼、台、亭、阁顾影生辉。现建有华夏艺林园、动物园、盆景园、游乐园、百花园、张自忠纪念馆、陆夫子祠、荆门历代廉吏馆、荆门乡贤馆等景区景点。荆门历史上“三台八景”中的讲经台、老莱山庄、唐安古柏、西宝昙光、龙泉十亭均位于此。园内山体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文明湖常年碧波澄清,蒙、龙、惠、顺四泉冬暖夏凉,常年不竭。年接待游人100万人次以上,每年举办展览、交流活动10多次,现已成为市传统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廉政教育基地。黄仙洞及大洪山溶洞群“天下第一洞府,人间罕见云盆。”“黄仙山里黄仙洞,高广悠深气势宏,天下第一清誉远,迎来游客探峥嵘。”黄仙洞,俗称黄金洞,是国家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位于大洪山脉之南麓,坐落在钟祥境内,距郢中镇六十六公里。 屈家岭文化遗址位于屈家岭管理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河流风光秀丽,为华中自然风光旅游带。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中外闻名,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产,距今4600余年,为长江流域古文化的代表之一;有雁门口古战场、天子寨、绿林关、白龙观风景区、六大禅寺遗址、梁庄王墓等著名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寺庙遗址;有著名的现代革命纪念地黎家集苏维埃 *** 旧址、革命烈士就义旧址、黄家冲修械所旧址、下洋港迫降旧址、王家咀遇难旧址、枣树岭烈士墓等;有独具特色的中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还有万亩桃园,已种植桃、梨、桔等水果3万余亩,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与幽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洪山南麓山脉,距钟祥市区郢中镇30千米。从武汉市走207国道转皂当公路可到达。距武汉市区约190千米。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公园面积15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3%,平均海拔350米,最高海拔565.4米。公园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公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气象景观之精华,融奇花异草、古树名木、珍禽异兽、古洞飞瀑于一体,有称之为华中绝景的鹰子洞瀑布,气势磅礴的柳门口三叠飞瀑,有险峻陡峭的百丈深涧,幽静祥和的上下天池;有多种独具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的动、植物。鹰子洞瀑布落差40余米,两侧橙**的石壁上分挂着数百个蜂窝状洞穴,一洞可进,百洞可出,洞洞相连,状如迷宫。瀑掩洞,洞衬瀑,洞前银帘悬挂,彩虹飞架,瀑后绿草茵茵,奇形异状,相映成趣。史料记载,园内云台观,是真武大帝创立道教基业修炼地,誉为“小武当”。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西南的石龙镇境内。兰杭高速(武荆段)从公园腹地穿过,南边紧邻老......>>
问题七:钟祥市著名景点,荆门钟祥市著名景点有哪些 六合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2公里处九里 *** 乡六合村,在一高出周围10多米的岗地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涵盖屈家岭早期文化、屈家岭晚期文化,还有石家河时期及西周时期文化。?
边畈遗址
边畈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南11公里处九里 *** 乡边畈村余家山头。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高出四周40~80厘米。1983年3月发现。其中心位置的文化堆积层厚2.7米左右。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黑陶次之,其器形多鼎、罐、盆,均为手制。纹饰多按窝纹。其边缘地区文化堆积层厚0.5~1米左右,多泥质灰黑陶,白陶、夹砂红陶少见。陶器多鬲、罐、碗等。饰纹有弦纹,以轮制为主。?
马家寨遗址
马家寨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21公里处东桥镇金店村土房湾。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位于山岗上,与四周等高,南北长700米,东西宽600米,面积42万平方米。1955年12月发现。文化堆积层厚2米左右,内含有陶片、石器等。器形有罐、钵、盆、圈足器和石斧等。一些遗物具备东周时期的特征。
问题八:荆门市城区方园200公里有哪些适合自驾游的景点 有的呀~好吃又好玩的地方!
潜江生态龙虾城,世博会湖北馆,曹禺公园吧!
