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水产需煮熟煮透!教你几招吃海鲜
秋季正是大量海鲜上市的时节,蟹肥虾美鱼香,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存在 健康 隐患。
吃海鲜水产需煮熟煮透
市民在挑选和处理水产品时最好戴上防护手套,避免被扎伤引起创伤弧菌感染;食用海鲜、水产品时需煮熟煮透,烹调时注意生熟分开,烹调后及时食用,以防感染创伤弧菌、肺吸虫等。
教你几招吃海鲜
深海鱼选食草的。深海鱼是公认的营养高手,但最好选择含汞量低的食草鱼。平日常见的黄花鱼、秋刀鱼、带鱼、鲅鱼、鲷鱼等都是食草海鱼,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称DHA、脑黄金)含量也不低,特别是秋刀鱼。银鳕鱼也被很多人喜爱,但它的含汞量虽未超过国家许可的残留标准,但比带鱼、黄花鱼高,偶尔吃一次无需担心,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淡水鱼营养也不低。淡水鱼脑黄金含量也不少,其中鲈鱼就不逊色于海鱼,脂肪多的鳗鱼也不错。
贝类偶尔少量吃。贝类的脑黄金含量高,但易富集重金属,大量吃较危险,偶尔少量吃为佳。
正确烹调保营养。烹饪方式对保留营养至关重要。烤制或清蒸是保留脑黄金的最佳方式。脂肪含量高的秋刀鱼、银鳕鱼等即使油煎也不用放油;或者油煎时尽量少放油或使用不粘锅。否则脑黄金比例会大幅下降。
同时,吃海鲜时最好搭配点蔬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各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清除污染的能手,奶类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也有利于减少汞的伤害、排出重金属,宜常吃。
痛风患者真的不能吃海鲜吗?
高嘌呤饮食可使尿酸浓度升高,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一般人正常膳食每天摄入嘌呤600~1000毫克,而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内,缓解期也应遵循低嘌呤的饮食原则,但可稍稍放宽限制。
一般将食物按嘌呤含量分为三类: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100克)、中等嘌呤食物(25~150毫克/100克)、低嘌呤食物(小于25毫克/100克)。
属于高嘌呤的海鲜有:沙丁鱼、白带鱼、白鲳鱼、牡蛎、蛤蜊等。无论急性期还是缓解期,痛风患者均应少吃或避免吃这类食物。中等嘌呤的海鲜有鳕鱼、鲑鱼、金枪鱼、龙虾、乌贼、螃蟹等。缓解期可适量选择这类食物,建议食用量不超过120克/天,并且不要集中在一顿吃完,以免诱发痛风。
烹调海鲜时要注意,应该避免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及生姜等香辛料,它们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导痛风急性发作。由于嘌呤是水溶性的,所以,海鲜先用沸水焯过后再烹调,可以减少嘌呤含量。经过炖煮,鱼汤等汤类食物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应该少喝。
血脂高,吃海鲜注意几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唐墨莲答:血脂高的人也可以吃海鲜,但要注意种类和吃法。
血脂高的人吃海鲜首选海鱼,最好做到每周吃两次或以上,减少猪肉、牛肉等陆生动物的摄入量。海鱼特别是深海鱼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EPA 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具有疏导清理心脏血管的作用;DHA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具有补脑健脑的作用。
轻度胆固醇升高者,膳食中胆固醇含量不宜超过300毫克/天。血浆胆固醇中度和重度升高者,膳食中胆固醇含量应<200毫克/天。因此,血脂高的人应尽量避免虾子、蟹黄、贝类、乌贼、章鱼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的海鲜。
血脂高的人,烹调海鲜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方式,避免爆炒、油炸,这样不仅减少不必要油脂的摄入,还能吃到海鲜的原味。
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长沙晚报
(责编:袁菡苓、罗昱)
挑选新鲜水产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偏爱海鲜的人可要大饱口福啦,当然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一定得注意一些饮食禁忌,比如说吃海鲜喝什么酒?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吃海鲜的禁忌吧。
1. 死贝类病菌毒素多多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选购活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尽快烹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
2. 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鲜的时候,千万别喝啤酒,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偏爱海鲜的人可要大饱口福啦,吃海鲜追求的是其鲜美的味道、滑嫩的口感,面对市面上各色各样的海鲜和形形色色的烹饪加工方法,你在品尝之余,可得留个心眼,若在细节上稍不注意,最后只会让你的健康遭殃哦!海报编编现在就带给你八大事项吃海鲜时需格外注意的事项,千万不要错过哦。
3. 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4. 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5. 海鲜维C同食会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据专业人士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
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6. 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7. 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水产海鲜与肉类不同,它们体内带有很多耐低温的细菌,而且蛋白质分解特别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当然也就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了。不过,冰鲜的虾可以高温烹炒或煎炸,同时也能呈现出美味噢。
1.新鲜鱼类:要注意观察,看鱼的各类表面特征。鲜活的鱼眼珠光亮透明并突起,鱼鳃紧闭,鳃片成粉红色或者红色,里面没有不干净的杂物,无异味,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直充实,质地坚实有弹性,按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2. 冰鲜鱼:一看,看鱼体外表是否光亮,完整性好否;二摸,触摸鱼体是否有弹性,掀起鱼鳃看是否鲜红,鱼肚是否有破裂,鱼鳞是否很容易剥落;三嗅,是否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鱼腥味较重或者有异味的海产品鲜度往往有问题。
3. 鲜虾:好的虾头紧密相连,外壳与虾肉紧贴一体,按压时虾体硬而有弹性,体侧和腹部为白色,背面为青色(雄性虾为淡**),有光泽。
4. 贝类:那些贝类紧闭,或者一张一合,冒泡的则是鲜贝;如果壳子是张开的,用手轻拍一下如闭合也是新鲜的。把贝壳打开贝肉与壳连得很紧证明是新鲜的。熟的贝类一看贝肉,白色为新鲜;二要看弹性,有弹性的最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57545.html