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专业赛事”托起创业梦想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打造高原智慧农场,培育高原良种、精准饲料配方及野血牦牛等产品,助力畜牧业发展;网式雾化的便捷治疗装置,静享实时雾化,守护呼吸健康;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实现餐厨垃圾、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秸秆、小型垃圾站焚烧碳渣等的循环利用,降低垃圾治理成本……这些硬核科技,都是“青海造”。
2022年4月,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青团青海省委、中国民生银行西宁分行联合下发通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工作启动。汇聚各方资源,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海赛区和第八届“民生银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合并举办。2022年7月以来,企业组、团队组比赛渐次举办,众多前沿科技成果集体亮相,大赛数月的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回望来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青海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渠道,一直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而参赛企业、参赛选手带来的项目尽展优势与活力,充分展现了青海的“双创”力量。
斯特林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生产线。摄影:肖炀
硬实力,凸显创业者智慧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国内外均无此类产品出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频频在参赛者路演中出现的词汇,对应的是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核成果的创新创业项目,凸显了青海创业者的智慧。
有的项目因地制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带来惊艳赛场的创新技术。青海卓雅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主打高原智慧农场的企业。其团队展示的“万亩高原‘草畜一体化’经济循环圈”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利用高原良种繁育、智慧农业、精准饲料配方及野血牦牛冻精繁育等技术支撑“草畜一体化”经济循环圈运营,培育高原良种、精准饲料配方及野血牦牛等产品,打造产品溯源平台,联结产业上下游,用优质牧草供应野血牦牛生长繁育、生物有机肥生产供应。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层面的大幅提升,使项目一举夺得“初创企业组”的头彩。
也有项目紧贴日常生活,在医疗热点领域萌发创新意识。来自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雾化团队”,他们的“呼吸卫士——一种基于网式雾化的便携式治疗装置”项目在路演现场介绍了团队的目标:“打破传统雾化限制,真正实现雾化自由。”据该团队负责人张璐璐介绍,团队成员多学科交叉、专业优势互补,涵盖了电子信息、医疗、计算机等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创新创业道路勇往直前。目前项目已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项、外观专利1项。第一代产品自动控制系统已测试完毕,满足设计需求,在呼吸道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赛后,该团队已成功入驻西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得到了该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
“青稞酒糟产品开发及高值化利用”项目,紧跟行业研究前沿,为如何提升酒糟高值化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提供了解决途径,非常具有实用性。
参赛选手进行项目路演。摄影:宋翠茹
聚资源,催生经济新动能
“选择青海创业,既是看到了青海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是看好青海未来的发展前景。”青海省创业发展孵化器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青海近年来对于金融、创投风投等行业的全力扶持和悉心打造,让众多创业者信心更足。
在采访中,很多创业者表示,缺资金、缺专业人才、缺政策等是创业初期的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
那么,这些创业初期“痛点”怎样打通?在每一届大赛时,主办方会从创新创业、产业发展、金融资本、人才支持、营商环境五大方面详细宣讲,包括硬核科技、创新创业创造、大学生创新引导资金、高端人才奖励等内容。
针对优秀项目,主办方举办项目展示、成果交流对接、项目签约等专题活动,为了大学生或企业能够打破思想顾虑,也会提报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资金、政策等需求和配套保障条件,为项目尽可能地提供多方面支持。
2022年7月下旬,在青海净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赛的项目路演时,就有风投公司对该企业的“高原乡镇垃圾焚烧无害化循环经济项目”产生关注。
“赛后没多久,有两家风投公司主动上门到我们企业的项目研发现场,他们会对技术参数、研发进展、市场需求等逐一交流和了解。看到我们这个项目的市场潜力很大,表达初步投资意向,让我们挺欣慰的。”青海净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殷树春告诉记者。
2022年举办的第八届大赛承载着诸多期待:聚焦“创新引领,创业筑梦”的核心任务,以赛制再度“提档升级”、扶持力度加大等特点为大赛带来了新改变。种种优势,使得大赛自报名通道开放以来,共收到参赛项目354个,其中,企业组有83家报名,经过资格审核,54家企业符合参赛条件并参赛;团队组有238个团队报名,206个团队通过审核并参赛,企业报名数量创历史新高。
在前七届大赛中,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征集创新项目2448个,累计近1538组选手参赛,从报名参赛数量、项目质量、知识产权数量等方面深度凸显了大赛的社会影响力,创业者对大赛活动的积极性和认知度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大赛还鼓励推荐大学生优秀企业踊跃参加国家级赛事,八年来共向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推荐项目71个,累计7个项目获得全国赛优秀奖。
青海净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设备。摄影:殷树春
参赛选手进行项目路演。摄影:宋翠茹
