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东南部,地处厦门、漳州、泉州、金门“闽南四地”的中心地带,正在建设的翔安隧道,将使厦门岛内到景区的路程时间由现在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15分钟。香山原名荒山,海拔176米。南宋绍兴年间,首仕同安县主簿的理学大师朱熹,曾数次登临,因此山风景优美,草木皆香,逐将其改名为香山,并留下墨宝誉其为“真隐处”。2004年,香山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由“两片一带”组成,其特色为“古寺古松古戏,民俗田园风光”。“两片”即香山岩自然文史庙会景区和吕塘古村落民俗文化景区,中间连接田园风光带。香山岩景区主要景点有古寺、古迹、名胜和庙会活动。吕塘景区特色是古树、古厝、古戏。 香山岩景区山峦叠嶂,连绵十六个山峰,横贯二十八公里。其间山湖盆地、水库碧波荡漾,景色迷人。众多的文物古迹印证了香山与一水之隔的金门有着“五缘”之亲,主要景点有建于南宋年间香山岩寺、建于明代的徽国文公祠(又名香山书院)以及仙泉、狮球石等古迹名胜。 香山民间庙会: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香山民间庙会已经成了闽台地区民间朝圣礼佛的信仰的胜地。每逢正月初六香山佛祖诞辰,来自闽台地区的数万信众便自发前来朝拜,并举行各种民俗曲艺表演和迎神请火活动,整个庙会活动从春节一直延续吕塘村位于翔安区东南部,座落在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自宋末至1950年,吕塘村原村名叫“蓬莱保”。吕塘村的古树远近闻名,成了吕塘村的代名词。位于村口的古松林已有600年的历史,这是闽南地区松树龄最长、树径最大、分布最集中、占地最广的古老小林区。它占地百亩,现存260多棵参差不齐的古松柏。大部分树高数丈,最高的达到15米,多数直径1米,最大有1.5米。有趣的是,这片古松林所有的树枝都朝向祖居地方向—西南。据吕塘村洪氏族谱考证,该片古松柏林在明朝洪武二十年间(1388年)就有了。几经沧桑,清代时,村民又不断补植珍护,终使松林延年郁郁葱葱。如今的松柏林区是人们游玩歇息的好去处,站在松柏林区的岩石上,登高眺望,隔海的金门岛尽收眼底。沿着古松柏林山岗往下走,还有个盘龙谷。谷里有数十棵树龄几百年的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冠相互交错连接,遮天蔽日。大部分的榕树气根龙盘虬结,这样成群的榕树还真少见。古松林、古榕群中蝉鸣鸟叫,曲径通幽,行走期间,宛如置身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吕塘村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文化印迹。村里有许多精美的明清建筑,朴实厚拙,色彩斑斓,砖雕石刻、牌匾楹联,积淀着先人的智慧,同时也记载了闽南地区古村落发展的历史。吕塘村还保留有大量闽南古建特色的“九架厝”,这种古厝通风透气,除潮凉快,又避雷防风防震,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喜欢居住在“九架厝”里。“九架厝”外观一样,里面却有所不同,有的单进式,有的二进式,有三进式。古厝的面积都很大,大多有160平方米以上,屋顶铺黄泥瓦,两端的屋脊用砖涵与泥灰土混合,造成燕尾翘脊,美轮美奂。吕塘村的文化积淀深厚,高甲戏、歌仔戏、南音是这里的特色,自古以来吕塘村就是出了名的“戏窝”。1995年吕塘村梨园世家洪金盛创办了我省惟一的民办民间戏曲学校——吕塘戏校,是目前我省唯一民办戏曲学校。学校实行“零收费”工艺办学,先后为闽南地区输送了200多个民间戏曲演员,为闽南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学校曾15次组团到金门县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行程遍及金门的五个乡镇15个村庄,演出剧目30多个,演出场次75场,观众超过5万人次,成为厦门—金门“两门”文化交流最为常态化的项目。学校还多次出汶莱等国家交流演出。2006年6月,吕塘戏校被厦门市文化局确定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006年9月8日吕塘戏校与香港天下梨园第一村演艺公司签定协议,拟投资23亿元人民币,共同开发建设闽台戏曲大观园,使之成为集闽台民间戏曲保护传承教育培训、交流研讨、展演展示、影视制作、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于一园的全国首个闽台戏曲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坐落在大嶝岛东南端,占地八万七千多平方米。