买个潜江一卡通去玩 更划算 可以有油卡送
问题九:春季里自驾游从湖北荆门到洛阳一线旅游有哪些景点 驾车路线:全程约447.8公里
起点:荆门市
1.荆门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象山大道行驶20米,调头进入象山大道
2) 沿象山大道行驶2.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泉口一路
3) 沿泉口一路行驶1.9公里,左转进入月亮湖北路
4) 沿月亮湖北路行驶4.0公里,朝襄樊/G207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月亮湖北路
2.沿月亮湖北路行驶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锡海线
3.沿锡海线行驶57.2公里,过孔湾大桥约190米后,直行进入锡海线
4.沿锡海线行驶11.4公里,直行进入燕京大道
5.沿燕京大道行驶2.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襄沙大道
6.沿襄沙大道行驶4.5公里,直行进入锡海线
7.沿锡海线行驶34.6公里,直行进入胜利街
8.沿胜利街行驶1.5公里,过右侧的美联胜利街购物广场约100米后,朝一桥方向,右转进入环城东路
9.沿环城东路行驶3.6公里,过汉江大桥约110米后,直行进入桥北东路
10.沿桥北东路行驶290米,右转进入解放路
11.沿解放路行驶960米,过左侧的海创广场约130米后,左转进入东风路
12.沿东风路行驶370米,右转进入大庆东路
13.沿大庆东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航空路
14.沿航空路行驶3.1公里,左转进入车城南路
15.沿车城南路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钻石大道
16.沿钻石大道行驶800米,朝新野/G70方向,左转进入奔驰大道
17.沿奔驰大道行驶8.3公里,直行进入S217
18.沿S217行驶21.2公里,进入S103
19.沿S103行驶20.3公里,左转进入S244
20.沿S244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新野大道
21.沿新野大道行驶17.7公里,左转进入Y002
22.沿Y002行驶840米,右转进入X022
23.沿X022行驶8.6公里,左转
24.行驶160米,右转
25.行驶7.5公里,直行进入中心大街
26.沿中心大街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X022
27.沿X022行驶10.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231
28.沿S231行驶5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X022
29.沿X022行驶8.6公里,左转进入沪霍线
30.沿沪霍线行驶2.3公里,朝二广高速/襄樊/洛阳/广州方向,右转
31.行驶450米,朝洛阳/许昌/兰考/G5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南阳西立交桥
32.沿南阳西立交桥行驶470米,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33.沿二广高速行驶159.0公里,朝洛阳/晋城/G36/G5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宁洛高速
35.沿宁洛高速行驶20.8公里,朝济源/晋城/G55/G3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二广高速
36.沿二广高速行驶670米,朝三门峡/西安/G36方向,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37.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匝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郑卢高速
2) 沿郑卢高速行驶390米,直行进入宁洛高速
3) 沿宁洛高速行驶3.7公里,在洛栾线/Z00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 沿匝道行驶510米,右前方转弯
5) 行驶3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滨河大道
6) 沿滨河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洛伊快速路
7) 沿洛伊快速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S252
8) 沿S252行驶5.9公里,右转进入伊洛路
9) 沿伊洛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永泰街
10) 沿永泰街行驶2.2公里,右转进入开元大道
11) 沿开元大道行驶......>>
问题十:湖北荆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位置? umum/sight/p_420000,420800请到这里找吧!所有旅游景点!