搭平台,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选择。几年的时间,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然成为全省技术水平最高、社会关注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品牌赛事,成为全省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培育和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为众多项目孵化落地和市场化提供了很多难能可贵的机会,惠及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办好双创大赛就是希望为我们的创业者、创业团队搭好平台,把具有优势的创业力量整合起来,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从而催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是“高效斯特林发动机”,这是一家以研发与制造热能动力设备为主的技术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创始人肖炀和他的团队目标是,革新传统发电模式,让更多的百姓用得起廉价电。2020年,建成斯特林发动机整机厂,同年在青岛建成全国首个分布式斯特林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项目。
这颗创业种子的茁壮成长,缘于2017年参加第三届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企业组决赛一等奖。当时的青海新源动力还只是一个成立仅半年的初创企业。得益于各方的大力支持,2017年初,青海新源动力在肖炀创业团队的努力下,拥有的核心自主专利让高效斯特林发动机成本下降了一半,使用寿命超过35年。该发动机应用在低浓度的可燃废气发电和光热发电领域,一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00万吨,也让新源动力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掌握斯特林发动机关键技术的企业。
“参加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我们收获颇多。感谢这个平台对青海新源动力的认可和支持,给了‘高效斯特林发动机’更多的机遇。”肖炀由衷地说。
在大赛中获益的不只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净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公司一直深耕“企业+合作社+可追溯体系科技+养殖户”的组织模式,提供无污染的高端有机畜产品。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充分发挥了驻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引领发展,创业成就未来,新的时代呼唤敢为人先的创新者,需要担当有为的创业家和创业团队。现在,大赛已高度集聚了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资源,成为青海落实科技创业政策的最佳服务手段。大赛相关负责人称:“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我们将每年以无偿资助方式对大赛中优秀项目择优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20万元的资助,资助数量不超过20家。以奖补方式对给参赛企业和团队提供了服务的孵化服务机构择优给予支持,以提升其孵化服务能力,每家不超过10万元,奖补数量不超过20家。”
养殖业销售排行榜(畜牧业排名前十的企业)
一、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812100,该校地址位于青海省西宁湟源县西大街13号,是一所全日制农牧类高等职业院校。
二、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职业院校,经历了76年艰苦办学和跨越式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历史性的巨变。学院的成长历程,镌刻着老一辈开拓者艰苦创业、坚韧不拔的足迹,凝聚着新一代继承者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智慧,展示着全体师生员工“脚踏实地,立足青海,拓宽视野、面向现代化大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开放办学”的职教情怀。“十二五”期间,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在省农牧厅党委、省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髓,弘扬“创业、求实、奉献”为实质的湟源牧校精神,坚持走“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凝心聚力,改革奋进,为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现代农牧业职业教育特色名校,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学院设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农林科学系、农业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五个系和一个基础部。目前,学院开设24个专业(包括4个方向性专业),其中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植物保护(草原与饲料)、农业经济管理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兽医、宠物医学等5个省级重点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草原生态与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3个省级特色专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产养殖等6个院级特色专业,涵盖《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专科)专业目录》中农林牧渔、电子信息、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六大类。
全院现有教职工254人,临时聘用人员67人。校内专兼职教师211人,其中,专职教师149人,兼课教师62人,校外兼职教师124人,“双师”型教师为153人;校内专兼职教师中教授17人,副高职称68人;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21人,学位硕士55人;有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部级名师2名,5名教师顺利完成省教育厅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和“创新教学科研骨干”的培养;1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荣获全国师德标兵,1名教师获得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公共关系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畜牧兽医等四个专业教学团队被命名为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与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达成协议,聘用国家级专家彭力教授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利用中组部、团中央“第16批博士团服务计划”引进南京农业大学李延森博士参与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十二五”期间, 共招收高职生5672名,中职生853名,在校生总数由2010年的3108人增加到4008人,毕业生4653人。就业率由2010年的83.3%,增长为2015年的92%,增长8.7个百分点,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3%。