这里曾经历过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战的洗礼,一度成为战争废墟,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颗炮弹。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战地观光园设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阵地遗址”、“英雄雕塑广场”、“战地坑道”、“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馆”、“国防教育馆”、“祖国和平统一展览馆”、“空飘海漂史迹陈列馆”等。十几个景点,您可参与军事障碍训练、体能拓展训练、古炮射击、cs激光对抗、野营烧烤、模拟野战对抗等特色活动。 从2007年起,观光园景区开始组建战地艺术团,常年为游客开放表演大型实景马战艺术 《民族英雄郑成功》 、军事特技、传统杂技等特色节目,战马飞奔,驰骋疆场,特技打斗,场面恢宏,让您置身战场,身临其境。 “昔日两岸恩怨硝烟浓,今朝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观光园将以旖旎的海滨风光,独特的战地氛围,深厚的文化内涵,无微不至的热情服务,诚迎海内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 小嶝村位于翔安区大嶝镇,是著名的渔村。面积仅0.86平方公里,和金门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最近距金门只有3600米。小嶝经历过硝烟战火,如今小嶝地面上有原始状态的明碉暗堡、战壕以及对台广播的原址,地底下有纵横交错的坑道,一千多米长的秘密坑道横贯小嶝全岛,蜿蜒曲折如迷宫。小嶝四周水域辽阔,大海莹澈,盛产石斑鱼、黄花鱼、对虾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海豚也常在这一带出没。大海里礁石星罗棋布,是个天然的垂钓场所。小嶝的民居以闽南建筑“九架厝”为主,大厝冬暖夏凉,是休闲度假最理想的“渔家旅馆”。小嶝——金门海域之间有一明礁,叫“白哈礁”,南距大金门岛仅1800米,是祖国大陆离台湾大金门最近的地方。古名“陛下礁”(既皇帝礁)。此礁成为“近看金门,盼祖国统一”的上选之地,也是垂钓、嬉海、写生、摄影休闲之妙域。 “品泉”位于码头西侧沙滩上,三块石头排成“品”字形,中有一窟泉水,海水涨潮是整个泉眼被淹没,退潮后泉眼才显现出来,泉水清冽甘甜,是小嶝的一个奇观。 宋末理学名贤邱葵是小嶝人,他长期隐居小嶝,岛上留下了许多和他有关的文物和古迹,如棋局石、钓矶石、乐丘石等。离邱葵故居不远,有一座“顺济庙”和“英灵殿”,两座庙之间有一个湖,两旁种满柳树,湖边还有一处宋代遗迹“美人井”。在英灵殿的右侧有棵树龄650多年的铁树,被称为“八闽铁树王”,树干上分出了三支粗大的分枝,弯弯曲曲伸向不同方向,奇的是这铁树几乎每年都会开花。 小嶝村是个很适合避暑的度假地。根据规划,小嶝岛正被建成休闲渔村,主要功能区位于该岛的西南部。届时,岛上的350亩海堤围垦地将分成8大娱乐区,分别是:不沉海水游泳区(即盐浴场),拾贝与海泥浴娱乐区,休闲垂钓区,紫菜、海蛎养殖科普区,渔家特色餐饮与渔村康乐中心,涉渔体验区(可体验撒网、提网捕鱼、踩水车、摸鱼、喂鱼、捞鱼、开海蛎、织网、剪紫菜),工厂化水产养殖休闲科普区,苗种繁育休闲科普区。后堡月亮湾将成为海水天然浴场,规划抛沙3万立方米,建造50座小木屋。
梅山岛的梅山乡乡志
翔安区在岛外,具体你可以看电子地图。
南洋学院是个民办的具有大专资格认证的学校,翔安区是它的新校区,建筑比较现代化,老校区在岛内的思明区的金尚小区附近,学生住校,宿舍是由以前的工厂厂房改建而成,环境还好,只能是还好,因为厦门的环境都很好,这个是事实。
新生住宿问题,暂时考虑在翔安区,但是个别专业还是在金尚小区。
个人看法,南洋学院一般,不过比海洋学院好一些,比兴才更好一筹!
民办学校现在毕业出来找工作普遍比较困难,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希望你不要去,因为我也有同学在里面。
关于报考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QQ和我聊:164957826,交个朋友也好。大家都是出门人,多个朋友,多个照应,以后你到外面就知道朋友的重要性了!
