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金城江桥头水库可以钓鱼吗?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简体版| 繁体版支持IPv6

金城江桥头水库可以钓鱼吗?

广西河池农业农村局网站

请输入搜索内容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河池市、金城江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启动2022年禁渔期管理

2022-03-02 16:40 来源: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马翊分享微信头条字体:大 中 小打印

3月1日,是珠江流域进入2022年禁渔期的第一天,河池市农业农村局、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按照自治区、河池市及金城江区禁渔期制度实施方案,在金城江区城区、东江、白土等乡镇龙江渔业码头、渔船停泊点与河池市其他县区同步启动禁渔期管理,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项措施落实2022年度禁渔工作。

金城江区禁渔范围为辖区内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河湖泊、水库,禁渔期时间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禁渔对象为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无船、艇等载具)外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禁渔期间严禁收购、销售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捕捞的渔获物,严禁在自然水域投放鱼巢取卵、从事挖沙采石等影响鱼类生态的活动,因养殖生产或科研调查需要采捕天然渔业资源的,必须经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今年禁渔期,河池市、金城江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准备,在2月下旬就开始深入渔区、渔村、码头、渔船停泊点、市场、河鱼馆等场所开展禁渔期宣传和渔船禁渔登记建档工作,确保应禁渔船在3月1日0时前一律停止捕捞作业、封存网具。下一步,将加大检查力度,在非法捕捞高发、多发水域和时段实行蹲点驻守、分片包干,坚决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非法网具,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切实加强联合巡查执法力度,加大与公安、交通(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相互联动,加强行刑衔接,依法惩治非法捕捞违法行为,确保河池市及金城江区水域禁渔期制度的顺利实施,基本实现“江上无生产渔船、水中无作业网具、市场无捕捞江鱼”的禁渔管理目标。同时,在禁渔工作中鼓励、指导渔业从业者在禁渔期暂时上岸转产、务工,禁渔期积极参加安全和技能学习培训,对渔船、渔港、码头进行全面安全排查,确保安全度汛,为7月1日开渔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中山大道6号 电话:0778-2284611

邮编:546300

主办:广西河池农业农村局

桂公网安备 45120202000001 桂ICP备19003336号网站标识码 :4512000016 

河池的人口民族

有名的小吃 :金城江三鲜煮粉 白马街酸嘢 凉拌菜 老河池酸汤猪脚 烤鱼 香猪 香牛 ……,整个河池现在都是在种植经济核桃,东兰县还有板栗之乡的美誉,好特下面的寿司,翡翠家居装饰广场的二棉大妈,帕帕珍味的面包和奶茶,帕帕珍味旁边的罗城干捞粉,五中门口的大碗粉,五中对面的东北面馆,五中对面的王氏的凉拌粉,大洋那边一家的煮粉,H制造的牛肉汉堡三明治、泡芙、提拉米苏,柳穗的蛋挞,纪念碑下面的羊肉粉,纪念碑下面的甜心,贡茶的奶盖格蕾,大维的奶茶,百草堂的甜品和小吃,茶物语的黑丝奶惑、盆栽奶茶,大卡士的饭团,光头佬的包子,地下铁的丝袜,大小同吃的大肠包小肠,街吧的小吃和奶茶,白马街那家的手抓饼,老地委那家阿叔的炸串,风味街里现打的玉米汁,白马街的卤肉卷,原机电门口的那家快餐,秋菊的螺蛳粉,波波米亚的冰淇淋和拉茶,五小那边的麻辣烫,张阿婆的炸鸡,机务段正门进去一点的第一栋楼房那家只有夜晚才会出摊的馄饨,桥仆市场那边的一家石磨卷粉,铁中鸭脚,文化广场的美妞,咪咪甜品里的鸭翅,阳光美食的快餐,外婆桥的快餐。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99.1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4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9.79万人,增长5.22%,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6%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36.9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51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59万人,减少6.28%,年平均减少0.6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8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28.1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人减少0.46人。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2.94万人,占51.33%;女性人口为163.98万人,占48.6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17下降为105.46。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63万人,占22.45%;15-59岁人口为214.51万人,占63.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79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6万人,占9.7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壮族最多,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汉族人口为54.28万人,占16.1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45万人,减少 7.5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14万人,减少6.03%。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82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464人上升为429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034人上升为8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731人上升为3291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6097人减少为3858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7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77万人,文盲率由5.7%下降为4.96%,下降0.74个百分点。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4%,总量达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04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实现190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总量达132亿元,增速比“十五”加快13个百分点。