学院占地面积20.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9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141.47万元,建有校园网,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纸质藏书22.38万册,电子图书增加6320.47GB。设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48个实训室,有养殖实训基地、家畜繁育改良中心、动物医院、种植实训基地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式”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立了青海现代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实施“四基地”工程,校地、校企、校行合作共同建设“教学、科研、生产、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了学院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组建了“河湟青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同青海天成大荣养殖公司组建了“青海天成青牧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与青海江河源集团共同创立了“青海牧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凯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由2010年的79个增加到2015年底的97个,为各专业大力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提高了合作办学的软、硬件建设水平,真正做到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使学院成为开放的多功能的人才培养基地、农牧民培训基地以及技术传播、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基地,把自身的涉农教育、科研、服务的资源和优势运用到“三农”工作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人才培养、技术支撑、服务引领作用。
学院设有农业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农—119),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012站),建有青海农牧科技培训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青海省农牧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单位、“到农村任职服务高校毕业生”培训实施单位、青海省“111工程”培训实施单位、青海省农牧区妇女养殖业骨干培训实习基地、青海省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基地、青海省农牧民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基地。近年来举办种养殖实用技术、草原管护员、妇女养殖能手、基层涉农干部、农牧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550余期,培训学员5万余人次,发放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生态畜牧业建设宣传册等各类资料超过14万份。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牧业科技示范户,为提高行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青海省资源条件和农牧业生产的实际,牢牢扎根农牧,紧紧服务“三农”。确立了盯住“农”字创特色,打品牌,稳规模,争效益的发展定位,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紧密贴近青藏高原农牧业自然规律、区域经济特点和生产过程,构建实施了畜牧兽医专业“大轮回集中教学”、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季节性生产岗位轮训”、草原与饲草专业“生产主线、工学交替”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分块教学,技能递进1311”等具有青藏高原农牧业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企业一线生产标准和工作要求,增加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在运行模式、保障机制中的比重,推进并实现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把课堂搬到农田、牧场和车间,实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施“教、学、做”合一,采用了理论实训一体、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和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就业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使学院招生、就业,规模、内涵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24门特色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养羊与羊病防治》成为青海省高职院校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成《动物检疫技术》和《动物产品安全检验技术》两门教指委精品课程,《草地培育改良技术》等14门省级精品课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填补了青海省高职院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空白,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农业培训学院合作研究的省科技厅课题《TAFE培训包在养羊课程开发中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HZ-803)取得新进展,与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PS面包草,与青海河湟青牧饲料公司合作开发多种饲料产品,在当地养殖企业和牧户中广泛推广。先后有173项课题、教材、论文等科研项目荣获院级教学成果奖。有30项教学成果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等颁发的教学成果奖。