以岛建乡,位于区境东南部,穿山半岛东南侧浅海中。东临峙头洋,南濒佛渡水道,与舟山市陀区的佛渡、六横、桃花诸岛隔海相望,西贯象山港,北依梅山港,与白峰镇的下阳、平阳村毗邻,经上梅渡口和梅东渡口的车客轮渡相通,与大陆“上白公路”和“沿海中线”连接。主岛陆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另有东部沿海的青龙、扑蛇两小岛和北部大陆方门山地以及沿海涂,乡域总面积34.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梅中村,距宁波市中心54公里,距新矸街道28公里。
梅山本岛是我国海岛中腹地开阔的海积平原岛,海岸线周长25公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平均宽3.5公里,地开呈足迹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积平原占本岛面积80%,沿海海涂占8%,低丘占12%。有耕地1140.7公顷,盐地831.5公顷,河流水库93.6公顷,山地272公顷,海涂666公顷。岛内丘陵最高烟墩岗,海拔148.8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现在是宁波市唯一保留的海洋湿地岛屿。 本岛陆域的形成,是居民400多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不断筑塘围垦滩涂而成的。展示了“沧海桑田”的地域特色。按照筑塘塘垦田的年代先后,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居民初期(约1600—1661年):时居烟墩山下的沈氏、张氏筑砂塘、里石桥塘和里百亩塘;时居洪家山的洪氏、纪氏筑门口塘,合计围滩垦田约500亩。清顺治18年(1661年),清廷颁布“海禁”,居民迁居大陆。二、两岛时期(1685年—1829年):清康熙23年(1684年),清廷诏令“弛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时居梅子山、盘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厂跟塘、大兴塘等塘;时居烟墩山和南汇山周边民众陆续建筑苔岙塘、里岙里塘、外塘、岭后畈塘、石桥塘、外岙塘、叶家塘、担峙厂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龙底塘等塘,合计围涂垦田6000余亩。此时已形成东部以梅山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烟墩山为中心的下岸两个小岛,中间隔三江浦。三、两岛合一时期(1830年—1910年):清道光壬辰年(1830年),东、西两岛居民于三江浦南、北两端筑八百亩塘,从此两岛合一。尔后又续建钟家塘、永兴塘、复成塘、沙里塘、茶厂王家塘等塘,合计围涂垦田9800余亩。民国时期灾害与战祸连绵,尚无筑塘围垦事迹。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灾”时,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飞机测量与实地数据核实:梅山岛陆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四、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宁波市工商局于岛南部永兴塘外筑围涂4950亩,建立宁波市国营梅山盐场;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会同白峰公社于七姓涂南部筑塘围涂1695亩,建立梅西联办盐场;碑塔生产大队于大兴塘外筑大兴塘,围涂430亩,建立碑塔盐场;梅山、炮台、盘峙三个生产大队于搀里塘外筑塘围涂950亩,建立梅东盐场;盘峙、里岙两生产大队分别在道头咀与下道头筑塘围涂各50亩,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联办盐场西北部筑塘围涂4050亩,建立七姓涂盐场。此时22年间共围涂造田12175亩。如此一线海塘逐渐外移,陆域不断扩大,形成今之岛域。至2006年,本岛陆域面积26.9平方公里。
岛内自然环境恬静优美,夏秋时节季风劲吹,风向以ESE为主,冬春时节季风风向以NM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冰雪罕见,常年无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独具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四季葱绿、宜人适物的小气候特点,素有“绿岛”之称,2004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誉为“生态乡”称号。 建区前,以盛产棉、鱼、盐三大产业为主,集体经济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列原镇海县21个乡镇前8位。建区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生态兴岛,绿色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2006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827万元,为1984年3850万元的8.7倍;农民人均年收入6951元,为1984年17平方米的2.6倍;人均存款4848元。