2006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中共沈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着眼于实现“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深入开展“开放年”活动,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1:43.5:50.4调整为5.5:45.8:4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18.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高出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5.8亿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出330.1亿元,增长31.6%。其中,农业支出10.6亿元,增长22.5%;科技支出7.5亿元,增长42.5%;教育支出33.8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46.8亿元,增长25.2%;城市维护费支出39.0亿元,增长35.6%。
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 95.3亿元,林业产值 6.0亿元,畜牧业产值121.0亿元,渔业产值13.5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1.4万吨;水果产量11.8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271.5万吨,增长13.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6万公顷,增长3.5%;植树4262.4万株。肉类总产量76.3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45.8万吨,增长7.8%;牛奶产量28.8万吨,增长35.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4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个;各类富民经济小区发展到3780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93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54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16万公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1个,其中省级以上的27个,年销售额317亿元,较上年增长31%;各类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68个。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18.9万公顷,增长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38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399个;拥有绿色食品138个,有机食品3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21.4 -6.2
#水稻 万吨 105.2 17.0
玉米 万吨 197.9 -14.6
小麦 万吨 1.9 3.4
大豆 万吨 5.2 -33.7
油 料 万吨 3.5 5.7
蔬 菜 万吨 271.5 13.6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6.3 8.4
#猪牛羊肉 万吨 47.5 13.9
牛奶产量 万吨 28.8 35.7
禽蛋产量 万吨 45.8 7.8
生猪出栏数 万头 409.8 13.1
牛出栏数 万头 57.1 36.7
羊出栏数 万只 68.0 4.0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50.4 10.6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55.1 13.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7.1 -5.7
水产品 万吨 16.2 8.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32.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671.9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增加值257.4亿元,增长27.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9.9亿元,增长3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6.7%。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758.6亿元,增长3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9.7亿元,增长45.2%。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189.4亿元,增长40.5%。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6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1种,省级名优产品94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1.8亿元,增长50.1%;利润总额74.4亿元,增长6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 辆 266605 92.7
#中华轿车 辆 63298 783.3
宝马轿车 辆 25808 165.1
汽车发动机 万千瓦 2870 85.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80681 18.2
#数控机床 台 15216 50.2
矿山设备 吨 106989 -5.9
水泥设备 吨 22250 4.1
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80 28.9
输送机械 万米 21.2 71.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4613 28.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72 33.8
化学原料药 吨 34758 4.0
轮胎外胎 万条 363 12.9
铝材 吨 45854 35.5
皮鞋 万双 3191 9.9
啤酒 千升 606427 13.5
液体乳 万吨 47.1 62.1
软饮料 万吨 118.2 22.0
味精 万吨 5.2 12.0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391.3亿元,增长19.7%;施工面积 3031万平方米,增长13.6%;竣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增长 11.8%;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1.1亿元,增长31.9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2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384.7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99.5亿元,增长35.2%;民间投资1106.1亿元,增长37.3%。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 5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3亿元,增长3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6.7亿元,增长26.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的1.8:38.2:60调整为2:40:58。完成工业投资694.3 亿元,增长 3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7.4%上升至38.8%。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0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城镇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1692个,完成投资133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4个,完成投资1022.2亿元。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82个。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电厂一期工程、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的5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沈阳机床搬迁改造、13万吨丙烯酸等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地铁一号线及延长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6亿元,地铁二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沈西、沈北开发大道、沈铁大道顺利竣工通车。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8.3亿元,增长30.2%。房屋施工面积3456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1185.3万平方米,增长1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43.8万平方米,增长 2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50.6万平方米,增长 23.6%;商品房销售额419.9亿元,增长 3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6.4亿元,增长30%。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7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846万吨,剔除玉米转化减少粮食运量因素,增长7.8%,铁路货运中集装箱发运量增长26%,钢铁发运量增长28.8%,工业机械发运量增长12%;公路货运量16700万吨,增长11.2%;民用航空货运量6.3万吨,增长10.1%。完成旅客发送量9598万人次,增长11.2%。其中,铁路3096万人次,增长7.3%;公路6152万人次,增长13.3%;民用航空350万人次,增长12.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7.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1%。其中,载客汽车31.1万辆,载货汽车9.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8万辆,增长48.2%。
沈阳与国际29个城市、国内3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83条,其中,国际航线34条,国内航线49条。运输飞机起降4.8万架次,增长13.6%;机场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亿元,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138.2亿元,增长25.7%。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9万门,比上年增长18.9%。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增长3.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322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39万户,新增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12万户,新增64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83.4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5.9万户,增长33.1%。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商品用途划分,食品零售额392.9亿元,增长14.9%;服装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14.1%;日用品零售额425亿元,增长14.6%。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汽车零售量6.8万辆,增长15.7%;数码相机6.2万台,增长92.5 %;移动电话89.6万部,增长17.2 %;房间空调器10 万台,增长42.6 %;摄像机4.2万台,增长61.0 %。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54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40家。连锁店铺达4500余个。
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3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3626.2亿元,增长13.9%,其中批发2728.9亿元,增长13.0%。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63项,外资额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全年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口总额26.3亿美元,增长18.6%;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增长13.4%。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82.7亿元,增长11.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8803万美元,增长177.5%;实现营业额12700万美元,增长43.4%;外派人员1.59万人次,增长10.9%。