76年的历史,是一部坚定办学、上下求索、团结奋进的创业史;是一部各民族师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和谐发展的创新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春华秋实的发展史。76年来,学院已培养了3万多名“上岗快、能力强、素质好、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辛勤的耕耘不仅结出了累累硕果,也赢得了项项殊荣。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同心温暖工程20周年“优秀组织管理奖”、“青海省模范集体”、“西宁市文明单位标兵”、“青海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青海省十二五建功立业先进集体”、“青海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青海省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青海省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全省群众体育文化先进集体”、“青海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青海高原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成为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现代职业教育明珠。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及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查询)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费,费用收费标准规定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排名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中国十大畜牧公司排名:1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河南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7海口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8湖南大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9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10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养猪企业top1、温氏成立于1983年的温氏食品公司,总部位于云浮市,主营业务是农牧业和相关产业的生产,top2、牧原成立于1992年的牧原食品公司,总部位于南阳市,主营业务是生猪的育种、生猪的养殖和猪肉的销售?top3、正邦成立于2021年的正邦公司,总部位于正阳县,top4、新希望成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公司,它是一家农牧业公司,主营业务是农业和牧业的大规模生产。top5、天邦成立于1996年的天邦食品公司,总部位于宁波市,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和经营。
TOP10
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内蒙古、新疆
本次入选全国100强的养猪县域中,湖北省凭襄阳县入围,江西省凭高安县入围,福建省凭光泽县入围,内蒙古凭开鲁县入围,新疆凭奇台县入围。
TOP9
河北省
有2县入围:滦南、抚宁
TOP8
广西省、黑龙江省、江苏省
广西省:博白、武鸣、兴业。
黑龙江:肇东、望奎、青冈。
江苏省:丰县、邳州、阜宁。
TOP7
河南省、安徽省、广东省
河南省:唐河、太康、固始、杞县、潢川。
安徽省:泗县、寿县、霍邱、定远、固镇。
广东省:高州、化州、新兴、信宜、遂溪。
TOP6
山东省
共有6个县入围:诸城、莱西、临朐、平度、莘县、莒南
TOP5
云南省
共有10个县入围:宣威、会泽、陆良、罗平、富源、建水、师宗、宜良、镇雄、岳北。
TOP4
吉林省
共有10个县入围:农安、德惠、榆树、梨树、公主岭市、舒兰市、磐石、双辽、长岭、扶余。
TOP3
四川省
共有12个县入围:安岳县、仁寿县、中江、三台、简阳、仪陇、岳池、宜宾、宣汉、平昌、通江、资中。
天府之国农牧业非常之发达。
TOP2
湖南省
共有15个县入围:湘潭县、衡阳县、宁乡、衡南、湘乡、桃源、耒阳、洞口、双峰、武冈、浏阳、新化、常宁、祁东、衡东。
不愧为老牌的养猪大省。
TOP1
辽宁省
共有16个县入围:昌图、黑山、开原、绥中、普兰店、凌海、铁岭、新民、庄河、辽中、彰武、台安、北镇、瓦房店、法库、康平。
这样多的县占到全省60多个县域近1/3的数量。
10.生态养猪生态猪是指不喂饲料,而是一起驯养繁殖的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
因此,生态养猪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对生态猪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9.肉羊养殖近年来羊肉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目前,羊肉是一种理想而安全的肉类替代品。
市场价格稳定,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羊肉不容易卖。
8.豆青虫养殖绿豆蠕虫富含大量的豆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在一些地方,绿豆蠕虫的购买价格已经达到几十元每公斤。
经过加工成菜肴后,一罐3公斤左右的绿豆丹菜的价格最终达到了600元中的几千元。
7.黄鳝养殖人们对黄鳝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得黄鳝的市场供应日益紧张。
除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外,野生黄鳝资源已被大量破坏,预计几年后将逐渐消失。
这使得黄鳝的价格稳步上涨,高市场价格为黄鳝养殖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6.蜈蚣养殖蜈蚣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节肢动物。
由于野生动物数量相对较少,对人工养殖的需求极高。
然而,蜈蚣的养殖成本并不高,而且养殖所需的饵料来源非常丰富,只要蜈蚣能被很好地养殖,它仍然是相当有利可图的。
5.肉鸽养殖鸽子饲养的成本比肉鸡低得多。
养鸽业以其简单、投资少、成分低、粮食消耗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成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养殖业之一。
4.野鸡养殖目前,山鸡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24-35元之间,国内一些厂家进一步加工山鸡,如用山鸡毛制作高档标本饰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3.扇贝养殖扇贝的壳、肉和珍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扇贝是一种美味的海鲜食品,其中生长的扇贝柱可以卖到50元一公斤左右。
2.蚂蝗养殖水蛭是水蛭,其体内含有水蛭素。
它们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
因此,水蛭通常被称为水中的软黄金。
近年来,野生水蛭资源日益减少,但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也在上涨。
目前,人工养殖水蛭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每公斤860元,这仍然是相当可观的。
1.鸵鸟养殖鸵鸟养殖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项目。
一般来说,一只鸵鸟可以在一年内投放市场,长到170公斤左右。
从第二年开始,鸵鸟每年可以产卵并收获60-80个鸵鸟卵。
鸵鸟的身体充满了宝藏。
鸵鸟蛋可以制成工艺品,价格是鸵鸟蛋的两倍。
鸵鸟肉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鸵鸟皮也可以用来制作高档包。
一些高质量的包在市场上售价超过10万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5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