2006年农业总产值11710万元,二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已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梅山乡自清代初期至今,既有种植粮油蔬菜和多种经济作物,又有捕捞、养殖多种海生鱼类、贝类、甲壳类、藻类等水产品,还有海水晒盐的传统产业。早在1836年,岛内已始种棉花,是原镇海县最早植棉区之一。1994年前棉花种植面积728.8公顷,年产值皮棉500吨以上;水稻种植面积260公顷,年产量2700多吨;西红柿种植面积160多公顷,年产量13000多吨,当时为宁波、奉化、舟山等食品罐头厂的主要原料基地。1982年从美国引进芦笋,至1989年种植面积56公顷,总产量450多吨,占当时宁波市芦笋外贸量70%。1995年成立“绿岛农业开发公司”,从日本引进西兰花(绿花菜)种子,种植面积发展到420公顷,年产量5860多吨,成为浙江省绿色蔬菜出口创汇基地。2004年10月,“绿岛”牌西兰花产品经浙江省农业厅审定为“浙江省无公害绿色蔬菜”,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6年,绿岛农业开发公司与绿洲蔬菜营销公司先后投资300万元,扩建塑料大棚蔬菜基地会计28公顷,年产超季节、无公害优质瓜果蔬菜950多吨,产值660多万元,“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此外还种植优质西瓜490多公顷,年产量7200多吨;无核蜜桔120公顷,年产量1600多吨;套种、间种日本蚕豆、法国梅豆、大豆等145公顷,年产量700多吨;哺鸡竹、雷竹和毛竹65公顷,年产优质竹笋60多吨;龙井茶18公顷,年产鲜茶220多吨;花卉38公顷,价格250万元以上。全乡有畜禽养殖48户,其中养猪户12户,年饲养猪1680多头;养兔4户,年饲养兔6200多只;饲养鸡、鹅、鸭共32户,共饲养家禽4500多羽。
民国时期,乡民已有海涂养殖蛏、蚶、蛤等贝壳的养殖户100多户。1982年以后,海、淡水养殖业蓬勃发展,至2006年,全乡有水产养殖户638户,养殖总面积750公顷,其中陆上养殖378公顷,海涂养殖320公顷,浅海网箱养殖52公顷。主要品种有甲壳类:东海梭子蟹、青蟹、亚洲对虾、南美对虾、竹节虾、基尾虾、白虾;有贝类:银蚶、毛蚶、蛏、蛤、蛤蜊、纹蛤、香螺、泥螺等;鱼类有:鲈鱼、大黄鱼、米鱼、美洲红鱼、石板鱼、黑鲷、欧鳗以及淡水鱼等;海藻类有:海带、紫菜等。年总产量3200吨以上,年总产值3937万元,已成为宁波市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梅山又是宁波市旅游“十一五”规划中的“国际休闲度假区”,随着梅山发展目标的定位,集体和个体投资经营的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等项目正在不断推出。至2006年底,主要企业有:绿岛农业开发公司的以大棚蔬菜瓜果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梅东海钓中心”、“梅港渔村垂钓基地”、“盘峙垂钓中心”、“梅西海钓塘”、“七姓涂饭店”、“碑塔钓鱼塘”和“环岛游艇”等。
海水晒盐是梅山乡的传统产业,现有盐田781.5公顷,其中国营梅山盐场330公顷,乡村联办盐场451公顷,从业人员共计700多人,年产优质食盐8万吨以上,年产值4000多万元。梅山乡是渔业强乡,至2006年,有海洋捕捞的中型机动渔船118艘。主要作业有:张网、串网、倭网、油丝网、旋网、揖网、海钓、撩海蜇、鳗苗网、蟹笼网和罾等传统作业,年捕捞各种水产品3000吨以上,年产值3850多万元。
(专注:2006年12月,宁波市海洋渔业局为保护象山港海域水产资源,会同北仑区农林渔业局发布《禁渔公告》,已处销乡内从事浅渔捕捞作业的小型渔船合计103艘,同时发放补偿金合计650多万元。)
梅山乡的工业发展于建区前,稳定于建区后,因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制约,故发展较慢、企业规模较小。至2006年底,全乡有民营个体企业78家,工业总产值22118万元,从业人员共2200余人。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食品加工、制冰冷藏、旅游帐篷、塑胶皮件、家用电器、注塑电镀、汽车配件、五金压制、模具电机、树脂化工、针织制衣、水泥预制、磨料磨具、包箱文具、客货运输等门类众多的工业格局。其中年产值超200万元的33家,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4家。其中4家企业的优质产品已有外贸出口实迹,如磨料磨具厂的“金冈砂”产品系列、通洲公司的水产食品、“安吉尔”家电产品、旅游帐篷厂的4大产品系列均畅销国内、国际市场。1988年至今,全乡有2700余名中青年农民前去全国各地办企业、务工或经商,其中宁波市内1600人、浙江省内500人、浙江省外600人,年经济总收入6200万元以上。
民国时期,乡内商贸业萧条,仅有里岙岭下、苔岙店跟两家店铺。1985年前,全乡只有梅山供销社和梅西供销分社及其各村代销店,共18家。1986年至2006年,群众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各类商店、酒家、旅馆、药房和农副产品收购商等已发展到267家,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超市9家。商店布遍全乡46个自然村,形成了以梅中村为商贸中心,梅东、梅西市场繁荣的局面。此外,现有乡村农贸市场7处,平均日成交总额3万元以上。还有500多名行贩,日夜奔波于宁波、舟山两市的农贸市场,专业、营销各种水产品。2006年底,第三产业增加值2220多万元,从业人员1250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4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