截止2006年底,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4553 万人次,增长28.9 %,其中世博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8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40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272.7 亿元,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 2.3 亿美元,增长33.5%。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游客5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累计181家。星级饭店(宾馆)111家,其中,三星级54家,四星级15家,五星级5家。全市星级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 1063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0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4.5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26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4%。银行现金收入8944.4亿元,现金支出869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 12.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 244.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2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股票交易额2595.9亿元,增长2.2倍;国家债券交易额113.2亿元;基金交易额38.4亿元,增长4.9倍。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144家,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长1.6%。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17.9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36.4亿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8.3亿元,增长38.1%。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8.9亿元,增长0.8%;人身险赔付金额9.4亿元,增长1.1倍。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1.0,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6,居住类指数102.2。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2.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7.05。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6,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销售指数106.9;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2.3,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1.2。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4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2亿元,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5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5亿美元,增长56 %;出口6.2亿美元,增长15.4%。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重点实施了西部开发大道、胜利南大街延长、沈北开发大道和沈铁大道4条区域性交通干道建设工程,建成了卫工桥。开工建设兴华地道桥、北一路公铁立交桥、三好跨河桥、南阳湖跨河桥等桥梁工程。完成了105条二级以下街路、65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12公里农村公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33公里,总面积432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32 公里,路灯 15.3万盏,永久性桥梁233座。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710公里,比上年增加22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36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587标台,比上年增长3%,其中小公汽409标台。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42条,比上年增加6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9.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65公里,供水量 5.2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5.1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0处,供热面积达到15800万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295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3.8万户。
环境保护
全面展开生态城市建设,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市级环境优美村28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19个、市级绿色社区22个,创建安静小区19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实施了污染源烟尘治理、拆除分散供暖锅炉房、扬尘污染控制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市范围内拆除烟囱210根,锅炉297台,完成6万户棚户区的改造,搬迁企业45家,全市“三堆”覆盖率达到96%,建成区内裸露地面覆盖率达到92%。实施细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运行20万吨/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对细河24公里城市段进行了清淤工作,清除了3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底泥。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行动,对64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实施了48条街路机动车禁鸣工作。围绕噪声污染热点扰民问题,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城市绿化
主要实施了和平大街、方型广场等5块街头公共绿地,黄河北大街、东陵路、迎宾路三条出口路重点部位绿化工程,浑河南岸植树,以及市区内主要街路植树工作,新增绿地1.3平方公里。植树 6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14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74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26项。科技型企业达到5100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7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18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5项,国际先进95项);达到国内水平3075项(国内领先141项,国内先进2172项,国内一般762项)。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40.2亿元。专利申请43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77件;专利授权25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2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0007人,在校研究生25880人,毕业研究生 5575人。
普通中等学校472所。其中,普通中学348所,在校生3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85所,在校生5.5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5%。
小学校849所,在校生37.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
文化
成功举办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全年共组织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8起。
年末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659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1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52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721人,其中,执业医师1677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4人,注册护士16871人。
体育
参赛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创造了省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城市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新纪录,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举办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赛、沈阳龙舟大奖赛、“浑河晚渡杯”沈阳万人生态慢跑、奥林匹克健身路命名仪式暨“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哈啤杯”万人横渡浑河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体育人口达355万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沈阳足球赛区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21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46.9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72.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8.08万户、15.87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8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260元/月。4.47万户、8.58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3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800元/年,其他区为每人1000元/年。9.13万城市特困居民享受政府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432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4个,床位13455张,收养各类人员9436人。全年通过发售福利**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81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172.7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9.9万人,县(市)人口203.7万人;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6.93‰,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1‰,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上升0.2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0.02%。在岗职工9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6.3万人,增加0.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6.8万人,减少0.5 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2万人,减少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7.2万人,减少5.6%;第三产业57.4万人,增加3.4%。年末离岗职工19.4万人。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1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5.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0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51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1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07%。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全年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9812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392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415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4元,增长 15.4%;人均消费支出867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712.5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94.3元,增长12.9%。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新建成住宅1067.1万平方米,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9平方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2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