2011年1-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3.31亿元,同比增长5.6%;1-10月,财政收入完成41.03亿元,同比增长20.06%。

201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下降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0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44.56亿元,下降1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下降3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294亿元和114亿元,下降24.12%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5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2%,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4%目标之内。

201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18亿元,增长6%;财政收入50.23亿元,增长1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分别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2.8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以内。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增长8.1%;财政收入54.67亿元,增长8.84%(不扣除不可预见的政策性退税1.98亿元,完成56.65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6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4.33亿元、增加值137.26亿元,分别增长10.8%、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9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增长11%;招商引资内资到位249.23亿元,增长8.3%,外资到位1.01亿美元,增长44.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8%。 1991-2002年,河池市国有工业企业有运输车辆厂、有色工业集团公司、水泥总厂、特种水泥厂、汽车修配总厂、糖厂、造纸厂、矿业公司、电业公司、经济贸易中心、橡塑工业总公司和工艺制品厂12 家。有8 家为生产企业,涉及行业有机械、建材、矿冶、化工、制糖、造纸、食品、服装、木器等。主要工业产品有:方向盘拖拉机、小四轮后驱动拖拉机、水泥、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白酒、铅锑精矿、锌精矿、高铅锑合金、铅锭、2 号锑、金锭、银锭、Sb2O3 塑料编织袋、服装、3 号、4 号卫生纸、80 克每平方米B 级牛皮纸、瓦楞纸、本色松木浆板、“168” 牌系列高级圆筒卫生纸、餐巾纸、木衣架等。

2011年1-10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中有色金属和电力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0.25亿元和4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0.79%。

2012年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97个,完成投资60.48亿元;实施更新改造项目497个,完成投资57.41亿元。酒业、食品加工、茧丝绸产值增速分别达66.5%、24%、11%。广西有色金属产品、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启用,广西茧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河池·南丹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华锡集团、泰星公司分别成为锡多金属矿物加工、电子焊接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市级工业园区筹委会,优化市级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筹建河池大任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推动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建设。全市新增微型企业1200家、广西著名商标5件。 1991-2002年,河池市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都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通过进行基地和示范片建设,改善农业设施,大力推广良种和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行政执法,科学种植,除1994 年因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而减产外,其余年份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都不同程度提高。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9.41 万吨,为历史新高。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种蔗、种果、种菜、种桑养蚕,促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 年的464 元上升到2002 年的1511 元,农民生活明显提高。

1995 年,河池市农业局获农业部授予“农业系统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单位” 称号,农业局长廖天培获农业部授予“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个人” 称号。1998 年,农业局干部覃炳利、吴孟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称号。2000 年,市农业局被评为“河池地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基点调查’ 先进单位” 称号,潘寿宝、韦美秋等11 人获自治区农业厅授予种子系统、基点调查、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2012年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贴资金2.4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新增经济作物25.82万亩。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达288.7万亩,比上年增加20.42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区第一。牛、山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养殖面积保持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耕地占补实现平衡,新增耕地面积3000公顷以上。 河池金城江机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见塘山,距离河池市中心37公里。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跑道长2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42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

河池金城江机场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新开工的12项重点工程计划,机场海拔675米,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个机型。 2014年8月28日正试投入运营。 河池是桂西北区域中心,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还是历史的“兵家喉地”。河池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河池交通便利,金宜一级公路、宜柳高速公路、黔桂210国道、水任(金城江区水任村至南宁北)高速公路的建成,为河池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标志着河池中心城区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结束。

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786.85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62.51公里,三级公路994.883公里,四级公路7807.699公里,等外公路1721.766公里。各项公路里程指标分别为2002年管养公路总里程的1.90倍。河池基本实现了市政府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比2002年增长69.9%;全市1499个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267个、占84.6%,比2002年增加920个,增长2.65倍。 水资源丰富,有红水河、龙江、刁江、盘阳河、清水河、澄江、大小环江、布柳河、下枧河。船运方便。

2012年,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1001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Ⅳ级航道416公里),比2002年增加133公里、增长15.3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4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